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蛮荒姑且不说,多山不适合耕种也是个问题。原本的一些县,甚至是春秋时期残留下来。比如曾经闽越国的东冶城,汉武帝时期灭亡闽越国后就废了。
以北的永宁县(温州),向西一百六十公里便是龙渊,传闻欧冶子就在这里打造出了龙渊宝剑,后来避讳李渊的名讳,改为龙泉。
只是大汉朝廷,从来没有在龙渊那边,建立过任何的城池。至于永宁县,目前还在大汉治下,作为流放的最终目的地。
有些官员犯错,罪不至死,一般会发配边境。如果是并州幽州和凉州,那么还好,至少大汉掌控力度还挺大,不会有什么事情。过几年,有机会的话还能复起。
如果是发配到交州,基本这辈子都要呆在那边。除非是当官那另外说,朱儁就当过交州刺史,之后被调回来担任谏议大夫,逐步被重用。
可如果发配到永宁或东冶那地方,那基本上,就是你得罪了什么人,别人要整死你。
毕竟只是保留县名,县长和官吏还有没有都两说,一路上都是山越,去的路上可能就没命,更别说在那种地方生存下来。
“既然都已经是大汉治下,为什么不逐渐移民充实?”刘韬有些想不明白,两汉四百多年,逐渐派人充实很难?
中原之地稍微闹个饥荒,就是几万人出问题。把这几万人移送那边……算了,真有这个粮食的话,自己也不用重设常平仓了。
“回禀陛下……”顾雍想了想,然后回答道,“移民所需要的粮食物资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那边有越人的诅咒。
汉人只要去到那里,大多死于水土不服,要不然就是死于毒瘴,更有甚者肚大如鼓,身体却是皮包骨。
且在那边生活,一段时间就会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根本不能从事高强度的劳作。次数多了,于是也就没有再专门移民了。”
水土不服简单,毕竟中原过去那边,江南之地闷热湿气重,体内累积足够的湿气,自然会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
是以在江南生活,祛湿的食物必不可少。甚至想要在这种环境生存,有时候还要加点椒,比如说四川的花椒。
湖南湖北和贵州,这些地方的喜欢吃辣,应该不是传统。毕竟辣椒既然原产墨西哥,怎么都要在明朝才传递过来,之后才逐渐形成油辣、香辣、酸辣和麻辣等地方特色。
不过祛湿是真的有必要,外乡人要习惯当地的气候,不学会祛湿气可不好。
烟瘴问题可以通过改造自然来解决,大肚子病是血吸虫病,知道怎么预防还好。最后还是台风的问题,这个反而最好解决,毕竟河道很宽,泄洪的功能很完备。
后世容易出问题,说到底还是围湖造陆,河道变得越来越窄,泄洪功能变差,遭罪的当然还是肆意改造大自然的人类。
“陛下,我们现在不管如何,都没必要考虑江南的情况吧?”顾雍眼看刘韬开始沉思,试探着问了句。
毕竟势力范围在西北,距离东南那么远,现在考虑,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朕是考虑,若是能打下幽州……然后从辽东坐船南下,至琉球补给,然后到夷州作为中转,最后抵达东冶那边……”刘韬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在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江南埋伏一支精锐,必要的时候迅速北上南下,交州和扬州,将都在攻击范围,还不需要考虑长江阻拦的问题。
“陛下所虑的确周到。”顾雍也看过世界地图,大概知道刘韬的意思,“只是首先我们要考虑如何打下幽州,然后是如何造出可以远洋航线的船支。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大海上,知道自己的方位。同时准确的找到,前往这些地点的海图。”
“别那么严肃,朕当然知道这个急不得。但只要这个可行,那么就可以先记录下来,计划可以延迟,但不可以临时去思考。反正这玩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的。”刘韬笑道。
“这倒是臣鲁莽了。”顾雍连忙告罪,同时在心里吐槽:这计划也太长远了吧?按照这个概念,是不是还要顺便计划一下,怎么把那个大秦国,还有那个什么倭国给打下来?!
他却不知道,自己刚刚敢那么说的话,刘韬真的会回一句:“你怎么知道的?”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事情多了,有时候就会忘记一些东西,老了,记忆力也会跟着下降。所以趁着自己还记得一些东西,写下来也挺好。
甚至于,自己若是某天出意外,还没有交代完就走了,自己的继承人,到底能不能把大汉带向全世界?
