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富春山居
李自成大失所望,便草草结束了对于利国监的巡视,都没有去铜山岛欣赏古铜山的遗迹。他之前也是大意了,或者说事情太多忘记派人询问利国监的现状了,所以匆匆而来却变得要败兴而回了。
只是从利国监返回运河口小镇后,李自成却又振作起了精神,将汤若望、魏学濂、方以智、吴尔埙、王自超、许之渐等学习过西洋科学的人都叫到了自己休息的院子里,先是向汤若望、魏学濂问道:“朕记得欧洲带来的书籍中有一本叫做矿冶全书的?这本书翻译了多少?”
汤若望、魏学濂两人回忆了一会后说道:“只有10来页而已,想要全部翻完,恐怕至少要一两年。”
李自成想了想,便开口说道:“不必全部翻完,翻译的事可以慢慢来,但是我们需要的那一部分,可以先翻译要点然后印刷出来,再找一些识字的人加以学习,或者让他们一边先采集矿石标本,一边对着小册子学习,朕以为可以加快勘探本地矿藏的速度。
至于那些是我们需要的重点,朕以为也就是四样:铁矿石、铜矿石、煤炭和石灰石。只要先搞清楚了这几样东西在什么地方?储量大不大?我们就等于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方以智终于忍不住提问道:“可是本地乡绅不是说,本地地下水位太高,已经无法挖掘煤炭了吗?没有煤炭,找到其他矿藏,恐怕也是白白浪费力气吧?而且若是这些矿藏隔着几十里到上百里,把它们运到一起真的还有利可图吗?”
魏学濂想了想说道,地下水位高还是可以抽水的,就是要看有没有大水源源不断的渗透进来,否则我们就抽不干它,完全是白费力气。
汤若望听完,又分别瞧了瞧身边的人和大顺的皇帝,终于还是张口说到:“可以采用畜力机器,那个效率肯定要比人高多了。”
李自成想了想就决定道:“你们分为两组,一组跟着汤若望研究那个畜力机器,缺乏的人手去工匠营内调;另一组由魏学濂、方以智负责,你们把矿冶全书中有关冶铁业、寻找炼铁原料的部分挑选出来集结成册…”
在河口镇住了一晚,李自成留下了周凤梧等数千官兵和魏学濂等几十名读书人。这些没有选拔上新军的将士,将会在利国监定居下来,成为守卫利国监和这处小镇的治安军队。
第二天李自成交代了周凤梧和魏学濂几句,转而又对着在临清时被拿住的席本桢正色说道:“你们这些商人资助临清士绅反叛太子,这是谋逆大罪。就算你逃过江去,朕也一样能叫地方官把你抓回来,你可明白?”
席本桢沉吟了数秒,对着李自成拱手说道:“罪人怎么敢私逃,陛下能够在法内开恩,已经足够让罪人感激涕零了。陛下但又什么吩咐,罪人都会尽力而为的。”
李自成点了点头,却又摇着头说道:“朕不喜欢尽力而为这种说法。你是在赎罪,你就算拼尽了全力,也应当把事情给朕办好。
朕让你做的就两件事:“第一,从当地士绅手中购买土地,有多少就买多少。不过呢,朕没这么多钱去支付给他们,所以朕打算发行一种99年偿付利息的年金,每年支付给他们地价3%的本利,99年后他们至少能收回3倍本金…”
席本桢开始有些坐卧不安了,大顺能不能支撑到明年都不一定,现在发行99年的年金,这不是在坑人吗?
第106章 南行三
不过李自成根本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只是自顾自的说道:“第二么,我听说你们太湖商人在长江一带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今日天下冶铁业最为出名的也就两处,广东佛山和南直隶芜湖。广东太远,你帮我从芜湖找几个出色的铁匠过来。第三,嗯,你做完了这两件事,朕再考虑要不要和你谈第三件事。”
席本桢咬了咬牙,知道再不出声自己就没有机会出声了,他抢在李自成结束谈话之前说道:“这第二件事罪人倒是可以办到,可第一件事,要是地方上的乡绅不肯接受用99年的年金购地,罪人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李自成瞧了他一眼,随即扬起嘴角哂笑道:“你开典当铺的,难道还没一些手段?朕当初也不是没见过放高利贷的。得,朕就给你出个主意,不肯的接受的,你吓唬吓唬他们不就好了。
当初太祖迁移天下富户实边,成祖又迁移南方富户充实北京,难道朕就迁他们不得了?不要说北方可以去,南方也可以去,这世界这么大,那里的土地埋不了人?”
