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61章

作者:抉望

  李承乾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道:“您身体不好去看看正常,我这小伙子年轻力壮的,去干什么?您要想去看病,不妨拉上房相作陪。”

  杜如晦嘿嘿笑道:“还说自己不需要看?看看你,两眼都有点黑眼圈的样子了,气息偶尔短促,坐的时间长了还要敲一下腰。以老夫过来人的经验来看,一定是不知道节制的结果。太子殿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偶尔的阴阳调和是长寿之道,但是调和的多了,可就要被阴气入体喽!”

  张大了嘴,李承乾并不意外杜如晦会这么直白的说话,毕竟这是个小妾之间都能共享的年代。但是,这老混蛋怎么能这么准确的说出他的身体问题?难道真的是因为是过来人?

  再说,老子什么时候虚了?昨晚要不是事先立了flag,怕自己打脸,绝对能把那两个女人收拾老实喽!

  才要辩解两句,可是想起今天早晨晨练的反应,李承乾又只能闭上了嘴。

  “得得得,那孤就陪您一起去。”

  说完,李承乾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唐朝的地方官员还是很靠谱的,只要上表就是言之有物,不像康乾时期的官员,屁事儿没有还要上一道问安折子,搞得凄惨的皇帝要工作到半夜,而且是全年的。

  要紧的奏折基本已经处理完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不急不缓的奏折。这样的奏折涉及到的问题也不那么复杂,所以李承乾依旧是不到正午就提前处理完毕,还帮着杜如晦将他的奏折也一并处理完了。

  提前完成工作的俩人,得知门下省也“放假”了以后,才结伴坐马车前去医学院。

  如今渭水河畔到长安的道路多次取直,来回已经不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了。

  离开长安三年,经过魏王桥,看到这里的景色,李承乾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好家伙,现在的学院已经完全具备了后世大学的条件,且不说占地面积足够,就是周边也发展了起来。虽然还不到长安城的规模,但是李承乾敢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一定能发展到长安城的程度。毕竟,长安城四面的城墙就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

  跟学院一样,医学院的规模也扩大了三四倍,单单病房楼就有一排五幢。

  跳下马车,看到眼前的医学院,杜如晦笑道:“现在孙道长辞去了院长的指责,担任名誉院长,正院长是他的得意门生。这个小混蛋,以医学院需要扩张为由,光明正大的到我等府上勒索,虽然我等家主今后的医药费全免了,也搏得了好名声,但是,钱财可是真没少掏啊!”

  想起后世的一些黑心医院,李承乾笑道:“其实他没必要跟你们要钱的,只要跟朝堂开口,难道国库还不会资助他们吗?”

  杜如晦苦笑道:“本来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孙道长拒绝了,也拒绝了接受朝廷的册封,你也知道,孙道长那脾气,起来了大闹朝堂都有可能。”

  只是想了一下,李承乾就明白孙思邈是什么意思了,这老道士,恐怕是怕医学院的宗旨被改变,才宁可跟勋贵群体伸手低头,才不向朝堂伸手的吧。

  俩人边说着话,边走进了病房楼。勋贵们给医学院投了大量的钱财,自然是有相应回报的。比如,就有这么一幢专门属于勋贵的病房楼,能住进来的都是非富即贵。而像杜如晦这样的,甚至在一楼就有一间独属于他的病房。

  没有护士,只有一个个年轻的医学院学徒。杜如晦在叫住一个学生说了几句话以后,那个学生就快步的去请孙思邈了。

  杜如晦打开自己房间的门,邀请李承乾进去。

  杜如晦的房间装饰的不错,书架上甚至还有好多的书籍,从那些书籍翻页的痕迹来看,杜如晦也没少在这住。

  “老臣的肺疾虽然不如何严重了,但是每年刚入冬,还是习惯住在这里调养一下。这病不只是要命,还让人不良于行,好不容易当了几年的正常人,老臣实在是不敢再复发了,所以也就格外的看重。”

  “本就是人之常情,杜相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拿起一本书,随便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李承乾开始读了起来。

  以孙思邈的性子,现在多半是在诊病楼给人看病,就算得知杜如晦来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过来。

  果然,天已经有点黑的时候,孙思邈才过来,看到李承乾,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欣喜起来:“太子,你回来早该来找老道了,老道有一大堆问题不得其解,要问问你啊!”

  李承乾哭笑不得道:“这才忙完尚书省的事情,最忙的过去了,歇两天应该没问题。您有的是时间问我,还是先给杜相诊诊脉吧!”

