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这下令杀俘,屠城,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依朕看,倒是应该重责他一番,让他有点记性才行!”
“李靖啊,在这一次的行军途中,这小子没少给你惹事吧?”
别看李世民嘴上说的厉害,但心里面倒是颇为荣光和自傲的。
此时,李靖认真的答道:“陛下也是征战了半生之人,更是骁勇无比,马背上的皇上。”
“自然也是清楚,对于我军将领来说,下令屠杀突厥异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年来,他们突厥屡屡在我大唐境内犯下恶行。”
“毁我城池,杀我将士,屠我百姓,残害我中原妇女和孩童。”
“此滔天恶行,此血海深仇,难道就不应该报吗?”
“我们之所以不为,也都是因为忌惮朝廷中的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大国风范的御史、文臣们罢了。”
“这李秋,向来是行事怪异,更不谙朝堂上的世故。”
“他不在乎这些文臣们的奏本,更不在乎功名利禄,权力爵位。”
“所以他无欲则刚,才敢做这些我们不敢做之事。”
“但这也正是臣所为之担心的。”
第441章 不臣之心与小心谗言
在随后,李靖又转弯抹角,说了一大堆。
其中的绝大多数意思,都是说李秋,真的是大唐军队中未来的扛鼎人物,求陛下一定要好好的重视,珍惜。
而且李秋此子,虽然性情顽劣,散漫,但却是有着一颗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
同时,最为难得的是,李秋对于诸如兵权、权力这些,异常的淡泊。
甚至是都赶不上他对金银珠宝这些俗物兴趣的半数。
这是极其罕见和难得的。
如今李秋手底下的幽州和幽州军越来越强大,军功也是越发的如日中天,说不准就会招人眼红、惦记。
所以以后一旦有人诬告李秋拥兵自重,不臣之心这类谗言时,陛下一定要警惕,切不可相信。
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奸臣而寒了李秋的这颗赤子之心。
听了李靖的话,李世民心中不由得大笑。
说李靖你放心,朕不是那种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皇帝。
也只有我大唐的军队强大,我大唐才能真正的强盛。
朕还从来没担心过有哪个军中将领有谋反之心呢!
其实,在李靖说这些之时,李世民的心中也觉得好笑。
这要是换成一般人,兴许李世民还得琢磨琢磨。
但唯独李秋,那可是自己的儿子,他爱惜都来不及呢,哪还会听从这些弄臣们的谗言?
要是真有哪个不开眼的主动来挑拨,李世民也正好一起将其收拾了!
……
在芙蓉园中,当李秋和阿珂等人平安归来后,整个芙蓉园都进入到一片喜庆之中。
武珝也是吩咐下去,芙蓉书院的孩子们放假半天,中午命厨房摆上宴席,一同欢庆王爷和云中公主的归来。
此时,距离李秋出征之前,也已经三个多月过去。
罗可心也终于过去了三个月的危险期,身怀六甲的她此时腹部也已经显怀的非常明显。
一见到罗可心在武珝的搀扶下相迎,就连阿珂都吓了一跳,急忙小心翼翼的过去搀扶。
而李秋,就更是大笑着,喜悦的想要蹲下身亲近一下妻子的大肚子。
这一幕,可是让武珝大笑,让罗可心难为情,急忙阻止了他。
“夫君,你如今都已经大唐的上柱国,功名赫赫的北平王,大将军。”
“这大庭广众之下,又怎么能不注意仪表。”
“小心被那些人瞧见了笑话,甚至是会被御史奏本。”
听到此,李秋毫不在乎的一摆手。
“难道我欢喜一下自己还未出世的儿子还不成了?”
“至于那群御史,我又何曾在乎过他们?”
“等咱们的儿子出生,咱们就回幽州去,或是干脆去游玩整个世间。”
“饱览大唐的山水古迹,岂不快哉?”
说完,李秋也就随着武珝和罗可心一同回到屋内。
这时,李秋又详细的询问了一下罗可心的具体近况。
然后罗可心告诉他,在李秋大军出征之前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
总是见红,不太好。
加上天气炎热,遭了很多罪。
但眼下,经过孙思邈和御医们的调理,已经越来越好,无须担心什么了。
中午,在吃过饭之后,李秋陪着罗可心回到卧房之内。
两个人又是说了些悄悄话,当说起担忧李秋时,罗可心又再一次的伤心垂泪。
说假如这一次李秋真有个三长两短,剩下她们孤儿寡母独自留在世上,罗可心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见状如此,深知她身世和童年的李秋自然也是好生安抚了一番。
并且向她保证,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哪都不去,就这样一直守在她们母子身边。
要亲眼看着孩子的出生。
随后,李秋尝试着将耳朵贴在罗可心的大肚子之上,可是却听不到什么动静。
也见不到肚皮上的小脚丫。
这里面的胎儿还不到时候。
然后他只能转变方向,好好的喜欢、亲近了一下那变得十分硕大的他未来儿子的粮仓。
这时候,罗可心一边轻抚着自己夫君的头,一边轻笑着说道:“夫君,人家现在服侍不了你。”
“你就不要欺负人家了。”
“快去找武珝去吧,让她好好陪一陪夫君。”
“看来啊,这家中能够服侍夫君的人还是太少。”
“要不我们将阿珂也收入夫君房中好不好?”
