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荀焱
拦下了老头的行礼,朱瞻圭看着老头道:“国子监所有人明天写一封奏书呈给皇上,至于写什么奏书,你问问你这些学生,他们知道。”
老头愣了一下,看着一脸认真的朱瞻圭,转身询问身边的学生。
这一问他脸都绿了。
弹劾孔家,开什么玩笑。
国子监要是这样干了,还不被天下文人给喷死。
宋轩满脸不喜道:
“殿下,此举是否有些过了?”
朱瞻圭轻笑道:“过了,呵呵,你们也可以不写呀,不过这些人戏弄君上,乃是大不敬。还有国子监所有师长监管不严,教育不慎,让学生犯下了如此大的过错,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责任?”
“或者说你们国子监的教育就是如此,君上对你们而言就是小玩物,随便可以戏弄。”
宋轩勐的抬头盯着朱瞻圭,“殿下莫要说笑,国子监有太祖皇帝戒令,绝不会做出此事。”
朱瞻圭盯着对方,忍不住冷笑道:“我太爷爷还规定监生不能议政呢。好了,就这样了,宋祭酒就别耽误我办桉了!”
宋轩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朱瞻圭,“殿下,人在做,天在看,有些事情是捂不住的,如果今天这事就此罢了,将来出事的时候,我国子监保证不会参与在其中。”
朱瞻圭眼睛微微眯起,“你在威胁本太孙。”
宋轩抱拳行了一礼,“臣不敢,只是实话实说,事实而已。”
“呵呵!”
朱瞻圭拍了拍宋祭酒的肩膀,对锦衣卫大声下令道:“这些学子冲击圣驾,戏弄君上,乃大不敬,全部给我抓起来严加审问,给我问清楚了,到底是谁指使他们的?”
“遵命!”
锦衣卫们大步的冲上,不顾国子监来的一行人难看的脸色,将学子们一一扣住,拖着就往锦衣卫诏狱走。
“先生…祭酒…救我…救我…”
学子们吓得腿脚发软,大喊着向国子监等人求救。
可他们没有迎来先生们的庇护,反而被锦衣卫们一顿好打。
“宋祭酒,本太孙也告诉你一个事实,这个天下是姓朱,而很不巧的是,我也姓朱。”
“祝你好运!”
看着远去的背影,国子监祭酒宋轩拳头捏的紧紧的,心中充满了愤怒的怒火。
“祭酒大人,这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去找皇上?”
国子监的其他人,亲眼看着学生被押走,还太孙临走的那句话,心里一个个发毛。
进了锦衣卫诏狱,这辈子就别想出来了。
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敢确认这些学生受不了刑罚,会不会乱攀咬。
会不会把自己的名字也说出来。
一旦对方说了自己的名字,自己前程不但毁了,恐怕命也要保不住了。
“找皇上没用的,既然皇上把这事交给太孙了,那就不会再插手。”
宋轩拒绝了众人的提议,想了想对着众人道:“走,趁着太孙去向陛下禀报的时间,我们去找太子。现在只有太子殿下才能救这些学生,才能让我们不会被乱攀咬陷入其中。”
“对对对,去找太子,太子仁德,绝对不会允许这种迫害人才的事情发生的。”
经过宋轩的提醒,所有人回过神来,连忙往东宫奔去。
正如宋轩等人所想,朱瞻圭并没有回东宫,而是先去了老爷子那边。
“夫君!”
刚走进老爷子的寝殿,正在陪老爷子说话的赵灵儿和纪云,惊喜地迎了上来。
不过刚跑几步,就立刻反应了过来,连忙恭恭敬敬的行礼。
“臣妾见过太孙殿下!”
看到两个佳人,朱瞻圭脸上露出了笑容,走上前将二女扶起。
“这段时间我不在家,辛苦你们了。”
说实话,对于这两个媳妇朱瞻圭是非常满意的。
不说相貌方面。
在礼仪孝顺方面,那是没有任何挑剔的。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两女每天都陪着张氏说话,帮其处理后宫事情。
张氏在给朱瞻圭写信的时候,把两个媳妇都夸上天了。
这不。
朱棣这边刚到皇宫,两个孙媳妇就过来请安问好了。
看着和睦的夫妻三人,朱棣满脸都是欣慰的笑容。
“你们先回去准备午膳,我一会就回去。”
和两个妻子说了几句,朱瞻圭便让她们先回去了。
等两女走后,朱棣乐呵呵道:“小崽子,你可要努力了,眼瞅着明年就要到了,我这重孙子还没影呢,你可是答应过我了,明年一定让我看到重孙子。”
朱瞻圭笑着走上前,将一张棉被盖在了老爷子的腿上。
“呵呵,这点您老人家放心,今天晚上回去我就努力。”
朱棣闻言哈哈大笑。
“哈哈哈,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爷孙俩说笑了一阵,朱棣随意的问道:“你是怎么处理的?”
朱瞻圭回道:“刺王杀驾,戏弄君上,被我丢进锦衣卫诏狱了。”
朱棣对此,没作任何评价。
事情交给朱瞻圭了,他就不会过问过程,只会等待最后的结果。
给老爷子倒了一杯热茶,朱瞻圭犹豫了一下,说出了他早就有的打算。
“爷爷,我打算创办新学。”
第128章:大明百年复兴计划。
朱棣勐地坐正了身体,看向朱瞻圭道:“小崽子,你可想清楚了,这决定一旦下了,你知道你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吗?”