席本桢心里一沉,他突然觉得对方还不如抓人拷掠呢,拿走那些乡绅的土地简直就是掘了他们的根么。不过他也不敢再说下去了,因为他心里明白对方真要这么干的话,还真是谁也阻挡不了。
只是李自成此时却有缓和了些语气向他说道:“你可知,朕为什么让你去办这件事,而不是让别人去办这事吗?”
席本桢觉得心里一片茫然,他确实不清楚李自成为什么点自己的名字,毕竟临清城内资助官绅起义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不过他嘴上却恭敬的回道:“想是陛下仁厚,想要给罪人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自成楞了一下,眨了下眼睛后说道:“这不过是一方面而已,朕觉得你作为一个商人,和气生财的道理总应该懂得。所以朕觉得你应当知道朕的心思,朕只是要土地安置南下的百姓,并不是要这些乡绅的命,你明白吧?”
席本桢在心里苦笑一声,脸上却一丝不苟的向着李自成躬身作揖道:“谨遵陛下的旨意…”
和留下在利国驿的几人谈完之后,李自成就带着一团近卫骑兵朝着西南方向的徐州城而去了。利国驿到徐州城约80里,李自成带着近卫在太阳西斜时终于看到了徐州城的城墙。
也只有这样一路走来,某人才能理解项羽为什么想要在彭城建立都城,这三面群山一面平原,还有河流纵横其间,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要害之处。不过,这座城池看起来就有些小了。
徐州城在天启四年因为黄河决堤,城市东南被冲破,整个城市因此都被淹没,1628年大水退去的时候,城内的淤积泥沙据说把整个城都埋了。因为兵备道唐焕的坚持,最终徐州城还是决定在原址上重建,城规模及形制与地下洪武城雷同且相重合。城东门、北门沿袭旧称,西门易名为武安门,南门改称奎光门。
此城看起来虽新,但在形制上却还是照着旧例而建,走到北门前时,李自成已经看到刘宗敏、朱慈烺及本城官绅已经在城外迎接自己了。他随即下马向着众人走去,一边回礼一边说道:“好了,都进城去吧,天色也不早了,进城去让朕洗漱一下,吃饱了再和你们聊…”
徐淮防御使武愫、巡漕户政府从事方允昌赶紧为李自成带路进城,说是进城其实也不对,而是从北门入又从南门出了。虽然只是匆匆一撇,李自成也能看的出来,崇祯朝建这座小城也还是吃力了,所以这城池也就外面还能一看,里面还是一片稀烂。
这么说吧,徐州城其实和天津卫城的大小差不多,只不过天津卫城市东西宽,而徐州城是南北长,天津卫城的问题是年久失修,又加上是军事要塞所以城中没什么人气,而徐州城并不算是卫城,只是此地地势过于低洼,经常发大水,这才显得没什么人气。
但是作为一个交通中枢之地,总是少不了商人的影子的,因此靠近黄河渡口的南关地区就显得很是热闹了。至于本地的达官显贵则更是干脆的搬去了南门外的南山上。
南山又名户部山,之所以被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天启四年黄河决堤的时候,户部分司署最先搬移到南山上,于是官宦之家和富有的商人都纷纷搬上了山,一是为了避开水灾,二也是为了结交官员。
南山离徐州城可谓是近在咫尺,李自成跟着众人上了山顶后就看到徐州城内的景象都一一展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他再往西南方望去,却又有一大湖坐落于山脚并紧靠着徐州城的西城墙。
李自成下意识的就对着身边刘宗敏说道:“看来此山就是争夺徐州的关键,要把大炮都拉上来,只要南山不失,我们居高临下以大炮轰击,徐州就不可能沦陷。这湖叫什么湖?能行多大的船?”
一旁的武愫立刻回道:“此湖叫石狗湖,虽然看起来面积广大,但是不少地方其实极浅,若是不熟悉此湖的渔民带路,船只很容易就会搁浅。唯有湖中心及几条水道可以行300-500石船。”
李自成想了想,就对着一旁的白邦政说道:“白将军,听说本地有2卫?”
