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217章

作者:石坚

大王真的想要凭借这四万人继续和赵国战斗下去吗?”

燕王顿时愣住。

四万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其他六国之中任意一个都能够随便凑出十万以上的军队,而燕国只有四万郭隗的这番话就好像是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燕王头上,顿时浇熄了燕王所有的战争热情。

良久之后,燕王叹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就签了这一份和约吧。”

片刻之后,燕王也和赵国使者签订了合约。

赵国将上一次人参战争之中所占领的、包括武阳城在内的所有土地归还给燕国,两国正式休战。

第433章 当初早就应该听武信君的话

赵国,武阳城。

这座曾经是燕国下都,前年成为赵国北方领土一部分的城池,如今正被匡梁、乐间所率领的齐燕联军牢牢包围着。

赵国将军乐乘率领着败退到这里的七万多赵国兵马据城死守已经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这半个月里赵军顽强的挫败了一次次燕齐联军的进攻,但这并没有让城中的气氛得到任何的好转。

“军粮要耗尽了,将军!”

这是乐乘刚刚从军需官那边得到的报告。

从作战一开始的时候赵军就没有想过会失败,因此廉颇十分乐观的将赵军的粮草基地设置在了武阳城东北方大约八十里的涿县。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赵军的败兵一路被齐燕联军追赶的时候涿县直接就被占领了,廉颇和乐乘只能逃到城池更加高大坚固的武阳城,才终于能够喘口气。

但武阳城确实是高大坚固了,没有了军粮,又该怎么支撑下去?

乐乘默然片刻,下达了命令:“从明天开始,所有人口粮减半!”

下达了这个命令之后,已经指挥了一天防守,身心俱疲的乐乘朝着自己住宿的地方走去。

乐乘住在武阳令的官邸后院之中,虽然是后院,但这座后院可是有着整整一排过去的房子,看上去极为气派。

进了后院,饥肠辘辘的乐乘正打算叫身边的侍卫长去弄点饭食来吃,突然看到了一个人,下意识的停下了脚步。

“见过武襄君。”

乐乘朝着面前的廉颇拱手。

满头白发的廉颇就这么静静的坐在院子面前的草丛中,看上去好像一尊雕塑。

和出征之时那个身材高大满面红光的廉颇相比,如今的廉颇极为憔悴,双颊颧骨高高隆起,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个皮包骨一样。

乐乘开口之后,廉颇的身躯微微一动,但却没有说话。

看着廉颇这般模样,乐乘心中也是十分叹息,知道蓟都城外的那场失败对于廉颇而言打击太大。

宜阳之战,廉颇可以说是白起太强。

高唐之战,廉颇可以说是韩魏背叛。

可这一次蓟都之战呢?

双方真刀真枪的拼了,然后匡梁技高一筹,赢了。

没有任何借口可言,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

乐乘也不打算继续刺激廉颇,于是就朝着自己的屋子走去。

乐乘对廉颇还是不错的,明明廉颇已经被剥夺了主将之位,但乐乘依旧还是住在之前副将的屋子中,主将的屋子继续让廉颇住着。

就在乐乘经过廉颇身边的时候,廉颇突然开口了:“情况如何?”

乐乘停下了脚步,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据实相告:“情况很不好,我们虽然已经坚守了半个月,但粮食马上就不足了。”

廉颇的身体明显震动了一下,道:“援军呢,援军为何还不来?”

乐乘苦笑一声,道:“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自从撤退到武阳城之后,邯郸方面派来的第一个使者就是传达太后的命令,让乐乘取代廉颇的主将之位。

然后武阳城就被齐燕联军密不透风的包围住了,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到其他来自于外界的消息。

廉颇默然片刻,一声长叹。

“老夫真傻,真的。”

“当初若是不那么一意孤行,又何至于此呢?”

“想来武信君早就已经看破了匡梁的诡计,所以才让你来劝告老夫的,对吧?

老夫只要听了你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一场大败了。”

廉颇话语之中充满了浓浓的懊悔之意。

面对着廉颇的懊悔,乐乘也不由沉默。

其实乐乘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廉颇当时肯听从劝告,多怕哪怕是一万兵马去防守来自蓟都的燕军,战争的结局会不会改变?

乐乘想来想去都是同一个答案如果是那样的话,赵军绝对不可能输,最差最差也就是惨胜。

武信君赵括的判断是对的,而且也提醒了乐乘,而乐乘也同样尽职尽责的提醒了廉颇,甚至不止一次的进行了劝告。

只可惜乐乘毕竟也是廉颇多年的老搭档、老部下,情谊还是有的,看见廉颇因为内疚而变得如此凄惨,也不忍心继续开口嘲讽廉颇。

乐乘叹了一口气,道:“武襄君,事已至此,再想这些过去的事情已经无益,你就好好休息吧。”

突然,一阵声浪猛然传入乐乘耳中,让乐乘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沿着声浪传来的方向看去。

那似乎是城墙?

一丝不妙的预感从乐乘的心中闪过,他忙对身边的亲卫队长道:“快去看看,是不是敌军又发动进攻了?”

虽然马上就要天黑,但夜袭这种事情也不少见。

一想到这里,乐乘饭也没有胃口吃了,就站在原地焦急的等待着答复。

片刻之后,亲卫队长去而复返,还带了一个人:“将军,这是咱们大赵的使者,负责出使燕国的!”

“使者,出使燕国?”

乐乘楞了一下,看着面前这位颇为眼熟的赵国官员,心中突然有了某种猜测。

只见这名使者朝着乐乘拱手,笑道:“某要在这里告诉将军一个好消息,大赵已经分别和燕国、齐国达成了停战协定。

战争已经结束,将军也可以赶紧准备从武阳撤军了。”

“和谈成功了,停战了?”

