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15章

作者:知鱼小生

文武官员自东宫鱼贯而出,或独自一人,或俩俩作伴,亦或三五同行。

“太子殿下依旧杳无音讯,生死不知,属实令人担忧。”

“太子殿下之气魄,令人折服。但他乃储君,不该肆意妄为。”

“现在谈论这些为时已晚,只希望太子殿下得天眷顾,此行无忧吧。”

“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若太子殿下出现意外,便是大唐最大的损失。”

“突厥来势汹汹,此时凉州幽州等地怕是已破,卫国公此去,凶多吉少啊。”

官员们脸色沉重,低声议论。

王明远低头走着,听闻他人的议论,嘴角划出揶揄冷笑,旋即说道:“若卫国公三人与两万大军出现意外,实乃太子殿下之罪责。”

无人接话,王明远也不介意。

他与其余几位世家官员相视,隐晦一笑。

“捷报,天降神兵,挽大厦之将倾,凉州大捷!”

进了皇宫,驿夫一路畅通无阻,极速向东宫而来。

闻得此声,所有官员皆是脚步顿住,诧异的面面相觑。

“你说什么?”长孙无忌快步上前,拦住驿夫,不敢置信的问道。

驿夫道:“天降神兵,挽大厦之将倾,凉州大捷,诛杀敌军两万余。”

说罢,驿夫错过长孙无忌,急忙离开。

他的任务,是用最快的时间,将此份捷报递交到陛下的手中。

“凉州大捷。”

“诛杀敌军两万余。”

“喜事,大喜事啊。”

“哈哈……快,快回去见陛下。”

众多官员呆滞须臾,旋即猛地醒悟,露出欣慰的笑容,急匆匆原路折回。

久闻丧报,忽如其来的捷报,令众人如坠梦中,振奋不已。

片刻之后,李世民位于首位,颤抖着双手,拆开来自凉州的捷报,一字一句的细看。

殿中,百官注视着李世民,翘首以盼。

“哈哈……好,好啊……天佑大唐,好一个白袍传承,好啊……”

看过捷报,李世民压抑许久的心情顿时晴朗,不由放声大笑。

笑过之后,他环视百官,举起手中的捷报,含笑道:“尔等可知,凉州为何大捷?”

百官面面相觑,皆是摇头。

高士廉起身说道:“臣等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哈哈……”李世民不由再次大笑,也不卖关子,看向驿夫,摆手说道:“你自凉州而来,个中情况知晓的定是比捷报上还要清晰,给朕与众位爱卿讲讲吧。”

“是。”驿夫颇为拘谨,酝酿须臾,方才心有余悸的缓缓说道:“那日,突厥大将阿史那耶齐带领三万大军猛攻凉州……”

闻言,百官无不色变。

凉州状况,驻兵几何,他们自是知晓。

三万突厥大军,于凉州而言,将是灭顶的灾难。

果不其然,驿夫接下来的话语,证实了他们的想法。

“凉州只有五千兵卒,即便太守身先士卒,带领我等誓死顽抗,依旧被突厥大军破了城……”

“突厥畜生入城之后,奸淫掳掠,烧杀抢砸,仅剩的几百将士与一些百姓岌岌可危,垂死挣扎……”

听闻驿夫的话语,百官仿佛身临其境,面色凝重。

“退无可退,十死无生。太守想要杀了两位女儿,然后与突厥畜生决一死战……”

李世民动容,百官动容。

好一个凉州太守,当真令人钦佩。

“千钧一发之际,一少年突然出现,阻止太守杀女,且武艺高强,犹如战神降世,锐不可当。”

李世民欲言又止。

他很想问关于少年的一切,推测是否就是李承乾。

但适才捷报他看的清楚,这少年乃是白袍军传承的将军,而非大唐太子李承乾。

“少年不止一人,他乃是白袍军的将军。”

“白袍军?”

“大唐何时有白袍军了?”

有官员疑惑出声,打断驿夫的话语。

驿夫说道:“据太守说,那是白袍军的传承,一直隐世不出。如今大唐遭难,才决然入世,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原来如此。”

“白袍军乃是传奇军队,纵观古今,能与之并提的军队凤毛麟角。”

“曾经,它以七千胜十万。”

“白袍军出现,凉州之危自然可解。”

“世间竟有白袍军传承,当真匪夷所思。”

众多官员三言两语,眼中带着浓浓的震撼,也算是明白为何即将覆灭的凉州会转败为胜了。

“无论如何,凉州大捷都是振奋人心的好事。”长孙无忌起身,抱拳躬身说道:“白袍军传承现世,解凉州之危局,救百姓于水火,实乃天佑大唐。臣,恭贺陛下。”

“臣等,恭贺陛下。”

