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509章

作者:水果抹茶

经常会受到同学们的调侃和嘲笑。

在《致知》编委会的成员之中,算是和李承乾关系相对一般的。

如今,却为李承乾做了这么大的事情!

马周看到了李承乾的口型,微微一笑,轻轻颔首。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清了清嗓子。

武德殿之中,立刻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面色冷峻,冷冰冰的说道:“这份官员考核手册,的确是本太子下令制定的,在本太子监国期间,须得严格按照这本手册执行,明日开始,便要进行第一批的官员考核!”

说着,他看向长孙无忌,道:“长孙仆射,自父皇走后,三省已无主事之人,你身为尚书省之首,自当担起这份责任来!”

长孙无忌心里一突。

他虽不知道那份考核手册里,究竟写着什么东西。

但被李承乾牵着鼻子走,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正要开口说话之际,站在大殿中央的上官仪,忽然一嗓子吼出来。

“臣等领旨!”

后边的张柬之等人,几乎和他同时喊了出来。

韩同和狄知逊他们稍微慢了一丝,在反应过来之后,急忙给身后的自己人打手势。

‘太子党’们纷纷喊道:“臣等遵旨!”

长孙无忌的脸黑得像锅底灰一样。

这群人,就这么把自己的话,给堵了回去!

根本就是地痞手段!

习惯了与手段老辣,心思缜密的人打交道,长孙无忌何曾见识过,书院那种充满了没皮没脸风格的算计?

就好像一个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军师。

即便这个军师再厉害,若是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碰见一个拎着板砖的流氓,该挨揍,还是要挨揍。

人家才不会管你究竟是不是军师,擅不擅长打架。

这一板砖只要砸下去,天王老子也要被砸得满脸花!

现在,长孙无忌也明白过来了。

从一开始,后边那群后生,把上官仪推出来。

就是为了赌自己的嘴。

到现在,这群扯着嗓子在那吼,同样是为了堵自己的嘴。

眼瞅着来武德殿都小半个时辰了,自己竟然连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

而提前商量好的,把河东贪墨案引出来,为难李承乾,更不知何时才能提出。

想一想,长孙无忌心里就恨得不行。

他心里鄙视这群书院来的学生,却又不得不忌惮他们。

从某个方面来看,这群学生,比房玄龄他们还要难缠。

房玄龄毕竟还是要脸的。

可这群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脸皮撕下来,扔在地上踩几脚,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终于等他们喊完了,长孙无忌不肯再继续吃亏。

连连冲陈、江两位大人使眼色。

陈、江两位大人,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耽搁下去了,急忙将奏折拿出来。

“启奏监国太子,河东贪墨一案,现已查明真相,河东道汾州、沁州、石州、云州等八地刺史,及其治所四十余县,自贞观二年来,发现贪墨案总计百余起,涉及一百二十余万贯赃银,该以何罪论处一应官员,还请监国太子示下!”

两人说完,把奏章交给走下台来的刘瑾。

李承乾皱着眉头,拿过奏章,翻看了几下。

脸色显得有些不好看。

河东贪墨案,比狄知逊所了解的,更加严重!

整个河东,总共就二十州。

涉案的刺史,竟然有八位!

占了将近一半!

要是把河东道的一半刺史换掉,再加上四十多位县令罢黜掉,当地的门阀,不使劲闹腾才怪!

幸亏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若是真被长孙无忌得逞了,后果不堪设想!

一回想起来,李承乾就不由的出冷汗。

把河东的那些门阀逼得造反,父皇肯定是会处置了自己,安定那些门阀的心。

想到这,他愈发的恨长孙无忌。

李承乾拿着奏章,眯起眼睛,冷笑一声,暗道:“舅舅,你不仁,就休怪外甥不义了!”

第702章 官老爷们集体出动抢劫?

当天晚上,长安城中又发生了一件稀罕事。

一大早送完了陛下离开之后,又去了武德殿待诏的大臣们,一夜未归。

不过,子夜时分,皇宫之中,却传来一阵阵呐喊声,哪怕待在长安城的城门周围,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从子时两刻开始,一直到天都快亮了,‘一二三四’的口号,就根本没停过!

