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84章

作者:飞星骑士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五分钟后,苏联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

————

第458节 世界大战(1)

“战争开始了!德国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全面进攻苏联了!”

北平行营会议厅内,黄维拿着德国统帅部发来的电报,忍不住脱口而出,他身体哆嗦,声音颤抖,连他此时的脸色都是一种混合着紧张、激动、忐忑、震惊等复杂情绪的罕见悸动。

现场足足沉寂了一分钟,随后此起彼伏地响起粗重而剧烈的呼吸声,张发奎、傅作义、卫立煌、冯治安、萧振瀛、郭寄峤、王耀武、陈明仁、李玉堂、宋希濂等高级将领们无不是耸然变色。

任凭这些将军个个都曾历经大风大浪,哪怕他们的养气功夫已经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地步,但在这个石破天惊的重磅消息和对整个世界堪称扭转乾坤的巨大变动前也不得不陷入空前的心理震撼中。

一时间,会议厅内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蒋纬国。

尽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蒋纬国发现自己拿着香烟的手还是在不听使唤地微微抖动着。

“嗯啊,战争开始了!”蒋纬国深深地吸口气,他目光如炬地看着将领们,“苏联战争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将领们先是默然伫立着,回过神来后,急忙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

中国究竟是否参加苏联战争,目前还是高度机密,将领们不知道“三个月后,南京军也要踏进苏联的尸山血海”,但他们心里非常明白,德国和苏联全面开战,中国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性会置身事外。

撕心裂肺的电话铃声、密如鼓点的电报收发声、急促而匆忙的对话声、参谋军官小跑着的脚步声...伴随着空前凝重的气氛,一下子淹没了会议厅。

蒋纬国缓缓地喷出一个烟圈,心里在长长地感叹:“真的开始了!”

正如希特勒在战前宣称的那样,“‘巴巴罗萨计划’一旦开始,全世界都会屏住呼吸”。

事实证明了,希特勒没有吹嘘,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北平、武汉、东京、罗马、伦敦、巴黎、华盛顿...以及莫斯科,齐齐陷入了空前的震撼中,各国都瞠目结舌,都呆住了。

天崩地裂的战火在罗马尼亚和苏联的边界处猝然而起。

上百万德军在遮天蔽日的机群和漫山遍野的坦克洪流的掩护下,犹如决堤洪水般排山倒海地涌入了苏联境内,震耳欲聋的雷霆轰鸣和地动山摇的巨响咆哮中,无数的炮弹在火烧云般的弹痕尾迹中铺天盖地落向苏军边防部队和重要军事目标,数以千计的德军飞机穿云破雾地飞入苏联领空并狂轰滥炸,数量惊人的苏军坦克在阵地上还没有发动就被炸成了燃烧的废铁,大批的苏军飞机在机场跑道上就被摧毁殆尽,无数朵爆炸火球犹如黑红色的怒浪狂澜般在苏军的兵营、阵地、混凝土工事、水泥碉堡、堑壕地道、军械囤积基地、交通枢纽、铁路桥梁、油库、物资中转站等重要目标位置上遍地绽放、腾空而起,千万朵蘑菇云和熊熊烈火、滚滚黑烟一起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血淋淋的苏军士兵肢体、燃烧着的坦克和飞机残骸、化为齑粉碎末的混凝土水泥块、烤黑并炸弯变形的大炮以及撕烂成碎片的镰刀锤子红旗一起仙女散花般地漫天飞舞。

飞机和坦克的咆哮声中,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犹如迅雷闪电般冲入苏联领土,后续的步兵部队更是犹如山洪泥石流般无边无际,摧朽拉枯、所向披靡。

睡梦中的斯大林、罗斯福、张伯伦、勒布伦纷纷被惊醒了;

早就在电话边等待着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蒋介石、蒋纬国、裕仁天皇都绷紧了神经。

不管是美英法苏还是中日意,高层们此时都深深地感到震惊,因为德国的实力既超出美英法苏的预料也超出了中日意的预料。

德苏战争震惊了全世界,因为这场战争的规模堪称史无前例。

参战德军投入了约250万军队,飞机超过5000架,坦克超过5000架,各型火炮超过30000门,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了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世界各国感到震惊的是:德国的战争力量竟然如此之强大!对苏开战,是德国重新崛起后正式发动的第一场对外战争。

希特勒上台仅仅七年多就把当初那个穷困潦倒的战败德国重新建设成如此强大的帝国,短短七年下来,德国暗中积蓄起来的国力军力竟然如此雄厚强大,不得不让美英法等国瞠目结舌并感到心有余悸。

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德国的邻国无不毛骨悚然,因为德国这股“祸水”的实力远远地超出了这几国先前的估算,但这几国接下来又无不弹冠相庆,因为这股“祸水”终于向东边流去了,德苏打得两败俱伤是这几国求之不得的。

