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TMD刘大耳,敢偷我的马! 第178章

作者:江上月明胡雁过

“这……”

诸葛亮顿时迟疑的道。

庞统缓缓穿上衣服,冷冷的道:

“敢问荆州牧大人,如今手下可还需要人追随?”

这句话,直接把刘备问懵了。

庞统这是怎么了?

庞统,享凤雏一号,闻名天下,与卧龙诸葛亮齐名。

他的实力也不是吹嘘的,在江东献策无数,屡建奇功,非常受重视。

如此的名才,简直是可遇不可求。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怎么可能会放掉这等好机会?

“先生若愿来,备自是以礼相迎!”

刘备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话,庞统顿时抱拳作揖,沉声道:

“在下庞统,见过主公!”

刘备连忙走上前去搀扶庞统道:

“先生不必如此多礼。”

“只是,我有一事不解,先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刘备实在是费解,当时赤壁江上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

庞统既然没死,为何不回江东,也不隐姓埋名,而是来到自己账下要当谋士?

最重要的是,他的眼中,似乎饱含怨恨之情!

恐怕,和他背后的刀疤有关!

他在恨什么?曹操?还是白川?

这一点,也是诸葛亮心中不解的地方。

待刘备引庞统上座之后,庞统才轻舒一口气,开口道:

“赤壁当天,我与公瑾的铁索火攻之计被那白川识破。”

“我见势不妙,找准机会跳江逃脱,却被那曹仁一刀劈在了背上。”

“万幸,我随着湍流来到了长江下游,被一农户救起。”

“如此,我才苟得此命。”

庞统说的非常笼统,似乎掩盖了诸多小细节,不过这些刘备并不想知道。

只是,他说的虽说平淡至极,但能听出来,庞统此番死里逃生有多难。

此言引得众人一阵唏嘘。

唯独诸葛亮却是眉头一皱,沉声道:

“士元,你方才说,是谁破了你和周瑜的计策?”

庞统先是迟疑片刻,旋即咬牙切齿的道:

“白川,白景明!”

白川?!

诸葛亮顿时愣住了:

“白川不是早就调到北方镇守匈奴了吗?”

“他怎会还能插手赤壁一事?”

庞统摇了摇头道:

“此人可怕至极!”

“仿佛我和公瑾的计策早就被他识破了一般,分明人并不在赤壁,但却知晓我二人的全部计划。”

“江东营中应该并无奸细,此事只有我与周瑜二人知晓。”

“这白川,简直恐怖如斯!”

每每提到白川二字之时,诸葛亮都能看到,庞统眼中的怨恨之意都更加明显。

第一百九十五章 荀彧之惑

与此同时,许都。

如今的许都,和先前大相径庭。

繁华程度仍旧未曾改变。

但是,在许都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似乎来到许都的人才越来越多了。

而且,他们都在此处被收揽!

收揽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各方士族势力!

他们似乎在筹备什么一般,如临大敌。

整个许都,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

造成如此的,只是因为一个消息传入了许都!

白川要回来了!

而且,是大胜而归!

三十万兵马,几乎毫无损失,便拿下了西凉。

西凉归心,举世皆惊!

所有人都没想到,如此难啃的硬骨头,被白川仅仅花了一月左右的时间便啃下来了。

不光如此,还是近乎零战损!

所有势力都知道,白川一旦回来,许都就会变天。

因此,他们都尽可能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无论是对于立世子一事,还是对于曹操即将称王一事,都让他们如临大敌。

此时,荀府。

“叔叔,白景明要回来了,此事你可知晓?”

荀攸急冲冲的来到荀彧的书房,开口道。

荀彧微微抬头,开口道:

“此事我已知晓。”

“白景明此人有大才,能拿下西凉不足为奇。”

“若是拿不下,那才是出乎我的预料。”

听到这话,荀攸不由得一阵迟疑。

什么?

他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

荀彧,居然会对白川有如此高的评价?

简直是骇人听闻!

在此之前,即便是郭嘉这般鬼才,都没有得到荀彧如此的评价和信任。

拿不下西凉才叫奇怪?

西凉有多难打?

当年若是能打下来,曹操又怎会接纳马腾的投诚,放任如此大的隐患?

在荀彧嘴里,倒是成了必然的事?

见荀攸发愣,荀彧却是摆了摆手道:

“公达啊,你一直忙于政事,丝毫没有关注此人。”

“待你关注一番,自然就和我一样的想法了。”

“打不打下西凉,我不怎么关心。”

“不过我倒是好奇,他是如何拿下西凉的?”

荀攸这才反应过来,眉头紧皱的道:

“这便是我来找叔叔的原因。”

“此人,率三十万兵马驻守潼关外。”

“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就这么耗着,耗了一个月,那马超不战而降!”

“在此期间,白川几乎没有动过一兵一卒前去攻城。”

“但是,马腾与韩遂反目,马腾死了,韩遂似乎也已身故。”

“这听上去未免有些荒谬了。”

这次,荀彧没有一副早就预料到的表情,眼睛也是微微一瞪:

“公达,你说的这些可是真的?”

荀攸叹气道:

“叔叔,若不是已经确认,我怎会前来告知与你?”

“起初我也不信,但战报是如此写的,那白川总不能用战报如此蒙混吧?”

听罢,荀彧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我料到他有手段,但未曾料到,他居然有这般手段!”

“此人,对人心的揣度,实在是远超于我等!”

“对了,我托你调差的事如何了?”

荀攸微微一愣,旋即从怀中摸索出一叠纸张,沉声道:

“都在这里了。”

“不过……叔叔你为何要这些东西?”

“先前你对这些可不怎么关注的。”

荀彧却并未作声,而是看向荀攸拿出来的纸张。

这上方,都是各地如今百姓的情况,还有粮食营收情况。

看完之后,荀彧微微颔首,思忖良久。

白川说的,的确是对的。

虽说百姓们的粮食还是没能达到盛世那般,但至少要改观不少了。

在此之前,桓灵二帝至董卓祸国之时,各地百姓根本连饭都吃不上。

如今看来,一切似乎都在往好处发展。

“有趣,着实有趣。”

“倒成了我肤浅了。”

荀彧呵呵一笑,自顾自的说道。

这直接让一旁的荀攸百思不得其解。

荀彧这是在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