  脸上的欣喜之意收敛起来,孙思邈快走几步过来,伸手抓住了李承乾的手腕,闭目开始诊脉。

  好半晌以后,孙思邈才冷哼一声甩开李承乾的手臂,怒道:“杜相的病是宿疾,只要控制好就不会复发,反倒是你,底子怎么差了这么多?床笫之欢怎可贪恋过多?行了,你还是干脆吃药吧!先调养个二十多天,再说其它!”

  杜如晦说的时候,李承乾虽然惊讶,但是不以为意,但是孙思邈开口了,李承乾顿时慌了起来:“孙道长,不会这么厉害吧!”

  孙思邈冷哼道:“你想想自己做的事情,难道还厉害吗?告诉你,照你这么下去,能活到六十岁都算是老天瞎了眼。”

  回想起从岭南破禁以来的频率和次数,李承乾不由得脸红了起来。没办法啊,且不说苏媛想要孩子想的要死,就是秀秀和阿史那雪也有这样的希望。再加上从应付一个变成了应付两个....

  噗!的一声。

  李承乾怒视身后,却发现是杜如晦忍不住笑了出来。

  伸手在李承乾的肩膀上拍了拍,杜如晦笑道:“没关系,没关系,少年人贪恋一点也是正常的。这下,老臣喝药有人作伴了,哈哈。”

  李承乾的脸已经红的不能再红了,但还是开口道:“那您开药吧,我绝对按照您的要求好好养。”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孙思邈面色才缓和了一点,转而给孙思邈诊脉了。

  孙思邈的肺疾经过这几年的调养,已经没那么容易复发了。当然,他也不知道,正因为李承乾的出现,才让本该贞观四年就嗝屁的他,一直活到了现在。

  给俩人都开了药,孙思邈就拉着李承乾进了隔壁病房。这里本来是房玄龄的地盘,但是孙思邈要征用,就算房玄龄在这,也不敢多说什么。

  坐在椅子上,吩咐徒弟去食堂打饭,孙思邈急不可耐的说:“太子,当年你摔断腿的事情,老道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后来一个勋贵之后,也跟你一样摔断了腿,难以接续,所以老道我就又按照当年的做法给他用铜板接续的骨头。可是,谁知道刚开始还好好的,两个月以后,他的腿就肿了起来,最后更是大面积发炎症,最终不得已,老道只能帮他断腿保命。一样的手段,为何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不一样了?”

  听到孙思邈的发问,李承乾这才想起自己当初没跟他说电化学腐蚀的事情了。也幸亏老道当机立断给那个倒霉孩子截肢了,否则得了骨髓炎,可就要没命了。

  见孙思邈一副懊恼的样子,李承乾赶紧解释:“您忘了当初我坚持要在骨头粗略愈合以后就立刻把铜板取出来了?其实啊,这是有原因的。”

  

第四百二十章 真的回来了

  

  “什么原因?”

  “因为不适应,人体里面多出来一个异物,自然是不行的。铜板虽然比起铁什么的要好一点,但是它作为固定板,依旧是不合格的。从它植入人体开始,就是开始赌了。我那个时候,为了一条腿,可是把命都赌上了,现在想起来尚自胆寒。一样的治疗方法,没准儿是因为这个人比我点背,就完蛋了,不止腿没接上,反而有可能截肢才能保命。当然了,两个月的时间,无论如何也太长了。”

  李承乾说完,孙思邈就开始沉思起来。

  当初李承乾自己给自己设计的手术方案,给了他极大的启发。单纯开药方的医术不是万能的,这个道理,孙思邈比谁都懂得。就像是李承乾这种程度的骨折,吃什么药都没有效果。、以太子的身份,能轻易动用全国之力,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民间有多少百姓因为没办法,落得个终身残疾了。

  修道就是修心。

  孙思邈比更多的道士先参悟了这个道理,佛教的奥义他一样嗤之以鼻,但是却唯独赞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早年间正因为如此,他才暗自立下誓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医道里来。看着眼下大好的机会却不能将其推广,这种痛苦,也只有孙思邈才懂了。

  见孙思邈从沉思变得黯然,李承乾就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

  伸手拉住孙思邈的手,李承乾道:“您也别太逼迫自己,现在工学院已经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他们拿出来的专利,也给自己创造了足够的收益。勋贵之后暂且不论,还是有很多平民学生愿意投身加入工学院的。当初为了研究钱币的模具,我让工学院的几个铁匠,召集天下高深匠师,组成了冶铁分院。现在,他们研究出来的新铁,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材质,但是性质是真的顶。

  有他们在,迟早能研究出来不锈钢,也能研究出适合植入人体的不锈钢的。等到那个时候,这项技术才适合推广全天下。您是医者,自然清楚死局寻生,是命在旦夕才能选择的路。现在这种方法不成熟就推广,那不是救命,而是害人啊。”

  长舒一口气,孙思邈点点头说:“你说的对,是老道太着急了。也罢,反正别的手术,老道现在已经研究出了几例。哪怕现在就死去,也对得起自己毕生的信仰了。”

  再次长舒一口气,孙思邈才皱眉对李承乾道:“刚刚有杜相在,老道不好意思说你,现在好好跟你唠唠。就你现在的年纪,一个月十五次以内,才是好的,十次以内,是最好的....”