在又玩笑了一阵子之后,见罗可心有些困了,李秋也就退了出来,让她好好休息。
而自己,则是来到了武珝那边。
整整三个多月,李秋都未尝近过女色。
至于阿珂,近了还不如不近,反而将他挑拨的更是火大。
于是,这三个多月的「怒火」就全都用在了武珝的身上。
到后来,强悍异常的李秋还不等怎样,武珝就已经如同水洗过一样委顿在床榻之上。
连连求饶。
说自己体弱,抵不上可心姐姐,求相公放过。
自己是真的承受不起,要不就干脆把阿珂也找来一起帮忙好不好?
一提到阿珂,李秋莫名的又有些火气。然后……(为诸公省点流量)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既然李靖、李秋的大军归来了。
很多事情也就终于提上了日程。
早朝刚开始,李世民就命太监宣读了这一次李靖大军的功绩。
诸如攻入了突厥王帐,斩杀敌军多少,缴获牛羊七万头,马匹两三万匹,同时还有金银珠宝多少多少。
珍贵的古籍,古董,文物字画,更是数不胜数。
在报完这些功绩之后,李世民又着重强调了,这一次战役对整个大唐来说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意义。
他这么做,也是为今天的朝堂定下一个基调。
就连皇上和朝廷都是如此高规格宣扬功绩了,一会你们自己看着办。
第442章 这黑锅不白背
不过,李世民想象中的是挺好,但是这些御史和士族群臣,却是丝毫不给他留面子。
等早朝一开始,就由御史大夫萧瑀率先发难,带领着群臣奏本,抨击北平王李秋的屠城之举。
说我堂堂圣国,礼仪之邦,这么做又与突厥蛮夷们有何区别?
还有一些什么不祥之兆,要严惩北平王李秋等言论。
对于萧瑀这般近乎发疯一样的姿态,李世民的心中其实倒是挺理解的。
萧瑀的妻子,是文献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李渊是文献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萧瑀与太上皇李渊的关系也是非常好。
在大唐建立之前,李世民接到萧瑀夫妻俩,都是要敬称表姑,姑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唯有萧瑀一个人,身为武德时期重臣,却依然在贞观时期活跃了近二十年。
还屡次被任相的。
这一次萧瑀之所以如此疯狂,还是因为他那同胞而生,一起长大的亲姐姐,萧皇后。
当年隋炀帝惨死,隋朝灭亡之后,萧皇后辗转几个枭雄之手,最后又跟随义成公主去了东突厥。
但是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夷男和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杀了阿史那贺逻鹘,企图灭亡突厥之时。
两边发生了惨烈的大战。
像萧皇后、义成公主等突厥有影响力的人物,尽皆遭到了杀害。
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发生的极其仓促,没有丝毫的消息传回,大唐这边更是对此一无所知。
站在萧瑀的角度上,李靖、李秋、唐俭等人回来述说的这一切,都可能是编造的。
而实打实发生的,他所知道的事情,就是李靖、李秋等人大军攻入了突厥王帐。
然后下令屠城,只带回了无数金银珠宝和古董文物回来。
以及,就是他亲姐姐萧皇后的死讯和一些遗物。
其实,就是这些遗物和相关讯息,都是人家唐俭顾及旧情,知道萧瑀和萧皇后的关系,才特意留心打探的。
毕竟他们两家,也都算是前朝的重臣,有些旧情和渊源。
但没想到,如今萧瑀倒打一耙,把唐俭也一起怨恨上了,就认为是他们下令屠城,把自己姐姐和相关人都一起杀了。
对于这些御史和群臣们对李秋的奏本,李世民是面沉如水。
可无奈之下,眼看着同这群讲理讲不清楚,李世民也就只好直接拍板下了定论。
“这一次,大军屠城之举,确实有伤天和。”
“无论是主帅李靖,副帅李秋,尤其是监军唐俭,以及其他将领,都难逃治军无方的干系。”
“但碍于他们之英勇,为我大唐创下了偌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