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一方面震惊德国实力之强,一方面暗暗庆幸德国是对苏联下的手;联盟国这方面,中、日、意三国高层都兴奋不已,因为德国这个“老大哥”居然如此强大,使得中日意为之信心大增,比如日本方面,更是开心不已,德国这么强大,意味着日本跟德国“混”是一条光明大道,德中两国向日本许下的“瓜分苏联、赤道以南都归日本”诺言极有可能化为现实;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都振奋不已,德国这么强大,就可以保证它们不会被苏联赤化;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都又心惊肉跳又暗自庆幸,这四国里,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在德苏战争前已经投靠了德国,此时都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保加利亚和波兰则属于骑墙派,一方面亲德,一方面也不愿意把赌注都押在德国的身上,此时德国展现出强大的力量,迫使保加利亚和波兰彻底地下定了投靠德国的决心。

蒋纬国跟别人不同,他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本领”,大家都闲下来时,他是最忙的人,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时,他却是最闲的人。

眼下,一如既往的,将领们、军官们都忙得风风火火,蒋纬国则气定神闲地坐在南京军总部内一个角落里,不停地抽着香烟,认真地思考着,耳边是将领们激烈的争执声。

黄维:“德国一下子废除《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算是彻底地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我看,德军接下来必定犁庭扫穴、势如破竹!”

张发奎:“不一定。

德国先前百般与英法交好,又竭力拉拢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芬兰等国,对苏联动手的战略意图可以说是昭然若揭,苏联当局不可能掩耳盗铃。

苏联应该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了,德军一开始确实能打苏军一个出其不意,但是,很快会遭到苏军反击!”

傅作义:“即便如此,德军在一开始几个月内还是会势不可挡的。

苏军战斗力之低弱,我们通过远东战争已经摸得清清楚楚,德军则准备充分、蓄谋已久,眼下又是举国全力进攻,苏军很难挡得住!”

卫立煌:“话不能这么说,苏军虽然外强中干,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啊!苏联毕竟太大了,并且苏联已经完成工业化,重工业十分发达,根据情报,苏军的飞机、坦克、火炮都比德军更多,甚至是德军的几倍。

飞机方面,苏军拥有超过一万三千架,坦克,苏军拥有超过一万五千辆,火炮更是高达五万门以上。

上次的远东战争,其实我们也是赢得比较侥幸,一来日军帮我们消耗了过半苏军主力,二来苏军在远东难以施展开手脚,三来参战苏军只是苏军的一部分,苏军并非全力以赴!”

萧振瀛:“嗯,中日战争爆发时,日军也是在各方面都优于我们,结果呢?虽然德苏战争不能照本宣科,但中日战争确实很可以成为德苏战争的参照!”

郭寄峤:“德军在质量上优于苏军,但在数量上则是苏军占优,战局发展确实不好说。

实际上,德军战斗力究竟如何?我们也不清楚,不能低估苏军,也不能高估德军。

另一方面,德军此战也受到太多掣肘,比如,德苏并不接壤,波兰在开战初期也不放行,导致德军只能通过罗苏边界的两百公里不到的‘狭窄渠道’进攻苏联,无法一字长蛇阵地推过去,若苏军堵住罗苏边界的‘狭窄渠道’,德军就难以继续深入了,同样施展不开手脚!”

王耀武:“苏军虽然庞大,但都是临阵磨枪地、匆匆忙忙地扩充起来的,战斗力更加不容乐观了。

即便有好枪好炮,怕也是一群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陈明仁:“德军其实也是这几年内才扩充起来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只能保持十万人,但塞克特将军他们把这十万德军都训练成了优秀的中基层军官,所以德军的大规模扩军跟苏军的大规模扩军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

德军是精悍的,苏军是臃肿的,中看不中用!”

将领们议论纷纷。

蒋纬国没有参加讨论,因为他其实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他不动声色地捋顺思绪,由于“蝴蝶效应”,此时的德苏战争与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眼下德苏战争和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有以下这几个方面,这也是蒋纬国看得很通彻的“历史真相”:

国际环境:原先历史上,德国进攻苏联前已经同英法开战了(德国灭亡了法国,空袭英国本土,策划登陆英国本土,德意联军与英军厮杀于北非),加上德国与日本结盟,日本正在大规模侵华,还染指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暴露其垂涎美英法荷在东南亚殖民地的野心,使得德国处于很不利的国际环境中,虽然苏联当时也是声名狼藉,但德国因为同时跟苏联和英国开战而促使苏联、英国、美国联合起来对付德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度仇视苏联,甚至打算在德国投降后组织德军进攻苏联)。

