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68章

作者:飞星骑士

“他是半个台湾人,他母亲是‘萧垄惨案’的幸存者,被同乡用一条小木筏带到大陆,在大陆结婚生下他,姓萧,叫萧爻,字浩然,二十四岁,黄埔十期毕业生!”刘峰岭道,“他是杨杰将军的学生,脾气比较孤僻,很冷漠、很阴沉,不太好与之相处!”(萧垄惨案,日军在台湾制造的大屠杀。

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台湾本土军民自发奋起反抗,日本皇族成员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进入台湾境内剿灭抗日组织,被台湾抗日军民击毙于萧垄一带,日军为报复泄恨,在萧垄一带展开大屠杀,杀尽当地人,死难者不计其数。

蒋纬国笑了:“杨将军的学生啊?难怪了!”杨杰是中国此时的著名军事家和军事学家,与蒋百里齐名,杨杰与蒋百里、李浴日并称为“中国三大军事学家”,又与蒋百里、白崇禧、刘斐一起被国外军界称为“中国的三个半参谋长”。

杨杰此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曾协助蒋介石决胜中原(蒋百里没有带兵实战经验,杨杰是有的),蒋介石组建庐山军官训练团时,蒋介石是团长,杨杰就是副团长。

杨杰名声大,脾气也大,看谁不顺眼就骂,中央军第四次围剿红军时,陈诚被朱德打得落花流水,杨杰骂陈诚“就是一头猪”,蒋介石把何应钦制定的对日作战计划拿给杨杰看,杨杰看完就撕并骂道“狗屁不通”。

由于杨杰脾气太臭,因此蒋介石虽然非常重视他的才干,但很不喜欢他,基本上都是让他负责训练军官、出使国外等事务(很多黄埔军校毕业生虽然自称是蒋介石的学生,但其实都是杨杰教出来的)。

杨杰跟蒋百里很像,两人都才华横溢,但都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蒋百里对蒋介石很冷淡,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杨杰则脾气耿直暴躁,喜欢当面顶撞蒋介石,一点都不给蒋介石面子;蒋百里出使德国时,杨杰出使苏联,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杨杰出使苏联可没有蒋纬国的帮忙),争取到大批援助,因此而晋为二级上将。

“杨将军很喜欢萧爻,亲自给他安排几个好去处,但他都看不上!”刘峰岭笑着道,“先安排他去胡宗南的第1师,结果他去了两天就甩手不干,说胡宗南‘志大才疏、徒有虚名’;然后又安排他去黄杰的第2师,但他去了一天就卷铺盖走人,说黄杰‘眼高手低、好大喜功’;杨将军接着安排他去汤恩伯的第4师,他去了半天就走,说汤恩伯‘骄横跋扈、刚愎自用’;安排他去黄维的第11师,他呆了一周,最后还是走人,说黄维‘虽然光明磊落、正直刚毅,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墨守成规、纸上谈兵的书呆子,适合去军校当教官,不适合当将军,真上战场,肯定吃败仗’;再安排他去桂永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他去了两个小时就扭头走人,说桂永清‘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桂永清骂他‘狗眼看人低,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东西’,他回桂永清‘我原以为你是个长得像猪的人,没想到你是个长得像人的猪’,桂永清差点儿气死,要不是杨将军在场,桂永清估计当场就开枪杀了他了,最后,他勉勉强强地看中了李玉堂的第3师,但还是不太满意,评价李玉堂‘有勇有谋但中规中矩,不够果决凌厉’!”

蒋纬国笑起来:“这个萧爻还挺挑剔的嘛!”

刘峰岭笑了笑:“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有点冷傲。

营座,我带他过来见你?”

蒋纬国点点头:“好!”他对这个萧爻很感兴趣。

第106节 军师

十分钟后,那个萧爻被刘峰岭带进了蒋纬国办公室里。

蒋纬国十分好奇地打量着萧爻,萧爻军衔是陆军上尉,此人身材匀称修长,不算强壮,但也不瘦弱,长着一张女生式瓜子脸,五官清秀且棱角分明,眼睛深邃、目光冷淡,脸上没什么表情,模样可以说是“冷峻型英俊”,蒋纬国注意到萧爻皮肤很白,但他的白皮肤上却有着一块又一块更白的白斑,脸上也有。

“白癜风?”蒋纬国立刻想到了这个疾病,他看着萧爻,暗暗惋惜,这个人其实长得很英俊,“颜值”不亚于蒋纬国本人,但偏偏得了白癜风,彻底毁坏了他的英俊,并且让他显得颇为阴沉。

“萧爻…萧浩然?”蒋纬国笑容可掬地跟萧爻打招呼,“嗯,浩然兄,请坐!”

