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那李秋大肆在长安城中以天价卖酒,卖茶,牟取暴利。”
“后又有如今的不遵礼制,公然违抗政令,蔑视朝廷威严。”
“臣等以为,此子应当削爵为民,贬出长安!”
“是啊,陛下,此子出身卑贱,本就不应与我天下士族位列朝班。”
“像他们这种有爹娘生,却无爹娘养,不受教化,不遵礼制之徒,还是赶出去为妙……”
还没等他的这番话说完,龙椅上正闷头坐着,心中烦躁不已的李世民瞬间,目光极其凶狠的抬起头来。
这种杀气,简直就如同他当年亲自驰骋沙场时一样。
见状如此,下方的长孙无忌心中就大叫一声不好!
可还不等他有所反应,太极殿最上方的李世民直接一把将身前的龙案给掀了。
“你这个混账东西!”
“满口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来人,把他给我拉出去,砍了!”
“朕今天就算是做一次史书中的昏君,也定不饶你!”
刚才得意洋洋,说那番话之人,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
一直都是站在别人身后帮腔来着。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好端端的就突然惹得龙颜大怒,竟然破天荒的将龙案都给掀了?!
而且,当听到当今圣上要把他拉出去砍了之时,这个倒霉家伙一时间腿都软了。
吓得连叫冤,求饶都不会,直接就瘫坐在了地上。
这李世民可是马背上的皇帝,一生征战沙场,亲手杀死的敌兵都数不过来。
他暴怒之下的杀气和气势,还是非常骇人的。
不仅那个倒霉蛋,就连此时太极殿上除了长孙无忌的所有人,也都彻底懵了。
搞不懂李世民为何如此大动肝火的原因。
这时候,长孙无忌终于及时的站了出来,“陛下,陛下!”
“这人着实是可恨,但还请您息怒,顾全大局啊!”
长孙无忌的这几句话,实打实的切中要害,让李世民一瞬间就冷静下来了许多。
而长孙无忌,此时转过身,恨铁不成钢的对众人呵斥道:“你说你们这些朝臣,一天就知道那些之乎者也,引经据典。”
“你们口中的那些忠孝、礼制,只是古人,先贤的忠孝,是谦虚的!”
“而那些只有摆在你们面前的,你们去遵从的,去做的忠孝,才是真的忠孝!”
“在两天前,太上皇他老人家就已经说了,怜李秋和武珝这两个孩子,要亲自为他们二人证婚。”
“现如今你们当着陛下的面,竟然就如此的抨击李秋,说出话的也是如此难听。”
“你们真正诽谤的,那就是太上皇他老人家!”
“陛下乃是至孝之人,你们当着陛下的面,说那些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陛下又怎能不怒?!”
“今天都不用陛下发话,我这个大唐的吏部尚书就先严惩了你!”
“来人,摘去此人官帽,削去官职,赶出太极殿,永世不得再入长安!”
长孙无忌表面上是严惩此人,实则却是救了他一命。
被贬官,总要比被杀了的强。
同时,长孙无忌这也是给李世民一个台阶下,免得僵死在那里,不好收场。
可以说,他这一举动,直接安抚了那些朝臣们,同时又想办法维护了李世民那边的面子和感受。
这也正是他,长袖善舞,左右逢迎,能把这么难当的吏部尚书做好的原因。
直到听了他的话后,众人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这一切的缘由都出自这里。
敢情另一边的李秋私下里摆平了太上皇,而这一边的朝臣们还不知情,一个劲的奏本李秋,说些乱七八糟的。
也怪不得能把当今圣上给气成这样,竟是因为这两头不讨好的夹板气。
也只能说,那个被拉出去的官员活该倒霉。
你奏本李秋就奏本李秋,就他说的那些,明显是已经超越了限度的。
太过了……
在太极殿上陷入寂静好一阵子之后,李世民愤然的甩手离去。
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
今天,当听到那句说李秋有爹娘生,却无爹娘养的话时,他那时候的心中真的是想杀人!
如果他心中逆鳞有两片的话,一个是玄武门之变,另一个就是李秋了。
直到此刻,他也终于能够明白,长孙皇后一直同他说的,秋儿成长到今天,其背后不容易的那句话。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被人说上一句有爹娘生,却无爹娘养。
都将是多么大的一种伤害?!
