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829章

作者:水果抹茶

顿时委屈了起来!

“我,我又干什么了我?”

啪——

柳白又朝他后脑勺上,来了一下。

“明明在益州有府邸,不早放屁!把酒楼都占了,这几天少赚多少银子?!”

按理说,来到益州,应该去牛进达的都督府居住。

两家的关系摆在这里呢。

可牛夫人实在是不好惹。

万一柳白一露面,把牛夫人气出个好歹了,得不偿失。

这才退而求其次,住在自己开的酒楼里。

皇帝住酒楼,当然不能有外人在!

柳白特意吩咐自家掌柜,把客人都赶走,还赔了人家不少银子。

谁知道,李恪这臭小子,在益州有宅子!

败家的东西!

索性闲来无事,便去李恪的蜀王府瞧一瞧。

益州城人口众多,却不像长安和洛阳那般,以坊市来划分。

这一点,关中和西南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

柳白将其归结于,大唐城镇化的进度。

这里和江南地区有几分相似。

环套环,圈套圈,庄子套庄子。

布局还算合理,听说从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是这般模样了。

李恪的蜀王府,离牛进达的都督府不算远。

从占地面积上,便可以看出李二偏心到什么地方。

且不提李泰在长安的越王府。

光他在扬州的越王府,就比东宫还大上一圈!

再看看李恪的蜀王府

算不上寒酸,却和李泰的越王府没法比。

顶多扬州越王府的三成。

李恪马上要到就藩的年龄了,去年四月份,宫里特意批了一笔银子,给李恪重新装潢蜀王府。

他没来过,却亲自画了图纸,请求柳白找老孟,帮着他装潢。

陈设一应俱全,精巧细致。

仆役侍女也是现成的。

牛进达是军政一把抓的都督,自然不能亏待了蜀王殿下。

不需要任何凭证,便可以进入蜀王府。

没见过面的管家,早就见过李恪的画像了。

转了一圈,李恪很是满意。

柳白却觉得,没什么意思。

蜀王府的装潢,几乎都是照搬照抄的柳家大宅!

甚至于,李恪的房间,都和他在柳家大宅的一模一样!

柳白有一种,被人抄作业的感觉。

要知道,当年装修柳家大宅,柳白可是废了老鼻子的力气!

光是图纸,就画了半个多月!

刚坐在大厅,打算喝点茶。

一个半大老头,急匆匆的走过来。

看见李恪之后,脚步更快了几步,而后‘噗通’一声,跪在李恪身前。

“蜀王殿下!您,您终于来了!”

老头涕泪横流,不知道是悲伤,还是感动。

李恪吓了一跳,急忙扶起老头。

“老师您怎可对小王施此大礼?!”

老头抹了一把脸,道:“皇恩浩荡,陛下允许您来就藩,乃是蜀中百姓之福!”

一听这个称呼,柳白便知道了,这个老头的身份。

李恪的启蒙恩师,同时也是蜀王府的长史,权万纪!

这老头可有一套!

跟房玄龄他们,是同时进入李二麾下的。

贞观元年,便是尚书左丞。

后来,专门负责教导皇子。

他总共有两个弟子,战绩却一点都不比李纲差!

一个是李恪,等李恪成年之后,他成了李祐的老师。

李纲的弟子全军覆没,权万纪的弟子,在历史上也一个都没剩下!

结果,还被李恪派人,一箭射在了墙上

“老师,弟子还为您引荐,这位是我柳大哥!”

权万纪看都不看柳白一眼,冷哼一声,一语不发。

柳白一下子乐了。

他忽然想起来,贞观二年铲除博陵崔氏的时候,这老家伙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

反对的不是铲除崔氏,而是反对《尚书伪证考》。

他死活都不愿意承认,《尚书》是晋人的伪作。

估计,他算是朝中,看柳白最不顺眼的人之一了。

李恪有些尴尬。

凑到柳白跟前,小声道:“柳大哥,老师他性子古板,别见怪”

柳白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李恪刚松一口气,就听柳白道:“来人啊,将这老家伙赶出去!”

第1103章 李纲和权万纪的徒弟,个顶个的不是东西

“别!别啊!”

李恪怎么拦都拦不住。

权万纪有心叫嚷,奈何一开始就被许褚堵住了嘴。

“呜呜——”

老头像个破口袋一样,被许褚搭在肩头。

出了门,许褚左右看看。

实在是懒得走到门口去了。

干脆,一伸手,将老头放在墙头上。

转身走了回来。

柳白觉得,自己有必要跟李恪好好谈一谈。

不管怎么说,都算是自家人了,不能眼睁睁看着李恪往火坑里跳。

世上能与李纲、权万纪比肩的大儒,并不多见。

即便书院,也只有陆德明等人,能与其比肩罢了。

可历史上,名师教导出来的坏徒弟还少吗?

都说读书明理。

可真正能从书本上学出道理的人,又有几个?

闭门造车,妄自尊大,是这些大儒的通病。

以至于,李纲和权万纪的徒弟,个顶个的不是东西!

再让权万纪教李恪?

用不了几年,该造反的,还是要造反!

离他们远远的,才是正道。

听了柳白的话,李恪苦笑一声,道:“柳大哥,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可他终究是我的启蒙恩师”

柳白惊讶的说道:“你小子还他娘的挺传统”

李恪捂着脸,道:“把他放下来吧,总在墙头上,丢的也是我的人”

柳白挥了挥手。

让许褚把权万纪放下来,却不准他再进门。

柳白正色道:“李恪,你们几兄弟之中,我最放心的便是你,所以,接下来这几年,你要留在蜀中,我会给你换一个蜀王府长史!”

李恪脸色一变。

“留在蜀中?!”

他们兄弟几人,李承乾是太子,不可能外放。

其他人的兄弟岁数小,还要读书。

只有他和李泰,到了就藩的年龄。

李泰布局很早,前年就把扬州的封地,一并交由朝廷管辖。

由此,得了一个‘贤王’的名头。

其次,他掌握着泰记,起到的作用,远比越王大得多。

所以说,他有着充足的理由,不去就藩。

这一点上,李恪是远远比不上的。

跟能力无关。

而是单纯的因为血脉!

李恪是前隋炀帝的亲外孙!

而朝中,有无数的前隋老臣。

就算李恪不想要封地,那些人也会逼着李恪,来到蜀中亲自管理封地。

对于那些前隋旧臣而言,他们天然亲近李恪,同样,可视李恪为退路。

不让李恪就藩,根本就不现实!

退一万步讲,抛开亲情不论,皇家也不能让长大的李恪,继续留在长安。

这是为了李承乾的地位着想。

可问题在于,无论是李泰还是李恪,根本就没有就藩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