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星骑士
沙波什尼科夫深深地吸口气,坚持他的看法:“斯大林同志,我理解您的忧虑,没能得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已经让我们处境不安,失去外蒙古,更是让我们的处境雪上加霜了,可是...我们在远东已经陷入全局不利和全面被动中,继续打下去的话...前景实在是很不乐观。
如果真的要继续打下去,我建议,放弃对黑龙江省的攻击,集中力量,收回外蒙古,最起码,这样可以让我们恢复到先前的处境!”
斯大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他怒视着沙波什尼科夫,但很快,他眼中的恼怒消散了。
对于沙波什尼科夫,斯大林还是比较敬重的,因为沙波什尼科夫性格温和、淡泊名利、博学多才、功绩卓越。
斯大林不糊涂,他知道,维持他的统治光靠伏罗希洛夫那种只有忠心没有脑子的鹰犬是绝对不能的,还需要沙波什尼科夫这种有能力、办实事、虽然不刻意地讨好他但也并不违抗他的“能臣”。
对于沙波什尼科夫提出的反对意见,斯大林虽然非常不愿意听,但心里知道他是对的。
布琼尼补充道:“德国刚刚宣布裁军了,我看,希特勒一时间难以对我们展开真正的全面战争,我相信,希特勒需要时间进行备战,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解决远东问题!”
半晌后,斯大林闷闷地道:“好吧,莫洛托夫同志,那就麻烦你一趟,联系日本政府,表示我们愿意跟他们停战!”
莫洛托夫急忙道:“好的,斯大林同志,我立刻就去办理这件事!”
由于中国军队出兵外蒙古并且中苏两军爆发战斗,使得中苏两国关系骤然间跌至冰点,处于随时爆发战争的危险边缘,莫斯科当局清楚地认识到苏联不能对中日同时开战,一方面战场是在远东,距离苏联核心地区东欧实在太远,一方面苏联对中日同时开战明显实力不足,最关键的是,苏联在中日以外还有德国这个潜在大敌。
搞不好,苏联甚至会陷入三线作战中,那就是苏联最大的噩梦了。
9月10日,中国军队收复外蒙古的第二天,苏联当局秘密地联系了日本政府,请求“双方停战”,并提出“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同时,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日本高层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通知给了德国高层和中国高层。
日本人这么做,出于“真心诚意”有一点,但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答应跟苏联议和停战,对日本没什么好处。
日苏单方面议和停战,首先,德中马上就会觉察得到,日本此举无疑是对德中日意四国联盟的赤裸裸的背叛,在眼下这个大局势下,日本背弃四国联盟无疑是极大的得不偿失;其次,日本此举会激怒德国和中国,接下来,很可能再度爆发中日战争,日本已经站到苏联那边,而德国肯定坚定地抛弃日本、支持中国,战争就是中德对决日苏,日本明显划不来,日本人不相信苏联人,并且日苏有着深仇大恨;第三,日本人十分恼怒苏联人“突然间明火执仗地打过来”,现在见势不妙,又想全身而退?岂不是戏弄堂堂大日本帝国?岂不是把堂堂大日本皇军视为无物?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当日本是好欺负的不成?想打就打,想停手就停手?另外,经过战事初期的“考验”,日本高层内“亲华派”势力大增,越来越多的日本高层支持“联合德中,灭亡并瓜分苏联”,更不愿意跟苏联言和。
“啧啧...”蒋纬国看到来自柏林和武汉的绝密电报,忍不住笑了,“老子突然间都有点喜欢日本人了!居然没有在背后出卖老子!”他心里其实有点后怕,万一日苏真的议和停战,那么,远东战场上的几十万苏军就要都压向南京军了,日本人退出,留下中国独力抗拒苏联,甚至,日本人还跟苏联人暗中勾结一起打南京军,这个局面显然对南京军、对中国十分不利。