这个消息让乐乘顿时又惊又喜。

如果不停战的话,没有粮食的武阳城最多再撑个十天半个月就要彻底崩溃掉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静静坐着的廉颇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撤退,为什么要撤退?”

使者这才注意到了不远处一直呆坐的廉颇,看到瘦了好几圈的廉颇之后也是大吃一惊,过了好几秒才恢复表情,道:“不瞒武襄君说,为了这一次的议和,大赵已经将武阳城等城池归还给燕国了。

所以从明日开始,我军就要从武阳撤退。”

这个消息直接让乐乘脸上刚刚出现的笑容消失无踪,廉颇更是如遭重击,脸色苍白如纸。

片刻之后,又一声无比懊悔的叹息声再次响起。

“老夫真傻,真的。

老夫哇!”

乐乘惊讶转头,正好看到廉颇从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然后直接晕倒了过去。

第434章 什么,武信君还在河东?

邯郸城,文信君蔺相如府。

蔺相如和周少奋两人相对而坐,气氛都有些沉默。

周少奋想了想,主动开启话题道:“也不知道武阳城那边如何了。”

蔺相如脸色忧愁,道:“老夫刚刚调集了最近一次武阳城府库的数据来查阅,如果这份数据没有错的话,武阳城之中应该已经缺粮数日了。”

周少奋顿时吃了一惊,失声道:“缺粮了?

那还怎么守得住?”

蔺相如的脸色越发无奈,道:“是啊,如今只能希 望武信君所主张的和谈能够起效了。”

蔺相如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不希望赵括的和谈计划成功,但另外一方面蔺相如更不希望廉颇所在的武阳城被攻破。

蔺相如很清楚廉颇的性格,一旦武阳城被攻破的话,廉颇必然不会投降燕齐联军,只有战死这一条路能走。

想到这里,蔺相如的心中不由有些惊惧。

难道在失去了虞信和韩徐为两位盟友之后,蔺相如又要再失去廉颇这个友谊最为深厚的盟友?

周少奋看着蔺相如的表情,多少也能够猜到蔺相如心中的想法,有心想要安慰,但却也知道这个时候安慰其实都是徒劳。

战争就是这么的变化多端,残酷不已。

也只有武信君赵括那样的绝世名将,才能够一直和胜利站在一起。

突然,蔺相如的家宰冲进了大堂之中,十分激动的说道:“主君,刚刚得到的消息,齐燕两国都已经同意议和了!”

这句话瞬间驱散了大堂之中的阴霾。

蔺相如激动的站了起来,道:“好,实在是太好了!”

廉颇不死,对于蔺相如来说就是一个大好消息。

虽然可以预见廉颇作为败军之将必然会遭到极其严厉的惩罚,但只要能够保住廉颇这个盟友在赵国重臣之列,将来蔺相如就还有能够继续和平原君、武信君等强敌周旋的机会。

周少奋同样也露出笑容,只不过这位重臣心中的想法却和蔺相如完全不同。

既然齐燕两国已经议和,那么没有了掣肘的武信君应该能够在秦国方向大展拳脚了吧?

片刻之后,开始冷静下来的蔺相如突然露出一丝苦笑,叹道:“这一次,武襄君的命虽然是保住了,但也同样让武信君的议和条件成功了啊。”

周少奋默默点头。

气氛又一次变得凝滞。

虽然廉颇的性命保住了,但这一次对于蔺相如所领导的士人派而言,依旧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超级惨败。

一想到这里,蔺相如顿时又高兴不起来了。

良久之后,蔺相如一声叹息。

“有时候老夫真的怀疑武信君究竟是不是有上天相助,你说说,怎么每一次他的预言都如此准确呢?”

周少奋对这一句话表示了赞同:“不瞒文信君说,我很多时候也是这样觉得的。”

这样想的人其实并不止蔺相如和周少奋两个,正在率领着秦军渡河的秦国主将蒙骜也是如此。

作为秦国主将,蒙骜这一次统领十万秦军向赵国河东郡发动进攻,目标是击溃河东郡之中所有赵军的守备力量,从赵国手中夺回河东郡这块宝地。

十万秦军浩浩荡荡,用数百条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船只渡河,人喊马嘶声一时间甚至盖过了汹涌的滔滔流水声。

蒙骜立于船只之上,注视着对岸发出了感慨:“这一次没有武信君在,咱们的仗就要好打多了。”

在蒙骜的身边,是年轻的秦国副将王翦。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同为秦军之中的将领世家,相互之间原本是不对付的。

这种情况在去年平丘一战中王龁不惜用自己和四万秦军的性命保住了蒙骜所率领的秦军主力之后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回到国中的蒙骜感念王龁的舍生救命之恩,不但主动与王氏一族和好,更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将王氏一族在秦军之中仅存的最后一名将军王翦提拔为自己的副手。

王翦听到蒙骜的话之后也是微微点头,道:“不瞒将军说,我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武信君若是大秦统帅的话,恐怕大秦早就已经一统天下了。”

蒙骜表情复杂,道:“谁说不是呢?

别的不说,若不是武信君在长平之战中给赵国续命的话,说不定大秦当年就要攻入邯郸灭了赵国,哪里还轮得到赵国现在来当这个天下第一?”

这一对秦军的主副将同时陷入沉默之中,注视着面前的滔滔流水,不再说话。

又过片刻,王翦十分坚定的说道:“将来有一天,大秦一定会打败武信君赵括的!”

年轻的秦国将军鬓角迎风飞扬,眼神之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一刻钟之后,船在黄河东岸渡口缓缓停下,蒙骜和王翦分别走下船只,踏上了河东郡的土地。

王翦环视左右,发现到处都是秦军将士和船只的身影,不禁有些好奇的问道:“赵国守军呢?

为何不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