萧爻一言不发地坐下,默不作声地看着蒋纬国,目光冷淡却又凌厉,好像能看穿人心,他似乎在打量和判断着蒋纬国。

蒋纬国觉得这一幕很怪,明明自己是“主考官”,对方是来面试应聘的“求职者”,但气氛却不大对,好像反过来了,对方在考核自己能不能成为他的上司。

蒋纬国可不希望萧爻在背后评价自己是“长得像猪的人”或“长得像人的猪”,当然,说真的,蒋纬国觉得后一句评价的杀伤力要比前一句强多了,难怪桂永清会气得想开枪杀他。

“营座、浩然兄,你们慢慢谈!”刘峰岭微笑着出门。

“不知道二公子志向如何?”只有蒋纬国和萧爻的办公室里,萧爻单刀直入地开口道。

蒋纬国微笑着正色道:“当然是保家卫国、振兴中华!”

萧爻也微微地笑了笑,蒋纬国发现萧爻这个人不但“长得阴森”,笑起来“更阴森”。

“二公子,我知道你过去大半年内做的事情,请恕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会亲自上战场吗?”萧爻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意味深长地问蒋纬国。

“当然!”蒋纬国语气坚定得可以说是斩钉截铁,不过,他也想考考对方,看对方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被动不好受,“浩然…浩然兄,假如…中日开战,你觉得战争会怎么进行?”

萧爻眯起眼睛,起身走到墙壁上悬挂着的中国地图前,看着蒋纬国:“这要看日本人的决心、魄力以及聪明程度!”

蒋纬国顿时愈发感兴趣:“请赐教!”

萧爻用目光“指点着”地图:“中国地形东低西高,东部是平原,中部是丘陵,西部是山脉,如果侵略军从东向西打,必然会越打越难;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中国如果南北分裂、南北对峙、南北开战,除明朝和民国,历朝历代的北伐都是失败的,南方打北方是裹足不前,北方打南方则是势不可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为庞杂,一时间没必要分析。

在这个北强南弱的大背景下,如果日本人第一足够聪明,第二怀抱彻底灭亡中国的决心,第三做好全面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人力准备、物力准备、财力准备,那么,日本就会这样攻打中国:倾尽举国之力,迅速组建五十个师团、一百二十万兵力,调遣几个师团在华东淞沪一带展开佯攻,威逼国都南京,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以拿下南京或上海为目标,只是为了吸引国军精锐主力,把国军主力吸引至华东沿海地区,日军主力以四十个师团、约一百万兵力把华北作为主战场,在中国境内从北向南,滚滚推进,兵分三路,一路沿津浦线(天津至南京浦口区),另一路沿平汉线(北平至武汉),双管齐下,全力南侵,第三路则攻击西北地区,以西安、兰州等西北重镇为目标,一举切断中国北方国际交通线,继而再侵入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目标,攻陷成都、重庆、昆明等西南重镇,三路南下,把中国由北向南地全面切割,步骤先以华北、西北、西南为第一目标,再以华中为第二目标,最后由西向东,从容不迫地进攻华东和华南,逐一地攻陷中国腹地的交通枢纽城市。

日本陆军先占领中国西部地区,然后由西向东,日本海军则随即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展开进攻,由东向西,前后夹击,把被驱赶到华东华南沿海平原丘陵地区以至于无险可依、无路可退、背水一战、腹背受敌的国军野战部队消灭在海边,肢解中国,陷中国于瘫痪,其后大肆扶植汉奸傀儡政权,充当其走狗鹰犬,以固其对华统治。

该战略费时费力,时间估计需要两年,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极大,但胜算极高,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必亡!”萧爻看着蒋纬国,补充道,“南宋就是被蒙古帝国用这个战略给灭掉的。

先难后易,一开始就抄掉对方的老窝,断掉对方的退路,然后再不慌不忙地全面鲸吞蚕食!”