作为联盟国“总盟主”的希特勒在接到东京的电报后,大加赞赏日本政府“言而有信,履行了联盟条约的责任和义务”,他非常高兴地说道“远东战争爆发后,一开始,中国朋友没有出卖日本,证明了他们的诚意,现在,日本朋友也没有出卖中国,也证明了他们的诚意,四国联盟是牢不可破的”。
这场远东战争相当于是中日的一个“试金石”,事实证明,中日都通过了考验,没什么比这个更让希特勒高兴的了,他苦心经营的联盟被证明确实是可行的。
根据蒋纬国的提议和希特勒的嘱咐,日本给苏联开出了议和停战的条件:第一,苏联政府立刻赔偿日本政府五亿美元的战争赔款;第二,已经进入“满洲国”的苏联军人要全部向日军缴械,手无寸铁地离开“满洲国”;第三,苏联政府把库页岛北部永久性割让给日本。
看到日方提出的条件后,斯大林险些气炸了肺,因为日本人的这三项条件一项比一项苛刻,任何一项都让斯大林无法接受。
实际上,日本人心知肚明他们的条件是让斯大林无法接受的,他们之所以这么狮子大开口,根本目的还是拒绝苏联的求和,当然,为防止苏联人真的会答应,继而导致远东苏军都去打南京军,所以他们提出了第二项要求,让苏军都缴械,解除苏军的武器,削弱苏军的力量,迫使苏军无法对南京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不过,日本人的“后备招数”显然是画蛇添足,因为斯大林根本就不想答应。
“这帮日本侏儒!简直是恬不知耻!得寸进尺!”斯大林几乎掀翻了他的办公桌,“立刻给我联系布柳赫尔!”他算是恨透了“乘火打劫”的日本人,虽然理智告诉他不能跟日本真的全面开战,但他决定狠狠地重创日本人,获得一个巨大的战果,到时候,无论再接再厉还是全身而退、跟日本议和停战,苏联都能从容不迫,最后再腾出手对付外蒙古的中国军队。
正在远东最前线的远东苏军总指挥布柳赫尔怀着堪称心惊肉跳的心情接到了斯大林的电报,电报里,斯大林询问他战事进展如何。
布柳赫尔有苦难言,前线苏军打得非常糟糕,死伤巨大、损失惨重,勉强推到了齐齐哈尔城下,只拿下了满洲里、呼伦贝尔两座有价值的城市。
实际上,苏军拿下满洲里是因为满洲里孤悬在外,日军难以进行全面防守,所以弃守,而苏军拿下呼伦贝尔,完全是日军“故意放水”,眼下,苏军推到了齐齐哈尔,日军开始认真地、全力以赴地对战苏军,苏军几场试探性攻击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止如此,日军虽然只是进行防御战,并没有主动进攻,但不是日军畏战避战,而是日军在等待后续部队。
日军的后续部队包括3个师团和2个旅团,3个师团是日本本土的3个新师团,2个旅团是日军从驻扎在天津的第14师团、驻扎在上海的第3师团里抽调出来的。
因为中国军队证明了他们的“诚意”,并不会联合苏军攻打日军,所以日军高层放心大胆地从天津、上海抽调部队,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对苏军展开大型聚歼战。
对于这些,布柳赫尔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一点情报,他已经意识到苏军继续拖下去会陷入非常险恶的境地里,可是,他不敢跟斯大林说实话,或者说,不敢跟斯大林说完全的实话,因为他差点儿在大清洗末期人头落地,这让他从此对斯大林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因此,踌躇再三后,布柳赫尔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地回复斯大林:“我军目前已经推进到齐齐哈尔,并对齐齐哈尔进行了几次试探性攻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战果,但因为我军后勤补充不及时,导致前线部队战力疲弱,若强行攻击齐齐哈尔,伤亡和损失恐怕很大,也难以抵御日军反扑!”
