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182章

作者:知鱼小生

“承乾,这白鹿书院竟然有十五位学子通过会试,占取了殿试名额五成席位。”

李世民越看越觉的不可思议。

他没想到,寒门子弟竟然隐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李承乾开办这所白鹿书院,算是给了天下寒门学子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若非如此,世家垄断官场,还不知道要延续多少年。

科举考试是举国大事,大唐幅员辽阔,学子几万万,这人一多,便有了暗箱操作的可能。

黑幕也就在所难免。

而将白鹿书院开遍全国,那这暗箱操作的可能,将会被无限压缩。

李承乾喝着茶,一切尽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科举考试是这帮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他们没有退路,所以无所畏惧。

往往能发挥出更强的实力。

李承乾回应道:“父皇,这只是刚刚开始,当我们大唐真正实现有教无类的时候,寒门子弟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将会对大唐政体有着无比巨大的好处。

而我们大唐也需要这些寒门子弟出任官吏,治理一方。他们吃过苦,受过罪,才能体察百姓之不易。”

闻言,李世民自然是高兴,毕竟他是白鹿书院的院长,又是大唐的皇帝。

他肯定希望自己的江山,越来越稳固。

寒门官吏兴起,他便是开历史先河的帝王,名垂青史,流芳千古,那都是小意思。

与此同时。

李承乾脑海中传来了系统的声音。

“叮。恭喜宿主,成功回到大唐,并成功恢复科举考试,奖励:玉米种子一千吨。奖励已发放至宿主空间,请注意查收。”

“叮。系统任务,宿主成功开办报馆,完成文化传播,奖励:水泥制作法。”

“完成任务后,奖励将自动发放至宿主空间,宿主可拒绝,拒绝无惩罚。”

“接受。”李承乾毫不犹豫道。

白嫖的东西,他又怎么会拒绝,有了水泥制作法,他又能实现很多想法了。

又跟李世民寒暄了几句,李承乾便回了府邸。

十月下旬。

科举考试历经院试,乡试,会试终于到了最关键的环节,殿试。

这是各方学子交锋的最后一战,也是其他几大院翻身的唯一机会。

此战若胜,必将名扬天下,仕途畅通。

殿试在太极殿内举行。

三十位贡士,早早的便在殿外等候。

今日李世民与李承乾亲自主持考试,学子们跃跃欲试。

毕竟能同时见到皇帝与太子的机会可是不多。

而且,只要考得状元,五品官位便手到擒来,说不定还能迎娶某位王孙贵族家的大小姐。

别看只是五品官员,这都是很多官吏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且他们的晋升速度,绝对要比一般官吏快上许多。

吴雨晨身穿白鹿袍,站在队列前方,面容冷淡,内心毫无波澜。

在他身后便是会试第二名裴鸿羽。

此时他双眼微眯,死死的盯着吴雨晨,势必要在殿试中,将他踩在脚下。

“考生入场。”吏部官员推开太极殿门,高声喊道。

三十位贡士从门外而入,按照自己的编号坐了下来。

李承乾坐在李世民身旁,扫视堂中学子,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

他们是大唐考生战力天花板,每个人都聪明绝顶。

这些学子的素质也不错,如果培养好了,都将是大唐的栋梁之才。

此次的考试内容为:

策问「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见地」。

帖经「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

杂文「吟诗作赋的才能」。

此三项便是本次殿试的考试内容,内容并不复杂,可以说很简单。

但越是简单,越能看出看出他们由小渐大,由浅入深的能力。

策问的题目是:地方吏治,上传下达,断绝腐朽。

帖经便很简单了,就相当于填空题,内容都是些儒家经典。

杂文的题目是:「戍边塞」,相当于命题诗。

这些考题中,只有第一道是最难的,是对大唐地方官吏体制的深入探讨。

也是最能检验出考生能力的一道题。

相对于会试,殿试的环境要好上很多。

由于殿中阴寒,李承乾还专门令人点了炉灶。

拿到考卷的一瞬,所有学子便投身于战斗之中。

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除了端坐在上首位的李世民与一旁的李承乾外。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几位考官巡视于考场之中。

