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17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是您自己多虑了。”

他的回答,让李世民都不禁好奇,抬起头来。

“呵,不存在?”

“那你倒来说说,究竟是怎么个不存在法?”

李秋先是伸出来一根手指,“这第一呢,这世间啊,无论是谁来做君王,又无论是哪个朝代,这该来的灾难它总会来的。”

“不会因为人类的主观意愿去改变。”

“这就好比是大禹治水的典故一样。”

“天下发了洪水,千百年来,人们的祭拜,祭祀,还少吗?”

“又是烧香,又是贡品,甚至是把少男少女都丢进江河里去了,但洪水依旧。”

“最后也只能凭借人力,修筑堤坝,疏通水路,这才将洪水治理掉。”

“就像大人所说的关中大旱,也是如此,天道无情,它不会管谁是皇帝,谁在位。”

“注定了今年大旱,它一定就会大旱。”

“就是人们再多的祈祷,祭祀,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这时候啊,我们就应该像大禹一样,调集粮食赈灾,想办法引流、打井去灌溉,尽可能的不让庄稼旱死,尽量的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有一点,就是大人所说的亡国之君和圣德帝王的举例。”

“事实上,也不是这样的。”

“大人您呐,搞混了一个先后顺序。”

“还是那句话,天道无情,它不会以人们的意愿做任何的改变。”

“是天下先有了大灾,然后有了人们怎样去对待这场灾难,最后才有了史书上的记载。”

“当天下有大灾之时,这圣德帝王,集合国力,赈灾解困,安抚苍生。”

“虽然有损失,但不太大,惨死的百姓没那么多,史书上也就两笔带过了。”

“但是那些昏庸无道,骄奢淫逸的亡国之君呢?”

“在天下大灾时,他无动于衷,不去体察民情,权贵士族还在变本加厉的搜刮百姓,贪污赈灾用的银钱、粮食。”

“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种朝代和昏君又怎能不灭亡?”

“而大人您之前的心中疑惑,就是这样,只看到了史书上的结果,却搞错了事情演变的先后顺序。”

“最后,大人再反观我们如今的大唐。”

“君明、后贤、臣直,百姓心中有气节,这样的一个大唐,国家兴盛,百姓安居,是必然的一件事。”

“这天道虽无情,但人定胜天。”

“眼下这关中大旱,以及这毗邻的强敌,这些困难终将会过去的。”

李秋的这一席话,直接把李世民给说愣在了当场。

这种另辟蹊径的观点,这种有理有据的论调,简直是太过新颖和犀利了,也是以往李世民在史书中都不曾见过,不曾听过的。

李秋这一席话带给李世民的震撼,简直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半晌之后,李世民惊叹着,微微摇了摇头。

“李秋啊,你的那些话,那些想法,都是谁教给你的?”

“还有,你就这么不信天道吗?”

李秋笑着摊摊手,“小子自幼体弱,仅仅是认得些字罢了。”

“这些想法呢,都是我从世间之人,世间之事中想来的。”

“一些胡言乱语罢了。”

“若是有哪里说错,还请大人见谅。”

“至于这天道嘛,也没什么好信的。”

“它既不能给我吃喝,也不能给我看病,最后不还得靠着爹娘养活吗?”

听到此处,酒意上头的李世民顿时感到了一股无比心酸的感觉冲上心头。

看着面前李秋的稚嫩模样,眼圈都有些发红。

“唉,怕是这有些时候,有些爹娘,比这天道还要无情哩。”

“李秋啊,你是一个好孩子……”

眼看着自己内心中的情绪即将失控,李世民用力的拍了拍李秋的肩膀,头也不回的径直离开。

长孙无忌呢,在丢下一枚金锭后,不等李秋推辞,也同样的快速离开,消失在了门外的夜色中。

……

当李世民返回寝宫之时,已经是夜里子时(夜里十一点多)。

一直苦苦等待的长孙皇后急忙迎了上来。

“陛下,您怎么回来的如此晚?”

“还喝了这么多酒?在秋儿那儿?”

第26章 谁也别想拦着本宫去看孩子

面对着妻子的关心、询问,酒意微醺的李世民就兴致勃勃的说起今晚的事情来。

先是夸李秋那里做的饭菜好吃,自己这辈子不要说吃,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一口气就吃掉了两大碗饭。

那可是两大碗!

