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要是送信及时的话,极大可能等到幽州军来援。”
“可若是身处长安城内,北平王府。”
“怕是就……”
随着李秋的说话,他话语中的气势,也越来越弱。
之前在说幽州时,是信心满满。
在说芙蓉园时,也是底气很足。
但说到北平王府时,连他自己都有些傻眼。
因为关于这个问题,他还真没太深想过。
直到武士彟提及,才让他瞬间醒悟,随后不由得感到背脊发寒。
现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系统在手,天下遨游的自己。
已经有了妻儿的羁绊。
相信即使是现在,存有数颗能量水晶的他,即使面对天罗地网,仍能有逃命之机。
但是,若他逃了,自己的妻儿葬身于仇敌之手。
那么他的整个世界都会随之崩塌,他身边所有的一切都会随之消散。
与他自己死了,又能有多大的区别?
甚至是那种痛苦,比自己直接死掉了还要难过百倍。
就在李秋愣神的这时,一旁的武士彟缓缓说道:“李秋啊,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想当年太上皇他老人家,不也没曾想到,会有那样一桩惨事发生吗?”
“可是,这种东西,是没办法去后悔,懊恼的。”
“每个人的机会只有一次。”
“发生了,也就发生了。”
“所以,现如今,若你不能带着家人,妻儿一起返回幽州。”
“那就一直处在你的芙蓉园之内。”
“到时候一旦真有了险情,除了幽州,你们还有更近的荆州、岳州、复州等三州。”
“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站起来,这三州的四万州军,随时能在五日之内,驰援与你。”
“而且,在长安城之内,我也安排下众多的眼线和心腹。”
“一旦你这边有变,到时定然会有人将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幽州和荆州。”
“对了,还有件事忘了跟你交代。”
“在应国公府内,我留下了五百名精锐侍卫在。”
“这件事之前我告诉给了武珝,还没有告诉你。”
“这些侍卫,当初是为了应对那夜闯芙蓉园的刺客而设。”
“如今既然那群刺客仍然逍遥法外,这些精锐侍卫还是留在城中,随时待命的好。”
“一旦有个险情,也能有个照应。”
听着武士彟的一番话,李秋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以自己岳丈的大都督级别,在长安城内也不过是一百多人的侍卫配置。
算上家丁,二百人也就顶天了。
但他却在府中安排下五百名精锐。
这是怎样一种概念?
当初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也不过是暗中募集了八百死士一同埋伏。
可见,这五百人也是相当可观的一种战力。
同样的,这件事若是被人举报或是奏本,也绝对是一件不小的罪责。
此时的李秋,真的是有些搞不懂。
自己的这位岳丈,怎就摆出一种应对世界末日游戏时的紧张样子。
就以当今陛下,以及这么多朝中重臣的震慑,这长安城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位岳丈素来沉稳。
一辈子又经过了这么多大风大浪。
小心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见到李秋较为认真和正色的对待这件事,武士彟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
第二天一大早。
李秋早早的起床,来到了这阔别了几十天的朝堂。
在等待上朝之时,倒是有些让李秋意外。
他以为,自己这一次宰相卸任,再次失了势。
一定会人走茶凉,再次遭受不少人的嘴脸。
看看他们的幸灾乐祸和风言风语。
不过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当他如同以往一样,一身紫袍,很是安静的等候在长廊中时。
不断的就有人过来施礼,热情的打招呼。
像熟悉的,唐俭、韦挺等人,是围过来同李秋亲热的开玩笑,交谈。
像宋佑、马周、高季辅、屈和泰一些人,也是一直恭敬的侍立在李秋身后。
而一些平日里并没有太多深交的官员,则是恭敬的同李秋施礼。
算是打了招呼后,就又去了别地。
就是魏王府那边的众官员,都一样的过来同李秋交谈几句。
照了个面。
除此之外,李秋还真就没见到一个主动过来找茬,对自己风言风语之人。
这种场面,同数年前,李秋刚刚来到朝堂上时。
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难道自己做了这几年宰相,竟然还有这种效用和收获?
很快,卯时已到,皇宫的宫门大开。
等候在这里的众多官员们,也都鱼贯而入。
当早朝开始后,李世民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
俯视着下方的群臣。
很快,他就找到了那满是困意,百无聊赖的李秋。
这距离他不做宰相,也不过月余的时间。
可这小子,就将做宰相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再一次丢到了脑后。
重新变成了几年前的惫懒模样。
看见他如此,李世民心中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第999章 雍州牧
随之,在处理完一些朝臣禀报的较大政务后。
李世民也终于再次将目光投在了李秋的身上。
“北平王李秋。”
“近来你可知道。”
“在朕的龙案之上,堆了多少关于你的奏本?”
“它们的内容,也大都相同。”
“都是奏你收受吐蕃送来的巨额贿赂。”
“关于这件事,你可有什么解释?”
听到此,李秋朗声说道:“回禀陛下。”
“今年在臣出使吐蕃之时。”
“曾意外的在我大唐边境地域,帮助吐蕃剿灭了数万吐蕃的叛军。”
“这些厚礼,以及当初的高规格待遇。”
“也都是吐蕃的赞普在向臣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
“而且,对于这些吐蕃送来的礼物,金银。”
“臣也全都抚恤给了那些战死的兵士家里面。”
“对于大唐,对于这些吐蕃之馈赠。”
“臣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实在是不知这件事又有什么好奏本的?!”
听到此,在场的房玄龄、柴绍等人心中不由得一松。
一块巨石落地。
而东宫派别的御使,此刻也是站出列来。
较为客气、有礼的,对李秋进行质疑。
“北平王此举。”
“视金银如粪土,高风亮节,体恤军中将士。”
“实在是我辈之典范,朝廷之楷模。”
“但我实在是有一点想不通。”
“像这等好事,美谈,别人都恨不得外界无人不知。”
“如今北平王你这做法,倒是让人颇为不解。”
这时候,李秋看了他一眼,轻笑了一声说道:“我李秋做事,从不在乎虚名。”
“更不会去拿我大唐将士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所谓美名。”
“况且,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无半点触犯家国律法之处。”
“我大唐,君主圣明,大多数的重臣贤直。”
“只要他吐蕃赞普敢送,我李秋就敢收。”
“为何要偏偏对其他人解释?”
“外界闲杂人等的不解,又与我何干?”
听着李秋的一席话,那几个御史当即是有些哑口无言。
而此时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则是满意的点点头。
“李秋方才所说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
“现在,你们也都满意了?”
“方才李秋所说,咱们大唐君王圣明,大臣贤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