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富春山居
就在这边的满洲俘虏疑惑的时候,一名顺军军官指挥着30名火枪兵走到了木棚的右前方,然后度量了一下双方的距离,便下令火枪兵列队瞄准绑在了木柱上的满洲俘虏。一阵枪响后,鄂硕神情木然,道喇却忍不住抖了下身体。
就在这些满洲俘虏等待着顺军来挑第二批受刑的人时,却发现顺军并没有理会他们,两名顺军军官查看了绑在木柱上的俘虏伤口,便朝着士兵的方向喊道:“60步的距离不能很好的穿透棉甲,另外枪口太高了。接下来前进5步,枪口瞄准腰部以下的位置…”
顺军士兵换了两队射手,足足发射了六次才把五名满洲俘虏打死,接着更让人惊骇的一幕发生了。从木柱上解下的5具尸体立刻被拉到了边上,李安澜带着六名弟子和担任助手的士兵上前,开始了对这些尸体进行解剖,并记录死亡原因。
看着这一幕,鄂硕等几名老兵,也只是喉头动了动,但还能忍住不出声。他们在杀死汉人的时候,干过比这更残忍的事,比如活生生的把孕妇怀中的胎儿剖出来等等。汉人现在不过是解剖几具尸体,这自然吓不到他们。
但是道喇却终于忍不住吐了一地,俘虏中的年轻满人也终于露出了害怕的神情。被顺军带到徐州还没有死的满洲俘虏,老实说几乎都是想要活下去的人。哪怕是鄂硕也是走投无路只能等死,但他也没有主动求死的意愿。
而道喇这样的年轻满人,虽然沉浸在满人开国初年屠戮汉人和蒙古人的功勋之中,但是他们的勇武是伪装出来的,不是如鄂硕这样的老兵那样,是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挑选出来的。所以面对顺军的这种手段,后者还能接受自己的命运,道喇却已经不行了。
对于道喇来说,砍自己脑袋只要勇敢一次而已,但是现在被顺军当成牛羊一样射杀和解剖,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在费云挑选第二批俘虏时,有两人终于屈服表示认罪。到了第三批时,已经没有人在费云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气了。
费云看着老实坐下口述自己罪行的满洲俘虏,心中一时大为赞叹起永昌帝的智慧了,都没有用什么酷刑,这些硬骨头就软化下来了。陛下说的果然有道理,“野蛮人的勇气,在文明面前只是不值一提的愚昧和无知,当他们意识到这点之后,就没有什么勇气可言了。”
第119章 俘虏二
费云拿到这些满人俘虏的自白书后,一边让人继续把他们关押起来,一边则告诉这些俘虏让他们尽快学会汉语,他这样说道:“无法和人沟通的是禽兽,禽兽对于人类而言只有皮毛的价值,假如你们不想成为禽兽的话,那么最好学会说人话。”
道喇和大部分满人俘虏已经难以正视这个总是笑容满面的汉人了,不要说他们现在不敢转头去看隔壁躺在木台上被分解的同伴尸体,就是边上的顺军士兵很多也避开了那个宛如屠宰场的木棚。
顺军还能通过对于满人的仇恨扛住这样血腥的场面,但是这些年轻的满人真的有些扛不住,这些军医细致的分解尸体的行动,让他们难以再继续维持自己的勇气。
刚刚还活生生的同伴,现在已经成为了被这些汉人用于教学的对象,死后都不得安宁。道喇终于意识到汉人不是山中的野兽,他们同样会组织起来报复满人。如果屠杀吓不倒汉人的话,那么满人就要接受被汉人报复的后果了。
满人真的不怕死吗?道喇看了一眼身边脸色煞白的同伴,显然这是一个谎言。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大顺的永昌皇帝究竟打算怎么报复满人。这一路跟着顺军南下,道喇虽然没有再见到李自成,但他也能从行军的节奏中看到顺军并不慌乱,甚至还有士兵兴奋的谈论江南的富饶景象,弄的好像他们这次是南下旅游的一样。
