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汉
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激动,能以雷霆之势扫荡周圈,而且打法雷厉风行,估计也就只有王翦能够做得出来了。
他倒是也可以,只不过自从在野王一带负伤之后,他的打法就愈发保守了。
要不然的话,搁在以前的性格,早就在还下大雪时,就对卫庄部发动总攻了。
“侯爷,卫庄一直在按兵不动,要是我们继续再等下去,还不知道此战要拖多久,倒不如一劳永逸,趁早发动攻势。”
季末来到嬴渊跟前,内心难以掩饰住激动情绪。
毕竟,王翦那边都已经打了许多次胜仗了,他不想,很多将士也不想继续等待下去。
他们都想着及早开战了。
嬴渊很了解他的心情,开口道:“放心,距离这一天不远了。”
虽说截了韩国的粮道,但是卫庄一开始所携带的粮草,省吃俭用下来,一时半刻,倒是不用去面对粮食危机。
既然无法让他们断粮,嬴渊只好将他们困住的时间久一些,让他们的士气逐渐面临崩溃了。
总之,任何一点有利于己方的方法,他都会去尝试,不愿错过。
尽管,秦军对阵韩军,可以称得上是碾压的形势,但抓到有利的一点,减少己方的一些伤亡,何乐而不为呢?
[248.第二百四十四章:君子之战]
嬴渊作为三军主帅,焉能不知麾下将领之心绪?
他是故意为之,就是要让他们到了真正饥渴难耐的时候,在放他们出笼,届时便如饿虎扑食一般,不惜一切代价,无往而不利。
不过,在章台宫内,嬴政却接到了许多匿名奏章,毫无例外,都是要弹劾嬴渊不知进取,只知固守的问题。
“寡人即使不用想也知道,这些奏章,基本都是外客所写,毕竟,只有他们这些学富五车之辈,才能写出这么华丽的文章。
将一个小问题,无限扩大,甚至上升到了家国存亡的地步,寡人要是不严惩冠军侯,甚至都可以被后世人称作为昏君了。”
嬴政随手翻了几篇奏章,随手丢弃到一旁,站在盖聂与赵高身前,负手而立。
大战在即,国内突然出现几种不太一致的声音,这并不是一种好兆头,而秦王也因此有些烦闷。
后者上前一步,小声道:“王上,侯爷明明有战胜的把握,但是迟迟不进,反而屡次三番的向我们催要粮草,这是不是有些太....”
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留给了嬴政足够的遐想空间。
其实嬴渊要粮草这件事情,全无私心。
日后打到韩国本土,战线拉长,他必须要保证补给充足,不至于因为粮草这种事情而栽了坑。
纵然他将理由告知了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但是他们并不在乎这一点,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只知据守不知进取,就是大错特错。
“属下倒是认为,侯爷这样做,乃是更好的为了全局战争做准备,属下坚信,接下来侯爷必将会有大动作。”
盖聂作揖说道。
他与嬴渊关系不错,自然要帮他说话。
嬴政并未吭声,只是稍微点了点头,当做回应。
没有人知道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这场大战,说是万众瞩目也不为过,嬴政选择了充分信任嬴渊。
要是他这里出现半点疑心,估计会影响到前线的作战计划。
此刻,嬴渊也已经下达命令,向敌军猛攻。
这是他于今日挂帅出征以来,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按照原来计划,卫庄部开始出现全面溃逃的现象。
其实对他而言,这一切也都在意料当中。
韩军正在井然有序的撤退着。
秦军发动的规模异常浩瀚,几乎是倾巢出动,卫庄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能够抵抗得住。
而且这一切发生的很突然。
四月初。
嬴渊与卫庄交锋不下十余次,基本都以秦军的胜利而告终。
最终,在防线全线崩塌的情况下,平阳关内的韩军选择突围,与卫庄部汇合,正式宣告撤退,耗费数日,抵达沁水一带,重新摆开防御阵势,准备时刻面临秦军冲锋。
平阳关一战,在后世当中并无明确记载,似乎韩军稀里糊涂的就撤退了。
沁水一带易守难攻,乃是三大山脉汇集之地,绵延起伏的大山极容易设下埋伏,嬴渊没有急于一时的向卫庄发动攻击,而是派遣使者,打算与他在两军大营的中间地区,见上一面。
美名其曰,叙叙旧情。
“大将军,这必然是秦军奸计,要是您去了,他万一向您动手...那该如何是好?”
有一名韩军将领忍不住叮嘱正在陷入沉思当中的卫庄。
其实后者心中也清楚,不过,那名秦使也说了,嬴渊只会带一万人随从,希望他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卫庄就明白了,嬴渊是想效仿先贤,打一场堂堂正正之战,此战没有阴谋诡计,没有尔虞我诈,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之战。
其实这种战役,在春秋时间,是比较常见的。
甚至敌我双方战过之后,还会象征意义上的给对方一些粮草和救人所用的草药等等。
而嬴渊不仅是想打一场君子之战,更重要的,他是想借助这场战役,彻底打垮韩军士气。
连公平竞争的君子之战都败了,韩军将士心中岂能不会多想?
卫庄自然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那就是要赴约。
倘若此战他要是胜了,好处也是无穷的。
嬴渊定好的地点,卫庄约好的时间。
前者在那片中间地带,以最快的时间,命人建造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简易凉亭。
上书‘君子亭’三字。
四月底。
二人于亭中相见。
只有他们二人,也并未携带任何兵刃。
上一篇: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
下一篇: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