唐朝无跪礼,也无站班。上朝之时,官员皆有各自位置,见礼之后,只需坐下商议朝政便可。

若前推到先秦,上朝时更有瓜果点心供大臣享用,性质与后世的开会相差不多。

有长孙无忌带头,百官皆是起身,抱拳恭贺。

“嗯。”李世民缓缓点头,凉州的大捷并非全局大捷,高兴须臾,李世民便冷静下来。

他想了想,说道:“白袍军的出现,可谓雪中送炭,朕心甚慰。”

“陛下。”有官员站出,说道:“白袍军的出现固然振奋人心,但突厥事了之后,它的存在,却是令臣担忧。”

此人的话语,让百官禁声垂眉。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此事以后再说,如今大敌当前,朕不希望谁再说出此等挑拨人心的话语。”

“臣惶恐。”那人退下。

“白袍军既然现世,且立下滔天大功,朕自会封赏。”李世民说完,看向驿夫,带着几分期待的目光问道:“朕且问你,除却白袍军的那位少年将军,你们可曾见过另外一位身着锦衣的少年。”

“并未见过。”驿夫摇了摇头,想了想,说道:“卑职回来之时,遇到卫国公等人,他们亦是问过卑职。”

“朕知道了。”李世民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心中暗自焦急叹息。

至于李靖问询驿夫此事,他并不意外。

见此,文武百官不敢出声,生怕触了陛下的霉头。

王明远见此,嘴角掀起,想了想,高声悲切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怕是已然凶多吉少,废太子一事也不必再提。太子殿下慷慨为国,臣为之心痛惋惜。

但如今大唐战乱,为稳定民心,不可一日无储君。臣恳请陛下,再立储君,安稳民心。”

李世民眸光顿冷,杀气腾腾!

第21章 对不起,我来晚了

砰……”

李世民怒拍桌案,愤而起身,指着王明远咆哮道:“你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了你?”

帝王目光冰冷,百官噤若寒蝉。

王明远连忙抱拳请罪:“陛下恕罪,臣惶恐啊。陛下,臣所言所语,皆是为江山社稷着想,还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目光阴沉,凝视王明远,哼道:“朕怎觉得你是别有企图,其心可诛?”

“陛下,臣怎敢。”王明远故作惊慌的说道。

“陛下,王侍郎也是为国着想,还请陛下恕罪。”

“陛下,王侍郎纵然话语有所不妥,但其亦是想要顾全大局,还请陛下息怒。”

“陛下,臣……”

几个官员相继站出,为王明远求情。

李世民双眸微微眯起,寒声说道:“为国着想?昨日你还说太子人选需仁德兼备,今日怎又急切新立储君了?”

王明远连忙说道:“昨日臣考虑不周,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臣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亦是如此。”

“呵……”李世民笑了,冷冷的笑着。

他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抬眸淡声说道:“突厥事了之前,朕不想再听到关于再立储君的任何话语。”

“这……”王明远面露难色。

“嗯?”李世民眸光微凝。

他恨不得杀了王明远,但他知道,他不能那么做。

现在他是帝王,而非秦王。

许多事情,都要顾虑。世家这个庞然大物,他还无法撼动。

即便愤怒,也要隐忍。

有时候,这就是帝王的无奈。

“臣遵旨。”王明远无奈说道,低头的瞬间,嘴角轻掀。

“退朝。”大好的心情被破坏,李世民一声冷哼,拂袖而去。

“臣等恭送陛下。”

二次早朝,就此收场,百官相继离开。

“今日为何如此?”有人凑到王明远跟前,低声问道。

王明远轻声一笑,说道:“没什么,只是提醒陛下,再立储君的事情,应该提前考虑罢了。”

那人点头,说道:“就算陛下愤怒,回去之后,定然也会不由自主的去想此事。”

王明远点头,加快脚步,与此人拉开距离。

东宫,偏殿,李世民面色深沉。

忧愁尽显,面容憔悴的长孙皇后入殿,走到近前,饱含期待的问道:“陛下,可有承乾消息?”

李世民张了张嘴,最终化作长长一叹,摇了摇头。

闻言,长孙皇后面色更加苍白,身子摇晃,泪如雨下:“连生死都不知么……”

说罢,长孙皇后浑浑噩噩转身,恍惚离开。

李世民欲言又止。

傍晚,一名驿夫再入长安,来自李靖的书信,送至李世民案牍之上。

他满怀希望打开,看过之后,又失望放下。

身为帝王,不能被家事牵绊。

调整须臾,再看书信,浓浓的震撼浮现在其眼中。

“好一支仁义之师,朕自愧不如……”

“朕愈发好奇这位少年将军了,若有机会,定要亲自一见。”

信中所写,自然便是关于白袍军不占百姓房屋,不收百姓一粒米,不食百姓一碗粥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