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33章

作者:飞星骑士

原先历史上,西班牙虽然亲德,但毕竟没有被德国控制,所以佛朗哥不听命于希特勒,希特勒曾多次邀请佛朗哥加入轴心国,但佛朗哥只对坐地分赃很感兴趣,对履行责任和义务推三阻四,西班牙军队也在二战期间跟德军并肩作战过(即“蓝色师团”,德苏战争期间,约47000名西班牙军人在佛朗哥授意下以“西班牙志愿军”的名义、穿着德军制服协助德军作战),但西班牙始终没有真正出力帮助德国。

蒋纬国让希特勒做的就是彻底地控制住西班牙,将其收为己用。

第二件大事是德中日三国正式签署联盟条约了。

4月1日这天晚上,在著名的青岛天主教堂附近的一栋充满德式风格的建筑里,德中日三国高层代表正式签署了《德意志帝国与中华民国与日本帝国联盟合作互助条约》(也叫《青岛条约》,实际上,这份条约在青岛被签署也含有一种特殊含义,青岛以前和现在都是中国领土,一战前是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被日本黑吃黑,可以说,德日两国都跟青岛“很有渊源”。

)。

德国签字代表是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元帅;

日本签字代表是首相近卫文麿、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大将;

中国签字代表是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张群、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上将。

随着这份条约被三国代表签署,德中日三国正式缔结为军事联盟,大局彻底尘埃落定。

这个德中日三国联盟阵营在后来被称为“联盟国”。

“还真的‘卖身’了啊!”看完条约被签署的报告后,蒋纬国长长地感叹着,他知道,中国由此时开始正式上了德国的“贼船”、被绑在了德国的战车上,历史大局完全被改变了。

条约被签署前,蒋纬国心神不宁,条约被签署后,蒋纬国一下子平静了,并且是冷静的平静,不管签署这个条约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已经签了,已经成为定局了,不能反悔了,既然如此,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好好地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做。

说到底,哪怕还存在着不情不愿的心理,这份条约,中国都必须要签,身不由己也要签,不签,中日议和停战协议都有可能被废止掉,那些沦陷国土就拿不回来了,那么多煮熟的鸭子都会飞掉。

这份条约,对中国而言肯定是“利在当下”,至于能不能“利在长久”,是未知数,但不是听天由命的未知数,而是可以左右、可以主导、可以把握的,就需要蒋纬国继续努力了。

万里长征,蒋纬国眼下只走完了一小半。

蒋纬国很感慨,除了条约给他带来的感慨外,他还感慨历史的变化无常。

原先历史上,德意日缔结成了轴心国,眼下,德中日缔结成了联盟国,原先历史上,徐永昌是日本投降时中国签字代表,眼下,徐永昌则成了中国和日本缔结联盟的中国签字代表,这种变化不得不让人感慨。

中国跟德日联盟,是不是与狼共舞?蒋纬国以前觉得,现在不觉得,为了祖国的利益,让他跟魔鬼合作,让他丧尽天良,让他出卖灵魂、抛弃良心,他统统都是在所不惜的,因为蒋纬国此时已经是一个觉悟入门的初级政治人物了,他明白了国际准则的根本原理:“利益永恒”。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唯利是图的,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原先历史上,中国和美国、英国、苏联缔结同盟打日本、德国、意大利,因为美英苏是中国的朋友吗?当然不是。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中国挨了日本足足四年半的侵略,美英苏在干什么?德黑兰会议是怎么回事?雅尔塔会议又是怎么回事?苏联明明是同盟国的成员,为什么却跟作为轴心国成员的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既然是中国的盟友,为什么却在战争期间渗透中国新疆、分裂中国外蒙古以及在战争结束后洗劫中国东北?美英苏义正词严地指责德意日妄图瓜分世界,那它们自己呢?大英帝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是怎么来的?苏联横跨亚欧大陆的辽阔领土又是怎么来的?作为英法盟友的波兰,为什么在二战初期遭到德苏联手攻击并被德苏瓜分?苏联对芬兰的侵略又算什么?美英苏口口声声说希特勒是“恶魔”,它们自己呢?斯大林杀的人比希特勒少?最起码,希特勒杀的基本是外国人、外族人,斯大林杀的却是本国国民,卡廷惨案是苏联对波兰的屠杀,却被苏联厚颜无耻地栽赃给德国。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又何来的正义?胜利的人,自然就是正义者。