对于这样气氛的顺军,道喇觉得八旗军未必能够轻易的战胜他们。虽然每一次八旗军入关都得到了旗内百姓的拥护,但是兴高采烈的出征,回来后痛哭流涕的家庭也不少,只不过每一次带回来的物资冲淡了这些家庭的悲伤而已。
可是道喇知道,越是老兵越是不想出征了,入关抢劫很好,但是靠近长城的地方已经被抢遍了,再想要抢劫更多的人丁、物资就要深入到汉人的腹地去。阿巴泰入关的时候,已经深入到山东腹地去了,而这一次也遭到了汉人激烈的抵抗,将近一半人没能活着回来。
在老兵们看来,劫掠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少,人命付出却越来越高,现在关外的气候已经有所好转,从关内和朝鲜带回来的人丁也足以开拓关外的荒地,因此他们都觉得可以和关内的汉人罢兵讲和了,反正大明也完蛋了,接下来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这次出征之前,道喇觉得这些老兵的胆子是越来越小了,汉人这么柔弱,北方抢完了就该去抢南方啊,说什么待在关外修养生息的蠢话。满人的刀剑就是汉人的犁,汉人在什么地方,满人就该去收割自己的庄稼,而不是窝在关外当个老农。
现在他才真正意识到,老兵们的看法未必是错的,汉人中也有如李自成这样真正不虚言大话的狠人啊。要是九王不能击败李自成,这头狼就会把汉人从猪羊变成群狼,那么整个满洲都要血流成河了。
道喇低着头思索的时候,另一边的鄂硕却站出来向着想要离开的费云质问道:“杀人不过头点地,既然我败在永昌皇帝手下,自然该死。可你们这样折辱满洲勇士,我鄂硕就是不服。我不会认罪,你让人杀了我吧。”
费云瞧了他一眼,又瞧了瞧被鄂硕这番话语震动的俘虏们露出了羞愧的表情,他嘴角微微扬起后说道:“真是抱歉,你们所谓的勇士在我们看来一文不值,抢劫杀人强奸算什么勇士?把你们这群野兽关进笼子里的才叫勇士。
你所以不死,是因为还没到你死的时候。陛下让你死你才能死,陛下让你活着你就得活着。从东胡到突厥,不愿意服从中国天子的野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你猜,你们满人这次能撑多久?”
鄂硕终于还是迟疑了,他之前能够隐忍是因为还需要庇护道喇这些年轻人,他虽然回不去了,但是他并不希望把这些年轻人都葬送在这里。满人的人口本就不多,所以能够出的英才更少,道喇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年轻人,这是和开国初年的那些功臣们相比,但好歹也是敢上战场跟着自己冲阵的,在现在的年轻满人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人物了。
有时想想,天命汗和天聪汗降生于满人中简直是个奇迹,而围绕着两位大汗出现的女真豪杰更是宛如群星。女真一族过去百年里从来没有这么人才辈出的时期,就如天聪汗时时挂在嘴边的,天佑我满洲,能使我击败明人。
以一小族而敌两大国,还能战而胜之,满人觉得自己比祖宗也没弱多少了。毕竟祖宗所面对的大辽和大宋不过都是昏君辈出的王朝末年,而满人所面对的林丹汗也好、天启帝和崇祯帝也好,都不算是什么昏聩之主,因此满人能够连续战胜这两个大国,确实是出自天佑。
如果不是上天连连给大明降下了这么多天灾,搞的大明内部动荡不安,满人又怎么能够打败明军呢?哪怕就是松锦大战的时候,明军在战场上也没输,而是输在了突然的崩溃上。如果明军不是有人私自先逃,满人又怎么拦得住这样一支哀军?