说白了,美英法既敌视德国也敌视苏联,三个集团本来不会变成两大阵营,都因为德国又打英法又打苏联,导致憎恶苏联的美英法与苏联联合对付德国,德国此举是不折不扣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眼下,德国避免了这个重大得堪称致命的错误,在对苏战争前千方百计地避免跟美英法发生冲突,否则,德国就不会容忍波兰,德国灭亡波兰是易如反掌的,但波兰毕竟跟英法是一个同盟的(虽然英法根本就对波兰见死不救)。

因为这些努力,德国没有“得罪”美英法集团,所以没有陷入最险恶的两线作战中。

此时,德苏战争爆发,美英法肯定不会支持德国,但也不反对、不阻碍德国了。

至于美英法对苏联的态度,一开始肯定是幸灾乐祸,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对策,不过,根据蒋纬国的推测,苏联战争前期,美英法置身事外,苏联战争后期,眼看到苏联即将败亡、眼看到德国和中国即将因为瓜分掉苏联而国力暴增,美英法有很大可能性会插手,因为美英法希望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而不是德中踩着苏联的尸体得到进一步的崛起。

不管怎么说,在苏联战争前中期,联盟国攻打苏联的“好事”是不会受到美英法的干扰的。

战略方面:原先历史上,德国进攻苏联时,因为希特勒的贪婪,因此制定的战略目标非常多,既要吞并乌克兰,又要吞并高加索,还要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等,几百万德军看似非常庞大,但分散在苏联辽阔的领土上还是捉襟见肘,使得德军犯下了分兵多处的兵家大忌,使得最终进攻莫斯科的力量严重不足,继而功败垂成。

眼下,因为蒋纬国的干涉,德国统帅部大幅度地修改了作战目标,在战争前期,德军的战略目标就2个,一是攻占或包围列宁格勒,彻底地封锁住苏联的对外通道,二是拿下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地带,获得德国和整个联盟国此时最紧缺的石油,同时也大大地削弱掉苏联的工业实力,毕竟巴库地区的石油产量占此时苏联全国石油总产量的65%至71.5%,这个资源宝地被德军抢走,德国在苏联战争期间就不愁石油用了,苏联则会陷入石油短缺中,导致其强大的工业无法开动。

战略目标的大大减少,使得德军的作战任务也大大的减少,不会再犯下分兵多处的兵家大忌。

全国被封锁,失去三分之二的石油,苏联即便还能坚持下去,也必然会日薄西山、穷途末日。

另外,苏联为了防备德国的攻击,在1939年开始把东欧的重工业设施迁移向乌拉尔山以东,历史上迁移了足足两年半,此时则只迁移了一年多,毋庸置疑,因为提前开战,苏联大量的重工业设施因为时间仓促而来不及转移到后方,从而会处于德军轰炸机并且是战略轰炸机的航程内,这会极大地削弱了苏联在开战后的工业生产力。

实力方面:这一点比较难以下结论,因为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实力都受到蒋纬国“蝴蝶效应”的影响。

首先,战争时间提前了,原先历史上的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但眼下却爆发于1940年5月1日,提前了近一年零两个月。

这种提前,对德苏两国都产生很大影响。

众所周知,发生在1934年底至1938年底的“大清洗运动”让苏联的国力、苏军的军力等各方面都遭到了极度严重的打击,显然,随着时间推移,苏联就会慢慢地恢复元气,时间越拖延,苏联就恢复得越好,毋庸置疑,眼下德苏战争比原先历史上的苏德战争提前了一年两个月,苏联的恢复情况显然大不如原先历史上,这是对苏联极不利、对德国极有利的。

另外,爆发在德苏战争前的远东战争是否警醒了苏联高层呢?毕竟苏军战斗力之低劣和苏军内部的各种弊端隐患在此战期间暴露得一览无遗,沦落得连中日军队都能“欺负”苏联军队。

蒋纬国反复思索,否定了这个结论。

因为原先历史上,苏德战争前曾爆发了苏芬战争,苏联高层肯定亡羊补牢了,但也没看到多大的效果,眼下,德苏战争前曾爆发了远东战争,苏联高层肯定同样亡羊补牢了,但效果肯定不是立竿见影的,不可能苏军一下子就变得脱胎换骨,毕竟时间太紧,所以,苏军此时的战斗力仍然是很差的。

人数虽多,但都是土鸡瓦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先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大雷雨计划”,据说是苏德战争前苏联准备对德国先发制人,结果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抢先了。

