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52章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不清楚……”四人回道,能装傻自然装傻,毕竟也担心刘韬会迁怒他们。

“既然如此,你们四人随我入宫罢……”小吏也不纠结那么多,毕竟早有预料的事情,只是示意他们几个上车,并带他们入宫。

“只跑了两个啊……”刘韬听到汇报,倒有些意外,“还凑合,本以为就一两个留下。”

第501章 进士及第的六人

三榜的最终名单,在确认之后,早已经送到刘韬面前。五百多人最后只有六人进士及第,的确是让人有些郁闷,自家治下,人口的确不算多,但也不可能只有六人进士及第吧?

然后看了看名单,第一名法正……喵的,以前把这位大牛给忘记了;

第二名来自长沙郡的马达,说真的,这个名字一开始会让他想到别的东西。后来想想也是,这年头除了他又有谁知道马达这玩意。

再看看籍贯,长沙郡临湘人马达,锦衣卫汇报的结果是带着些许河内口音。到这里刘韬已经知道这货是谁了,跟着孙坚去长沙的司马防,其二子司马懿,表字仲达。

也可能是其他几个兄弟,毕竟司马八达,八兄弟的表字里面都有个‘达’字。

司马懿历史上也洗白过,毕竟本身至死都是魏臣。司马师和司马昭开始才有端倪,然而两人至死依然是魏臣,直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才篡位。

如果曹操能洗白的话,那么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自然也可以洗白!

慢着,自己似乎习惯去洗白了……想想又觉得不奇怪,毕竟吕布和曹操都在他麾下,一个灭爸一个枭雄,突然觉得就算加个司马懿也可以接受了呢!

孙匡,慢着慢着,这小子才几岁来着?第三名,你们真的没有放水?!

少不得真派人去把考官叫过来,询问一下孙匡的事情。结果得知孙匡的试卷,已经被送过来,考官们看来是早有预料。

仔细翻阅确认后,确定大概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孙匡今年已经十一岁(虚岁),他是孙坚四子,孙权今年十四岁,孙翊今年十二岁,他是孙翊之后出生的,典型的三年抱两。

其次就是孙匡从小对习武不感兴趣,但对看书有兴趣,六岁开始,只花了三年时间,已经把家中藏书都看完,也请过先生,完成了蒙学。

过来这大半年的,在图书馆可没少看书,晚上还去上夜校,简单来说,就是个学霸。只是文笔稚嫩,见识不足,答题的角度倒很契合刘韬的想法,考官们讨论过,给他评了个第三名。

“难怪会早夭,从小聪颖的往往活不长……”刘韬感慨。

就如同曹冲,最受曹操喜爱,从小聪颖,而且有仁德,可惜十三岁(虚岁)就早夭了。考虑到当时曹丕曹彰曹植都已经成年,他这个病逝,未必不是人为。

毕竟曹丕这厮,就有过让曹彰‘急病暴毙’的记录,还有差点杀死曹植的不良记录。再弄死一个曹冲,感觉也不怎么奇怪。

就是不知道,孙匡在历史上,是不是也被谁忌惮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孙权。

刘韬此刻突然就想到,孙策是在二十六岁(虚岁)那年死去,今年是十六岁(虚岁),正好十年。而孙匡二十岁早夭,如果是实岁,那么应该是在孙策去世那年夭折。

孙策去世那年,乌程侯是在孙匡身上,按说如果继位,本来应该是孙匡而不是孙权继位。喵的,感觉自己突然又发现了一个历史真相……

不过换了自己是孙权的话,一个学霸且还有乌程侯身份的弟弟,的确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别说什么孙策临终把位置让给他,这个谁能证明?历史那么写的而已,是不是还两说!

没看见孙权继位,周瑜都不鸟他,安心当他的都督,听调不听宣的。显然,并不认可孙权继承人的身份,只是当时孙翊和孙匡都已经去世,孙绍还小,孙朗是庶出,实在没得选了。

继续看下去,剩下三个,倒是没有学司马懿用假名,一个诸葛瑾一个顾雍,都是自己曾经打算征辟的对象。

当然,现在既然已经开始科举,那么专门去征辟某人这种事情,他以后就不会搞了。以前对他爱理不理,现在还想要干等着被征辟,这是想桃子吃!