白邦政神情严肃的回道:“是,本地有徐州卫、徐州左卫两卫,但是天启四年一场大水,两卫都损失惨重,水灾平息之后朝廷又无钱救济,许多卫军就顺势落草了。
崇祯八年,程继孔、王道善、张方造三人领头造反,联络本地群盗及卫军官兵破了萧县,焚徐州北关,指挥蔡、守备贾等卫军将领都被击杀。三人盘踞徐州左右,直到去年淮徐道右参议何腾蛟联合山东、河南、淮安三路人马共同出兵,徐州义兵方才失败,除程继孔被抓拿送往南都外,其他义军首领都死了
所以现在徐州虽有两卫,但都是老弱病残,山中虽然有不少盗贼,但这些人未必会为我们所用。他们当盗贼都当习惯了,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巢去打仗。这湖中渔民,恐怕也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李自成正沉吟时,一旁的方允昌却站出来说道:“事情也未必都是白将军说的那样,臣以为,也许确实有一些积年老盗宁可藏身于山中也不会听从陛下的召唤。
但是那些卫军中落草的人可不会这么看,他们的家小都在卫军中,之所以留在徐州不肯外出,臣以为有许多人就是不愿意抛下家里不管而已。他们不愿意第一时间来拜见陛下,应当是因为烈皇和太子在,臣以为他们是担心陛下您会维持大明的旧体统。或许让卫军指挥下令每户都要把山中的子弟叫回来,或可有奇效。”
李自成想了想说道:“山林里的群盗还是要剿灭的,否则等清军南下他们这些熟悉地理的跑去给清军带路,我们岂不是要吃一大亏?
当然,先分化群盗,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倒也是个好主意。朕以为应当三管齐下才行,第一设定好盗贼们自首的时间,以20日为期,超过20天不来投降的,就视为盗贼,当诛;
第二是通知两卫各户,20日内不返回本卫报道的,就削去军籍,不再享有授田的资格;第三是将两卫的土地重新登记一遍,按照国初定下的规矩,每军授田地50亩,不,25亩。然后再拣选精干建立新军…”
李自成和诸人站在山顶一直商议到天完全黑了,才去往半山腰的李氏大宅。顺着条石砌成的山道往下走时,李自成愕然发觉,山道上已经挂满了红色的灯笼,灯笼指向的道路正好就是他们要去的目标。李自成暗暗摇头,心里不由想着,“确实是富贵逼人的气势啊。”
为李自成领路的武愫口中说道:“这是盐商李鉴的宅子,他听说陛下要临幸徐州,就把自己的宅子给贡献了出来,他自己则搬到弟弟家中去住了…”
李自成笑了笑说道:“这到也是个妙人,看来明日到可以见见本地绅士了,这徐州城可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吗?”
武愫迟疑了一下后说道:“倒是有两位诗人在本城较为有名,一位叫万寿祺,另一位叫阎尔梅,只是…”
李自成好奇的问道:“只是什么?”
武愫回道:“只是阎尔梅此人抗拒王师,撕毁了我大顺贴出的告示,臣已经下令把他抓起来了。城中绅士想要救此人出狱倒是不少,又以万寿祺最为积极。”
李自成立住想了片刻,就继续向山下走去,口中说道:“那明天就让他和城中其他绅士一起来见吧,朕也想看看这是个什么人物…”
也就在这个时候,停在清江口的一艘官船上,被革职的前漕运总督路振飞正同山东巡抚王燮、山东总兵邱磊坐在一起喝闷酒。若非是在这个时候,两位文官也不可能同这位武人坐在一起喝酒。
刚刚在好兄弟左良玉帮忙下从牢中被放出,还得了个山东总兵的头衔,结果他兴冲冲的跑到了淮安才发现,山东压根就是个火坑么,因为大顺皇帝顺着大运河南下了,他现在跑去山东就是找死了。更何况,大顺皇帝还是带着太子和大行皇帝的梓宫下来的,这就更加的让人无所适从了。
王燮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突然就把手中的酒杯砸向了窗户,满腹怨气的说道:“南中的这班小人只会排挤异己,好好的淮安防线现在已经变的一团糟了。刘泽清先是跟着高杰同黄得功争扬州,接着又跑回淮安来大造府邸,这边刘良佐又支持黄得功和高杰斗,这班鸟人难道不知道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南下了吗?”