怕是自从自己不带兵打仗后开始,就很少有如此的好胃口了。

随后,他又夸起李秋的气质、才华来了,出口成章,满腹诗篇,年纪轻轻又大有才气。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小子可能因为从小就没被四书五经、传统私塾教导过的缘故。

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谈论,也是触类旁通,十分的新颖,叹为观止。

更是把自己心中的很久以来的一个疑惑给巧妙的解开了;

这个孩子,真的是太不一样,太非同寻常。

也是太惹人喜爱了……

不过李世民却没有留意到,就在他滔滔不绝的说着李秋小店的奇妙,夸奖着李秋之时,皇后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差。

直到最后,长孙皇后竟然心生愤怒的一甩手,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

见状如此,李世民急忙追了上去,“唉?”

“观音婢,你这是为何?”

“原本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生气了?”

这时候,长孙皇后转过头,满眼的气愤和委屈。

“二郎,敢情你和兄长可以没事就去秋儿那坐一坐,同他聊聊天,吃吃饭。”

“可是我这个做娘的呢?”

“我到现在连秋儿完整的长相都没能看清楚呢!”

“近日以来,我对秋儿的想念只能通过听你和兄长的描述。”

“明明我惦念了十七年的孩子就在我的眼前,我却是不能得见,你们可曾想过我这位做娘亲的感受?”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无比坚决的说了最后一句话,“明天我就去见秋儿。”

“你们谁都别想拦我!”

……

第二天,下午时分。

由于中午的饭口已经过去,此时李秋的小店也几乎没什么客人了。

顶多是有零散客人在店外街边点几串与子同袍。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的属下提前过来联系,让李秋打开后院之门,等着迎接长孙大人和贵客的到来。

另一边,长孙无忌派来的侍卫,都不用李秋出手,直接把小店清空,把门口封锁。

闲杂人等谁也不得入内。

见到这种阵势,李秋的心中是充满了疑问的,不知道是什么贵客驾临,竟然摆出了如此架势。

大概一炷香时间后,长孙无忌的马车在一众侍卫的保护下,来到了后院。

随后就见到长孙无忌扶着一位头戴凤冠,身着明黄色凤袍的长孙皇后下车。

“李秋,还不快来见过皇后娘娘?”

听到了长孙无忌这句话,李秋,王中他们几个,真的是要多惊骇就有多么惊骇。

谁能想到,堂堂皇后竟然能来到自己的这么一个粗鄙小店?

他们不敢迟疑,急忙的快步上前,大礼参拜。

“小人李秋,拜见皇后娘娘。”

其实自打下车起,长孙皇后的眼神就再没有离开过李秋的范围。

此时见李秋参拜,她急忙伸出双手将李秋扶起。

就在自己的双手真实的搭在李秋的胳膊上时,长孙皇后内心中的酸楚差一点就没能忍住。

整整十七年了,自己终于再一次见到自己这辈子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了。

“李秋,免礼吧。”

“本宫也只是听兄长提起过了你这里很不错,也就萌生想法过来瞧一瞧。”

“你们也不必拘谨。”

要说不拘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可是一国之母,皇后娘娘啊。

也是李秋来到这个世界后,见到过的最具权力的一个人。

当然了,这也只是出自地位悬殊的一种本能的紧张。

在内心中,李秋对于长孙皇后是没有惧怕之意的。

这可是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后,跟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商贾,又能有什么加害之心?

而且仅仅是通过短暂的接触,李秋就明显能从长孙皇后身上感受到那种随和、慈爱和暖意。

很快,李秋等众人就无比恭敬的,陪着长孙皇后来到了小店之内坐下。

“皇后娘娘,小子的这间小店实在是过于粗鄙,还望娘娘见谅。”

“不知娘娘是否要尝尝小店这里的粗茶淡饭?”

听见李秋的话,长孙皇后一边细细的看着李秋,打量着他的小店,一边温和的说道。

“你这小店,本宫觉得倒是挺不错的。”

“想当年,还是在前朝时候,在那动荡的年间,我和陛下生活的条件比这要艰苦的多。”

“来既然都已经来了,李秋啊,那就把你们店的菜都点上一遍吧。”

李秋点点头,恭敬的领命,随后就想着告辞转身去后厨忙碌。

这可是绝对的超级贵客驾到,这顿饭是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的。

他不放心,就想着亲自去帮厨,监工。

眼看着他要走,长孙皇后不由得有些心急。

自己好容易出宫一趟,就是为了看李秋来的,可耽搁的时间也绝不会太多。

“那个……李秋啊。”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