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请答题! 第122章

作者:大国崛起

  “公明有什么想说的?”曹操问道。

  徐晃摇摇头,说道:“我虽然知道太史公书和汉书,但却从未深读过,所以不敢妄加评断。”

  “丞相也看好汉书?”

  曹操摇头,说道:“那些终究都是前人的著作,某倒是更加喜欢荀悦所著的《汉纪》。”

  曹操这一开口众人都明白了。

  唯有典韦认为曹操是真喜《汉纪》。

  但实则《汉纪》中所写几乎全部都是摘抄的《汉书》。

  那为何曹操会说喜欢《汉纪》而非《汉书》呢?

  原因很简单,《汉纪》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今献帝刘协觉得《汉书》太生涩难懂了,所以才让荀悦用《左传》的体例重抄了《汉书》。

  汉书中有许多的古文,这些古文许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甚至还有周朝的。

  所以若要研读,必须咬文嚼字。

  就像如今的人读文言文般。

  但《汉书》之所以讨好学子名士,也正是因为它那生涩难懂的文章。

  对于一本书一句话的不同见解,有时候就能让后人讨论数年甚至数十年,而让大家都认同,则会名声大噪。

  这便是其中的原因。

  “对于史书来说,最好的便是简单明了,史书可并非是四书五经,教人德行教人如何思考的文章。”蒋济沉思了片刻道。

  ……

第一百六十章 太史公书

  当然这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曹操道:“汉书只记载了汉朝半个朝代的历史,虽然其中也有《古今人物表》这等著作。”

  “但班固把从三皇五帝到秦楚之际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这一点着实令人不喜。”

  “儒家虽然是当今主流,但天下依旧百家争鸣,没有孰是孰非,就算是孔圣人在世也不会以儒家思想来框定别人。”

  “如今士子皆被儒家思想束缚,所以不得才,唯有跳出儒家思想的框架,才能成为天下名士。”

  “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等如是!”

  典韦听了只想睡觉。

  曹操的这一席话自然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在场的其他人。

  “丞相一言如醍醐灌顶,受教了!”张辽当即站起身来拱手道。

  其余者也是。

  曹操看向蒋济道:“虽然子通你未必受儒家道德所禁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你的许多方面都与儒家契合。”

  “在不抛弃儒家的同时,集百家之所长,正是你之后要走的路。”

  “谢丞相!”蒋济道。

  蒋济未来是和荀彧等人相较的大才,但他最后却是受到司马懿欺骗而死的。

  正因为他更信奉儒家的行为准则,认为其他人也是如此,但他低估了司马懿的野心和狠辣。

  或许经过曹操的这一提点,他不会再犯未来的错误,但也许他还是会一如既往。

  曹操继续道:“而为何《汉书》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在我看来并非全是儒学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班固这个人见识太少。”

  若是其他人说这句话,定然会引来别人嗤笑。

  但是曹操不会,他有这个资格做出这样的评价。

  “正因为他的见识太少,所以他才让《汉书》不那么通俗易懂,就如做诗,一首无法让别人感受到意境的诗,自然就是烂诗。”

  “在我看来,《汉书》只是作为《太史公书》对于汉朝方面的补充罢了。”

  “《汉书》便是脱胎自班固其父班彪所著的《太史公书后传》六十五篇。”

  “《汉书》中大量运用的都是《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

  “而班固为了让《汉书》看起来不像《太史公书》,所以刻意的将其作出差异,这才是其文难懂的原因。”

  曹操之所以对《汉书》能有如此见解,因为他至少将《汉书》看了十遍。

  对于史记他更是如此。

  “《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五十二万字,而汉书则有八十万字,两百多年的记载不仅比三千年的记载文字更多,还更加难懂,因而我不推崇《汉书》。”

  “子长先生才是拥有通古之奇才之人,而后来者多半学他,且只能说是学而不精。”

  曹操叹口气:“荀悦如今已经年过花甲,若是再给他二十年的时间,未必不能著作出胜过《汉书》的史书来。”

  张辽知道荀悦的才学,他是荀彧的兄长,其才学见识不在荀彧之下,只是不精通谋划,也不能很好的规划事物。

  不然曹操肯定是会重用他的,而不是让他只当个秘书监。

  乐进道:“这么说丞相认为答案便是《太史公书》?”

  他说出这样的话来未必是真信服了曹操所言。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便是如此。

  谁的心中都有一本文学圣碑,就如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相互争较。

  他说“丞相认为”,便是他自己并不认为。

  曹操不置可否。

  而乐进却是气盛,看着天空问题道:“那便由某来替丞相证实一下吧!”