蒋纬国完全顿悟了这个道理,所以,中德结盟没让他产生任何道德上的不安,他只是担心中德可能会输掉战争,至于中国跟日本的结盟,只是互相利用,就像原先历史上美英与苏联结盟,美英本来极度地敌视苏联,但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所以进行互相利用式的结盟,战争结束后美苏立刻冷战。

既然大局已定,蒋纬国心里的杂念都烟消云散了,他接下来只想着两件事:一是竭尽全力地发展国力、军力,二是小心翼翼地让中国在接下来的世界大战中获取到最大化的利益。

此时,蒋纬国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按照原先历史上的轨迹,短短的五个月后,也就是1939年9月,德国就要闪击波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五个月,实在太短了,远不够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五年还差不多,五个月连揠苗助长都不可能。

其实,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不能说是真的只有五个月,排除掉国民政府自己搞的建设和发展,七七事变前一年,蒋纬国就开始着手“更有前瞻性、远见性、系统性”的发展事务了,大半年后,中日战争爆发,发展事务随之陷入艰难和缓慢中,战争打了一年零三个月,中日于1938年10月1日实现了第一次议和停战,发展事务重新复苏,随后在1938年年底和1939年年初再次开战,现在实现了第二次议和停战。

总体而言,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都在持续,只是断断续续、起起伏伏而已,并且前后两次中日之战又极大地耗损了中国积攒下的国力和军力。

不管怎么说,中国此时最急需的除了金钱、人才,还有时间。

因此,蒋纬国在向希特勒额外提出六点要求后,又提出了第七点。

蒋纬国的七点要求分别是:

第一,中德联合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研制基地必须放在中国境内;

第二,德国必须全力避免与美国开战,如果德国对美开战,中国有权立刻退出联盟;

第三,德国把犹太人交给中国;

第四,德国继续全力支援中国;

第五,德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应该先进攻并且只进攻苏联;

第六,中国海军、德国海军、意大利海军(与以后可能会被德国控制的法国海军甚至英国海军)实现“一体化”;

第七,德国在1940年1月1日前不要发动战争,并且,战争究竟怎么打、战争的步骤、德中日三国各自在战争期间的使命和分工...都应该由德中日三国联盟总部进行商议并定论。

蒋纬国非常清楚,原先历史上的德国之所以会输掉战场,除实力不足外,更大的主因还是战略上的严重错误。

如果能纠正德国的战略错误,德国获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眼下,中国的利益、国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跟德国捆绑在一起,德国获胜自然有利于中国,尽最大努力地纠正德国的战略错误,是蒋纬国必须要做的。

希特勒对蒋纬国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因为他此时极度地欣赏蒋纬国,因为蒋纬国带给了他太多的惊喜和收益,蒋纬国的头脑、谋略、目光都让希特勒“受益匪浅”,得到了希特勒堪称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成长中的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天才统帅之一,并且位居四人之首,另外三人依次是汉尼拔、凯撒大帝、拿破仑。

亚历山大是古希腊人,并且他一开始的领地仅仅是古希腊众多城邦之一,土地只有几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几十万,二十岁时,亚历山大当上城邦国王,在接下来的十三年内展开了神话般的征途:两年之内,剿灭反对派、统一古希腊,接着,横扫中东、吞并埃及,攻打波斯帝国,以四万步兵、七千骑兵的军力,全歼波斯帝国的二十万步兵、五万骑兵,灭亡波斯帝国,然后远征印度,一路打到印度河流域,十三年内,建立了一个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希特勒确实抬举蒋纬国了,不过,蒋纬国跟亚历山大确实倒也有几分相似,最大相似之处就是亚历山大是在二十岁时展开他的辉煌事业的,并在三十二岁时英年早逝,蒋纬国同样是“年纪轻轻打天下”。