邱磊在旁闷闷的接了一句道:“可是李自成手上有太子啊,眼下南都那边估计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吧。”
王燮瞪大了眼睛道:“李自成就是曹贼,他是挟太子以令诸侯,现在福王名分已定,就算是太子也无能为力了吧…”
路振飞放下了酒杯,叹了口气道:“时候不早了,王抚、丘总兵,今天就到这里吧。”
王燮突然清醒了过来,向着路振飞认真的问道:“路大人,你是打算去见太子了吗?”
路振飞站在船舱门前,看着外面被乌云遮蔽住的天空,许久才说道:“是去拜祭大行皇帝。我自诩为大明忠臣,却连大行皇帝的棺木都不敢去拜祭,难道还要对着大行皇帝的棺木动刀兵吗?永昌帝实已抓住了要害,福藩还是太急了,所以现在都找不到一个借口堵住天下之口,再加上东林和马士英之间的恶斗,四镇之间的恶斗,这大明要完了啊…”
第107章 未知的历史一
驻扎在宿迁的金声桓部从一开始击退顺军时的得意洋洋,试图顺势打下徐州,到现在全军沮丧不知所措,也不过才用了一个月而已。
老实说,福王和太子究竟谁坐大明皇帝的位置,其实和小兵关系不大,虽然士兵们心里觉得应该是太子坐更有道理,但是现在给他们发钱的毕竟是南都,因此即便私下里评论几句,但也不会有什么人站出来振臂一呼,说要反了南都去投太子。
但是现在淮扬一带的乱象实在是太打击士气了,大家本以为既然福王当了新皇帝,接下来就该集结起南方的大军收复北方失土,不管是清军还是顺军通通打死,天下不就太平了吗?结果新皇帝是有了,但是原本还能保持和平的各镇之间却突然翻脸了。
之前没有皇帝的时候,虽然上头无人做主,但是江北的马士英和路振飞依然能够镇压的住局面。地方上的军队没有敢公开乱战的,哪怕是劫掠了地方,地方官员去军中质问时,将领也是要给一个交代的,南都发出的命令,大家还是服从的,在北京断绝了消息后,南都的备用政府就自动运行了起来。
所以,顺军想要靠着一张告示让淮安投降就遭到了拒绝,因为从淮安往南的各省还是有一个头的,不管这个头能发挥出多少效率,但是淮安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单独面对顺军的进攻,他们认为后方是会支援自己的。
而在顺军进入北京后依旧采取的追赃助饷政策大大的得罪了地方乡绅,使得这些原本已经打算投靠新朝的地方乡绅再一次倒向了大明,于是就有了路振飞联合河南官民反攻徐州的行动。这一反攻徐州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是汝州之战后明军最有组织的一次军事动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顺军和三心二意的投降明军顿时迎来了一场大失败。
只不过,这个时候李自成给徐州的顺军主将下达了死命令,要求收缩兵力死保徐州,才让明军夺取徐州的军事行动功亏一篑。路振飞调动各路明军和地方团练,靠的是威望而不是真正的中央授权,因此当顺军和明军脱离接触时,他的命令就不好使了。
河南官兵拿回了河南地方之后就停止了行动,因为徐州不是他们的辖区;而马士英正急着立定策之功,因此宿州方面的军队也停下了行动;于是进攻徐州的只剩下了宿迁金声桓这路人马,这当然不可能打下徐州了。
驻扎在宿迁的金声桓,只能等待新皇帝登基后重新启动夺取徐州的计划,他觉得只有南都授权给路振飞提督各路人马,徐州之战才能继续下去。而作为一名将领,金声桓认为徐州关系这南北之争的变局,只要新皇帝还想保住大明江山,就不可能不下令夺回徐州。
然后他等来的不是重启徐州之战,而是李自成带领大军南下和南都革去路振飞漕运总督的消息。这还不算,当他们在宿迁为大明流血流汗的时候,朝廷新封的江北四镇却为谁守扬州打了起来。