  听着孙思邈就着男女问题大讲特讲,李承乾忽然很怀疑这老混蛋是不是专门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好舒展自己内心郁闷的。虽然难堪,但是李承乾清楚,孙思邈绝对是为了他好,所以也只能将就着听。

  “....苏氏那孩子,老道给诊脉过了,脉象平稳,但是,却很有可能是双胞胎。这一点你可要注意,双胞胎比起一个孩子,更容易难产,孩子在母胎里面如果平衡还好,一旦彼此争夺,很有可能会有一个先天不足,容易夭折啊!”

  “嗯?啥?”

  因为一开始的漫不经心,李承乾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搞清楚孙思邈说了什么。

  双胞胎?苏氏?老子的孩子?

  见李承乾一副呆滞的样子,孙思邈无奈道:“老道也就是说一种可能,民间一胎双子的多了,也没见夭折多少个啊!”

  “不是....”

  李承乾伸手攥住了孙思邈的手:“您的意思是说,媛媛她怀了双胞胎?”

  孙思邈点了点头。

  “靠!双胞胎啊!”

  激动的站起来,李承乾忽然生出了一种肋生双翅的感觉,更从内心里渴望自个儿有个什么空间异能,这样也好一瞬间出现在苏媛的身边。

  双胞胎啊!几千几万分之一的概率,竟然让自己遇到了!

  激动的搓手,李承乾走到孙思邈面前说:“老孙,打个商量,我不在你这住院了,这就回长安行不行?药我带回去吃,保证一点药渣子都不剩!”

  孙思邈哭笑不得,连连摆手:“你回去也行,老道我断然是相信你的,只是,你回去有什么用?你能帮她带孩子?坐下,坐下。还有件事,老道我得跟你说。”

  “什么事?”

  也不坐下,李承乾现在看到房门就觉得碍眼,只想一脚把它踹开。

  长叹一口气,孙思邈走到门口,见徒弟带着餐盘过来,伸手接过餐盘,要他守着门,才转身回来。

  一个餐盘递给李承乾,孙思邈就坐在了桌子边:“是你手下暗卫的事情,老道我也知道你手下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也不止一次的来医学院秘密治疗过。前些日子,叫耿不曲的老头子,送来了一批人。不同于寻常兵械的伤势,这些人算是五痨七伤,耿不曲只说他们是走远路走的,却硬是不说是走什么远路走成了这样。

  一共送过来三十二个人,十三个人没救过来,就是剩下的十九个人,也伤残近半。咦?你怎么了?吃饭啊!”

  李承乾手里的筷子掉到了地上,他忽然想起来一件自己已经遗落在角落里的事情。

  几年前来着?七年前吧!七年前走的这一批人,竟然真的回来了?两百人,就剩下了十九个人?

  此刻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悲伤,亦或是别的什么情绪,李承乾捡起筷子,但是几次都不能把饭送进嘴里。

  一年没有音信,两年没有音信,三年没有音信,他甚至无数次的怀疑这两百人是不是完蛋了,还不止一次的自责过自己生生让两百人用最残酷的方式走上绝路。

  但是此时,得到他们成功了的消息,李承乾发现哪怕自己自认为聪明的头脑,也组织不出一句话来,自以为利索的嘴皮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动。

  晃晃头,随便往嘴里扒拉几口饭,李承乾放下饭碗,问孙思邈:“这些人在哪儿?”

  孙思邈指向北方:“在最后那个楼最顶层,那里是老道我专门开辟给你的人手使用的。”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甚至没法思考孙思邈为什么要专门给他的人弄几间病房,甚至刚刚得知苏媛怀了双胞胎的喜悦也被暂时压下。

  放下筷子,李承乾飞也似地冲了出去。

  不多时,抵达目的地,顶层的楼梯口处,耿不曲犹如骷髅架一般守在楼梯口。

  看到神色焦急的太子和尾随追过来的张赟、方山,耿不曲单膝跪地道:“太子殿下,老奴看您这些日子太忙,没敢将这件事上报。按照您的命令,二百死士幸不辱命,已经取回了您要的东西,现在那些东西都在此间病房中。”

  没说伤亡,好似没有必要说一般。

  越过耿不曲,李承乾走进了第一间病房。

  这间病房里,没有病人,只有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包裹。

  拆开第一个包裹,李承乾看到了已经分别了十多年的金黄色。

  玉米啊....