正因为如此,包括鄂硕在内的满人都是非常相信上天的旨意的。李自成能够轻易的破入北京城,灭掉大明。然后又能在山海关见机退去,在黄土庄和天津两挫八旗的锐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很像是被上天所保佑的真命天子啊。
若是天命真的在李自成身上,那么现在激怒他就确实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了。鄂硕不愿意为了一口气,让身边的这些人都陷入到另一个危机当中去。
看着鄂硕无话可说,费云这才转身离开了。他骑着马赶到城里时,正是太阳西晒最热烈的时候,因此在都元帅府门前下马时,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费云不敢歇息,拿了自己的腰牌通过了门卫后,便快步走向了二堂。在二堂游廊上他看到了正在检查卫兵站岗情况的李来亨,便赶紧上前行礼问候,并问道:“不知主上现在可有空?卑职想要向主上汇报一下关于东北大营的事务。”
李来亨看了他一眼后说道:“主上正在和权将军、王尚书、袁将军谈话,你且等等吧。”
费云赶紧讨好的说道:“等等倒也无妨,不知小李将军能否给口茶水…”
和两人相距不远的二堂正厅内,坐在上首的李自成一边摇着一把蒲扇,一边对着厅内的几人说道:“…根据王先生汇报的情况来看,徐州两卫,包括宿迁的邳州卫,大多还是不愿意种地,而更愿意当兵的。
毕竟从徐州经过的黄河就是一害,年年发大水不说,还带来了许多泥沙把良田都给覆盖了。而且作为大运河的一处转运中枢,当兵还是有些油水的。
甚至于,邳州卫那边都有些官匪不分家了,本该保卫运河治安的卫军,反而成为了劫掠运河商船的强盗成员。没事的时候他们就当兵,看到有可以下手的目标就脱掉官服去当强盗了。
现在我们这一征召新兵,倒是有很卫军出身的跑来应征了,这些人必定有不少人是强盗。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而是要先安定地方的民心和卫所的军心,他们要是不安定下来,我们就不可能在本地扎下根去。”
王则尧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说的是正理。自从那些卫军和百姓知道,新军只要满十年服役期,就给田百亩;伤残退役给田200亩;阵亡抚恤家属400亩土地后,人人都踊跃参军,连一些16、7岁的少年都跑来了,这还不到10天,已经招募完毕2万5千兵员了。只是,为今后考虑,还请陛下修改这一优待条例吧,臣担心日后没有这么多土地可分啊。”
李自成则摇着头说道:“不着急,关外、内蒙至少也有2、3亿亩土地可以耕作。我们北伐成功之后,也还是要迁移人口到关外去的,倒不如干脆把那些土地分给士兵好了。拿出一半土地也能分配一两百万退伍将士了,每年退伍1万士兵,也够支持一两百年了。剩下的事情,让后人去烦恼吧。
分田毕竟是退役之后的事,虽然能够给将士们一个指望,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保障的。首先,鉴于目前北伐还没有成功,因此在土地无法满足将士需要的时候,应该给予将士们另一个选项,拿不到地的可以用钱补偿。
比如,普通士兵不拿地就抚恤200两;骑兵和炮兵300两;军官给10年年俸之抚恤,并照顾子女入学工作。另外,满军职25年可申请退役,退役军人每年可领取退休前最高年薪的60%作为退休金,直到去世为止。嗯,这个军职可以从明军任职起算,但是投降了满清和劫掠百姓者不算。”
王则尧下意识的回道:“陛下,若是把明军的数量都算进去,这可至少是百万大军的规模了,朝廷恐怕没钱支付这么大的款项。”
刘宗敏和袁宗第也难得出声支持了王则尧,两人齐齐向李自成劝说道:“陛下想要恩养将士是好事,但是这样花钱未免有些竭泽/民力了…”
第120章 天下的关键
虽然在山海关前,刘宗敏和李自成化解了双方之间的一点心结。刘宗敏对于李自成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怨恨,但是对于李自成在西安登基之后亲近读书人,然后用读书人制定的规矩约束老兄弟们感到不忿而已。
他倒也不是真的反对李自成给义军立规矩,毕竟不立规矩的时候义军就得杀来杀去。李自成杀贺一龙、罗汝才等义军首领,虽然是为了吞并这些义军,但也不过是先发制人而已。义军联合在一起是为了对抗朝廷,但是在一系列中原会战取得胜利后,朝廷的威胁大大的减弱了,而内部的矛盾开始出现了。
义军内部的矛盾就是,以李自成为首的一些义军首领想要推翻大明建立一个新的时代,但是另一部分义军却不愿意为了某人当皇帝继续作战下去了,毕竟义军打了近十三年,但是战火涉及的地区也就三分之一的大明,最为富庶和繁华的东南地方依然未乱。
比如张献忠就曾经在酒后对着部下说过:“皇帝极是难做,咱老子断做不来。今老子金银甚多,想来做皇帝不如做绒货客人快活。……我等心腹数十人,搬驮金银绒货,前往南京做绒货客人,享受富贵,图下半世快活,有何不可?”