高杰部打跑了黄得功部,就开始劫掠扬州郊区了。刘泽清回师淮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占盐商的府邸修建自己的府邸,并开始对淮安的盐商进行勒索。而刘良佐驻军临淮被临淮县拒绝后,同样打破了这座城市进行了劫掠。
当这些消息传到宿迁之后,金声桓就压制不住部下们的不满了,有忠义之心的官兵认为四镇的行为比农民军还恶劣,福王登基当皇帝比大明没有皇帝更糟糕,这部分官兵大多家在淮扬一带。另外一些河南及湖广地区的官兵则觉得,四镇除了扶立福王之外并无大功,而他们为大明奋力夺取了宿迁却毫无赏赐,这简直就是昏君么。
在太子抵达徐州的消息传来,金声桓的部下们终于汇总成了两股主流意见,要么北上投太子,要么放弃宿迁返回淮安,反正徐州他们也打不下,也不想替刘泽清部抵挡顺军的兵锋。
7月29日,金声桓终于接受了徐州来使的劝说,决定改旗易帜投向大顺。此时路振飞的船只还没有抵达宿迁,对于路振飞一行人的到来,山东巡抚王燮、山东总兵邱磊等也终于决定跟着路振飞北上拜祭大行皇帝,因此看起来就是一只不小的船队。
金声桓也无意和这位前上司碰面,他让人问清楚了路振飞等人的北上意图后就放开了运河管制,放他们北上徐州了。也就是这个时候,金声桓接到了一份告示,告示上署名的是黄得功,但不是以弘光帝册封的侯爵为名义,而是以崇祯册封的靖南伯的名义发布的。
其实从这个署名上就能看出黄得功的心思了,布告中的内容大致是,所谓江北四镇拥戴福王登基不是事实,他只是接受了南都大臣们公推的结果,但是既然太子已经出现,他深受大行皇帝的恩德决不能背叛大行皇帝,因此自即日起他决定服从太子命令,不再接受南都的伪诏。
金声桓看到这封布告的时候,就知道南都这下是麻烦了。因为黄得功驻守在滁州、和州,正扼守着南京的上游,而再往上游去是他的老上司左良玉,被排除在定策之功外的老上司肯定是不会支持南都的,要是老上司带着人马顺长江而下帮助太子靖难,南都拿什么挡?
就在金声桓庆幸着自己选择正确的时候,黄得功的一张文告让大江南北再次混乱了起来。正围着扬州城试图让扬州人开城的高杰部,听到黄得功的文告后顿时乱了,高杰及其部下非常担心在他们攻击扬州时黄得功会打过来,因此高杰借着扬州士绅郑元勋出城调解的机会,主动提出可以撤兵但要扬州给20万两白银犒赏大军。
郑元勋同意了高杰的请求,回城后他宣布高杰已经预备撤围,但要给20万两犒赏钱。郑元勋是扬州最大的盐商,以他为代表的盐商们都主张和高杰和平共处,因为封城会让他们的生意受损;而还有一波本地士绅并不经营盐业,也极为反感这些外地人霸占了扬州的盐业,因此主张保城,不同意高杰兵进入扬州。
双方之间因为和平和保城的问题已经争执过多次,甚至有人故意带兵去城外袭击已经罢手的高杰兵,想要破坏和平谈判。但是这一次高杰宣布放弃进城的强硬主张,让和平派得到了大多数扬州百姓的支持,保城派也难以说服城中百姓支持他们打出城去追击高杰军。于是扬州城内的官绅内斗算是暂时缓和下来了。
至于南京这边,在得到了李自成携太子及帝、后的灵柩南下的消息后,马士英立刻召回了已经过江的史可法,并不是想要同这位东林党人的代表商议如何抵挡顺军的南下,而是担心在南都被他和勋旧联手排挤出中枢的东林党人会去投奔太子。
仅仅是北方的大明官员支持太子,马士英还是不怕的。但要是连南方的东林党人也投向了太子,那么弘光朝就真要垮台了。事实上在史可法出京后,马士英和刘孔昭就立刻发起了对于东林党人的政治进攻,刘孔昭联合灵壁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在朝会上向吏部的张慎言发难。
刘孔昭指责张慎言道:“雪耻除凶,防江防河,举朝臣子全副精神宜注于此。乃今日讲推官,明日讲升官,排忽武臣,专选文臣,结党行私…”