  一穗玉米拿在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一想后世的玉米种子已经经过科学培育,李承乾也就释然了。然而就算如此,现在这一穗玉米,如果种植在好地里,细心照料,亩产一千斤以上依旧不是问题啊。

  耿不曲。张赟。方山一起走进病房,见太子拿着一个金黄的东西沉默不语,纷纷减缓放轻了呼吸。

  转身给三人展示一下玉米,李承乾问道:“你们知道,这东西要是在好一点的土地种植,得到悉心照料,能亩产多少吗?一千斤啊!”

  张赟和方山还没什么反应,早年间在民间生活过的耿不曲瞪大了眼睛:“殿下,您说什么?亩产一千斤?寻常粮食亩产三百斤,已经算是好年景了,这东西能亩产千斤?”

  (根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推论)

  李承乾点点头:“就是这样啊,不然,孤为什么要派这些人,近乎送死般的去完成这个任务?只要是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地位都不亚于这个叫做玉米的东西。方山,去请杜相过来,张赟,去长安请父皇过来。耿不曲,这二百人的名单你还留着吧,按照他们临行前的嘱托,死了的将钱给他们指定的人,活着的,奖励翻倍,给他两万贯的奖励。当然,这还只是孤私人给予他们的奖励!”

  张赟、方山答应一声,转身就去叫人,耿不曲也答应一声,从怀里拿出名单,就去找黎达海。

  攥着手里的玉米棒,舍不得放开,李承乾又从背包里将东西一样样的寻找出来。

  土豆出现了,只不过它现在的样子有点寒颤,跟特娘的葡萄一样,最大的也不过半个拳头大。看样子,得经过选种培育以后,才能得到足够的产量。

  红薯也找到了,不过跟它的大哥一样,现在的它也格外的寒颤。

  好一点的就是柿子了,跟种子在一个袋子里的还有一个晒干的柿子,虽然一样个头小,但是它本来就是作为一种蔬菜食用的,大小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只找到玉米发展史,判断唐朝玉米产量跟现在累死)

  一袋子石头子模样的东西,这应该就是橡胶树的种子了吧,这样的种子不止一袋,当初也是李承乾叮嘱他们一定要把相似的种子多带一些回来。整整一个背包的种子啊,总不会一个都不是吧!

  放开第一个背包,李承乾又拿起了第二个、第三个,往后好多都是重复的,没有新的东西了。

  虽然有点失望,但是,能把这些都找来,对于本就概率极低的任务完成率而言,已经是难以形容的成功了。

  不多时,杜如晦就过来了。能闻到他身上有很重的药味,估计是自己熬药找乐子来着。

  进入病房,看了一眼病房里的几个包裹,杜如晦拱手道:“太子殿下,什么事要急召老臣过来?”

  掂量一下手里的玉米,递给杜如晦,李承乾道:“杜相可认得这种庄稼?”

  杜如晦拿起玉米,只是看了一眼就摇摇头:“不认得,殿下说这是庄稼?虽然我杜如晦很少进入民间体察民情,但是咱们大唐应当没有这种庄稼吧!怎么,跟占城稻一样,殿下准备种植这东西?”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占城稻现在产量在四百斤左右徘徊,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产量了。但是,这种名为玉米的庄稼,却能达到亩产千斤,杜相以为如何?”

  “千斤?”

  杜如晦手一松,玉米棒子就掉到了地上。因为足够干燥,玉米粒直接摔下来好多。

  惨叫一声,杜如晦捡起地上掉了玉米粒的玉米,脸色就像死了儿子一样。他绝不认为太子是在吹牛,有占城稻的先例在,太子说这东西亩产千斤,那就是千斤啊!天下无饥荒的梦想就靠这东西实现了!

  因为不了解玉米,杜如晦以为自己把它摔坏了,此时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个耳光。

  李承乾自然不会坑老杜,从地上一粒粒的捡起玉米说:“杜相不用着急,这东西就是要从那个棒子上摘下来的,跟谷子要脱穗是一个道理。”

  “原来如此。”

  杜如晦也顾不得地上有一层灰,蹲下身开始捡玉米粒,甚至不顾形象的趴在地上看病床底下有没有遗漏的。一个坑一个坑的对比确定玉米都找齐了,才松了一口气。

  捧着玉米,杜如晦道:“如此庄稼的出现,可以冠上祥瑞之名了!朝廷只要将这种庄稼推广开来,恐怕世上将会再无饥荒。太子殿下,这是大功德啊!老臣敢肯定,有它在,您的太子之位就是铁打的,谁要是敢质疑,必将遭到万民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