因为极度欣赏蒋纬国,所以希特勒非常重视蒋纬国的建议,欣然同意“建立联盟总部”,并表示想邀请蒋纬国担任德军总参谋部的“特别顾问”,直接参加德国制定战争计划的中枢。

蒋纬国又开始日理万机式的忙碌了,他现在还不方便直接出现在公开场合(毕竟根据国民政府的说法,蒋纬国是受了险些丧命的重伤,不休养半年,蒋纬国肯定不能活蹦乱跳的),只在办公室内处理公务文件,每天送到他面前的公文几乎是论麻袋装,扩军、经营六省一市、安顿犹太人...都是头等大事。

中日第二次议和停战后,德国就开始释放德国境内的犹太人了,随着德中日签署三国联盟条约,德国更是对其境内的犹太人大开绿灯,只不过,绿灯只通往中国。

蒋纬国不但挽救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本国同胞,还挽救了几百万犹太人,因为他的干涉,原先历史上的“犹太人大屠杀”没有发生,德国仍然是反犹的,但不再灭犹,只是“排犹”“驱犹”,把犹太人洗劫一空,再一股脑地送到中国,直接和间接死在纳粹德国手里的犹太人估计不超过五百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以上都被蒋纬国救了。

上海和天津被日本人占领后,青岛和福州取代了它们的地位,特别是青岛,一跃地成为中国新的第一大国际港口,日夜不停地有来自海外各国的船只进出(也有日本船,但受到限制。

中日恢复商贸后,来华的日本船基本上都去日占上海和日占天津,使得沪、津二港成了中日航海通商的两大窗口。

)。

数量巨大的犹太人通过青岛来到中国工作、暂居或定居,德国境内犹太人在四五个月内基本一扫而空,几乎都来了中国,虽然除德国外的国家的犹太人在目前没有必要来中国,但根据中犹合作条约,犹太人组织感谢蒋纬国挽救了德国境内的四十万犹太人,言而有信地展开“犹太人大东迁”,欧美等地犹太人因此而百川入海般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来到蒋纬国的地盘,使得中国境内犹太人数量呈现出爆炸性的激增趋势。

光是在1939年这一年,就有400多万犹太人来华(大部分是欧洲犹太人,少部分是美国等地的犹太人),并且在接下来只涨不减。

如此众多的犹太人,不但给中国带来了数以万计乃至数以十万计的技术人才、理工技术人员,还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巨额金钱,这让一直在为缺钱大事而愁得焦头烂额的蒋纬国不亚于大旱逢甘霖。

另一方面,为防止这么多的犹太人会给中国本土社会造成冲击,以及防止虽然概率很低但也不得不防的“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问题,蒋纬国搞出了一套“来华犹太人户籍制度”,每个来华犹太人都办理身份证和暂住证(加入中国国籍的犹太人不需要),并且来华犹太人尽量不与中国本土居民进行大规模的混居(经商、教学、工作等情况除外),实行集中居住,比如,邯郸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约40亿吨)和铁矿资源(约4.8亿吨),蒋纬国在邯郸建立大型采矿场、炼钢厂、发电厂等工业设施,需要犹太人的技术人才,于是蒋纬国在邯郸郊区划出一块地方作为“在邯郸暂居和工作的犹太人的集中居住区”,邯郸政府帮助犹太人盖房子、修路、建生活设施等,形成一个“犹太乡”,然后慢慢地发展成“犹太镇”,继而再慢慢地发展成“犹太区”甚至“犹太城”,诸如此类,以此类推,在蒋纬国六省一市境内,这样的犹太人集中居住区可以说是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多达上百个,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商业)和矿物产区(工业)附近。

关于这些犹太人集中居住区的治安问题,由中国警察和犹太警察共同负责,中国的法律也适用于这些在中国境内的犹太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蒋纬国非常清楚这个道理。

中国想要自立、复兴、崛起,需要中国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过去的几年内(包括蒋纬国还没有开始干涉历史的时候),中国一直依靠德国,中国当然可以依靠德国,毕竟中德合作是互利双赢的,但中国不能变得依赖德国。

借助德国的力量必须放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中国的自强。

中国想要自强,和犹太人全面合作就是必须的措施之一。

德国人毕竟有自己的国家,犹太人则没有,中国借助犹太人的智慧和金钱让中国得到自强,这也是楚才晋用的思维体现。

“真他妈的累!”蒋纬国叹息,“我该招一个秘书了!”