朱瞻圭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新学会对儒门造成巨大的冲击,为了防止被取代,儒门会倾尽全力的打压新学。甚至为了防止新学崛起,我这个提议者,他们也会想尽任何办法,让我彻底的倒台。”
“既然你知道要面临的风险,那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样做?”
朱瞻圭抬头看向朱棣。
“爷爷,儒门的势力太大了,上到三省六部,下到县令师爷,都是儒门弟子。灭掉一个孔家,对他们而言,根本算不到什么。只要他们的根还在,他们会一直屹立不倒。”
“朝堂之上,某个势力过于庞大,对于朝堂而言是件好事,毕竟这样办事效率加快了。”
“可对于君主而言,一势力过于庞大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现在朝堂上,有武将勋贵牵扯着他们,他们还会收敛一些。”
“可是战争早晚有一天会打完的,一旦打完了,武将勋贵集团的势力就会急速的萎缩,而文官集团的势力会越来越庞大。”
“甚至某天,武将勋贵集团在战争中大败,那帮文官们会毫不犹豫的借机会一举掌握朝堂。”
“如果咱们后面的皇帝,都是像太爷爷和您这样英明决断的,文官集团就算庞大了也能压制住。”
“可要万一出现一两个废物,朝堂风向,就极速像宋朝那样转变,变成了文贵武贱。”
“毕竟在那些文官的心目中,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才是最完美的制度。”
“宋朝是什么结果?您老人家心里比我都清楚。”
“甚至再夸张点,掌控整个朝堂的文官,对某个皇帝不满意了,他们甚至可以直接换皇帝。”
“手法也十分简单,比如说落个水,染个风寒。”
“以后那些在后宫养大的皇帝,被酒色掏空身子,随便动点手段都能要了他们的命。”
朱棣脸色越来越阴沉。
朱瞻圭说的这些话,如果换个人来说,朱棣会毫不犹豫的把说这话的人拉出去砍了。
这话不是在诅咒大明朝会跟宋朝一样走向灭亡吗?
可惜说这话的是他孙子,还是他最欣赏的继承人。
甚至他心中也是认同朱瞻圭这话。
这天下哪有什么万世的王朝。
上到朱元章下到朱棣,从来都没有想过大明朝会万世永存。
朱棣整天这么忙活,为的就是想让大明朝覆灭的时间,来的晚一些。
文官势力将来会越来越庞大,甚至掌控朝堂,这个说法朱棣是十分肯定的。
没办法,一个国家不能一直战争下去,早晚会有和平的那一天。
没有了仗打。
武将的影响力就会一点一点的被削弱,文官的控制力会一点一点的加强。
此消彼长下来,随着老一辈的武将离世,没有经历过战争,没什么朝堂经验的新将领,会慢慢的被文官压着打。
一但武将集团处于势弱状态,掌控欲极强的文官,就会把手伸向军队。
文官会打仗吗?
朱棣不可否认,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也是带兵打仗的好手,可这只是少数。
绝大部分还是一群纸上谈兵酒囊饭袋之辈。
想了许久,朱棣看着朱瞻圭问道:
“你打算恢复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朱瞻圭连忙摇头。
百家争鸣,开什么玩笑?
明朝真要搞百家争鸣,内部争斗都能把精力全部耗光了。
百家争鸣确实能让文化大兴!
可对于朝廷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一个朝堂上,有几十上百个思想势力,这他娘的每天也不用干正事了,天天听他们吵架弹劾吧!
好比西方的议会,不就是因为观念不同,天天干架骂娘吗。
“爷爷,百家争鸣是绝对不行的,要是真搞成这样了,那朝堂还不成了菜市场了。”
“我的想法是重新培养一个文人势力,让他们跟儒门站对台,就算将来有一天,武将勋贵集团没落了,新学派势力也能牵制住儒门势力。”
“当然了,万事没有绝对。有了新势力,不代表着大明就能万世永存了。我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就是想让大明朝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如果能有一个中兴之主出现,说不准还能涅磐重生,如果没有的话,那只能怨咱们老朱家时运不济了!”
朱棣微微颔首。
两人的想法其实都是一样,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想给将来的大明朝拖延一些时间。
“你打算怎么做?”
朱棣想听听朱瞻圭的规划,看能不能行得通,如果不行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相比于未来的大明朝延续时间,他还是更希望这个孙子能够平安的登上皇位,然后再大刀阔斧的改革。
朱瞻圭接过小鼻涕拿来纸墨笔砚,一边写一边为朱棣讲解道:“我的想法是,在各州县创立新学校。当然了,不是太爷爷那种,还叫儒家的人过来叫学生。而是找一批人开始教授新学,书籍资料是我从那里搞到的。”
朱棣自然明白那里是哪里。
“为了能在初期招收到一大批学生,并且确保底细干净,我打算从百姓和军户中挑选孩子。”
“这些孩子不但不收学费,我还会包他们的吃住。”
上一篇:大唐:虎痴当侍卫,拒绝入朝为官
下一篇:三国:昏君,从逼董卓献孙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