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颁奖典礼:开局颁发千古一帝 第390章

作者:盘点剪辑嬴政

万历皇帝看着屏幕,眼角再次湿润。

“四八七”

后人对他宽容了许多。

他暗暗下定决心,既然已经给了他重新选择的机会,那就不能再让子孙后代失望了。

周易扫视着全场的皇帝们,又透过屏幕,望着亿万的观众,缓缓的说道:“万历皇帝已经点评完毕,至于他以后如何做,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们点评的是另一位在位时间最长、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南朝梁武帝萧衍!”

台下一个偏僻的角落,一个庞大的身影,低着头,正昏昏欲睡。

听到这话,陡然抬起头来,顿时精神起来。

周易的直播颁奖皇帝典礼,几乎各个朝代的皇帝虚影都到了现场,只不过,有一些历史地位不太重要的小国家的帝王们,位置都比较偏僻。

而众多的榜单,他们也都是陪跑,很少能够点评到他们。

除非有一些特别的奖项,才能够提到他们。

全场皇帝的虚影,闻言一齐都转头,向这个僻静的角落看来,望着梁武帝的身影。

大屏幕上,猛然呈现出南朝的一处建筑。

南朝梁国。

梁武帝萧衍正在寺庙里念经礼佛,听到这话,不由得抬起头来。

众皇帝们和所有的观众,透过大屏幕,看得清清楚楚,只见梁武帝萧衍已经七八十岁了,满脸皱纹,头发都已经雪白。

最让人奇怪的是,他既不是穿的龙袍,也不是穿的便服,竟然披着一件袈裟,除了没有剃度,完全就是一个老和尚模样。

嬴政、刘邦、刘秀等众帝王不知道他的底细,有些纳闷。

“这不是和尚吗?”

“真的是一个帝王吗?”

赵匡胤笑道:“当然是皇帝了,只不过是喜欢出家的皇帝。”

朱棣哈哈一笑:“宋太祖,你也不用冷嘲热讽,你的子孙后代,那个亡国之君宋徽宗,信奉道教,被称为道君皇帝。”

“和这位佛门皇帝,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们大哥不用笑二哥。”

赵匡胤冷哼一声。

“明成祖,你是否已经忘了?你的子孙嘉靖皇帝,也好道教啊,和我那不成器的宋徽宗可以并称为道君皇帝了,彼此!彼此!

朱棣顿时非常尴尬,无言以对。

他刚才竟然忘了这件事,自己老朱家也同样有这种不成器的子孙。

周易咳嗽一声,全场顿时都安静下来。

“梁武帝萧衍所处在的南梁国,正是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无数的小国,随时建立,很快又被别人消灭,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刻。”

“这一时期的众多小国,都没有留下太多的建树,在历史上也不出名。”

“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四个国家。”

“宋武帝刘裕创建刘宋政权后,这个短命的王朝,并没有在世上存在多长时间,后世的子孙没有一个成器的,很快把家底败光。”

“刘宋政权末年,大将萧道成推翻腐朽的小王朝,创建新的国家,国号为齐,史称南齐。”

“刘宋政权存在六十年,南齐政权短短的二十余年。”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

“他在位前期,也励精图治,改革前朝积弊,国力有所发展。”

“但很快就和所有的帝王一样,马上就开始变得昏庸了。”

“梁武帝萧衍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后代,他和南齐皇室都是一个家族,关系比较密切...”

“萧衍从小就非常聪明,也喜欢读书,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他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帝王。”

“萧道成创建齐国后,很快就因病驾崩。”

“他临终时将皇位传给了皇长孙萧昭业,由西昌侯萧鸾辅政。”

“但是萧昭业昏庸无能,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萧衍辅助萧鸾,夺得了帝位。”

“梁武帝萧衍这时其实颇有才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齐,皇上萧鸾派出十万军队,分四路出击。”

“四个将领虽然都是战功卓著的将军,但却对北魏军队非常恐惧。”

“此时北魏经过拓跋宏改革,国力强盛,气焰不可一世,想一举平定天下,整个南齐朝廷百官,都大为震恐。”

“四路大军和北魏军队胶着,一时无法取胜。”

“而这时萧衍带领一支军队,夜里从后路包抄北魏军队,在山上插满齐国旗帜,虚张声势。”

“第二天,天色大亮时,北魏军队见到漫山遍野的齐国旗帜,以为齐国大军已经包围过来,胆战心惊,纷纷畏惧逃窜。”

“而这时齐国五支军队一起发动进攻,杀的北魏军队落花流水,齐国大4.5获全胜。”

“萧衍因为这次战功,升为太子中庶子,位极人臣。”

“萧鸾只在位了五年,很快病死,他儿子萧宝卷登基为帝。”

“萧宝卷人称东昏侯,残暴好杀,继位后大肆杀害朝臣,一时整个朝野人人惊恐,人心涣散,众百姓更是离心离德。”

“萧宝卷杀害萧衍的兄长、尚书令萧懿后,萧衍再也忍不住,决定起兵为自己兄长报仇。”

“他这时任雍州刺史,人单势孤,便开始招兵买马。”

“很快召集到数千人,战马几千匹,战船三千艘。”

“萧宝卷倒行逆施,无数大臣纷纷投向萧衍。”

“萧衍率兵向建康城进军,遇到齐国宗室南康王萧宝融举兵,双方便合二为一。”.

