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第930章

作者:水果抹茶

春祭还没结束,皇帝和太子都累得够呛。

皇后洗去铅华,像个农妇一样,脑袋上包着头巾,手里拎着个破破烂烂的水壶。

里边放的,是农户们休息时最喜欢喝的酸汤浆子。

胳膊肘挎着的篮子里,放着不知从哪找来的粗陶大碗。

给皇帝和太子,倒上一碗冰冰凉凉的酸汤浆子之后,皇后娘娘便结束了春祭的所有任务。

既然要学农户,就要学得像一些。

不过,皇后却没有把篮子里的糜子馍馍拿出来。

这东西能吃是能吃,就是不好咽。

嚼上老半天,该剌嗓子,照样剌嗓子。

皇帝和太子都是吃惯了精细美食的人,嗓子眼娇嫩的很。

周围的皇族,干脆就当没看见。

等皇帝和太子把地全都翻上一遍,洒了种子,立刻七手八脚的围了上去。

这个道一声辛苦,那个吹嘘翻功劳。

总之,皆大欢喜。

回到东宫,李承乾嘴角一抽一抽的。

五个手指头肚上,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大水泡。

武顺拿着绣花针给他挑破,又上了药,幽幽的说道:“装装样子也就罢了,你是会耪地的人吗?”

李承乾咧了咧嘴。

“早年间倒是总干粗活,这两年皮肉都娇惯了再者说,父皇都真干,我哪敢凑合了事?”

“好了!”

武顺把李承乾的手指头,都包扎好,系了几个漂漂亮亮的蝴蝶结。

她一边收拾绣花针和蜡烛,一边道:“你啊,总对自己这么高的要求,你看看柳大哥,整天闲得没事瞎转悠,前天还去东市看砍人头玩呢,可是人家该干的大事,一件都没落下。”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

“我自是比不得柳大哥,却也不比旁人差!”

说完,吹了吹手指头,又道:“明日大朝会,少不了又要忙上一段时间,有工夫你回去瞧瞧,家里就剩李祐一个,我总是放不下心来。”

武顺把绣花针和蜡烛,交给一个宫女。

“史书上总写,皇家子弟争得凶,斗得很,你们倒是兄恭弟亲得厉害”

李承乾嘿然一笑,没有说话。

他很清楚,若是没有柳白,他们这几个兄弟,只会斗得更狠。

几年前,他和李泰争锋相对,恨不得要了对方的命,那时候,哪里能想到现在的光景?

细细想来,李恪、李祐、李愔他们几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好在,如今兄弟们之间都相当的和睦。

倒是宫中的几位皇子,有点不安分。

雉奴好说,李承乾想起来就揍上几顿,最近越来越让人省心了。

可十一岁的蒋王李恽,和九岁的汉王李贞,就不一样了。

确切的说,是他们的母族不让人省心。

李恽的母亲,出身太原王氏。

王氏虽灭,可掌权的王氏旁支,依旧不容小觑。

汉王李贞的母亲是德妃燕氏,算起来,还是武顺的亲戚。

从武家的辈分上讲,燕德妃是武顺的大表姐

不过,等武顺嫁入皇家,成为太子妃之后,就只能叫母妃了。

“也不知他们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竟然敢暗中结交大臣,真当我这个太子,是瞎子不成?”

李承乾冷笑一声。

武顺嗤嗤一笑,道:“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就把你忧虑成这般模样?”

李承乾看了武顺一眼,道:“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和青雀在那般岁数的时候,都经历过什么,你刚才是没瞧见,我跟着父皇干活的时候,李恽和李贞恨不得用眼神杀死我皇家的人,生来就有野心,或许是我的宽容,给了他们足够的胆子。”

武顺发现,李承乾手指头上的蝴蝶结歪了,立马拽过来,解开重新系。

一边系,一边说道:“那你想怎么办?”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我着实不想让李恽和李贞,重演我和青雀当年的境遇,不过,柳大哥显然不可能答应将他们寄养在柳家了。”

武顺白了他一眼,道:“说了等于没说。”

李承乾高深莫测的一笑,道:“所以,我打算找个不相干的人,在明日大朝会之际向父皇谏言,把这两个臭小子,送到柳家庄子好好历练历练,庄子里的老头老太太,会好好教给他们,怎么当好一个人”

第1228章 哪辈子轮得到他?