蒋纬国忍住心头的悸动,点起一根香烟:“日本人会这样吗?”

萧爻摇头:“不会!”

蒋纬国紧紧地看着萧爻:“理由?”

萧爻目视地图:“第一,日本人不够聪明;第二,日本人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有灭华野心,却缺乏足够的灭华决心;第三,日本人急于求成,妄图一战定乾坤,并且,日本国力根基薄弱,虽确实具备灭华能力,却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不敢轻易地把全部家当在一开始就统统投入侵华战争。

大获全胜的另一面是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日本人没有那么大的勇气。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国际形势的影响。

中日战争并不是中日两国的事,涉及到全球格局洗牌,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难以坐视日本灭亡中国!”

“请具体说说!”

“日本灭华战略应该先由北向南,再由西向东,但这样做耗时耗力并且初期成效不大,因为中国的精华地区、富庶地区都在东部沿海,而中国国都南京距海岸线也只有三百来公里。

日军先打穷山恶水的中国西部,虽然能奠定最终胜利的基础,但初期油水太少,日军若先打繁华发达的中国东部,虽然一开始能获利丰厚,但也奠定最终失败的基础。

日本人会选后者,共有三个原因,一是日本人急于求成且鼠目寸光,希望在一年甚至几个月内就彻底解决中国,所以没耐性走复杂路线;二是日本人贪得无厌并且日本国力薄弱,若一开战就攻取中国东部,既能迅速获得丰厚回报,也能掠夺中国东部地区的财富来弥补日本的国力损耗;三是日本人狂妄自大,认为只要拿下中国东部以及位于中国东部的中国首都南京,就可以迫使中国投降,速战速决地结束侵华战争,获得战争胜利。

日本人既有速胜念头,几乎必然走由东向西路线!”

蒋纬国看着萧爻,继续考问:“中日战争已经如箭在弦,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萧爻胸有成竹:“第一是加强华北国军实力,第二是伺机在华东主动出击,第三是加强南京城防工程!”

“请解释!”

“加强华北国军实力,目的是无需多言的,在华北顶住日军南下步伐。

晋冀鲁三省里,河北省最难守,全省是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山西省最好守,全省多山脉,山东省不好不坏,有黄河天险,但山东省是半岛且省内过半地区是平原,日军可随心所欲在山东半岛展开登陆;华北三省里,山西省是重中之重,只要山西省不丢,既可遏制日军南下通道,也能成为阻止日军西进的屏障;其次,国军适时伺机在华东主动出击,目的配合华北防御战略,挑衅日军、激怒日军,‘北防、东攻’,在华北战场上先下手为强,以偷袭突击方式重创日军某部,再以国都南京为诱饵,吸引和迫使日军大举增兵华东战场,加上华北挡住日军南下,那么,日军先由北向南、再由西向东的灭华战略就彻底失去可行性,我国在这场战争里就已经赢了一半;第三,全力加强南京城防工程,准备在南京打一场规模巨大的防御战,一是为国家尊严而战,二是为胜利战略而战,前者无需多言,后者意义更巨大。

如果,南京在日军攻打下固若金汤、坚若磐石,拖住三十万以上日军,那么,日军的侵华重心就进一步地被吸引到了华东。

南京是中国首都,日本人认为只要把南京攻下,就可以迫使中国屈膝投降,所以南京本就是他们志在必得的第一目标,如果日军再在南京城下死伤无数,刺激得日军孤注一掷输红眼,把越来越多的军力用于攻打南京,我们的战略目的不就达到了吗?日军不再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而是由东向西,走上了一条越战越难、最终必败无疑的绝路!”萧爻看着蒋纬国,目光如炬。

蒋纬国笑起来,他深深地抽口香烟,忍住心头的激动,非常诚恳地看着萧爻:“浩然兄,我原以为得到人才必须要三顾茅庐,没想到我守株待兔就得到你这样的高级人才,欢迎你!”他最后三个字已经表明他要接受萧爻的态度。