二百四十三章信佛的皇帝

二百四十三章信佛的皇帝

“萧宝融在江陵登基为帝,就是齐和帝。随后向金陵城进军。”

“而在此万分危急之刻,萧宝卷仍然听信谗言,要杀害京城内的守将。”

“征虏将军王珍国气愤不已,暗中派心腹偷偷和萧衍联合,而他亲自率兵冲进皇宫,将醉生梦死的萧宝卷砍下头颅,献给萧衍和萧宝融。”

“萧衍拥戴萧宝融正式成为齐国皇帝,他立下赫赫战功,升为大司马,掌管内外军事,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O”

“此时萧衍已经成为南齐的权臣,一手遮天。”

“天下百姓只知道他的名字,连真正的皇帝却反而忘记了,萧衍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南齐了。”

“满朝文武也都闻风而动,都鼓动他取代南齐。”

“萧宝融见大势已去,就写下禅让诏书,传位给他。”

“萧衍装模作样拒绝几次,最后还是接过诏书,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梁,这就是南梁。”

“梁武帝萧衍继位之初,很有一些明君的风范,勤于政事。”

“每天五更起来,批阅奏折26,处理政务,冬天时连手都冻裂了。”

“此时也能够虚心纳谏,而且还能够提拔人才,如果发现有官员埋没可用之才,他都会将这些官员予以罢免。”

“梁武帝萧衍又大力推崇儒学,鼓励读书人刻苦读书,将来为朝廷所用,一时间梁国到处都能听到读书声。”

“这一番作为,梁国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萧衍虽然这时政治比较清明,但却他根本没有触动门阀世家大族的利益,而这几乎是东晋以来所有国家的主要矛盾。”

“虽然在这一时期,门阀望族已经不像东晋时期,无法无天,但却仍然影响极大。”

“不能解决门阀士族,那些满腹经纶的寒门学子,始终就没有出头之日。”

“而即使这种奋发向上的姿态,也没有保持多久。”

“萧衍刚取得一些成就,就开始昏膜懈怠了。”

“在他后半期,开始崇信佛教。”

“皇帝带头,下面的文武百官,自然纷纷效仿。”

“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止,百姓都迷茫,无所适从。而君主大力推崇佛教,百姓自然趋之若鹫。”

“所有人都把心灵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佛教中,都希望来世能够投生在太平世界。”

“一时间,全国上下处处修建寺庙。”

“到处都是木鱼的声音,而僧侣更是大量激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就是描绘南朝的佛教兴盛情况。”

“梁国国力刚有点起色,便把无数的金银财宝都投在寺院中,国库挥霍一空。”

“而百姓们都沉迷于袅袅香烟之中,将仅有的一点家财都供奉在寺庙,即使生活在困苦,也在所不惜。”

“整个南梁,弥漫着一种亡国的气息。”

“而在这种情况下,梁武帝又有一个骚操作,不仅让自己最终丧命,而且把国家推向灭亡的深渊。”

“这就是侯景之乱。”

“北魏这时早已经分裂成北齐和西魏,侯景是鲜卑化的羯族人,他原本是北齐高欢的大将,后来叛逃到西魏宇文泰手下,宇文泰见他狼子野心,并不放心。”

“侯景走投无路,投奔南梁,萧衍接纳了他,并封他为大将军,让他领兵镇守边关,防范北齐和西魏。”

“而后来萧衍与北齐讲和,北齐以送回侯景为条件。”

“萧衍欣然应允,准备将侯景送回长江北岸,讨得北齐欢心。”

“侯景不肯坐以待毙,以铲除皇帝身边权臣朱异为口号,率兵作乱,一路南下,向建康城攻去。”

“他刚开始叛乱时,只有八千人马。”

“但他每到一处,先是杀掉各种世家大族,把土地都分给穷苦百姓,得到了所有百姓的拥护,势力迅速壮大。”

“当初梁武帝没有动手铲除世家大族留下的隐患,这一刻终于爆发了。”

“而侯景为了收买人心,更是招揽一些穷苦的读书人,文臣谋士,纷纷慕名而来。”

“侯景率领大军所向披靡,梁国的门阀世家大族和各处军队,四处溃逃。”

“等侯景率人来到建康城外时,已经拥有十多万人马。”

“而这时梁武帝并不慌张,仍然虔诚礼佛。”

“建康城守将萧正德早已经投靠侯景,打开城门,京城彻底沦陷。”

“侯景纵兵在城内大肆杀掠,那些王公贵族和门阀世家,当然该杀,但是,全城百姓更是死亡几十万。”

“五胡乱华时的前车之鉴,萧衍早已忘在脑后,竟然对羯族仍然不加提防。”

“其实侯景每到一处,都是大开杀戒,各处百姓惨死数百万,很多城市都沦为空城。”

“南梁军队讨伐失败,他们转而又把怒气撒在这些百姓头上,又学着侯景,大肆屠戮无辜的百姓。”

“整个南梁,几乎又再现了二百年487前的一幕。”

“侯景将梁武帝囚禁在台城皇宫内的一处偏殿,不允许他任意走动,连饮食也逐渐减少。”

周易停顿下来。

天空中的大屏幕投射在萧衍身上。

萧衍抬头望着天空,心底无奈的叹息一声。

这已经是他被囚禁的第十天了。

众皇帝们透过屏幕,突然发现,萧衍现在所处的寺庙,正是在皇宫内。

汉武帝愤愤不已:“他都已经成为阶下囚了,竟然还能够安心的礼佛?”

赵匡胤讥讽道:“萧衍现在心里正期盼着,佛祖能够感化侯景。”

“在佛家看来,世上没有无法救药之人,即使是大奸大恶之辈,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萧衍听到这话,即使再镇静,脸上也不由得一热。

李世民冷哼道:“如果侯景可以饶恕,那么那些惨死的百姓,该向何处去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