打败了朝廷的大军后,不少义军首领都如张献忠这般心思,希望能够获得朝廷招安,然后带着这些年的劫掠做个富家翁去了,但是底层的义军将士并不乐意被朝廷招安,因为他们对朝廷恨之入骨,且大明的官军过的还不如他们这些义军呢,至少义军不会吃空饷和被军官当成奴隶来使用。
这也是,贺一龙等义军首领被李自成杀掉后,脱离义军投靠朝廷的人员并不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想跟着李自成开创一个新王朝。只是,西安奠基建国之后,李自成大肆启用那些旧官僚,然后恢复了大明打压武人的旧规矩后,义军的将领们自然就难以服气了。
他们可以支持李自成称帝,但是并不接受这个新王朝和旧王朝毫无区别,而只是换了一个人当皇帝,这样的话他们过去的鲜血不是白流了吗?如果只是换一个人当皇帝,大家又何必再去拼命?
刘宗敏就是这群军中将士的代表,他们接受李自成当皇帝,但是难以接受那些过去欺压他们的旧官僚居然还能继续在新朝当皇帝,继续爬到他们头上去。特别是在东征过程中大量明军的投降,更让这些义军将士有一种危机感,得到了旧官僚和这些大明军队支持的李自成,不会把他们当成军中的不安定因素给抛弃了吧。
为了让李自成知晓谁才是他的真正根基,刘宗敏等人才在京城撂了一回摊子,逼迫李自成亲自带着大军东征山海关。之后在山海关下,李自成确实是醒悟了过来,和他们这些老兄弟和解了,但是刘宗敏心里其实并不怎么踏实。
虽然他为兄弟们出了头,但是他自己其实没啥野心,就是希望李自成能够带着他们把那些贪官污吏都清理下去,而不是让这些人继续在新朝逍遥。当然他也找不出答案,把这些旧官僚都清洗完毕后用什么人来治理天下。但,这不应该是皇帝的烦恼吗?
只是,山海关回来之后的李自成似乎开了窍,迅速的拿出了一套新的军制不说,还设立了军议府让军中诸将可以畅所欲言。过去那些将领之所以拥戴刘宗敏,因为跟随李自成的老人中只有他愿意为军中这些骨干说话,而他们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很难获得李自成的重视的。
但是军议府一开,大家都可以自由安全的说话了。只要你能让军议府通过决议,李自成就听,通不过的自然就不必再提,这样大家就不必去依附某个大将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了。
事实上军中搞这种小团伙的风险是很高的,贺一龙、罗汝才等何尝不是一个军中小集团。因此在军中拉起一个山头,固然能够获得李自成的重视,但要是这个山头的首领有自己的野心的话,那么大家就可能被带进坑里去。
军议府成立之后,之前总是聚拢在刘宗敏身边的将领顿时散去了不少,他们显然不想让李自成以为自己是铁杆的刘宗敏派。而刘宗敏却也不能指责这些将领,因为那样就真的触犯了李自成的忌讳了。
而最让人可气的一点就是,明明李自成已经发布公告,声明拷掠官员追赃是他本人的意思,和刘宗敏及其他义军将领无关。但是原本还在指责整个大顺军的民间舆论,却突然改变了,舆论不仅把矛头指向了刘宗敏,说他才是拷掠的主谋,反而替李自成进行了开脱,认为这是李自成在替刘宗敏承担责任。
于是,不知不觉中,他刘宗敏已经成为了顺军中的反面代表。给军中将士们发钱很好,但要是为了给军中将士发钱搞的民不聊生,他李自成总不会拉银子出来,总是要从老百姓身上搜刮的,那么他这个大顺军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岂不是更加稳固了吗?
