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511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所以高大人这一次出使,确实是意义重大。”

“不然我想最喜欢直臣、谏臣的陛下也不会同意高大人这样的官员派去出使。”

在听到李秋的话后,魏征放心的点点头。

而高季辅,却是眉头微皱。

“李相,您的这番好意,高季辅感激不尽。”

“可仅仅是因为我一个人,就调动十几万大军集结,迁移。”

“未免劳民伤财。”

“就仅仅因为属下一个人,不值得。”

“所以王爷之心意,高季辅心领了。”

“对于这一次出使的任务,我也一定会尽力去完成。”

这时,李秋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望了一眼外面的景致,随之缓缓说道:“高大人你也千万不要这么想。”

“更不要有什么压力。”

“在我的规划中,我们大唐对于这高句丽,契丹,新罗、百济,甚至是倭国。”

“早晚都会有一番大战。”

“我这个人,对于当多大的官,掌多大的权,几乎没有什么贪恋。”

“但唯一的一个执念,那就是在我有生之年,尽我所能的为大唐,为后世的百姓们多做一些事情。”

“就像是目前已经做的对突厥斩草除根一样。”

“将来我们对于高句丽和契丹、女真、倭国等国家,也要将他们打下来。”

“永除后患。”

“让一百年后,甚至是数百年后的百姓,再不受胡人之乱。”

“所以这一次你出使高句丽,我会遣心腹跟随在你身旁。”

“一方面是保护高大人你的安全。”

“另一方面也是去详细的了解一下那边的真实地形,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

在听了李秋这样一番真切的话语后,就连魏征都是面容肃穆,连连的点头。

而高季辅,在今天之后,也是对李秋的印象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这群官员们,王公大臣们都轻视,看低李秋。

可如今一看,这位北平王,李仆射的眼界,高屋建瓴。

超出去其他人太多,太多。

高季辅自己,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惊讶、敬佩。

第757章 撕掉

像他接触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口若悬河。

他们的志向高远,都是用嘴去说的。

可是这北平王,从来不说些什么,只是坚定不移的一步步的去做。

面对着世人的质疑,他也从不去解释什么。

看现如今,人家已经平定了突厥。

并屠戮掉了突厥太多个部族。

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斩草除根。

如此一项丰功伟绩,却也不见人家居功自傲和洋洋自得。

反而继续的低下头,又把目标放在了辽东诸国身上。

大唐能有这样的一位将领和宰相,才真的是江山社稷之福,百姓之幸事。

……

随着太子东宫事件的不断发酵。

这件事自然也传到了李世民那里。

当听太监总管王贵小心翼翼的说完这件事之后。

李世民当即是恼怒的把手中的奏折都直接丢到了地上。

“一天不知道想着怎样为国做事,为百姓谋生计。”

“却去专营权谋政斗,这些蝇营狗苟之事。”

“他是太子!”

“未来我大唐的储君!”

“难道整日里研究那等小道,以后就真的能够治理好国家吗?”

“他的目光,怎么就会如此的短浅?!”

“而且你就算搞一些手段,搞也就搞了。”

“偏偏还搞不明白,弄出来这等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之事。”

“简直就是丢脸!”

眼看着李世民不断的发火。

一旁的太监总管王贵,无比小心的劝慰。

不断的帮太子那边解释,开脱。

半晌之后,李世民才算是消了些气。

然后深叹一声,吩咐下去。

两天后,他要在宫里摆下酒宴。

专门款待一众军中将领。

现如今,因为太子之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世民身上。

这种时候,无论他心中怎样愤怒,可必须要站出来,替太子撑口袋。

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立场。

就在这时,朝堂之上又发生了一件惹得李秋动怒的大事。

那就是竟然有人诬告,说尉迟敬德要谋反!

而且里面举报的内容,也颇为的缺德。

都是一些闲言碎语,比如尉迟敬德说过的对圣上和朝廷不敬的过分气话等等。

这种东西,本就是捕风捉影,极难查证的。

就以尉迟敬德那种火爆性子,任谁一猜,他当着那么多王公大臣的面。

受到李世民如此斥责。

定然也是心中憋屈,愤怒。

背地里说出这样的话语,也是极容易产生联想的。

一旦这东西报上去了,无论结果如何,对举报之人,都没什么影响。

可是对尉迟敬德以及他的一家人,产生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起初时,房玄龄一直将这份奏折压在了自己手中。

可是到后来,又报上来了两份内容差不多的。

房玄龄隐隐觉得有些压不住。

可是这种东西,他又不能往上报。

所以就陷入到了两难之地。

他这个人,一遇到这种纠结之事,忧愁之色就容易上脸。

就连李秋,都能轻易瞧得出来。

于是乎,他就好奇心起,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能让房玄龄为难成了这样?

不仅是他,就连尚书右丞胖子唐俭,也跟着一起起哄。

最终,无奈之下,房玄龄就将这三份奏折都给拿了出来。

一见到这种,唐俭是气的破口大骂。

而李秋,更是变得两眼几近喷火。

“到底是谁写的这混账奏折?”

“我现在就去找到他,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他们疯了不成,竟然也敢去诬告尉迟敬德谋反?!”

“怕就是全天下人都反了,也绝不会是尉迟敬德!”

见到李秋炸了庙,房玄龄不由的叹气。

之前他不敢将这份奏折拿出来给李秋观瞧,就是怕李秋压不住火。

徒生事端。

这时候,唐俭在一旁压低了声音,但语气非常郑重的劝他:“李秋,你现在可是这大唐的宰相。”

“不是你军营中的大将军!”

“就算你找到了写这份奏章的这个人,结果又能怎样?”

“他区区一个六七品,无足轻重的小吏,难道你还真敢打他一顿出气不成?”

“到时候白白丢了你一个宰相之位,你觉得可否划算?!”

“而且像这种东西,本就是不会断绝的。”

“在皇城之内,就是专门有这样的一群人,闻风评奏事。”

“这就是他们的职责和作用。”

“今天你找了这个算账,明天另一个又蹦了出来。”

“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无法避免的。”

“其实不仅是尉迟将军,就是我,房大人,尤其是李秋你。”

“你以为奏你的奏本少?”

“眼下只因为,上次的酒宴事件,尉迟敬德受到了陛下极其严厉的训斥。”

“这群人跟风一起奏本尉迟将军罢了。”

“房大人压下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

“肯定还会有其他奏章通过其他渠道交到了陛下那里。”

“所以我觉得,若是房大人因为这奏折一事犯愁的话。”

“那就不用再冒险继续压着了。”

“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反而还容易被御史抓住,奏房大人一本。”

一听到唐俭的话,李秋更是一脸的愤怒和匪夷所思。

然后将这三本奏折拿到了手中,难以置信的问道:“就这种摆明了的诬告,狗屎一样的东西。”

“难道我们还要上交到陛下那里去?”

房玄龄这时候叹息一声,感慨这就是定好的一套流程。

目的就是为了能让陛下广开言论,知道更多外面和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