但眼下可以肯定,在远东战争中被中日联军打得一败涂地的苏军高层肯定没有胆气对德国先下手为强,德苏也没有瓜分波兰,苏联不具备对德国先发制人的条件。

其次,从表面上的实力看,苏军此时约400万兵力,并且新建部队在源源不断增加(原先历史上苏联累计共组织了约3000万武装人员参加苏德战争,不只是正规军,还有更多的民兵),其中,约100万在北亚和中亚防备中日,约300万在东欧防备德国,而攻打苏联的德军约250万,没有苏军多,德军的飞机、坦克、火炮也不如苏军,有的甚至不如苏军一半,但这一点倒没有太大问题,德军的质量大大地超过苏军。

不过,德国一方面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地对付苏联,还有中日盟友配合德国对苏联进行前后夹击,情况跟原先历史上正好倒过来,原本,德国独力对付苏联,还要防备美英,日本不但没帮德国,还招惹了美国,此时德国的胜算自然大大增加,军事意义无穷。

但是,因为时间提前了,德国的问题也不少。

比如,原先历史上,德国打苏联前已经占领大片别国领土,获得大量资源(比如挪威的铁矿),但现在则没有,这导致德国的战略物资储备有些不足,必须在苏联战争期间实现“以战养战”,另外,德军也存在问题,原先历史上德军与苏军交战前已经打遍了北欧、西欧、南欧、北非,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但现在则没有,德军缺乏实战经验(客观上讲,德军里的中高层军官以及很多普通士兵都参加过一战,具有一战时期的实战经验),以闪击战举例,苏联会在波兰、法国之前,第一个尝到真正的大规模的闪击战的滋味,苏联会被打得比原先历史上更措手不及,历史上,德国闪击波兰、闪击法国给了苏联极大震撼,苏联当局才因此而重新重视已经被处决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战略理论,此时苏联并不知道闪电战的优势和威力,自然而然,“大纵深”战略防线无从谈起。

不过,德军还没有在实战中真正地使用过闪击战,还没有拿波兰、法国“练手”,闪击战的首战一上来就打苏联,显然对德军而言有些仓促了。

因为时间提前,德军的准备也有些不如原先历史上,兵员、飞机、坦克、火炮数量都打了折。

不仅如此,德军攻击苏联还受到很多约束,原先历史上,德苏瓜分了波兰,德苏全面接壤,所以战争爆发后德军在纵横几百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倾巢出动,但眼下,德军只能经过罗马尼亚进攻苏联(波兰在战争开始时不允许德军通过其境内),所以,参战的250万德军无法“一下子”都进入苏联境内,战线从“一”变成了“丨”,导致第一批进入苏联境内的德军只有70万左右,很显然,这也是不利于德国的。

想来想去,蒋纬国也难以下结论,毕竟对这场战争的改变因素实在太多,他只能拭目以待,等待事实说话。

震惊全球、举世瞩目的德苏战争在刚刚开始的一周内,局势呈现出令人惊讶的一边倒,闪击战这种新式战争手段闪亮登场,涌入苏联境内的德军以十几个装甲师、机械化或摩托化步兵师组成了强大而快速的突击集团,攻无不克、无坚不摧,轻而易举地突破苏军的防御线,撕裂了苏军的整体防御完整性,插入苏军侧后方,使得苏军阵脚大乱,紧随其后的德军步兵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向已经被德军机械化部队冲击得四分五裂的苏军。

在这个作战过程中,德军空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开战初就取得了制空权,击落、击毁、炸毁苏军飞机超过三千架,继而又对苏军后方重要设施和交通网展开疯狂轰炸,双管齐下,战果累累。

短短五天内,德军便大规模地横渡乌克兰西南部的南布格河,击溃苏军边防部队三十多个师,苏军死伤巨大、损失惨重、降者遍野。

捷报传来,柏林欢声雷动,战前其实也有些惴惴不安的希特勒顿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德军确实也在初期战斗中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对装甲部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成立了属于步兵军的装甲师而没有单独成立装甲军,导致装甲部队发挥威力受到了一定制约;不止如此,德军的坦克也问题很多,装甲和火力都很薄弱的一号二号坦克在战场上表现糟糕、损失严重,三号四号坦克显得职能重叠,五号(豹式)坦克数量不足等等;另一方面,德军的中基层军官大多数是很称职的,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但也导致军官伤亡率较高,使得一些战斗因为缺乏指挥而乱成一团,最重要的是,此次德苏战争是德军第一次展开实战,并且一下子就是交战规模达到几百万人的大战,使得缺乏经验的德军十分吃力,多兵种协同作战不尽人意,部队在行军过程中互相混杂、战场上怯战和误伤也时有发生,这种混乱使得部分苏军获得了不少反击机会。

但总体而言,局势基本上是倒向德军的,德军在压着苏军打。

一周内,德军在苏联乌克兰境内突进了300多公里,攻占三分之一乌克兰。

第聂伯河以西、基辅以南的乌克兰西南全部都被德军攻占,苏军被消灭和被击溃的部队超过50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