蒋纬国心里很惊叹,对萧爻暗暗地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家伙的战略目光堪称超前,战略头脑堪称绝顶,对历史“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能力不亚于蒋纬国这个“手握天书、洞察天机、开外挂的历史作弊者”。

“三顾茅庐?”萧爻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与其说是刘备三顾茅庐,我看倒不如说是诸葛亮故作姿态、待价而沽。

刘备去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在茅庐里等着刘备上门了。

如果诸葛亮真的只想归隐山林、与世无争,那他何必学习治国韬略?又何必给自己取一个‘卧龙’的响亮名号?又何必经常放出大言,把自己说成是当代管仲乐毅?一方面做广告一方面装成世外高人,这是用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的手段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刘备需要诸葛亮,诸葛亮也需要刘备,并且诸葛亮比刘备需要诸葛亮更加需要刘备,否则他一肚子的韬略学问怎么能派上用场?他怎么能实现他的雄心壮志?他怎么能青史留名?他怎么可能真的甘心在南阳当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农民?诸葛亮只不过在等待时机,寻找一个值得他效力和效忠的主公!”

蒋纬国微笑起来:“浩然兄,你也是吗?所以不等我三顾茅庐上门找你,你就毛遂自荐上门来找我了!”

萧爻笑了笑,没说话,态度等于默认。

蒋纬国丢掉手里的烟蒂,重新点上一根,然后问萧爻:“你觉得南京应该怎么守?”

萧爻不假思索地道:“四个方案,弃守、坚守、固守、死守。

弃守是不战而退,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保存实力以备后期的持久作战;坚守是排兵布阵,展开野战,最后在敌军即将全面包围南京时突围撤退;固守是抽调得力部队守卫南京城本身,主力大军在外延伺机歼敌策应,打一场南京会战;死守是彻底置之死地而后生,用精兵悍将死守南京、困守南京,哪怕四面楚歌、插翅难飞,也破釜沉舟、死战到底,城破之时也是全军覆没之时!”他看着蒋纬国,“如果你来决定,你选择哪个?”

“死守!”蒋纬国毫不犹豫。

“为什么?”萧爻似乎很有兴趣地问蒋纬国。

“因为…”蒋纬国目光坚毅,“杀死越多越好的日本人才是我的第一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第一个方案虽然可以保存实力,但是太窝囊,甚至是太可耻,凭什么日本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占领我们的首都?不付出十万八万条人命,就想踏进我们的首都吗?第二第三个方案虽然可以杀敌,但还是不够痛快淋漓,不能最大限度地杀伤日寇,人如果太在意自己的后路,就做不到破釜沉舟、死战到底;第四个方案,最完美,最理想,我喜欢!”

萧爻眯着眼:“如果选择第四个方案,你会是死守南京的部队的一员吗?”

“会!”蒋纬国语气坚定得掷地有声。

萧爻点点头,神色变得十分真诚:“二公子,我选择你,希望你也能选择我!”

“来做我营参谋长吧!”蒋纬国很真诚地伸出手,“我非常高兴你来做我的‘军师’!”

萧爻跟蒋纬国握手:“好!”

蒋纬国笑着问道:“为什么说‘你选择我’?”

萧爻很坦然:“你是校长的小儿子,你拥有非常多的天然优势,跟着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我的理想。

胡宗南、黄杰、李玉堂、汤恩伯、黄维、桂永清,他们都完全比不了你的!”

蒋纬国笑起来,他看着萧爻:“你的理想是?”

萧爻非常坦然,坦然得近乎赤裸裸:“杀日本人,杀死越多越好的日本人!”

蒋纬国哈地笑起来,他捶了萧爻一拳:“兄弟,我们是知音,因为我们的理想是一样的!”他顿了顿,问道,“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吗?”

萧爻说道:“部队训练完全不需要我帮忙,我想去淞沪、江阴、南京等地转一转,构思苏南防御工程的建设或改进的设计图,特别是南京的!”

蒋纬国点头:“好!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对了,你要注意…”萧爻想起什么,走到蒋纬国跟前,低声说了一句话。

蒋纬国吃了一惊:“不会吧?”

萧爻看着蒋纬国:“肯定的,你可是蒋二公子啊,你的部队也是国军第一批装甲部队呀!”