斯大林愤恨地回复布柳赫尔:“我会让伏罗希洛夫加强对你的后勤补充,你务必攻取齐齐哈尔!在目前情况下,解放黑龙江省甚至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都确实很难,但你必须解放黑龙江省的西部和北部!”他在电报里声色俱厉,“必须要做到这一点!”斯大林认为自己已经非常“体恤”布柳赫尔了,因为大大地降低了目标,既不要求他攻占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也不要求他攻占黑龙江省全境,只要求他攻占黑龙江省西部和北部,如此,成功率肯定很高,如果连这么低微的任务都完成不了,那他完全就是酒囊饭袋。
(注,民国时期黑龙江省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很少,只有400万不到,作为对比,同年的吉林省人口800万,辽宁省人口1600万。
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山林,因此,苏军只要拿下齐齐哈尔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城市,就可以控制黑龙江省西部、北部的大片土地。
)
看着斯大林的新命令,布柳赫尔不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感到彻底的骑虎难下,因为他心知肚明,这是一个凶多吉少、前景黯淡的任务。
第431节 九月风暴(5)
苏军继续跟日军大打出手,这让中方高层和南京军又惊又喜并且求之不得,毕竟苏军继续跟日军开战,中方统帅部和南京军都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腾出手完成很多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了向关键时候没有朝秦暮楚、难得言而有信的日本人表达“谢意”,蒋纬国命令南京军再次向日本关东军送去一批军械弹药,虽然不算庞大,但确实比上次多得多。
蒋纬国此举当然不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是有实质性意义的,日军在黑西战场上撑得越久、打得越狠,对南京军而言自然也是好事。
虽然南京军和日军没有真正地并肩作战,但敌人毕竟是同一个。
九月中旬,齐齐哈尔战场上,兵临城下的苏军和死守城市并且准备展开大反击的日军同时大规模地增兵。
苏军除第57军,第56军、第57军、第58军、第59军等部队也纷纷投入齐齐哈尔战场(第55军已经在库伦战场被南京军基本击溃),不止如此,苏军的外贝加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乌拉尔军区、中亚军区齐齐接到命令,调遣军区精锐部队、军械、物资用于增援远东方面军,使得齐齐哈尔战场上的苏军累计拥有超过60个师、30多个旅的强大军力,总兵力超过55万,另外,苏军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再次往远东前线运输了超过3万吨炮弹、1万多吨炸弹、2万多吨燃料、2000多辆汽车、400多辆坦克、600多辆装甲车、500多门火炮、300多架飞机等。
斯大林打算“一战定乾坤”,重创东北地区日军的主力,让苏军在黑龙江省西部和北部彻底地站稳脚,然后再调过头收拾中国军队。
斯大林这么决定,一是日本人拒绝议和停战,让苏军难以从日苏战场上抽出身,二是中国军队收复外蒙古是出师有名的,苏联当局需要时间进行“政治缓冲”,所以当务之急是一举击败日军。
日军也针锋相对地积极备战,黑龙江省的第2、第4师团全部参战,吉林省的第6师团只留下两个大队,其余部队全部参战,辽宁省的第9、第18师团也都只留下一个加强大队,其余部队全部参战,朝鲜的第5师团抽调了一个旅团以及师团的战车联队、重炮联队、炮兵联队、骑兵联队前往黑龙江省参战,天津的第14师团和上海的第3师团都抽调了一个旅团前往黑龙江省参战,另外,日军在本土重建的第8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也全部参战,使得参战日军总兵力超过35万(日军在开战后大规模地武装其在东北的侨民,获得十万余后备兵员),另有七八万伪满军协同作战。
日军的重型武器虽然不如苏军,但也比较的强劲,拥有战车联队5个、重炮联队7个、炮兵联队14个,飞机超过800架,具备跟苏军决战的实力。
