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1197章

作者:水果抹茶

却不知两人说了些什么,老吴没有拦得住,只能跟着李渊,接着朝那边走去。

“母妃,您这是”

万老太太晃了晃神,苦笑一声。

“是我多心了,人一上岁数,总会想起年轻时的事情”

她的眼中,闪过一抹恐惧之色,也不知,回忆起了什么往事。

丹阳公主面带担忧之色。

“连泾阳都在招兵,这场仗,怕是不打不成了。”

万老太太点了点头,倚在门框上,道:“皇帝下令征兵,年轻人心里都憋着一团火,柳家庄子里的人,多半当过府兵,没人比他们更希望战争的到来了”

丹阳公主叹了口气,幽幽的说道:“皇兄近来的声势,愈发的大了。”

万老太太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柳家庄子口,功德牌坊下。

泾阳县主掌军事的典吏,亲自带着胥吏来到柳家庄子征兵。

这位上任还不到两个月的年轻官员,正是书院出身!

他很清楚,柳家庄子不是一般的地方。

以前在招募府兵的时候,泾阳县都会刻意将柳家庄子绕过去。

可这一回,皇帝下了死命令,他也只能咬着牙亲自过来。

看到混迹在人群之中的李渊,年轻官员头皮一阵发麻。

他赶忙上前行礼。

“泾阳县典吏吴大庸,拜见太上皇!”

李渊没搭理他。

他对庄子里的农户们,都是一口一个‘老哥哥’、‘老嫂子’的叫着。

唯独对官吏不假辞色。

上次见到戴胄他们,都是这般态度。

吴大庸连连朝老吴使眼色。

两人都姓吴,却没什么血缘关系。

主要是因为,但凡来到泾阳为官,势必要来柳家庄子拜码头。

原来的码头是柳白,现在自然而然成了李渊。

而无论是拜见柳白,还是拜见李渊,柳家的门房老吴,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

渐渐的,泾阳县所有带品级的官员,都跟老吴的关系,处得相当不错

老吴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

“老爷子,您是代庄主,庄子里招兵您应当发个话”

李渊闻言,也觉得在理。

便清了清嗓子,道:“乡亲们安静安静!”

他的威信极高,刚才还吵吵嚷嚷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后生,搀扶着八十多岁的老叔公,从后边慢慢走过来。

人们赶忙让开道路。

见到老叔公来了,李渊都不自觉的带起三分敬意。

“老哥哥!”

李渊上前,拉住老叔公的手。

老叔公呵呵一笑,道:“您是代庄主,老头子我不过是来看看热闹。”

李渊让后生们将老叔公搀扶到一旁,找个块大石头坐下。

他扫了人群一圈,道:“酒坊的主事都出来!”

七八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从人群之中钻出来。

“老陈去拿庄子丁口的名册,剩下的清点人数!”

七八个人开始各忙各的。

李渊这才转身,对吴大庸道:“泾阳县分给柳家庄子多少名额?”

吴大庸陪着小心,道:“县尊的意思是分给柳家庄子五十个,不过具体的还要看太上皇的意思”

不等他说完,立刻有人叫嚷道:“五十个怎么够?俺们柳家庄子人多,少说也要出两百个!”

“对!俺们这的汉子,都当过府兵,早年间也是跟着陛下,杀过羌兵的好汉!”

“俺们庄子三百个都出得起!”

李渊一眼瞪过去,顿时没人说话了。

吴大庸苦着脸,一副随时要哭出来的模样。

这就是在关中当典礼的悲哀。

其他地方的农户,都生怕被征募到军中。

唯独关中,不仅不用担心招不够人,反倒担心名额不够!

因争抢名额大打出手的事情,时常发生,有些庄子的风气便十分勇武,设下擂台,靠真本事争名额的情况都有!

很快,人数清点完毕。

酒坊主事老陈也把名册拿了过来。

李渊往手指头上吐了点唾沫,翻了翻名册,又问了几句。

“五十个的确不够,咱们柳家庄子人多,光四十岁以下的,就有八百多口,刨除独子,至少还剩下六百多口人”

李渊又默默盘算片刻,伸出一根手指头。

“一百个!”