4月7日这天,蒋纬国下达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同时,欧洲那边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请求得到蒋纬国的接见。

“英国政府里有一个部长或议员的高级官员,叫做温斯顿·丘吉尔,此人有可能成为英国下一任首相!”蒋纬国把舒国生叫到办公室内,“杀了他,用伪装成意外的方式去杀!”

舒国生干脆利索:“我明白了!”他不需要问为什么这么做,只需要执行这个任务。

欧洲那边发生的大事是:意大利发动了侵略阿尔巴尼亚的战争。

请求得到蒋纬国接见的重要人物是张学良。

第404节 紧锣密鼓(1)

整场冬季会战中,打得最惨烈的战役自然是承德保卫战,南京军伤亡一万三千余官兵,承德民众伤亡八万余人,靠着尸山血海换来了最后的胜利,并且,承德保卫战在冬季会战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来承德军民牵制住日军大量的兵力,二来承德军民为其它战场上的南京军兄弟部队争取到长达半个月的宝贵时间,三来正因为南京军和承德民众死死地坚守着承德,使得日本人被迫在谈判桌上让步,向中国归还了热河省(蒋纬国让徐永昌在谈判桌上坚定地要回热河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想辜负承德民众,陈明仁曾在承德保卫战前立誓“绝不让承德再次沦陷”,如果南京军放弃承德,岂不是言而无信地抛弃了承德民众?足寒伤身,民寒伤国,民心是不可以欺骗、违背、玩弄的),可以说,承德保卫战在冬季会战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大作用。

这场保卫战之所以能取胜,陈明仁是这样说的:一靠承德的忠烈民众,二靠兄弟部队的拼死驰援(主要是韩炳宸的机动部队,靠牺牲自己而摧毁了日军的重炮部队,极大地援助了守城军民的压力),三靠第17师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四靠张学良的“帮忙”。

陈明仁为什么说承德保卫战的胜利原因里有一点是靠张学良的“帮忙”呢?因为战事期间,张学良通过空降方式来到承德,继而依靠他的特殊身份发挥了不小作用。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军委会最高军事法庭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剥夺公民权五年,但在五天后,国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了蒋介石递呈的请求,宣布将张学良“特赦释放”,但“仍交由军委会严加管束”,换句话说,张学良在法理上已经不是罪犯,因为被特赦释放了,但遭到“严加管束”,所以被囚禁了。

战争期间,张学良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一起被囚禁在此的还有杨虎城,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撤去一切职务并被勒令“出国考察”,实际上是将其驱逐出境、流放海外,但战争爆发后,杨虎城秘密地潜回国内,一方面想参加抗战,一方面想重掌军权,结果被逮捕并被跟张学良关在一起),承德保卫战爆发前,陈明仁忧虑伪满军,所以采取了部下成康的提议,请示蒋纬国“可否把张学良调到承德战场上以瓦解伪满军人心”,蒋纬国经过反复思索,觉得这个提议很有可行性,因此在请示过蒋介石并得到批准后,派人通知了张学良,询问这位一直坚持声称自己做的一切都为了抗日的“不抵抗将军”是否愿意去抗日最前线。

张学良得知这个极度让他意外和惊愕的事情后,具体心理变化和思想活动无从得知,最终,他选择了愿意。

不过,等张学良动身出发时,承德城已经被日伪军团团包围了,所以海统局联络空军,用飞机把张学良送到承德城上空并让他跳伞落地。

来到承德战场上的张学良确实起到了特殊作用。

协助日军攻城的伪满军的总指挥正是东北军以前的参谋长荣臻(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正在北平,所以负责沈阳军务的就是荣臻,关东军发起攻击后,荣臻请示张学良,得到了“不抵抗”指示,当时东北军第7旅等部队在关东军发起攻击后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抵抗,荣臻这样回答道:“不许抵抗!不许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但没多久后,这位让部下“挺着死”“为国牺牲”的东北军参谋长却投降日本人,成了令人不齿的汉奸和日本人的走狗。