关键时候,德国和中国这两大“朋友”没有只是喊口号给日本人加油,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希特勒大笔一挥,一次性支付给日本五千万美元的军费,蒋纬国也大方无比地掏出了一百万美元给日军,但希特勒和蒋纬国一起要求(其实是蒋纬国的主意,希特勒相当的赞同)日军“起码杀伤十万苏军”,并且派去军事观察员进行“督战”,不止如此,蒋纬国还特地派遣了100多架国军的bf-109战斗机帮助日军跟苏军打空战。
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吃够了中国空军的bf-109战斗机的苦头,日军所有战斗机都不是bf-109的对手,三国联盟建立后,日本人曾想跟德国人购买bf-109以及该飞机的设计图纸、生产线,但遭到德国人的拒绝(这是蒋纬国强烈要求的),德国人的理由是“bf-109是陆战飞机而不是海战飞机,日本军队以后的发展重心是海军,在海军上,日本需要什么技术,德国都会倾囊而授,但陆军上完全不行,发展陆军是中国朋友的事”。
得到蒋纬国援助的100多架bf-109后,日军士气大振,高层更是兴奋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国军的bf-109都把青天白日军徽涂成了旭日军徽,伪装成日军飞机参战。
蒋纬国这么做,一是“帮助”日本人,毕竟日本人把苏联人杀得越狠,对中国就越是好事,二是借助实战来锻炼国军飞行员,中国空军正在大建设、大发展,飞机越来越多,还具备了自产和仿造飞机的能力,但飞行员的培训比生产制造飞机更加的不容易,特别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更加金贵,真正的王牌飞行员不是训练出的,而是实战出的,一百多架bf-109配备了五百多名年轻的飞行员,他们会在实战中轮番上阵,加快自己成长。
这场齐齐哈尔会战,对于苏军而言是不应该打的,甚至显得没必要,苏军想要从日苏战争中抽身,只需要整顿秩序,转攻为守、边战边退,缓缓地撤离黑龙江省即可,日军即便进行全线追击,也难以重创苏军(实际上,日军也不想真的跟苏军大战到底,东京高层希望苏军“识相地”撤离黑龙江省,日军自然“只追不击”),但斯大林因为心情过度恶劣导致理智被怒火冲昏头,加上布柳赫尔的军情报告夸大了前线苏军的乐观处境,使得斯大林高估前线战局,所以命令布柳赫尔在齐齐哈尔会战中一举击败日军;另一方面,苏军即便撤离了,不跟日军打了,然后调头打南京军,也难以保证日军会不会到时候在苏军背后下手,让苏军再次陷入前后夹击、腹背受敌的不利处境中,所以,苏军打响这场齐齐哈尔会战,也是出于一种“把日军、南京军逐个击破”的想法,使得此战的爆发存在着一定的或比较大的必然性。
九月底时,交战双方投入兵力高达100万的“日苏齐齐哈尔会战”爆发。
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日本人和苏联人展开着你死我活、山河变色的大战,这对中国人而言,此战堪称耻辱,不止如此,双方阵营里都有中国人,苏军那边有伪蒙军助战,日军这边有伪满军助战,作为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却分成两派跟着两个抢占这片土地的强盗打仗,确实是民族之耻,最为特殊的是,日军航空兵部队里还有作为“第五方”的中国人参战,即中国空军的飞行员,他们虽然跟伪满军一样协助日军作战,但却不跟伪满军一样仆从于日军,而是日军的“友军”。
“作为一名中国的历史学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场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参战双方都是外国人、虽然有中国人参加但却不是主要角色甚至充当可耻配角的同时又有真正的中国军人伪装成日军参战并承担英勇牺牲任务的齐齐哈尔会战!”这是中国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郭廷以的感慨。
日苏打得热火朝天,中国军队也忙得不可开交。
南京军很忙,虽然不打仗,但处于随时打仗的状态中。
武汉统帅部和南京军高层已经看得出来,苏军的意图是击败日军,然后回头打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南京军)自然要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这场日苏大战,无外乎三种结果:一是苏军击败日军,回头跟南京军交战;二是苏军被日军击败,元气大伤,不得不全面退出(按照日军的实力,击败苏军是有可能的,但全歼苏军是很难的),三是日军苏军拼得两败俱伤。