蒋纬国有些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第107节 大迁徙

蒋纬国在出院后前后忙了很多事,同时他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忙着一件特别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东部地区的大撤退、大转移、大迁徙。

明眼人都知道,中日一旦开战,战争必然是漫长的持久战、消耗战,并且中国东部的沿海平原地区注定会在开战初期就要沦陷,把东部地区的人口和各方面财富转移到西部地区自然是头等大事,既能保住中国的国力根基,为持久抗战打好基础,也能防止东部地区成为第二个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人获得资源和财富的基地,这件大事肯定越早越好、越提前越好。

到1937年4月时,蒋纬国愈发觉得时间刻不容缓,因为只有三个月了,在这之前,军工业已经提前一步完成了转移和搬迁,集中在南京、武汉、重庆、福州、太原(洛阳)五个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蒋纬国让德国帮助中国建立飞机工厂,实际上中国此时是有飞机工厂的,共有两座,第一座是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飞机制造厂,第二座是位于南昌的南昌飞机制造厂,两厂外购了很多先进设备,不具备研制飞机的能力,但具备仿制和修理飞机的能力,当然了,产量不高,这两座本土飞机工厂都被优先地转到重庆,与德国援华建立的飞机工厂合并一起。

农业是搬不走的,只能搬工业,最重要的军工业之后,就是重工业、化工业、轻工业,此时,经过统计,全国(不包括东北和台湾)范围内,使用机器作动力、雇佣工人在三十人以上的工厂共有近4000家,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共有3300多家,比例高达82%以上,其中,在上海的工厂有1200多家,占全国工厂总数三分之一,上海的工业资产超过1.5亿元法币,占全国工业资产近40%,上海的工人有11万余,占全国工人总数近32%,数据比例很明显。

原先的历史上,这场“大撤退”实际上进行得很不好,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时间,比如上海,直到淞沪会战爆发了,上海的工厂搬迁工作却还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是国民政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动员力度很不够;二是国民政府很多高层以及很多厂长、企业家“不见棺材不掉泪”,在淞沪会战爆发后,仍然心存幻想,觉得这场“冲突”(实际上是大型会战、全面血战)很快就会结束,像五年前的淞沪抗战那样一边打一边和谈,最后通过谈判而结束,因此觉得没必要离开;三是很多厂长、企业家不愿意搬迁,要么觉得撤入内陆后会失去财源,失去各种便利,企业无法发展或维持,要么觉得迁移过程太困难,内陆省份条件艰苦,所以望而止步,要么觉得日军即便占领上海,也可以依靠租界来避难,不愿意冒风险,留恋上海,目光短浅,只想苟安,要么直接暗地里打算到时候跟日本人合作,换来平安或趁机发国难财;四是中国此时交通不便,国民政府财政吃紧,无法强有力地帮助民营企业工厂展开全面撤退。

这么多负面原因加起来,使得原先历史上的“大撤退”在最后陷入了临时抱佛脚的窘迫境地,不得不一边打仗一边撤退,所以原先历史上的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里有一个“争取了三个月宝贵时间”的评价,这三个月时间就是给战火烧到鼻子跟前的厂长们、企业家们进行撤退的,当然了,短短三个月肯定是不够的,天上又是日军飞机不停地扔炸弹,所以进行得非常仓促。

蒋纬国此时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地弥补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当蒋纬国正式向蒋介石提出这个庞大计划时,蒋介石很同意,一方面他也有这个打算,只是还没有真正地下定决心(毕竟他也不知道全面抗战会在1937年7月7日爆发),一方面他此时绝对信任蒋纬国,再加上蒋纬国从德国那里弄来了几亿美元的贷款(这些钱不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里,而是在国民政府海外部里,等于在蒋纬国的手里),财力暂时性宽裕了很多,所以蒋介石再次给了蒋纬国一把尚方宝剑,让他的军工部负责此事。

拿到蒋介石给的尚方宝剑后,蒋纬国收到蒋经国的电报,4月27日是蒋经国27岁生日,蒋经国此时还没有动身去大余县,仍然在溪口镇,因此邀请弟弟去溪口镇老家跟他聚会庆生。

蒋纬国哪有那个心思,派人送了一辆“美龄牌”小汽车给哥哥做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