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906章

作者:水果抹茶

李祐显得有点激动。

十四岁的孩子,正是最好面子的时候,生怕别人瞧不起他。

平心而论,李祐还是很出色的。

在长安的时候,李愔喜欢跟着孙思邈和李时珍学医,李祐则是对道学很感兴趣,整天在钦天监,跟着张三丰打坐冥想。

论武艺,在同龄人之中,也是拔尖的。

毕竟,有张三丰这位堪称当世无敌的‘师傅’。

“人各有所长,你总不能跟太子比治国,跟青雀比头脑,跟恪儿比做饭吧?”

老马笑了笑,继续道:“李奉诫小时候喜欢胡闹,近年来愈发沉稳,家里的铁矿生意,有一半都是他在操持,当然是去幽州最好的人选”

李祐叹了一口气,喃喃道:“我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才觉得有些恐慌”

看着他落寞的样子,老马心中着实有些不忍。

“你可曾想过,少爷为何要让你留在长安?”

“八成是看我,没什么本事吧”

老马无奈的摇了摇头。

“莫要想当然,方才说了,少爷有他的想法,只是不好直接告诉你们罢了”

说完,老马忽然站了起来。

“守仁先生”

王守仁溜达过来,也冲老马拱了拱手。

“我来和他说吧。”

老马点了点头,端着自己的早饭,回房去了。

在王守仁面前,李祐还是颇为拘谨的。

“先生”

王守仁摆了摆手,道:“坐。”

他开门见山的说道:“除了青雀之外,这些年来,少爷都在按照你们的兴趣,来培养你们的发展方向,想必你是清楚的。”

李祐点了点头。

李泰就是个变态,学什么会什么,会什么精什么,没人能跟他比。

至于其他人,也的确是王守仁说的情况。

喜欢学医的,就跟在两位神医手下帮忙。

喜欢读书的,就让书院的大儒们,变着花样的教学。

“当年,你选择跟随张道长修习道学,阴妃娘娘还特意登门来拜访,请求少爷让你改投王勣先生门下,实在不行,哪怕跟着老沈经商,也是一门好出路,不过,却被少爷拒绝了,当时闹得还挺大,最后还是陛下亲自下旨,才把阴妃娘娘召回去”

李祐头次听到这件事,不由得愣了愣。

“当时少爷说,对道学感兴趣,也没什么不好的,大唐日新月异,种地的也能顿顿吃上肉,你的出身,注定了你这辈子都不可能真正掌握实权,甚至于,连超市的股份,你都是最少的,想必 你也清楚其中的原由。”

李祐脸色黯淡。

“我当然知道”

第1196章 谁能禁得起这份诱惑?

大唐还是比较注重出身的。

或许,书院的存在,让读书人入仕之时,出身的重要性已经降到最低。

但哪怕再低,也不会低到哪去。

这是任何社会形态,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皇家,尤其是皇家的直系子弟而言,出身甚至代表了一切!

因为出身,有两个人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首先,是皇三子蜀王李恪。

他是隋炀帝的亲外孙!

但凡是跟前隋沾点关系的老臣,都对这位蜀王殿下充满了感情,以至于,皇家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跟李恪,产生了疏离之感。

若不是柳白,恐怕现在李恪跟李承乾等人的关系,也不会太融洽。

另外一个人,并不是李恪的同母兄弟李愔。

有了大的,谁还会在乎小的?

大的在前边冲锋陷阵,挡住了一切风雨,外边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伤不到李愔分毫!

而李祐,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李恪的血脉太尊贵,是一种幸福的痛苦。

那么李祐的血脉之中,则是带着原罪

一种,令任何人都无法饶恕的原罪。

他的外公阴世师,把李家的祖坟给刨了

李祐可没有兄长,没人替他遮风挡雨。

换句话说,就算李恪兄弟两人能够掌握实权,在某一个行当之中,成就一番功业。

李祐不行!

不管他从哪个行当里崛起,都会受到严厉的打击!