三种结果,南京军基本上都要出手的,第一种肯定出手迎战,不过,真的等待苏军击败日军后再打自己,未免太被动,所以南京军会在日军撑不住的时候果断出手,配合日军夹击苏军,第二种自然是好事,苏军被日军击败,不过,日军若击败苏军,自身肯定也损失惨重,南京军必然出手,追击苏军,获得更大战果,日苏鹬蚌相争,南京军渔翁得利,第三种是最好的结果,日军苏军都打得油尽灯枯,南京军更能从容不迫地对苏军进行“补刀”,并且东北地区的日军的实力一下子大减,也是大好事。
外蒙古被收复后(外蒙古分裂势力和外蒙古伪军还有残部,跟苏军同在黑龙江省战场),南京军大部队从容不迫地进入外蒙古,第77师驻守库伦,第74师以团营为单位分散地机动游弋在外蒙古北部边境线上,监视国界线对面的苏军,第88师、第99师前往外蒙古最东部,当地处于黑龙江省西部和察哈尔省东北部之间,第88师、第99师随时准备参加日苏大战(日本人不允许南京军进入东北三省),同时,第101师和第200师也进入外蒙古,两个师化整为零,承担前面四个主力师的后勤运输工作,同时执行安抚外蒙古百姓、修路、建机场任务。
由于日本人给南京军争取到了宝贵时间,让南京军“消化”外蒙古的工作和战备事务都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
外蒙古总面积高达15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区区的七八十万,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少的人口,治理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发展外蒙古传统而固有的畜牧业(外蒙古耕地很少,不适合发展农业),再发展外蒙古的采矿业、冶金业、初步的现代化工业、商业等(外蒙古资源十分丰富,铁矿约20亿吨,铜矿20多亿吨,石油超过11亿吨,煤矿约3000亿吨等等),多多修路、建学校、建医院、建工厂、办银行、加大内地和外蒙古的贸易来往等,只要进行投资并且宏观调控得当,足以让外蒙古民众在不长时间内就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毕竟人太少了,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却很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外蒙古位于中国边疆,国界线外就是上百年来对外蒙古一直垂涎三尺的北极熊。
开发和经营外蒙古,蒋纬国能直接学习先辈徐树铮,徐树铮当年在外蒙古就搞得有声有色的,他认为,治理外蒙古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外蒙古官民对中华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所以他在外蒙古开办学校,教授汉语和蒙语的中华历史,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教化第一”,在经济上,他主张扩大外蒙古传统的畜牧业,为全国提供牛羊肉,也为军队提供军马,他还发展屯垦事业,兴办工商盐铁林矿等各种事业,鼓励外蒙古牧民改为定居生活,创办报纸、调查矿产、筹备铁路、修建医院,使得外蒙古的现代化事业有序展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命令驻外蒙古的部队引种天津大白菜,结果十分成功,从此大白菜成了外蒙古居民的家常菜,不过,徐树铮在外蒙古的时间总共不到三个月,加上内地爆发内战,他本人也“身在漠北,心在北平”,随着他的离去,他的心血戛然而止。
徐树铮对外蒙古的治理在整体上是很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屯垦,外蒙古基本是草原,适合放牧,如果强行把草原屯垦成农田,虽然一时间增大了农业产粮,实际上本末倒置,因为此举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生态,被强行变成农田的草原很快会变成荒漠,最终变成沙漠,并且此举也损害了外蒙古广大牧民的利益,另外,徐树铮在外蒙古期间对待当地王公贵族、喇嘛僧侣的态度过于粗暴强硬,不顾其传统的宗教文化习俗,全面推行新政改革,导致外蒙古上层集团很有怨言(在后世的蒙古国,由于政治原因和历史原因,徐树铮变成了蒙古国家喻户晓的恶人、侵略者,蒙古国作家写到徐树铮时基本上都将其塑造成一个邪恶的、残暴的外国侵略者头子)。