当闷着头,一口气走到御花园中之时,李世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眼眶都不由得有些泛红。
另一边,当群臣悻悻的散去之后,长孙无忌也急忙的进了宫,来到了长孙皇后那里。
第342章 大安宫中的热闹喜庆
当听长孙无忌说了今天朝堂上发生事情后,长孙皇后自然也是大发雷霆之怒。
见状如此,长孙无忌急忙的相劝。
说那个混账东西已经被免了官,驱逐出京了。
他急匆匆的进宫来,就是要劝娘娘和陛下切莫因这等小事而伤心、生气。
还是身体最重要。
还有,今天在朝堂之上,陛下气得将龙案都给掀了。
在群臣眼中看来,这种情况,也确实过于反常。
若是娘娘和陛下继续将这件事影响扩大的话,到时李秋的身份就难免要被人怀疑。
这可是涉及到皇长子和储君之间的大事,势必会引来朝廷的动荡。
而且对于李秋来说,这也是极其危险的。
眼下内忧外患之际,还是以稳妥为好。
在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长孙皇后也是皱眉不语。
半晌后才轻叹一声,“兄长,不管怎样,秋儿那边你可一定得帮我照看好了。”
长孙无忌笑着点头,“娘娘放心,这件事自然由臣去办。”
“再说了,就李秋这几个孩子,精明着呢,也用不着娘娘太过劳心!”
……
两天后,李秋和武珝的亲事,如期举行。
在朝堂之上发生了那件事后,所有群臣都突然安静了下来。
一方面,既然太上皇都亲自发话了,这种事情他们自然也没有继续可操作的余地。
另一方面,对于李世民的这种震怒,他们每个人的心中仍有着些许的疑惑。
在没有彻底搞清楚之前,他们自然是要伺机而动。
这一天,来参加李秋亲事的,王珪、魏征、韦挺、冯立几人必到。
而像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秦琼、柴绍、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人,多少还是有些忌讳。
但也都遣家中的长子们带着丰厚的礼物前来拜贺。
再加上芙蓉园中的那些人,这一次的亲事也是异常的热闹。
由于太上皇是无法离开大安宫的,所以他们两个拜堂的位置,就选在了大安宫内。
一时间,整个大安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这大安宫中就从来没有这么喜庆和热闹的时候。
连过年都是冷冷清清的。
因此,这一天的太上皇李渊,心情极好,在王珪等人的陪伴下,也是笑声不断。
而大安宫内的那些小皇子,公主们,更是开心极了。
面对着那些好吃的坚果,奶糖,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奇玩物,他们简直是乐开了花。
对于这种成亲,他们从未见过,自然是无比好奇。
尤其今天成亲的人,是他们最为喜欢,对他们最好的李秋和武珝。
几乎这一天,他们是不停的笑着,跑跳着。
等到热闹的仪式举办完毕,众宾客陆续散去。
李秋和武珝两个也就拜别太上皇,返回到了芙蓉园之内。
今天在这里,还有着他们芙蓉园内部,自己的盛大的庆祝仪式。
就为了自己的两位老师的亲事,芙蓉书院中的一千名学生,特意偷偷精心编制了大型舞蹈。
以表庆祝。
当迎娶武珝的车队进入芙蓉园大门的那一刻,众人当即是热烈欢呼。
位于芙蓉园外那巨大的空地上,也当即燃起了超级巨大的篝火。
论规模和场面,简直比去年上元节时的那次还要大的多。
那巨大的火焰直冲天际,这样巨大的景象自然也引来了长安城内百姓们的惊呼和围观。
只可惜,眼下已经进入到宵禁时刻,城门也已经关闭。
他们只能聚集在坊间兴奋的观瞧。
(宵禁,只是将百姓们赶回各自的坊内,不让上街。并不是不许出家门一步。那些坊类似于如今的巨型小区,有土墙围着。)
在那个时代,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实在是太贫瘠了。
像这种盛大的篝火,都能让他们兴奋不已。
在长安城内百姓的眼中,城外的这篝火盛大到何等地步?
遥遥望去,简直是这篝火是在长安城南城墙上点燃的一般。
实际上,这城墙足有八九米高,他们看到的已经是火焰的中心部位了。
随即,在高侃的亲自带领下,这芙蓉书院学生们精心准备的大型舞蹈,也随之列阵,展开。
依然是沿用了上一次上元节时编舞的精髓,整齐划一,无比的精彩和好看。
李秋、武珝,以及芙蓉园中的所有人,都是看的面带笑容,不断的鼓掌。
对于此,城内的那些百姓们,就彻底看不到了。
他们只能听到这群孩子们整齐划一,共同的呼喊声,口令声。
因为在上次上元节时,他们很多人已经见识到了芙蓉书院学生们表演的舞蹈。
此时再听到这些呼喊,口令,脑海中自然也就想象出了此时城外那舞蹈精彩的场面。
随之心中不由得纷纷叹息,这么好看精彩,大型的表演,自己在城里偏偏看不到啊!
在皇宫之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站在露台上,遥望着城南的巨大篝火。
李世民不由得摇头轻叹:“这个混小子,当初把城外的芙蓉园给他,可是得了他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