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484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关于张玄素这件事,他隐隐觉得自己已经被卷入到一个漩涡之中。

这种极度危险的不确定性,让他感到隐隐感到不安和不舒服。

也就在这时,李承乾下朝,返回宫中。

这时候,称心急忙体贴走上前去为李承乾换下外衣。

李元昌和道士秦英则是急忙的上前见礼。

这时候,心情不错的李承乾笑着说道:“汉王,秦英,称心说,你们两人送来的药材都是罕见的极品。”

“药性非常的不错。”

“你看我这足疾,也日益渐好。”

“你们怕是也花费了不少的银钱吧?”

“等一会走时,让称心给你们多带些金银珠宝出去。”

听到此,汉王李元昌急忙的推脱。

“殿下,能给为殿下你搜寻药材,治疗顽疾。”

“这就是臣等莫大的荣耀。”

“全当是臣的一番心意。”

“又怎敢让殿下您有所花费?”

“只求殿下将来登基了大统,还能记得臣的一片诚心,就知足了。”

听了他的话后,李承乾不由得大笑。

“这是自然。”

“你们都是我身边最为信任之人。”

“要是真到了将来那一天,我自然也要将你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才行。”

“就比如像如今的李秋、王珪、萧瑀之流。”

“他们哪个配做我大唐的宰相?”

对于朝堂之事,李元昌还是颇为熟悉的。

于是也就附和着李承乾说道:“殿下您说的极是。”

“那王珪,本是隐太子的绝对心腹,当初险些害了陛下和殿下您。”

“也就是当今圣上宽容大量,才重新启用他。”

“由他来做宰相,当真是不合适。”

“更何况,这个王珪多次进谏,坏了殿下的好事。”

“还有那萧瑀,口口声声三朝元老,儒学大家。”

“当着我大唐的宰相。”

“但骨子里,心里面,却总想着维护前朝血统之事。”

“一直都支持着吴王同殿下您作对。”

“倒是这个北平王,近来风头正盛啊。”

“听说陛下和娘娘,甚至是长孙大人,房玄龄,都对他另眼相待。”

“倒是有些不好弄。”

这时候,李承乾冷哼一声。

“呵,他北平王再如何,也不过是一个仗着主子恩宠的家奴罢了。”

“等到将来那一天,他的生杀大权还不是掌握在我的手里?”

“这种人,不足畏惧。”

“将来总有同他算总账的那么一天。”

第721章 你敢不敢管?

在尚书省,兵部侍郎郭福善被房玄龄叫了过来。

“郭福善,今日陛下在早朝上说的兵役一事。”

“你这边要抓紧落实下去。”

“眼看着过了年节,西域和阴山那边就又要动兵。”

“关于兵役这件事,你们可千万不要怠慢了。”

听到房玄龄的话,郭福善深叹了一口气。

“房大人,自武德年开始,咱们大唐的战事就从未断过。”

“中间又接连了三年旱灾。”

“百姓户数锐减,兵役、徭役甚为艰难。”

“兵部这边也已经发了不少政令下去,让下面的各州府抓紧征兵。”

“但难度不小。”

“而且,听说现如今的百姓,又开始效仿隋朝末年那套。”

“为了躲避徭役、兵役,故意的折断自己的肢体。”

“把自己弄残。”

“还说什么是福手,福足。”

“着实是可恶。”

“还有一点,那就是朝廷定下来的兵役目标,是不是有些太高了点?”

“房大人,您也知道咱们这边的情况。”

“这根本就无法完成嘛!”

听到此,房玄龄也是轻叹一口气。

“朝廷的兵役制定,也是根据上一年的征兵情况制定的。”

“但李秋那边的幽州等十三州,这两年的征兵数量都在五万以上。”

“去年,更是直接征兵了八万之众。”

“这样一来,也就拉高了标准。”

一提这事,郭福善的脸色就如同吃了苦瓜一般。

“问题就是在这。”

“幽州那边每年征兵的数量多,可却直接被纳入到了幽州军体系之内。”

“军饷、粮草都是自给自足,也仅仅是给这边报一个数目。”

“唉,李相啊,现如今您正好主管了这一摊。”

“要不也帮着想想办法?”

李秋这时候看了郭福善一眼。

“我说老郭啊,你们平日里是不是没少背地里骂我们幽州军?”

听到他这么说,郭福善自然是连连摆手,矢口否认。

随后,李秋接着说道:“这几年下来,战乱加上灾荒。”

“确实百姓生活困苦,多艰。”

“但是朝廷对外的战事,这是底线,征兵的数量必须要够。”

“像你之前说的百姓为躲避徭役、兵役而自残手足之事。”

“立即发布政令下去,从即刻起,严查这股歪风。”

“但凡自残手足,躲避兵役、徭役之人,加重罪行和处罚。”

“且,这些人不但不能让他们躲过兵役、徭役,反而还要增加。”

“有的兵役参加不了的,就让他们去服徭役,从而将徭役那边的健全人充到兵役中来。”

“总之,你先尽力去做。”

“关于朝廷制定下的任务能否完成,这方面你先不要去管。”

听到此,郭福善深以为然,点头退去。

他这边刚走,太史令傅奕,气势汹汹的闯了进来。

傅奕这个人,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学究。

有大学问,更有大脾气。

尤其是如今他已经有七旬高龄,更是比年轻时还要固执的多。

一见到他这脸色,唐俭还以为这位在朝中,甚至是在民间都颇具威望的太史令要找李秋来吵架。

急忙就帮着相劝。

见他如此,傅奕气哄哄的瞪他一眼,“唐俭!”

“你拦我作甚?!”

“我有事,要找主管礼部的仆射。”

这时候,正埋头高效处理政务的李秋,也抬起头来。

让这位老大人进来。

唐俭也随之给李秋介绍,说这位是太史令,傅奕老大人。

这时候,傅奕一板一眼的对李秋和房玄龄施礼。

“我这次来,就是想找主管礼部的仆射,有事禀报。”

“这件事,我已经找礼部很久了。”

“亲眼看着他们的尚书换了好几茬,但是我要找的事情,却始终都没有人敢管。”

“所以今天我就直接来找了两位仆射,看看你们敢不敢管?”

听到此,房玄龄不由得眉头微蹙,心里已经抱着将他快点打发走的打算。

对于这傅奕所找之事,他自然早就知晓。

不过这种东西,怕是整个大唐也没人敢管。

这时候,李秋较为好奇的对他说道:“不知道傅大人你所找何事?”

“我就是主管礼部的右仆射。”

“只要你提的是职责范围之内,确实是该管之事,我绝不推脱。”

听到此,这傅奕也是嘿然一笑。

“别人都说北平王年轻气盛,胆大妄为。”

“如今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

“我要找的,是眼下在我中原上肆意蔓延,如同蝗虫一样的佛教等异教徒。”

“他们这群人,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

“游手游食,不从事生产。”

“剃发易服,逃避赋役。”

“剥削百姓,割截国贮。”

“讲妖书邪法,恐吓愚夫,骗取钱物。”

“百姓通识者少,不察根由,信其诈语。”

“乃追既往罪过,虚求将来的幸福。”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