二月初三!

大朝会!

皇宫大内,自丹凤门,经承天门,穿永天门,身着各色官袍的人们,亦步亦趋的跟在太子身后,面目庄严,神态肃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这时候,只要是没有戍边职责的重臣,都会回到长安,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忠心。

李承乾身着太子冕旒。

手中捧着几份奏折。

看厚度,想要进言的事情,应该不会太简单。

群臣步入宣政殿,分列两侧站好。

刘瑾站在上边,手中的拂尘轻轻一甩,道:“陛下到!”

“臣等参见陛下!”

群臣一致躬身行礼。

李二缓缓走到龙椅前,并未落座。

“诸卿起身。”

“多谢陛下!”

说完之后,群臣各自向两侧退去。

大朝会进行的时间很长,皇家也是有人情味的,知道很多老臣的身子骨受不了。

特意在宣政殿的东西两侧,摆满了坐垫。

当然,为了体现庄重,他们只能跪坐。

时间久了,难免双腿发麻。

这时候,靠近墙根和靠近庭柱的位置,就格外的抢手。

能抢到的,要么就是身份尊贵地位高的,要么就是年纪轻轻身高力壮的。

作为班首的房玄龄,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若是有可能的话,他也愿意挨着墙根儿。

累了之后,靠在墙上歇一歇,总是好的。

可惜的是,他位列群臣第一,打个哈欠都能被皇帝听见。

靠墙根儿?

想都别想!

新年的第一场大朝会,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最重要的当年是确定下,未来一整年朝廷的主要政策方针。

其次,是对外的政策倾向。

最后,才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琐事。

今年的大朝会不同于往昔,有两件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必须先商议出个结果来。

头一件,堪称今年的头等大事,便是太子的婚事!

皇家重传承,太子娶妻关乎到皇族血脉的延续,不容小觑!

这种事情,理应由皇族之中的耆老提出来。

新兴老郡王李德良,难得过来上一次朝。

开春之后,老头子的身体明显好转了一些。

轮椅也不坐了,穿着郡王的朝服,手中拎着根象牙的笏板,一副不好惹的样子。

“启奏陛下,老臣”

李德良来到中央,将太子的婚姻大事,提了出来。

有一个问题,是比较棘手的。

按照典制,太子头一个娶的,不能是太子妃。

必须先迎娶侧妃,随后才能娶正妻。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李承乾第一个要娶的人是谁。

侯君集的长女,侯氏!

可侯君集早就死了,侯氏和孤女没什么差别,就算成了太子妃,也不够份量。

再选出一个,是肯定的。

年前,皇帝和皇后就为此头疼不已。

后来,两口子干脆决定,在大朝会上,让群臣一同来推荐。

李承乾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他娶谁都是娶,反正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婆。

这时候,群臣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太子妃的位置,毫无疑问是武顺的。

还没成婚,太子妃就已经在东宫住上大半年了,没人会产生异议。

太子侧妃的人选,从某种意义上,也关乎到未来朝中的格局变动。

谁不想让自家孩子,一步登天?

有闺女的大臣,早就开始拉帮结派了!

这个推荐一个,那个过来说一嘴。

李德良还没溜达回自己的位置,下面已经吵起来了!

贞观年间,当着皇帝面吵架的情况,屡见不鲜!

想当年,在太极殿里动兵刃的人都有!

“河北刘氏”

“河东魏氏”

“淮南江氏”

报上来的名字,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秘书监的人,在旁边不断记录着。

不过片刻,推举上来的人选,竟然多达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