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556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难道你就不怕有意外发生?”

李秋此刻皱眉答道:“太上皇。”

“如今我已经在怀远城陈兵十万之众。”

“又皆是装备精良的精兵。”

“他们高句丽除非疯了,敢杀我大唐派出去的使臣。”

“而且这一次高句丽突然间从与我大唐敌意,对抗。”

“变成了主动求和,以及邀请我们的使臣出使高句丽。”

“这件事里面总是透着古怪。”

“虽然我想不通其中的原因,但是总感觉,他们这一次绝不会对我们的使臣如何。”

太上皇这时候略微的点点头,随之说道:“像这里面的事情,在没有可靠的情报之前,也无法去猜测。”

“但是,还是可以从大面上,猜出一些端倪。”

“你看这历朝历代,都是开国者明,强大。”

“亡国者昏庸,弱小。”

“这高句丽,发展到如今,也已经传了数代。”

“也已经到了这个王朝的末期。”

“在他们内部,也早就有了迹象,王权逐渐被架空。”

“掌控力越来越弱。”

“相对于我们大唐占了他们几座城池,他们更怕的是高句丽内部的动乱。”

“甚至是丢掉整个江山。”

“这一次高句丽邀请大唐的使臣相去,怕是想借助我大唐的力量,来维持他政权的安定。”

“既然现如今我大唐的使臣已经进去,那就耐心等待着就好了。”

听到此,李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那太上皇,假如真的如您所说。”

“这高句丽内部发生了问题,请求我们出兵,我们到时是帮还是不帮?”

太上皇李渊此刻笑笑,“帮,当然要帮。”

“就算是死一些人,耗费一些粮饷,只要力所能及都要去帮。”

“到时候,可以换几座城池,金银珠宝回来。”

“总不会亏的。”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扶持着一个衰败的没有了爪牙的老虎。”

“总比面对一个壮志雄心,虎视眈眈的独狼要安全的多。”

“不过李秋啊,你这一次派你那两个徒弟如此贸然的进入高句丽。”

“还是太危险了。”

“而你,却总是喜欢如此的行事。”

说到此处,太上皇的脸色变得更为的严肃和认真。

“这人力有时穷。”

“就算你武艺再好,就如你这两个徒弟一样孤身进入高句丽。”

“只要对方有加害之心,你一点活命的机会都没有。”

“一旦你死了。”

“你手下的这些将领,这些心腹的官员。”

“还有你的那十万精锐铁骑。”

“又还有什么用?”

“所以,李秋你要记住,你身上永远最大的底牌,都是要保证自己活着。”

“只有你活着,才是对敌人最大的震慑。”

“在权力的斗争中,最有效的办法,永远都是直接将对方置于死地。”

“当对方死了,他手中的一切武器和势力,也都不管用了。”

“如果说史书上的事情,你觉得模糊。”

“那你就看一看之前的太子建成和李元吉。”

“他们若是不死,手里还有着那么多的军队,那么多的将领和能臣。”

“可是若一死,就一切都完了。”

“最可怜的,就要属他们的孩子们。”

“没有一个能躲过这一劫。”

“假如有一天,你也面对这样一种境况之时。”

“我希望你能想起来我今天所说的话。”

“想一想你的妻子,还未长大的儿子……”

第814章 我真的好想家

听着太上皇的话,李秋陷入到久久的沉默之中。

像玄武门之变,乃是整个大唐,尤其是整个长安城的最大忌讳。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没人敢提及。

而这件事,对于太上皇这样一位父亲来说,打击无疑是最大的。

也应该是太上皇心中最大的一个痛处。

可今天,为了警示,教导李秋,太上皇竟然把这件事都拿出来举例子。

对于李秋的触动自然是无比之大。

就在李秋和太上皇这边谈论这番事情之时。

远在辽东,高季辅在王玄策和薛仁贵的护送下,一同进入到了高句丽境内。

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在他们进入高句丽之后,这里远没有之前预想的龙潭虎穴。

或是来自于他们百姓、官员,将士们的敌视。

相反,倒是非常高的规格和礼遇。

听高句丽这边的官员们说,他们受荣留王(高句丽国君)之命。

早早的就等候在这里,准备迎接大唐的使臣前往国都,平壤城。

而且看他们的意思,颇为的急切。

但他们急切,高季辅等人却是不急。

这一次他们进入高句丽,可是带着目的而来的。

所以从怀远城开始,高季辅一行人每到一处州郡,都要停留上几天。

越是军事重地,地形复杂的地域,他们相对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这一次前来高句丽,高季辅除了身旁的精锐护卫,还带着颇多的礼物和金银珠宝。

每到高句丽的一处州郡之时,他也多会结交、赠与一下当地的官员。

并跟他们说,“吾雅好山水,今初入其境,欲知山川风俗。”

“此有胜处,吾欲观之。”

“不知可否求得?”

这些高句丽的官员都已经收了高季辅的好处。

心里面早就乐开了花。

自然是毫不拒绝,并且亲自带着他们去游历,无处不去,丝毫不做避讳。

在这个过程中,王玄策、薛仁贵等人,也是专心记录着这里的地形。

在心里做着标记。

就在这过程中,出乎了高季辅等人的意料。

他们竟然见到了一个语言相通的中原人。

大概四旬的年纪。

在一听到这行人是来自于大唐和中原的使臣后,这个人直接激动的冲过来。

一边被侍卫拦着,一边大吼。

“大人,几位大人……”

“某家在汝州梁县,隋末从军,就滞留在了此处……”

听着他的呼喊,高季辅等人急忙让制止了那群侍卫。

让此人到近前说话。

随后,他们才知道,这人名叫王胜。

是当年隋末从军,在高句丽打了败仗。

被隋朝丢下在了这里。

这些年来,在这高句丽背井离乡,彻底的困在了此地。

像他这样的人,周围还有好多。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昏庸无道,将领无能。

结果导致一次比一次惨败。

害的大批的中原百姓被高句丽虏获。

不少的兵士一辈子都滞留在了这里。

日夜殷切期盼,但均是返乡无望。

如今在这高句丽的境内,这个四旬多的汉子终于见到了中原来人。

当即是哭的涕泪直流。

“几位大人。”

“当年我跟随隋朝大军来此之时,也不过这两位小将军的年纪。”

“可如今却不想,已经年过四旬。”

“在我走时,家中尚有老母。”

“我的孩子还在娘子的腹中。”

“如今这二十多年过去,我都不知道家里老母可还尚在?”

“我那孩子是男是女?”

“我那妻子,如今可还好?”

说到伤心处,他竟然扑通一声跪向了中原的方向,伏首在地,嚎啕大哭。

“娘啊,孩儿不孝……”

“怕是不能给您养老,为您送终了。”

“还有我那可怜的妻儿,为父为夫,日日夜夜,无不盼着能够返回家中。”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