),张学良跟荣臻自然是熟悉不过的,两人也很有私交,在陈明仁的安排下,张学良用录音机说了一番推心置腹、苦口婆心的劝降荣臻的话,然后秘密地派人把录音带交给城外的荣臻以策反荣臻。

荣臻此人虽然也有一些才干,但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降日,是因为他认为日本人实力强大,中国无法抗拒日本打败和吞并中国,但眼下,他看到日军被南京军压着打,日本人在中国的占领区被中国军队一块一块地收复,所以他在心里又后悔了,做汉奸的滋味自然是不好受的,中国人不把汉奸看成中国人,日本人也不把汉奸看成日本人,汉奸完全“里外不是人”。

降日后,荣臻的日子一直都不好过,特别是此时看到日本人好像快要撑不住了,他更加不想给日本人陪葬了。

在听完录音带里张学良劝他“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回头是岸”的语气情深意切的话语后,荣臻心头深受触动,另外,把录音带交给他的海统特工还告诉他,如果他弃暗投明,海统局立刻就会救出他在日占区里的家人(荣臻有一个儿子叫荣子恒不在日占区,在国军里当团长),并且军委会还会对外宣称“荣臻将军是接受军委会的秘密命令,牺牲名节、忍辱降日,从而潜入日军内部,为国军以后反击日军反攻东北而搜集日军情报等”。

对此,荣臻又惊又喜,如果这么做,他的汉奸恶名一下子就被洗刷了,加上老长官张学良的苦劝、中日局势似乎也开始不利于日本人了,所以他基本上没有太犹豫,选择了“弃暗投明”。

因为荣臻的秘密反正,承德战场上的伪满军很快被瓦解了。

根据陈明仁的指示,荣臻把伪满军的大量情报交给了南京军,并且按照陈明仁说的做,故意在某场战役中让伪满军的两个旅钻入南京军的伏击圈里令其遭到全歼,接下来,荣臻挨了日军高级将领的训斥,以此为借口,他召集伪满军所有的旅长、团长以及一部分营长召开“反省会议”,让伪满军几乎所有高级军官都被南京军的突袭部队一锅端,导致承德战场上的伪满军群“龙”无首、陷入极度的混乱中,完成这一切后,荣臻逃离日伪军阵地,投奔了南京军,临走前,他把日伪军的辎重物资囤积地点告之南京军,使得南京军顺利地摧毁了、缴获了大批的日伪军辎重物资。

经过这么一顿里应外合,承德战场上的伪满军虽然还有近四万,但已经彻底溃不成军,并且张学良亲自在最前线阵地上以“少帅”身份对伪满军进行喊话,使得不少伪满军投降南京军。

承德战场上的伪满军就这样被南京军瓦解掉了,没有伪满军助战,日军实力遭到不小的削弱,这对承德保卫战最终取胜起到了直接推动。

伪满军之所以被瓦解,因为荣臻被策反了,荣臻之所以被策反,因为张学良的出现(其实荣臻被策反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后悔当汉奸了,想再次投机,张学良的劝诫只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了,荣臻肯定不会把他的私心说成他“弃暗投明”的主因,他会说他之所以反正是因为本来就身不由己,加上“少帅”的苦劝,所以彻底醒悟了),所以,承德保卫战取得胜利,张学良“功不可没”。

因为张学良立了大功,并且张学良在此战中表现得很勇敢,履行了他当初“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抗日”的前言(毕竟坐飞机跳伞到最前线确实需要勇气,另外,当时承德战局不明,万一承德沦陷,张学良可能会死在承德的,所以张学良来到承德战场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蒋介石不太方便再把张学良囚禁起来,那样就是赤裸裸的“卸磨杀驴”了,所以蒋介石一时半会还没有下命令要把张学良调到哪里或重新关到哪里,眼下,张学良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也不能“随便乱跑”,所以暂住在北平。

蒋纬国的“华北政务委员会”总部就在北平,蒋纬国本人自然在北平,张学良此时来找他了。

“张副总司令大驾光临,真是令我陋室蓬荜生辉啊!不知张副总司令找我有什么事?”蒋纬国笑容可掬地迎接了张学良。

张学良苦笑一声:“二公子,你就别取笑我了,我哪里是什么副总司令,我现在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平民百姓而已!”他神色愁苦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