宵禁结束之后,开始新一天营生的老百姓们,离开家门,走在朱雀大街上的时候,差点被吓死。

只见,一群穿着红袍的官员,衣衫不整,官袍都褶皱得不成样子。

头发乱得像是被人糟蹋过,远远的都能闻见一股子汗馊味。

这么一群人,乍一离开皇宫,顿时像脱了缰的野狗一样,散布开来。

无论是卖锅盔的,还是卖包子的,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在一瞬间被抢光了!

做小买卖的老百姓们,欲哭无泪。

想高喊一声‘抢劫’,却又不敢。

他们看得清清楚楚,长安府衙、兵马司、巡城司的主事老爷们,就混在这群饿鬼之中、

一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珠子,满大街找早点。

不知是哪个衙门的官员,跑得稍微慢了一点。

几个卖吃食的小贩,已经被抢光了。

一个老汉刚刚抬出一缸羊奶来,还没来得及吆喝一声,就被人推开。

那官员一脑袋扎进缸里,痛饮了一番,才算是救了命。

卖醪糟、卖馄饨、甚至于最近流行卖糕饼的,都没能幸免于难。

红袍官员们如同犁庭扫穴一般,短短时间,被朱雀大街‘清缴’一空!

吓得刚刚开业的商户们,赶忙把门窗都销死了。

官老爷们集体出动抢劫?

这倒是新鲜。

昨天晚上,长安城的人都听见那一声声鬼叫了。

莫非,官老爷们都中邪了?

朱雀大街上,距离皇宫最近的一段,只有一间报亭,没有被人扫荡过。

报亭的主人开门之后,照往常一样,把新鲜出炉,还热热乎乎的本期《致知》,摆在报亭门口的大桌子上。

自从《致知》的名气打出去之后,已经从一月两刊,变成了一月四刊,到现在,又变成了三日一刊。

饶是如此,也满足不了大唐百姓们,对于《致知》的热爱。

在很多边远地带,《致知》已经成为了官员和学子们的必读之物。

就算在文化宝地的河东河北一带,《致知》也是最为流行之物。

除了学子们,普通老百姓也几乎人手一本。

只有看过《致知》,才知道朝廷的最新政策,免得被当地官员忽悠。

若是自家吃了亏,就拿着《致知》去公堂上,跟官老爷对峙!

《致知》,就是证据!

换成往常,在最为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只要《致知》一摆出来,就会立刻遭到哄抢。

可今天,实在是太诡异了!

官老爷们一个个跟中邪了似的。

谁还敢出门?

别说大姑娘了,就算是小伙子,都胆战心惊。

没看那几个小贩,都哭得像月子里的娃娃了!

报亭的主人,倒也不着急。

从来没听说过,《致知》会出现销量问题。

只要这群神经病官老爷们一走,百姓们肯定会围上来。

报亭的主人,是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军汉。

像他们这种人,原本是不会受到朝廷安置的。

受了伤,或者年纪大了退下来,军中给的补偿,还不够买一头驴。

现在好了!

体貌健康的,可以去书院。

那里的学生和先生加起来,起码四五万人!

都是身娇体贵之人,未来朝廷的栋梁之才,起码要有一两万的仆役伺候吧?

虽说赚的银子不多,却是个可以养老的行当。

若是想多多的赚银子,柳家的工地、十二坊的扩建计划,乃至陛下的昭陵,都是合适的去处。

累是累了点,但可以为孩子置办下一份家业。

至于受伤甚至残疾的,要么去柳家其他的产业里做工,要么就去兵部下辖的几个秘密基地。

活轻松,银子不少,唯一的缺憾就是,近几年不能跟外人打交道,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可若是受不了寂寞的日子,那就只能去选择,开个报亭。

光是长安城里,就有上百个同样的报亭。

这就解决了上百个人的安置问题。

那么整个大唐,又会有多少?

朱雀大街上这个报亭的主人,就是个瘸腿的老军汉。

和往常一样,把《致知》放好之后,给自己倒上一碗酸浆子汤,随便拎起一本,看了起来。

老军汉认识的字不多,只能挑一些较为浅显的文章看一看。

不过,好在《致知》中,关于评论实事,以及解释朝廷政策的栏目,已经考虑到了大唐普通人的需求。

特意把文章写得很浅显,尽量用比较简单的文字。

至少老军汉这样的人,多琢磨琢磨,还是能看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