这场考试不光考验他们的才学,更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

会试时,虽然国子监等几个世家学府惨败。

但他们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考试的公证性。

虽然白鹿学院的成绩过好,而李承乾是学院的开办者,李世民是学院的院长。

世家贵族又是他们的打击对象。

但李承乾那公正的品格,早已深入人心。

而且他们心里明白,李承乾根本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

这种开明的学习环境,也正是他所希望。

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良性竞争。

第294章 金殿册封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殿试考生的答卷上,渐渐填满了笔墨。

有人淡然,有人眉头紧蹙,亦有人心生慌乱。

毕竟,当朝皇帝李世民就端坐在上首位,注视着他们。

说不在意,那是假的,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未必能扛下这场殿试。

“时间到,收考卷……”吏部官吏扯着嗓子喊道。

考生放下笔墨,慢慢退出太极殿。

有的考生,从入殿到考试结束,都没敢抬头看李世民一眼。

出了太极殿。

白鹿书院一个学子跑到吴雨辰身边:“大师兄,你这魁首是拿定了吧,我方才观你,笔墨娴熟,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惊慌之意,题答的一定十分顺畅。

哎,我便不行了,陛下就在不远处看着,我这心,慌乱的紧。”

吴雨辰淡淡道:“你慌什么?陛下与太子殿下在此,本意就是检验我们的心理素质,你当治国理民是这般简单的事情?”

那人摇了摇头:“唉,话虽如此,但这东西,难以控制……”

两人说着,白鹿书院其他学子皆是围上来,探讨策问。

他们都是寒门子弟,平日里关系极好,吴雨辰虽然有才,却并不傲物。

反观国子监学子,裴鸿羽眸光冷漠,面容严肃,一脸傲气。

仿佛世间没有入他法眼之物。

他周边同窗,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他。

一个国子监学子卖笑道:“裴兄,这状元之位,非你莫属了吧。”

“那还用说,白鹿书院那帮穷秀才,哪里见过这阵仗,估计腿都吓软了,哪里还有提笔的力气……”

“就是,一群不知所谓的东西,竟敢与我们国子监争锋,真是恬不知耻……”

一个人悻悻道:“若不是太子,他们早就不知道饿死在哪了,还能参加殿试?”

听了这话,裴鸿羽转头看向他,目光如炬,寒声道:“在皇宫枉议天人,你找死不成!”

那人看着裴鸿羽凶悍的眼眸,心中一凉,面露惊恐,垂下头,不再言语。

其他人一看裴鸿羽动怒,便都不再说话,这小祭酒素日里的脾气,可是不太友好。

殿试散罢,李世民没有走,与长孙无忌几人一起审阅殿试考生们的策问。

李承乾对这些无感,便回了府院,琢磨着开办报馆的事。

这时代,百姓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更别说思想文化的升华。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用不了几年大唐百姓便能吃得饱,穿得暖。

这文化传播,也需要提前筹备。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美丽人生。

这是大唐发展的百年大计,容不得马虎。

于尺寸间显大马金刀,越是伟大的计划,越要精细,从小事出发。

进了府院门,秦风迎了上来:“太子殿下,您回来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灵儿还没回来吗?她回家已经两月有余了吧。”

“还没。”秦风回应道:“我派人送她回去,她执意不肯,太医也没带,说是不符合规矩,那丫头独自一人回去的,钱也只拿了五十两。”

李承乾轻叹:“这丫头,性子真倔,你着人去她家乡探望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秦风拱手道:“是,卑职这就去安排。”

三日后……

金榜张贴于长安城中,前去围观的人,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三十名贡士,中得进士者,一十五人。

这十五人早早被叫到了文德殿中。

今日,金殿册封。

李世民端坐上首位,李承乾与五位监考官分列殿中两侧。

长孙无忌手捧敕封诏书,面容严肃。

殿中十五位考生,皆是流露出紧张之色。

就连心理素质极佳的吴雨辰与裴鸿羽,都是不自觉的捏起了拳头。

眼眸直勾勾的盯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朗声道:“殿试一甲魁首,吴雨辰,授朝散大夫,官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