只不过,蒋纬国眼下治理外蒙古却没有徐树铮那么费劲,他当然不会搞屯垦,因为那是错的,外蒙古不适合发展农业,蒋纬国顺其自然,发展畜牧业就行了;至于外蒙古的“上层集团”,他们以前是徐树铮的阻力来源,现在则不会成为蒋纬国的阻力来源,因为他们都死得差不多了。
蒋纬国真想“感谢”乔巴山,他在统治外蒙古时大开杀戒,把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喇嘛僧侣都杀得七七八八了,即便是外蒙古的活佛,也遭到他的毒手,所以,外蒙古此时不存在传统的“王公贵族阶层”,外蒙古此时的上层集团就是乔巴山团伙,乔巴山把外蒙古“清洗得干干净净”,蒋纬国再把乔巴山团伙斩草除根,那么,蒋纬国手里的外蒙古就是一片“非常干净的地方”,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上层集团、传统势力了。
蒋纬国治理这么一片“非常干净的地方”,自然是神清气爽、大展拳脚,因为牛鬼蛇神都被铲除了。
除了有系统地把徐树铮当年的措施和经验进行补救和发扬光大,已经颇有行政经验的蒋纬国知道要加强哪些地方才能真正地让外蒙古变成中国永远不会被分裂的领土,一是永久驻军,二是成立有效的行政机构,三是推广教化工作,四是给广大外蒙古百姓实惠,好好地发展外蒙古的经济,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让外蒙古和内地互利双赢、共同进步,五是同化。
外蒙古这么大,人口却这么少,显然,这里可以居住更多的人,并且是汉族人。
蒋纬国打算,花三年时间从内地向外蒙古移民(汉族人)一百万,彻底地让汉蒙两族在外蒙古变成一家人,同时,外蒙古的居民增加了,也能促进外蒙古的开发和进步,人毕竟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因素。
第77师等南京军部队在外蒙古顺利得手时,第17师也在西北征途上所向披靡。
第17师早在8月中旬就移师到了西安,坐镇陕南的第34集团军司令胡宗南不敢懈怠,亲自迎接了率领第17师抵达西安的军长陈明仁和师长冯治安。
在欢迎宴会上,陈明仁特地向胡宗南敬酒:“胡钧座,此次我部奉委员长命令,远征西域,路途千里,艰苦卓绝,并且沿途的宁甘青三省都是马家军的地盘,此次作战之难度,无需多言。
可以说,胡钧座您就是我们的背后支柱了!此次作战,成败关键不在于我们,而在您啊!”
胡宗南感慨地道:“子良啊,这些不用你说,我心里明白。
当年左公(左宗棠)率领七万湖湘子弟兵收复新疆,抬棺西征,一路风霜险恶,令我等后人观读史书都为之不寒而栗,如今你们重走左公之路,我等为之肃然起敬,岂敢不鼎力相助?更何况,你我都是党国军人,这些都是分内之事,子良不必多言!”
陈明仁感动地道:“这么说,胡钧座愿意鼎力相助我部了?”
胡宗南连连点头:“当然!当然!”
陈明仁也点点头,然后话锋一转:“那好,请胡钧座将你部一半的重武器、弹药以及大部分的汽车、驮畜都转给我部!”
正在喝酒的胡宗南差点儿被酒水呛到,他随即醒悟,自己上了陈明仁的大当。
在胡宗南的极度不情愿和极度懊恼中,第17师毫不客气地把第34集团军来了一个“清仓大处理”,半抢半要地拿走了第34集团军一半的重武器和弹药,以及几乎全部的汽车和驮畜,顺便还把第34集团军在西安一带的几座军械库都搜罗一空。
对此,冯圣法有些不安,他问陈明仁:“军座,咱们这样...不好吧?”
“怎么不好了?”陈明仁冷哼一声,“这个所谓的‘天子门生第一人’反正不干实事,那些枪炮弹药汽车骡马放在他手里也是浪费!我们就要长途作战,拿了,既是天经地义也是物尽其用!”
冯圣法艰难地道:“可是...胡宗南毕竟是委员长最宠爱的学生和心腹爱将,我们这么做,他肯定背后打我们的小报告!”
陈明仁哈哈一笑:“我的冯师座,我们的后台是谁?是二公子!胡宗南在委员长心里能比得上二公子?再说,我们拿下新疆,委员长‘龙颜大悦’,嘉奖我们还来不及,怎么会处罚我们?”他收起笑容,神色认真地道,“军械物资多多益善,我们这么做也是为更好地完成收复失地的任务,并且让弟兄们少流一些血,只要能做到这两点,我就是受处罚也值了!”
第17师从山西移师到陕西的路上会经过河南,经过蒋鼎文和汤恩伯的地盘,最后进入胡宗南的地盘。
陈明仁依次见到蒋鼎文、汤恩伯、胡宗南时都故意地套他们的话,到了西安,他先是“抢了”胡宗南大批的军械物资,同时命令在后面负责后勤事务、后续部队的副军长陈安宝,对蒋鼎文和汤恩伯也“下手”,抓住他们的话柄,强行索要大批的军械物资。
上一篇:大秦:五岁皇孙,把亲爹压入大牢
下一篇: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