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633章

作者:水果抹茶

年龄最大的,看起来也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小一点的,一副孩子脸。

李二这个实际三十多,看起来像四十多的人,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时有人过来,冲他行礼。

八成是把他当做听槐堂里的教书先生了。

拿着纸伞的后生,名叫朱宣,字皓文,乃是江南华族,吴郡朱氏的后人。

听他说,能坐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听槐堂的高材生。

其中有几位,已经步入官场,最有出息的已经成了六品大员!

此次前来,一是为了见识见识传说之中的慕白姑娘,二是为了在听槐堂的学弟之中,选出几个人,当自己的随行。

对于听槐堂的学生而言,这可是步入官场的一条捷径!

贞观元年曾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为了等灞桥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第二次科举还迟迟没有开始。

举荐入官,依旧大行其道。

尤其是像朱宣怎样,有点家室,却并不怎么受家族重视的人来说,是志在必得的!

一个三十余岁,颌下留着短髯的男人走进来。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朱宣低声对柳白和李二,道:“这位也是咱们听槐堂的学长,如今官至越州长史,同时还是咱们本地的学正,陆敦信,陆大人!”

第864章 当皇帝的,连句瞎话都不会说,怎么好意思出来混?

吴郡陆氏,同样是吴中四姓之一。

不用想也知道,陆敦信肯定是出自吴郡陆氏的。

六品官放在长安城里,连个屁都算不上,可放在江南,就非同小可了。

越州刺史,也不过是个四品官员罢了。

旁人想要在地方上,混个六品官职,就算有门路,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年。

像陆敦信这么年轻的,说他没根底,鬼都不信!

纵观江南,姓陆的,也只有吴郡陆氏,有这样的实力了。

从明面上讲,陆家比朱宣他们家的势力,要强上不少。

除了地方上盘根错节的人之外,朝中也有不小的力量。

如今在书院教书,任文学院副院长兼图书馆馆长,当年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陆德明,就是吴郡陆氏的人。

虽说不是大房,但名头也响亮得很。

李二不觉得怎样。

在他眼中,六品官和五品四品没区别。

小角色罢了。

可柳白却知道,陆敦信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而且,他曾多次听过这个名字。

因为陆敦信就是陆德明的儿子!

柳白还了解,连陆德明都不知道的消息。

譬如,眼前这个看起来模样还算不错的年轻官员,会在未来成为大唐的宰相。

当然,是在李治继位之后。

这辈子李治没希望当皇帝了,陆敦信还有没有这个造化,就不一定了。

所有人都站起来向陆敦信行礼。

唯独柳白和李二没动。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像锥子一样扎向两人。

朱宣急得满脑门子冒汗。

“李先生,柳兄,快快起来行礼啊!这位陆大人,可是万万开罪不起的!”

人家是过来选随行的,说不定会看上谁。

万一惹得这位不高兴,扭头就走,这一屋子的人找谁说理去?

一旦把他气走,屋子里的人还不把柳白他们生吞活剥了?

李二向柳白投去询问的目光。

他放下帝王的架子,是出来享受生活的。

客气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目光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柳白站起来行礼,他起来也就起来,无所谓。

柳白依旧一动不动。

笑话!

平常看见陆德明那个老家伙,都称兄道弟的,起来给他儿子行礼?

柳白倒是没什么心理负担,就怕陆敦信知道之后,会活活吓死

陆敦信的修养不错,呵呵一笑,摆了摆书人,何必分个高下?”

他见李二看起来比自己大,便上前拱手,道:“这位兄台面生的很,莫非是听槐堂新来的先生?”

李二再次看向柳白,想让他帮自己搪塞过去。

柳白不理他。

不能惯他这个什么都靠别人的臭毛病。

当皇帝的,连句瞎话都不会说,怎么好意思出来混?

柳白不搭腔,李二干脆也就不说话了。

两人的表现,顿时引来一片怒视!

陆敦信的修养,看来还真是不错。

他依旧笑呵呵的,毫无尴尬之感。

走到主位落座,道:“陈大人,康大人,同坐吧!”

和他一同来的两位官员,也纷纷落座。

不知情的学生们,给了柳白两人,一个人一个白眼,也缓缓落座。

“听槐诗会创立已有五载,遥想当年,陆某也如在座诸位般,意气风发”

一大段显然是早就想好的开场白后,陆敦信开始讲述,诗会的规矩。

无非就是他来出题,众人一同作诗,由在场的三位官员评判。

得到评价最高的,可以得到魁首之名。

“索性慕白姑娘还没到,陆某且出一题,附庸一番!”

他看到茅屋外,生着一片青竹,笑道:“诸位,便以竹为题,如何?”

众人纷纷低头揣摩,有心在三位大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就算得不到三位大人的青睐,一会等慕白姑娘来了,也能出一番风头。

李二第三次看向柳白,这次,他努了努嘴。

意思大概是‘该到你出手了’。

柳白撇了撇嘴,意思是说‘没兴趣’。

贞观年还流行着‘赋’和‘骈文’,诗词之类的对偶句,属于新派的学问。

严格来说,几乎没有人擅长此道。

一直等二十年后的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成年之后,才真正成为主流的风尚。

若非柳白在其中横插一脚,估计很多读书人,连听都没听过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之类的格调。

这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哪里来的灵感?

一个个想破了脑袋,也没憋出几个字来。

陆敦信看向李二,道:“不知这位先生,可有佳句?”

李二第四次看向柳白。

目光之中,包含着几分求救的意味。

柳白暗暗叹了一口气。

不出头不行了。

他倒不是怕李二丢人。

只是担心,若是李二生气,以后为难陆敦信,该怎么办?

跟老陆的交情不错,总不能眼瞅着小陆送死吧?

他慢慢站起来,道:“我家先生曾有一段对偶句,还请陆大人鉴赏!”

陆敦信眼睛一亮,道:“洗耳恭听!”

以‘竹’为题的诗句,没有能超过郑燮的《竹石》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此间诗词,多是歌功颂德,亦或是缅怀古人。

‘咏物诗’是第一次出现。

对于他们这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诗人’而言,无异于振聋发聩!

就好像,画中圣手阎立本,头一次看见柳白的素描一样。

这是一种,开创了流派的全新诗风!

陆敦信眼珠子瞪得像铃铛。

他呆了片刻,一下子从凳子上弹了起来一样。

紧走几步,来到李二面前,郑重其事的躬身一礼。

“先生大才,受敦信一拜!”

他的语气是激动的,目光是狂热的,似乎已经将李二当成了偶像

李二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接受了陆敦信的一拜。

“偶得,偶得几句而已”

分明是剽窃的,看他的样子,竟然还挺享受?

柳白嘟囔了几声,把脑袋撇到一边去。

他没好意思指责李二。

毕竟,他也是从别人那剽窃来的

第865章 你年纪轻轻,怎么比朕活得还累?就不能让脑子歇歇?

大唐的官,不认识大唐的皇帝,听起来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在举荐制的作用超过科举制的时候,这种事情就变得很正常。

门阀之中的士子,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轻而易举的进入官场。

相比之下,普通百姓进入官场的路,几乎完全被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