只是考虑到诸葛玄是刘表任命,算是楚王一系的人,诸葛瑾用的却是吴县的籍贯,这就值得深思。反而顾雍本身就是吴郡人,所以籍贯自然也是吴郡吴县。

“吴王那边派来的,还是自己过来的?”刘韬叹了口气,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很有可能留不住,过来谈谈科举的内幕,然后就直接走人了。

想了想,最后还是把担任中书舍人,走上人生巅峰的老岳父叫了过来,把他的弟子过来的消息说出来。后者会意,当晚就跑去找了顾雍‘叙旧’。

最后一个是自己人,只是刘韬没想到他居然能考过科举,那便是黄忠的儿子——黄叙。

之前一直卧病在床,是以没办法习武,据说有看书。后来好了,十几岁,不适合练武,维持一些锻炼让身体健康,更多的时间就是看书。

算下来,自从黄忠投靠自己到现在,他也看了好几年的书,再加上跟着几个文士打下手学了不少治政和律法方面的知识,进士及第也正常。

最重要的是,这小子泡妞的技巧不错,和吕布家的女儿吕雯已经是青梅竹马。虽然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天降系出现,只是感觉两人已经稳了。

吕布和黄忠两人联姻,在不少人眼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刘韬来说,两人联姻也有好处,吕布是并州军一系的首领,黄忠因为自己的恩情,所以属于自己的死忠分子。两人联姻,吕布这一系,和自己也算拉近了一些关系。

六个进士及第,至少有三个是其他势力来的。二榜里面,他也看到了司马孚,这厮没有隐藏自己的身份,此外还有十多个身份存疑的。

这些人,刘韬觉得应该留不住,这次殿试,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人参加。没想到法正和顾雍最后还是留了下来,算上孙匡和黄叙,好歹把状元、榜眼和探花给凑齐了。

“学生拜见陛下!”来到大殿,看到刘韬,四人郑重行礼,今天之后,四人就算是刘韬的门生,自称一声‘学生’也在情理之中。

“嗯,免礼!”刘韬点头,“这次科举,最终过来殿试的,就你们四个。按说前三名要排状元、榜眼和探花,不过今年特殊,朕允许第三第四名并列探花!”

“谢陛下!”四人纷纷回应,也知道这个规矩,同时也担心自己考到第四名,别人享受荣耀,自己孤零零一个,那的确有些郁闷。

同时也小心翼翼瞄了一眼刘韬,也没有三头六臂的,主要还是惊叹他的年轻。不到三十岁,这样的皇帝充满了热血和干劲,同时也已经离开了那种莽撞冲动的年纪。

这个国家,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除非出现什么重大过失,否则注定要壮大起来!

他们能来参加殿试,自然是打算在这里出仕,好好发展,力争上游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的前景应该很不错。

“现在,开始殿试!”刘韬看向四人,示意他们入座,“殿试为策论,题目是……”

第502章 殿试题目

早些时候,他已经给科考的士子出了一个题目,那就是‘忠诚’。

出这道题,主要是想问问这些考生,忠诚是什么,你们的忠诚到底给了谁,你们应该对谁忠诚。忠诚于自己,忠诚于家族,忠诚于朝廷,还是忠诚于民族。

这个题很开放,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眼界,阅读量和大概的三观。

肤浅的,大概会一顿歌功颂德,然后表示要效忠大汉。稍微有些见识的,大概会引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来回答。

这次不考这个,或者类似‘民族’和‘家国天下’这种题目了,毕竟这四人策论的答案,都达不到他的满意标准,再出类似的题目就没意思了。

说真的,也不知道是这个时代人眼界太低,还是说为了考高分不断揣摩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的答案,却和他真正的想法差了太远。

“题目是‘天下’。”刘韬看向四人,“给你们一些提示,我的双眼看到的,比你们想象中的要宽广。而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的双眼,能看到多远。”

题目居然是‘天下’?四人闻言一愣,想想也是,刘韬已经登基称帝,总不可能一直守着三州就满足。眼光,自然是天下。

一统天下十三州,但按照他刚刚那句话,那么目标显然不仅仅是十三州就可以的……

莫非,陛下打算重开西域?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西汉时期开启西域丝路之后,通过丝路贸易,的确赚了不少。同时不少西域胡人国家的特产,也通过西域传了过来。

比如说,最近已经逐渐变得重要,并且开始改良品种和大量种植的胡萝卜。

只是从酒泉开始向西进入西域,基本都黄沙万里,物资补给非常困难。也就是说远征的成本非常高。就说汉武帝劳师远征,为了得到大宛良驹几次远征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