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880章

作者:水果抹茶

但墨义需要的,是深入研究,考的是知识面的深度。

而帖经不求甚解,要的只是知识面的广度。

如果弘文馆出来一个,成天只知道背书的人,那谁输谁赢,还真就不一定

好在,贾统依旧信心满满的样子。

和第一场不同的是,他不再闭上眼睛。

而是满怀期待,瞪着眼睛,等考官出题!

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也不知,是他喜欢考帖经,还是因为,方才李义府连番催促过他

书院这边的考官没动,弘文馆那边,因为孔颖达不知跑哪去了,考官换成了于志宁。

相比于李纲和孔颖达,于志宁似乎不是那么显名声。

但实际上,于志宁也很不简单。

同为天策府十八学士出身,于志宁刚一入朝,便是从事中郎,妥妥的四品大员。

起步的官位,比任何人都要高得多!

同一时期,房玄龄还只是个外事郎中,杜如晦只是个法曹参军,堪堪七品而已。

可惜的是,玄武门之变时,于志宁功劳不大,被诸多人超过。

等现在的大佬们都进了三品,他依旧是四品。

直到立李承乾为太子,于志宁才与太子左庶子之身,跻身大佬行列,成了如今的中书侍郎。

在学问上,于志宁也很有建树。

参与修撰《隋书》,亲自主持《大唐仪礼》的修治,甚至还在大唐的典制之上署名!

论及文坛地位,稍逊于李纲、孔颖达、陆德明等一流大牛。

在二线人物之中,属于顶尖的存在。

读书人都知道,于志宁在编纂《周易正义》,只待成书,他立刻便能跻身文坛领袖之列!

不多时,弘文馆推选的人出来了。

果然又是个中年人。

好在他们还要些脸皮,没有让满头白发的老先生,去冒充学生。

皇宫热热闹闹的同时,长安平阳侯府之中,也同样热闹。

柴绍亲自指挥下人,扫洒门庭,重新给廊柱都上一遍漆。

房顶上插着的,代表军功的红缨枪,也被摘了下来,仔仔细细的擦洗一遍,打磨得发亮,才重新插回去。

巴陵公主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

“爹,您喝茶!”

柴绍赶忙把茶接过来,生怕烫着巴陵。

对巴陵公主,他心中是有愧的。

刚成婚,柴令武就抛下新婚妻子,跑到西域去了。

一过就是大半年,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个莫名其妙的人。

这才在家住了没多久,又跑了!

平阳侯府出来的人,在宫中露面,主人家不在,只能让主人的老子,跑过来亲自料理家事。

“快去歇歇吧,这里有为父便可。”

巴陵公主从小就是个温婉的性子,蹲身行礼之后,向后院走去。

柴绍叹了一口气,心中恨极了柴令武。

正想着,一个青衣小帽的仆役,跌跌撞撞的跑进来。

“公爷!大喜啊公爷!”

柴绍猛地站起来,道:“贾统回府了?!”

“公爷,贾统又赢了第二场!太子爷派人来报,说是要大庆一场!”

啪!

柴绍硬生生将茶杯给捏碎了!

下一刻,他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

“我柴家这回露大脸了!”

贾统无父无母,是跟着柴令武混出头的。

他得的荣誉,理所应当属于平阳侯府!

既然属于平阳侯府,那也理所应当,属于谯国公府!

“这孩子从小瞧着就有状元之才,不行!老夫要请遍长安名流,给贾统好生造造势!”

经过今天这件事,贾统就算不是状元,也会被人当成状元!

好家伙,一人之力,击败弘文馆两次,甚至逼得孔颖达乞骸骨!

就算放在书院,又有几人能比?

柴家是军伍出身,能出个读书人,着实不容易!

退一万步讲,哪怕今日书院输了,对贾统的名声也没有任何影响。

造一造势,等同于为他进入朝堂铺路。

他转身朝着,柴令武那个被当成摆设的书房跑去。

刚跑没几步,又停下来,朝后边喊道:“去买炮竹,多多的买!等贾统回府之后,要好好热闹一番!”

第1163章 重开大考,给诸位一个机会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读书人看的当然是门道。

每一场交锋,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极为精彩。

哪怕是弘文馆的人,都不得不得承认,贾统实在是天纵奇才!

小小年纪,连赢两场,而且都胜得极为漂亮。

第一场赢了,或许可以归功于运气。

但第二场,可不仅仅是一道题。

二十道题,都答得完美无缺,堪称读书人的典范!

就连曾经任教于弘文馆的先生,看向贾统的目光,都充满了敬畏。

学问靠的,从来都不是运气。

有些时候,甚至不能将其归功于积累和坚持。

馆院之中,只要是能当先生的,哪一个不是名满天下之人?

光大儒,就好几十位!

谁不是读了一辈子书的?

而贾统,才读了几年?

这已经不是从娘胎里就开始读书的问题了,而是他连上辈子的学问,都没忘记的问题

这一切,只能归功于天赋!

李承乾兴奋的满脸通红。

太厉害了!

他已经确定,贾统不仅是书院的秘密武器,更是原始大杀器级别的秘密武器!

连胜两场,彻底击溃了弘文馆的底气。

于志宁的脸色,也变得苍白了起来。

和贾统比第二场的中年人,早就晕过去了!

天纵奇才!

当然,如果柳白在场,丝毫都不会感觉到奇怪。

他在临走之前,给李承乾留下了一个小册子。

能够册上有名的,无不是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之人。

贾统,字知人,乃是贞观年第二位状元!

他这所谓的第二位状元,含金量甚至要超过第一位。

因为武德五年之时,朝廷重开科举,中状元的孙伏伽,早在大业年间,就已经中过一次状元了。

而且,他参加科举之时,早就已经有了官身。

这属于降维打击。

自武德五年后,科举一直未开。

停止了足足十年,直到历史上的贞观五年,才再度重开科举。

贾统一举夺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大唐的第一位状元,甚至可以说,是中原王朝的第一位状元!

毕竟,前隋的科举,跟大唐的科举,并不是一回事。

而贾统得到的状元,也要远超后世的那些状元。

他可是从学问被世家大族垄断,科举出题根本没有范围的情况下,才得到了状元!

后世学问大众化,科举划出考试范围,得到状元简直比贾统这回容易了千倍!

更何况,如今的贾统,得到了系统化的培养,又有图书馆做底蕴,比历史上的贾统,只强不弱!

除非,有真正的大儒,不顾脸皮,亲自上阵。

旁人谁是贾统的对手?

王勣划了很久的水,只当自己是在看热闹。

在第二场比完,贾统依旧没有下去的意思之时,他终于说了一句有用的话。

“还比吗?”

区区三个字,对于弘文馆而言,无异于是最大的讽刺。

看着正被李义府,往嘴里灌水的贾统,李纲的身形摇摇欲坠。

这两场下来,怕是谁都不敢再上去了。

失去了继续修学的信念,谁上去谁废!

难不成,让先生们上?

上岁数的先生,丢不起这个人。

年轻的先生,还真真不一定是贾统的对手!

赢了不光彩,输了弘文馆便会彻底被钉在耻辱架上!

况且,再输一场的话,就没有继续比下去的必要了。

赢下三场便胜出,连看李安年出场的机会都没有!

这时候,李承乾和房玄龄他们才终于明白,李安年为什么要挑,最难的时务策了。

合着,根本不是他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李安年一早就知道,根本就轮不到他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