勋贵们的突然发难让清流派一时乱了阵脚,张慎言只能沉默以对,直到大学士高宏图出来阻止,试图以吏部用人有自己的规矩这样的言论和稀泥,但是刘孔昭居然不顾这是皇帝在场的朝会,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刀追赶张慎言,声称要为国除奸。
这样乱成一团的朝会自然是开不下去了,弘光帝只能退场,司礼太监韩赞周代表皇帝训斥了刘孔昭等勋贵,才结束了这场闹剧。但是原本理亏的清流派,借此对勋贵派展开了舆论反击,高宏图、姜曰广、张慎言等大臣纷纷请辞,才刚刚建立起来的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了停转的状态。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太子扶帝、后灵柩南下,并派人给南都大臣送来一封书信,信中太子表示能够体谅南都大臣为了挽救时局拥戴福王监国的行动,然后太子要求南都派出大臣北上迎驾。
当这封书信在南都传开后,已经被免职的东林党人就不肯复职了,然后马士英和勋贵们很快就听到了许多传言,传言中清流们只是支持了福王监国稳定南方局势,但是马士英、四镇和勋贵们为了谋求定策之功,用武力逼迫了南都大臣们接受福王登基。
然后马士英就不得不停下对于东林党人的进一步清理行动,转而开始用武力逼迫他们不许辞职,不许离开南京了。因为马士英发觉,要是把朝中的东林党人全部清理出去,支持弘光帝的就剩下他自己了。他一个人怎么撑得起一个朝廷?
马士英拒绝让东林党和弘光朝脱离关系,因此他紧急召回了已经跑到江北的史可法。可也因为这一举动,导致没人再能够调解四镇。黄得功争不过高杰、刘泽清,不得不从仪征退去后,又有太子派人前来劝说他,黄得功部下多出自京营,对于太子的忠诚度要比对福王高的多,因此在得到太子的许诺后立刻倒向了太子,黄得功只能接受部下们的请求,发表布告宣布效忠太子。
马士英这边还在同史可法等人艰难的博弈,这边黄得功居然就反了,高杰受惊之下退到了仪征,然后向南京求告,要求把家属迁移到江南地区。这当然引起了南京官员的反对,甚至是长江南岸的士绅们的集体反对,大家都知道高杰军在扬州附近劫掠的事,怎么敢放他们过长江。
刘孔昭亲自带着郑鸿逵部巡视长江,严禁江北船只擅自过江,这种行动自然就激发了高杰军的不满。也就是高杰现在无处可去,只能硬着头皮待在仪征防范黄得功的进攻。
第108章 未知的历史二
当黄得功发布布告时,居于武昌的左良玉也见到了侯恂。玛瑙山一战后左良玉就开始拥兵自重,这一行动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北京被攻破前,他已经被晋升为宁南伯了。
虽然左良玉在军中以重情而著称,对于侯恂的到来也接待的无微不至,但是在酒席上听到侯恂劝说自己向太子投诚时,他却立刻放下了酒杯不悦的说道:“老大人莫非忘记了,我左家满门都死在了闯贼手中,岂能向闯贼投降?”
侯恂立刻说道:“非是劝伯爷投自成,乃是劝伯爷投太子。”
左良玉看着侯恂良久,方才摇着头说道:“老大人这是想要欺我吗?难道闯贼还真的会放太子过江?若是闯贼把太子送来我军中,我自然是支持太子的。可如果闯贼想要行汉献之事,我却不是马腾…”
酒席尚未结束,左良玉就以身体不适告辞了。一旁陪客的巡抚何腾蛟也起身告辞,在临走前向侯恂说道:“天位已定,就算是太子出现,也当为了社稷忍让一二。侯爷说的不错,我们怎么能够奉一个被贼军掌握的太子为帝?君父之仇,岂能被几句巧言令色的话语所洗刷?还请老尚书三思。”
侯恂却坚持着说道:“若是福藩真的堪为中兴之主,我是不会跑来武昌的。可是现在的朝廷,真的能够中兴大明吗?自福王登基之后,我大明军队对顺军可有一矢相加?