不管是从保护百姓的角度,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的立场,刘宗敏都不能不表示反对,哪怕这事对于军队是有利的。他也希望借此向李自成表明,自己没有收买军心的想法。
只是李自成对于三人的反对并不动容,他心平气和的向着三人解释道:“按照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情报,满人至少10万大军是有的,河北投降满人的前明军不下20万;我军中义军出身者15、6万,前明军出身者超过30万;
南明这边,江北四镇号称12万,实际上也有10万出头。左良玉号称30万大军,实际上7、8万人还是有的。然后是江北各地忠诚于大明的官军和江南各省的明军加起来至少也有4、50万。算起来差不多有70余万人。四川张献忠,号称10万甲士,不过最多也就五六万人罢了。
从这数字中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今日决定天下胜负的不是满人,不是大顺,更不是张献忠和南京城内的那帮官僚,而是这超过百万人数的前明官军。不管现在这些官军投靠了谁,他们骨子的大明特色是改变不了的。
什么是大明官军的特色?从蓟州兵变中戚家军被朝廷冤杀就能可见一斑,大明朝廷需要的不是一支忠君爱国的国家柱石,而是一支无法威胁到朝廷安全的弱军。这支军队不需要开拓疆土,只需要能够镇压百姓即可,带领这支军队的将领不需要正直有名望,而应当是贪婪残暴不得军心的。
当国家无事之时,靠着中枢的权威,军中还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现在是乱世,一群贪鄙小人带着一群残暴之徒,若是不能以高薪养着他们,然后慢慢裁撤掉这些军队,你们觉得手中掌握着武器的军队,就不能自己去百姓手中劫掠吗?
大明官军,招兵安家费给5两,抚恤金给15两;满人,不分满洲蒙古汉军,凡正身旗人任巴牙喇护军者阵亡给白银200两,马甲/步甲150两,如果是汉人家奴临时充甲兵战死者给银100两。又新近颁布:归附的明军和收编汉族地主武装改建绿营兵;马兵阵亡抚恤金是银70两,步兵50两。
就连满人都知道,不能亏待了拿着武器的军人,否则就不能得到军队的效忠。优待几个投降将领有什么用?若是不能提高士兵的待遇,那些士兵难道会真心效忠于我大顺?到时这些墙头草一声令下,觉得满人待遇好的士兵就跟着过去了,我们拿什么去守卫国土?
满人发给士兵的钱粮来自那里?还不是出自汉人百姓身上?江南享受了近300年的太平生活,他们的太平生活可是边疆将士用刀剑砍出来的,他们不出钱谁出钱?
每个人都应当为这个国家尽义务,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负担义务的特权阶层,否则百姓一定会背弃这个国家。因为这是特权阶层的国家,不是百姓们的国家。这就是秦能亡六国,而六国不能复兴的道理。”
王则尧黯然不语,虽然他心里还是同情士绅的,但是他同样明白一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也是他尽心尽力效忠李自成的根源,因为只有尽快的把新王朝的秩序建立起来,天下才能重回太平。否则这样一直厮杀下去,就是五胡乱华的再现。
袁宗第也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并不反对提高士兵的待遇,但是他不认为现在大顺治下的百姓能够负担起这样庞大的费用,特别是连前明的军队也要一并恩养起来。可现在李自成说清楚了为什么要提高士兵的待遇,并把明军将士也一并包括进来的原因后,他立刻改变了想法。确实,拿着刀的军队如果饿着肚子,是不可能不去动身边没有保护自己能力的百姓的。
说服了三人之后,李自成又继续说道:“当然,新军的待遇要比那些没有改变的旧军队要高上一等。朕已经想过了,一年以下的新兵只供应伙食并给一些零花钱,他们只负责辅兵之类的工作,不在最危急的时刻不得上阵,凡上阵者即提升一级。
一年以上到二年以下的士兵,为二等兵,月给银6钱,供应伙食,上阵时站后列;二年以上,作战时居前排的士兵为一等兵,月给银1两,供应伙食;作战时三次居于前排的士兵为下士,月给银1.5两,供应伙食;作战时六次居于前排,未通过军官选拔考试的为中士,月给银2两,供应伙食。
作战时居于前排六次以上,通过识字教育,熟悉军中条例的为上士,月给银2.5两,供应伙食。从军满七年的上士,并经过考核留任军中的,可晋升为士官长,比照军官待遇…”