最先出手的,恐怕就是皇家!

这一点,连李二都无法阻止!

因此,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好,李祐在柳家,向来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人之一。

不光是出于保护生意的目的,更因为,要保护李祐,不让他成为出头鸟。

这直接导致,李祐不能像李泰、李恪他们几人一样,真正的领导一支队伍,在某地‘扩土开疆’。

没有人会觉得,李祐有什么好前途。

他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当一任闲散王爷,帮着李氏皇族开枝散叶。

这是窝在李祐心中永远的伤疤,直至今日,终于被王守仁揭开了!

“张道长身份超然,你李家尊老子为祖,日日参详道学,便是尽了最大的孝心,因此,你也只有在道门,才能拥有出头之日。”

李祐低着头不说话。

老半天,才讷讷的说道:“莫非,我要出家当道士?”

王守仁笑道:“那也要看,你愿意不愿意”

出家并不意味着,从此六根清净。

那是佛门的传统。

道门没有多少禁止婚配的戒律。

距离道门那些出世之人,定下条条框框的规矩,还差着三四百年呢。

不过,一入道门深似海。

成为道门弟子,注定他与皇家的权力,再无半天瓜葛。

对于一个满是雄心壮志,巴不得明天就建功立业的年轻皇子而言,这是极度残忍的。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绝世老淫棍,忽然得到了一本盖世秘籍,练成之后就可以天下无敌。

世间美女予取予夺!

可翻开秘籍,头一页便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再往后翻,秘籍都翻烂了,也没找到‘若不自宫,也能练功’的字样

不练?

谁能禁得起这份诱惑?

练?

那以后就只能过过眼瘾了。

李祐现在,就是这种心情。

王守仁循循善诱道:“少爷给你指明了方向,但这条路,毕竟是要由你自己走的,如何出头,也须看你自己的想法”

他并不打算说的太明白。

有些事情,若是不自己参透,以后是要吃大亏的。

说完,王守仁起身离去。

把地方留给李祐,让他自己想明白。

在刘家沟住了好几天。

旅途的疲惫,被清扫得干干净净。

别人都没什么变化,唯独李祐,在跟王守仁聊过之后,又开始捧起道家的那些学问典籍,整日不撒手。

柳白当然知道这场谈话,心中甚感欣慰。

看样子,李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众人原本想着过完年就走,奈何老马亲自出面跟柳白说情,想让发妻在娘家,多住上一住,众人便多逗留了几天。

一直到了大年初四,才重新上路。

按照时间推算,走快一些的话,还是能够在上元节前,赶回长安的。

就在众人上路的同时,长安城中,逐渐热闹了起来

得知大理寺卿戴胄和鸿胪寺卿唐俭,联名邀请各方大儒参见文会,很多回老家过年的官员,吃了年夜饭,就往回赶。

时间,选定在了大年初八!

这个日子颇有几分讲究。

老百姓们称其为‘谷日’。

传说之中,这一天是谷子的生日。

若是天气晴朗,意味着今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若是天气不好,就需要祭拜上苍,祈求老天爷怜悯农家辛苦,多多赐予一些好天气。

对于贵族和读书人而言,这一天又叫‘顺星节’。

需要做的,是祭拜诸天星辰。

读书人们,当然是要祭拜‘文曲星’的!

尤其是今年二月底,要召开恩科,更要图个好兆头!

讲究些的人家,还要去购买禽雀鱼虾,专门用来放生。

长安城已经形成了相关的产业,大年初八一早,大街小巷就有不少人,摆出摊子卖活物。

距离文会召开,还有四天。

很多即将参加文会的人,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

年前的馆院之争后,着实有不少弘文馆的旧属,都打算改投书院门下。

他们改变的心意,让李义府等人自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死活都不愿意向书院低头。

他们视这场文会,为一个扬名的大好机会。

若是能借此博得文名,说不定能有助于自己的仕途。

一上街,就能看见不少读书人,正端着书本,一边溜达一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