吴大庸这回是真哭出来了。

“太上皇,您可怜可怜微臣吧,乡亲们勇武,愿意为国朝效忠,是不争的事实,可您也要考虑到柳家主的想法万一被他知道,柳家庄子出了足足一百壮丁,怕是会直接从江南杀回来,剥了微臣的皮!”

李渊一愣。

他了解柳白的性格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在柳白眼中,柳家庄子的乡亲们,比朝堂上的颖颖诸公还金贵。

“这”

坐在一边的老叔公忽然发话了。

“庄主那边,老夫亲自去信交代!我柳家庄子自古便是英雄辈出之地,好不容易逮到了机会,怎么也要出两百人!”

第1564章 还不快谢过长者厚赐

老叔公说话的份量很重。

李渊能够成为代理庄主,是因为本来身份就高。

但身份再高,也终究是个外来人。

庄子里大事小情的,终究要有老叔公拍板。

以前柳白住在长安的时候,柳家庄子就是老叔公一力操持着。

如果将柳家庄子看做一个宗族,那么老叔公无异于辈分最高的耆老。

换成别的地方,区区一个耆老罢了,又能怎样?

唯独柳家庄子,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柳家庄子的乡亲,完全有能力上达天听!

这些年来,柳家的发展,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

别的不提,光是泰记之中,就有小一半人是柳家庄子的后生。

其他的诸如商铺、商队之类的地方,柳家庄子的乡亲更是无孔不入。

毫不夸张的说,老叔公一声令下,足以让半个关中的商业陷入瘫痪!

真发起火来,柳白都要挨训!

每年立春的时候,柳白特别不乐意穿着一身大红衣服在农田里瞎蹦跶。

之所以在庄子里住着的时候,次次不落,完全就是被老叔公逼得!

他说两百个,就必须有两百个。

退一万步讲,谁还能拦着乡亲们报效朝廷?

打仗那可是会死人的!

柳家庄子不缺钱,也不缺人,缺的战功,缺的是功勋!

这句话说出来,李渊也无法阻拦。

看着周围那一张张激动的脸,李渊长叹一声,道:“也罢,两百就两百吧。”

他对吴大庸道:“你且给参战的乡亲们登记造册,老夫修书一封送给你家县令,让他递到长安。”

吴大庸哭丧着脸,不知该如何是好。

典吏正八品,放在长安连个屁都算不上,在泾阳县,那就是顶头的大人物。

加上书院出身的身份,往上数好几级的上司,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可到了柳家庄子恐怕连条狗都惹不起。

见李渊态度决绝,乡亲们极其踊跃,他无奈的拱了拱手,道:“微臣遵旨”

乡亲们欢呼着,往吴大庸身前挤。

几个小子嘻嘻哈哈的搬来张桌子。

泾阳县衙的胥吏,忙翻开花名册,给柳家庄子的大爷们登记。

柳家庄子的人口,足以赶得上外地一个下县。

虽说年轻人少了一些,但基数大。

按照朝廷的规矩,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人皆在征召之列。

实际上,四十岁以上再去参军的人,简直凤毛麟角。

细数之下,但凡是超过四十岁的关中汉子,哪一个不是百战老兵?

能活着回来的,或多或少都会立下功勋。

再征召上去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

可这并不妨碍他们,跟年轻人去争抢。

咔嚓——

某个倒霉胥吏跟前的桌子,成功被人挤烂了。

花名册不知落到谁手里,再回到胥吏手中的时候,上边多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名字。

胥吏哆哆嗦嗦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吴大庸干脆当没看见,他只想赶紧结束柳家庄子的招募任务。

时间没用多久,两百个名额便满了。

顿时间,抢到名额的欢呼着往家里跑。

他们不可能进入十二卫,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府兵。

作为半兵半农的府兵,无论是铠甲还是兵器,都是需要自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