《春秋》大义,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也。大行皇帝尚未下葬,南都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推举新帝了,新帝登基之后又不急于复仇,反而为了争夺权力而搞的一片混乱。这就是福藩得位不正,才使得乱臣贼子嚣张得意啊。”
何腾蛟被侯恂堵的说不出话来,但是他还是摇着头离开了,并不接受侯恂的主张。在两人离开之后,陪客的湖广巡按御史黄澍却突然活跃了起来,他为侯恂倒了一杯酒后说道:“老尚书,下官觉得您的主张才是正确的。福藩得位不正,所以马士英和四镇祸乱朝纲,直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为今之计,只有拨乱反正才能救我大明啊。”
对于这位东林党人的后辈,侯恂自然是知道他为什么在自己面前攻击马士英和四镇的。因为左良玉对于马士英和四镇绕过自己拥戴福藩非常的不满,他觉得自己的兵力远比四镇强,却被排斥在了定策之外,这显然是对他的无视。
朱由崧登极诏书颁发到武昌时,他一开始都不愿承认,只是在湖广巡抚何腾蛟、部下们的劝说下,才同意开读,表示拥戴。但是作为左良玉代表入京晋见弘光帝的黄澍,却连续向弘光帝上了十疏,内多纠士英者。
弘光帝也对这位挟左良玉军势威迫朝廷的官员无可奈何,只能几次下谕让他尽快返回武昌。但这事并没有就此完结,左良玉对于马士英和四镇的不满,马士英对于东林党人的排挤,很快就被黄澍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倒马的文武联盟。
左良玉是和李自成有仇,但是左营上下和李自成可没仇,为了扳倒马士英,黄澍显然并不反对借用李自成的势力。说句老实话,若太子真的是孤身南下,大家反而又没那么积极向太子靠拢了。正因为太子身后现在有李自成撑腰,且北方官绅都聚集到了太子身边,大家就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后路了。
左营和李自成部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这个越打越强大的反贼头子,其实大家都是心存敬畏的。特别是在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后一次东征就打破了北京城,这种力量实在是叫人敬畏的很。
至于说败给建奴,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左营的骨干都是辽东出身,因此都很清楚建奴的战斗力,大顺军能够在野战中迎战清军,还能带着太子及帝、后灵柩、大批官员百姓南下,这就说明大顺军在野战中并没有吃太多的亏。这样的战败,在崇祯朝都可以算是胜利了。
左良玉虽然对李自成充满了仇恨,但是面对李自成主力南下的压力,他也是不愿意现在就和对方翻脸的。因此他虽然退席了,但是留下的黄澍却也代表着他,无非就是要讲条件罢了。
面对这样深谙权谋的左良玉,侯恂心里也只能叹息一声,过去那个敢于冲阵的武人已经不见了,活下来的只是一个穿着铠甲的文官而已。相比之下,李自成所开创的军议府,却正逼迫着将领们以战场上的表现来争夺话语权。这样下去,左良玉这支人马恐怕今后也不足以成为太子的依靠了。
他饮下了杯中酒,神情有些木然的说道:“不知黄巡按可有什么见教?”
一天后,侯府的后花园小轩中,坐在临水窗前的左良玉翻看着黄澍和侯恂的交谈结果,口中有些疑惑的问道:“如何这么快就得出结论了?”
黄澍站在一旁恭顺的回道:“老尚书的要求不多,只是要求我们发表一个布告,要求福藩退回监国的位置,并不要求我们出兵东向,这样我们倒是不好提太多的要求了。”
左良玉看完手中薄薄的一页纸,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了,他重重的把纸张拍在桌上,有些愤怒的说道:“李自成莫不是太小瞧我了?要求我把江北的兵撤回江南,并不阻扰大顺的商人进入江南进行贸易,他就承认我左营对于湖广江南地区的控制权。这么一看,也没比本朝待我好多少啊。他是不是觉得,我就不能支持福藩了?”
黄澍迟疑了一会后说道:“还请侯爷三思,四镇中除了高杰一部外,下官以为其他三镇未必会誓死抵抗顺军,要是三镇投降了李自成,高杰肯定守不住淮扬门户,那么南都就危险了。我们这个时候拒绝李自成,到时就要跑去南京协防,但是马士英未必肯让我们入南京啊。”
上一篇:震惊!他在民国一剑开天门
下一篇:大秦:说书雪中,始皇给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