到时候,把这些计划留给他,甚至留给自己的子子孙孙,让他们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不至于关起国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喵的,这才三十岁的人,怎么就开始多愁善感起来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曾经看过有几个穿越者,直接给后代整出一本天书,直接把一个帝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小说嘛,怎么写都行。
刘韬也不知道自己能会活多久,也担心自己的知识没办法传递下去。
就算他能传递给儿子,儿子在有生之年,是否能传递给孙子,这很难说。索性自己也留下一本‘天书’,留给自己的后裔们算了!
顾雍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刘韬询问他什么,他知道就回答,不知道的就诚实的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一番对话,倒也让刘韬明白,顾雍属于实干派的人才,难怪可以成为孙吴的丞相。
等顾雍离开,刘韬才让人准备笔墨,然后挥退近侧,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天书》。
未来已经发生剧变,很多所谓‘历史’已经不可考。甚至那些历史人物,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胡闹,从此消失,也很难说。
但是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不会改变,这些可以写下来。有些他知道原理但不知道具体构造的,可以把自己知道的部分写下来,然后留下一个研究的方向……
写了一个时辰,才发现零零散散的,不成文章。
刘韬无所谓,本身初稿就这样,等到他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才开始慢慢整理,最后修订增补一部分,再定稿,这个时候才算是完整的《天书》。
这是一个不错的,打发时间的手段。接下来的时间,刘韬每天都会预留那么一个时辰,慢慢去编撰自己的《天书》。
手写到底没有那么方便,写了一段时间,总觉得手痛,就停下来休息一下。一个时辰下来,总觉得也没写多少字。
换了电脑键盘的话,一个时辰下来,怎么都能有一章二三千字的小说了吧?如果纯粹只是打字的话,那么两三万字不成问题了……
如此一天天过去,从十月的深秋到十二月的深冬到来,眼看再有个把月就是春节。
粮食入库,户部也在各地清点回来。这次的常平仓没有出现问题,一般也不会出现问题,十多颗人头的教训,到底是暂时震慑住了地方官。
冬季第一次大朝会,朱儁依然把扩军的事情提了提,刘韬点头表示明白。不过扩军的事情,估计要等到明年夏收之后才行。
朱儁只是例行提醒,见刘韬还记得,也不再继续说些什么。
倒是户部那边,荀彧悄悄的把物资红线,给向上提了一些,接近之前订下的黄线的一半。这件事情被锦衣卫汇报上来,刘韬不由得怀疑,荀彧是不是得了囤货仓鼠症。
红线都提升了,黄线和绿线自然也提升。具体多少刘韬却不知道,按照锦衣卫的汇报,似乎现在的物资储备,也只是过了红线,还没到黄线。
所以你这绿线,是按照一统天下所需要的物资来计算的吗?刘韬很想吐槽。
直至十二月中旬,雁门郡一份加急文书过来,刘韬对荀彧的行为开始理解:轲比能部三万鲜卑大军,南下冬掠!
第531章 鲜卑冬掠
谁给他们的勇气?别说梁静茹,就算是《勇气》的作曲作词都还没出生好不?!
为了这个事情,刘韬不得不把臣子们都召集过来,开来个朝会。眼看大家到来,气氛有些严肃,刘韬为了缓和气氛,就随口说了句:“轲比能部最近的日子是不是不太好过?”
众人闻言,神情有所缓和,显然是品味过来的。
如果不是不好过,甚至过不下去,怎么会冒着被全灭的风险,南下冬掠?是欺负汉军没有保暖设施,还是他们在冬天战斗时候,会有战力加成?
“镇北将军那边怎么安排?”关于北方的战事,刘韬当然首先要了解吕布的打算。
“镇北将军表示,雁门是安北将军的防御范围,于是把那边的战事交给安北将军。”前来传信的使者回答道,“如果那边需要,自然会去支援。”
也就是把战争的主导权交给了张飞负责,防区是一方面,张飞一直没有仗打,心里有些不舒坦也是一方面。
上一篇:三国:开局拒绝出借赵云!
下一篇:大唐扫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