第121章 工作汇报
李自成刚刚结束和刘宗敏人等人的谈话,正想弄一口井里镇过的酸梅汤喝,这边李来亨就向他汇报,统计司的费云和王承曾都在外等候候见。
李自成略略回想了一下两人是负责什么内容的,就点头对着李来亨说道:“请他们两人一起进来好了,顺便弄一罐酸梅汤上来,让我们去去暑气。”
李来亨答应着下去了,不一会他就带着费云和王承曾走进了大厅,李自成一边让两人坐下,一边对着费云说道:“费干事,你先说吧。”
费云赶紧把自己带来的满人俘虏的自白书递了上去,然后在李自成翻看的时候汇报了一下自己是如何让这些俘虏们坦诚自己的罪行的。
在他诉说的时候,李来亨也捧着一个瓦罐走了上来,他身后的卫兵还带了几只海碗,接着李来亨把酸梅汤打了几碗出来分给了几人。
李自成一边示意李来亨和卫兵也来上一碗,一边则接过一只海碗品尝了一口。用井水镇过的酸梅汤其实和冰镇也差不了多少了,酸甜之后就是满口生津,整个人都感觉凉透了。
“痛快。”轻呼了一声后,他一口就干掉了一海碗酸梅汤,这才精神奕奕的转头对着费云说道:“你做的很好,不过让他们写自白书不过是第一步,下一步最为重要的是,要把清军的罪行传播到南方去。
我们必须要告诉那些还在醉生梦死的江南百姓,清兵入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头上换了一个皇帝,生活可以和以前没区别了,而是一群野兽闯进了羊圈,他们不吃饱了肚子是不会罢手的。
对于我们来说,当前最要紧的是要让江南百姓分清楚,什么叫改朝换代,什么叫做五胡乱华。所以,那些还在主张联奴打我大顺的乡绅,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大顺的敌人了,也是江南全体百姓的敌人。他们就是引金兵南下入侵的秦桧、张俊。
当我们被满人打败的时候,谁还能为江南百姓挡住这些禽兽的南下?山东、河北百姓的昨日,就是江南百姓的明日。我们大顺之所以要占据长江北岸,是为了帮助他们抵抗满洲人的南下,而不是来劫掠他们的。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他们自然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另外,挑出几个老实的,在新军中讲一讲满清入关时犯下的罪行。让那些新军将士了解一下,我们面对的是怎么样的敌人?对于这样的敌人,战场上只要不放下武器,就不应该有仁慈之心。”
费云捧着海碗,口中连连称是,并向着李自成询问道:“那么剩下的俘虏该怎么办?那个鄂硕始终桀骜不驯,看起来很能被驯服了。是不是?”
李自成想了想说道:“这些自白书除了在报纸上一篇篇的登出来,然后再集结印刷出一份小册子,小册子的编撰人,就用这个鄂硕的名字好了。找个人给小册子写篇序言,就说这位满人被我军俘虏后幡然悔悟,知道满人对汉人犯下了滔天罪孽,没有什么爱新觉罗家的七大恨,只有爱新觉罗家屠戮汉人和辽东各少数民族的罪恶。
为了不让汉人把满人视为禽兽,他才主动向我们请求编撰这样一本小册子以揭发爱新觉罗氏的罪行。就像压迫了辽东女真的不过是一小撮大明官吏而非大明百姓一样,屠戮汉人的也只是爱新觉罗氏和一小撮附恶的满人,大多数满人都是被蒙蔽的。”
费云只是心里一转,立刻便心悦诚服的说道:“陛下远见,臣确实看的浅薄了。看来鄂硕这个人还是有用的。”
李自成摆了摆手说道:“不,这是你的想法,朕不过是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而已,怎么能够贪墨你的功劳呢。”
费云、王承曾:“…”
李自成拿起了新盛起的酸梅汤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至于剩下的那些俘虏吗,告诉他们,让他们替我们服役十年赎罪,十年后就可以放他们自由了。不愿意替我们服役的,就拨给傅山,让他们试验接种牛痘和其他药物吧。告诉傅山,尽快把牛痘接种的技术给弄出来,我希望能够在明年春天可以选择一些城市进行接种了。”
费云自动略过了李自成刚刚的话语,点头应承并继续汇报道:“另外,按照陛下的命令,我们把鸟铳枪管的长度截去了一半,增加了枪管的口径和壁厚,然后再加大了握枪的把手,最后打造出了陛下您所要求的重型号火绳枪。