  乐进有文人的谦卑,也有武者的盛气,只听他对着天空说道:“汉朝的司马迁创作的《太史公书》被称之为史书之首。”

  其他人想要阻止都不能。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或许也有失传的比太史公书更加好的史书也说不定。

  不过这“说不定”实在渺小。

  若真有人耗费十多年的时间著称比《太史公书》还要完善的史书,那么也绝对不可能只字片语未流就消失在时间长河中。

  天空文字炸开。

  瞬间就知道这问题已然答对。

  【恭喜回答正确】

  【汉朝的司马迁创作的《太史公书》被称之为史书之首!】

  史书之首。

  “果然是太史公书。”如过江之鲤般众多的学子只觉得欣然而又神往,《太史公书》这样的史书必定会千古流传。

  伴随着《太史公书》,司马迁之名也将随着人类的历史人尽皆知。

  有人呐呐道:“竟然不是《汉纪》。”

  由荀悦摘抄的《汉纪》在这个时代也广为流传,不过多是年轻的学子熟读。

  当熟识《汉纪》之后他们转而学习《汉书》,这样就更加容易一些。

  而且《太史公书》和《汉书》的篇幅实在太多,摘抄十分不易,所以就算是整个天下也没多少本。

  除了皇室之外,也就那些大学院中有,民间的都是散本,不成套卷。

  有少子看见天空的文字后围着老师道:“先生,给我们说说太史公书呗。”

  那年长的先生被吵得有些不耐了,最后还是摇头微叹道:“好,这太史公书,便要从五帝开始讲起。”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是对的!

  乐进也没什么意外。

  他开口道:“既然是史书,那么就要以历史为主,虽说汉书有许多精妙之处,但是太史公书记载上下三千年,意义非凡。”

  “故而,太史公书争了这第一,我也无言以对。”

  “不过我心中还是认为汉书更好便是!”

  众人闻言,才知道乐进心中早有答案,并非完全的意气用事。

  张辽长吁了一口气。

  曹操则严厉道:“就算如此,你也不能以身犯险,你可知你若身死,对于整个战局,对于整个天下是怎样的影响?”

  乐进怔然,没想到曹操竟然会将自己和整个天下放在一起。

  “丞相言重了!”

  “不言重,文谦你随我征战近二十年,文远、公明、儁乂也是,这天下能稳,有你们的功劳。”

  “若是失去了你们这样的左膀右臂,我曹操何德何能有如今的成就?”

  “可惜文则无法看到日后天下一统,江山稳固了!”

  听到曹操此言,乐进失声,眼见泛起泪光来。

  “请丞相为进所做的蠢事做出责罚!”

  ……

第一百六十一章 陷入包围!

  惩罚是自然不可能惩罚的。

  乐进如今身上负伤,若是真杖责打出个好歹来,曹操自己也心疼。

  蒋济听说过曹操爱才如命,未曾想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

  虽然听起来只是言重了一些,但话语间对乐进等人的容护简直溢于言表。

  曹操没再说这件事,开口问道江东兵那边的情况。

  蒋济回答道:“一直在派人骚扰,而且江东军看起来越来越暴躁了。”

  “之前的问题让他们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之所以天上的答题没人和我们抢,我估计是因为周瑜他们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吧。”

  他们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进行分析,按道理来说江东军中的人有机会抢先一步的。

  但却并没有。

  而且江东军中仿佛没有动静般。

  曹操认可蒋济的判断,说道:“如此来说,这个时候反而是我们最好的进攻机会。”

  “江东军被骚扰,精神欠佳,然后又因为解析出现了对孙权的质疑。”

  “当然我们也不能小觑我们的对手,说不准周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等待着我们去进攻。”

  众位将领点点头。

  也有这个可能,毕竟周瑜的计谋在荆州的时候他们已经领教过了。

  “丞相,我请求组织一次佯攻,来探探江东军的虚实。”张郃请命道。

  现在的情况其实对于曹操来说是有利的。

  既然有利就不应该冒险。

  张郃提议的佯攻只是探探虚实,若江东军真的已经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大举进攻。

  当然佯攻是否会使得江东军变得同仇敌忾,这个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他们是守城方,不是进攻方。

  “好!”

  曹操答应了下来,张郃当即出去点兵。

  只率领了五千人马,张郃从南门出去,直奔江东军营地。

  这个时候解析也已经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