这把火绳枪的枪管长度为23寸,加上木把总长为46寸,口径0.7寸,整枪重17斤出头,使用铅弹质量为1.5两,装颗粒火药0.8两,在300尺的位置上能够击穿单层铁甲,150尺的位置上能够击穿双层甲。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枪太重,最好是采用两人射击,前面一人抬,后面一人开火。打造这样一把枪费的功夫并不比鸟铳多,因为短且口径较大的缘故,反而省下了不少功夫。
一名熟练工匠40天左右就能打造一把,不过只有从京城带出来的专门打造军械的工匠能打造,沿路上收罗过来打农具的工匠只能打下手,他们打不好枪管。光是钻膛这项工作就要20日,稍不留神就坏了。
因此臣真准备按照陛下的要求,将制作枪支的各个部件标准化,并采取工序分解的方式打造枪支。看看是否能够提升造枪的速度。以目前的速度,每月最多也就能打造30杆,包括鸟铳在内。
一杆重火绳枪需要8斤好铁,也就是40斤福建毛铁锻打而成,铁价就要三两,加上人工及炭,一把的成本是5两5钱左右。”
李自成思考了片刻后说道:“都元帅府出价8两,订购100杆。然后让军器监继续改进,另外,让工匠们研究一下能否用机器代替人手进行钻膛。否则,一根枪管要20天才能钻出来,我们什么时候才用的上?建奴总不可能会等我们换上了新武器再南下的…”
略略停顿了一下后,李自成又接着说道:“如果有人能够发明出一种机器缩短打造枪械的时间,并保证质量,那么都元帅府将给予其15年的专利权。只要是大顺治下的任何一家工厂使用了该机器,那么就应当给予其专利费用。具体的授权费用,国家所需要的专利由都元帅府制定,民用的可由其自行出价,朝廷将会保护他的专利权利。”
费云略吃一惊,但立刻接受了李自成的建议,表示自己回去后会立刻通知给军器监的工匠们。接下来,王承曾向李自成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关于光信号站的建设情况。
李自成对此点了点头道:“这么说,利国监到徐州之间的信号站已经建成了。那么什么时候能进行演示?”
王承曾道:“明日早上会进行第一次试验,下午再进行第二次。明后天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之后,会进行第三次试验。”
李自成道:“明白了,我明天一早会去北门城楼上观看试验的…”
王承曾随即又向李自成汇报了,关于利国监周边煤炭和铁矿勘察的进度。最后总结道:“宋代的铁矿中心现在已经沉没到了湖中,湖边虽然还有不少铁矿可以开采,但是因为矿坑都在湖面以下,不排水就很难大规模的开采,这是眼下最麻烦的一幢事。
煤炭的方面,利国监边上已经找到了一两处露头煤苗,但还是受地下水位太高而无开采之价值。现在几只勘察队伍已经转向地势较高的地区,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八月3日早上,刚刚吃完早饭的袁宗第和刘宗敏被李自成拉到徐州北城门楼上看风景。在城池的东北角楼上树立着六面颜色各异的旗帜,李自成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瞧着城外东北方向,刘宗敏和袁宗第也顺势拿了一支看了起来。
刘宗敏根本不知要看什么,只是拿着单筒望远镜瞧着风景。对他来说,这玩意确实有趣,那些洋和尚确实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新奇玩意,就是贵了点。当然,和20年前相比,这千里镜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二的价格了,因为苏州工匠已经能够制作这玩意了。
耶稣会教士们刚刚把千里镜带来中国时,这样一只单筒望远镜就需要30-40两白银,比一个农户一年的收入还高了。不过天启末年,汤若望和李祖白翻译了《望远镜》一书,介绍了望远镜的使用,原理,构造和制作方法。于是很快中国的工匠就制作出了本国的千里镜,接着望远镜和眼镜的价格都开始快速下跌了。
当然,面对试图为军官成批装备望远镜的李自成而言,现在的价格还是太贵,特别是他想修建光信号站后,望远镜还出现了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想到这里,李自成就特别想要把扬州和苏州拿下来,特别是苏州,因为大明的钟表匠和眼镜工匠最好的几乎都在苏州。
第122章 通讯
上一篇:震惊!他在民国一剑开天门
下一篇:大秦:说书雪中,始皇给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