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第384章

作者:西门扬舟

梁习的奏疏在文臣间传阅,司徒王朗刚看完就急于发表意见:“子丹将军虽退守武威,但兵力却没有折损许多,刘备急切间占了这么多地方,需要派出官员、军队去驻防,此时黄忠、赵云、张飞、马超等猛将皆在边地,臣以为关中兵少将寡,陛下可考虑出兵潼关,说不定能够一举收复长安。”

“收复长安?朕拿什么去收?”曹丕皱眉反问。

王朗盯着曹休不发言,心说老臣只负责提建议,至于调兵遣将是武将的事,洛阳周边不是有数十万军队吗?

“去年与关羽争夺南乡,我们的兵力折损不小,特别是淮南染疫的士兵,不但没伤到多少荆州兵,反而让魏兵平白感染万人,也不知是殿内哪位的高超谋略……”曹休抱拳环视众人,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

曹丕听了耳根子发烫,心说是孙权那狗头军师献的毒计,难怪江东这么快就丢了,连带着让自己也来丢脸,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陛下撤走淮南所部后,洛阳及南阳周边的士兵,总共算起来只有十万人左右,哪里够人去夺回关中?”曹休停顿了一会继续说道。

“十万还不够?”王朗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结果刚说完就被曹休怼了回来:“关云长虎踞襄阳,其也行在宛、洛,十万人调去夺关中,谁替本将防范关羽?”

“呃……老臣想简单了,不过陛下不能从河北、青、兖等地再征调些兵马么?咱们大魏人口始终占着优势的。”王朗被曹休回怼知错能改,马上又用新问题掩盖刚才的尴尬。

“从其他地方再去征兵?新征募的士卒去跟刘备的老卒拼?”曹丕无语地说着,突然他又注视到曹洪,便沉声追问:“骠骑将军,朕曾让你制甲练兵,眼下已过去了两年,不知我大魏的重步兵有多少人了?”

“啊?重步兵?”曹洪吞了吞口水,抱拳回答道:“打造重甲需要采矿炼铁,所需要的钱粮甚巨,因为没人提供给末将调拨,所以……”

“所以怎么?”曹丕眼神一凛。

“末将还没有开始制甲……”曹洪说完低下了头,心说今日陛下心情不好,这顿骂是避不过去了。

曹丕仰首大笑,随后冷冷说道:“好,很好,把朕的话当放屁,骠骑将军好大的胆子,可知罪否?”

“呃……末将知罪……只不过没……”

曹洪正想解释,但被曹丕粗暴打断:“骠骑将军别解释了,朕既然下了命令,自然会有人会配合你,制甲需要多少银钱,总得先算数出来吧?没人调拨不会找大司农去问?再者汝家本来资财颇丰,先行垫付难道不可以?”

“陛下误会了,末将无甚家财……”曹洪吝啬成习惯,完全是下意识回答。

曹丕越听越怒,想起过往两人的矛盾,他沉声怒斥:“够了,尔眼里只有家财,哪把魏国放在心上?哪里把朕的话当回事?当重处以儆效尤,殿外武士何在?把这欺君狂徒推出去斩了,家中财产全数充公。”

斩了?曹洪就算有万般不是,但也是魏国的开国元勋,而且还是曹操托孤四臣之一,曹丕怎么就要把他杀了?而且事情起因根本不是曹洪的事,这就好比野猪犯错惹怒了老虎,但老虎最后咬死了身边的狼,殿内群臣包括曹洪全都懵了。

当许褚带着虎卫冲入大殿,群臣这时才反应过来。

陈群率先劝谏曰:“陛下请歇雷霆之怒,子廉将军虽然欺君罔上,但他毕竟是托孤重臣,直接斩首实在不妥,请三思。”

“末将冤枉……”曹洪被虎卫控制住,这才知道曹丕来真的,也顾不得颜面跪地痛哭。

“陛下,陈令君所言有理,加上现在大敌当前,请饶子廉将军一命,留他戴罪立功吧?”曹休也站出来求情。

接下来夏侯尚、徐晃、董昭等都站出来求情,可曹丕脸上依旧是乌云密布,便是许褚也没立刻带人出殿,他留下时间让曹丕再做考虑。

“骠骑将军欺君当诛,但群臣所言也非常有道理,不如暂把子廉将军下狱,待大理审讯定罪后再作决断?”关键时刻刘晔站出来和稀泥。

曹丕先看了刘晔一眼,又瞥了瞥旁边的陈群,心说这就是您让朕问计的家伙,对外献计不怎么积极,对内左右逢源倒是有一套。

“子扬说得有理,处理如此重臣,是得经过大理审问,仲康,先把他给押出殿外,朕还要与众卿商议军国大事。”曹丕轻轻摆手,被迫接受了刘晔的建议。

“唯。”许褚抱拳应下,随后押着曹洪出殿。

曹洪此时如坐云端,完全没想到是这结局,雍凉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被押出殿送往天牢的途中,曹洪放下身段哀求许褚:“许将军与我同侍先帝,东征西讨多年虽相交不多,但可否看在先帝面上,帮我给家人带一句话?”

“将军不要着急,发生这么大的事,您家人定然会告知。”许褚轻轻摇头。

“早些比迟些好,拜托了……”曹洪此时已眼眶含泪。

许褚最终同意,他淡然追问:“带什么话?”

“去求太后……”

第九百一十四章 父债子偿刘公仲

经过曹洪这场小插曲,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严肃,大家对曹丕有了新的认识,心说陛下狠起来连宗族都不放过。

“子扬,朕知卿多有良策,眼下雍凉也丢了,不能看着刘备继续坐大,可有什么妙计否?”曹丕直接点了刘晔的名。

刘晔正要转身回原来位置,被曹丕点名后便拱手回答:“王司徒所言确为实情,刘备冒然接手雍凉大片土地,留守长安的兵马不会太多,臣建议文博将军(朱灵)出潼关试探,若华阴守军收缩防线回长安,陛下可调精锐兵力即刻西进。”

“嗯?刚才的话子扬没听到?洛阳周边的兵力有限,朕从哪里调精锐入关作战?荆州的关羽不管了吗?”曹丕和众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不料刘晔坚定的回答:“就是不去管关羽,全力去攻打长安,宛城、洛阳尽力防守就是,荆州那点兵马野战尚可,攻城战根本不够看的。”

“先生此计太冒险了,极容易引得洛阳百姓恐慌,防守难度会增大许多。”朱铄负责洛阳的卫戍,所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刘晔轻蔑一笑:“荆北大战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关羽现在能调动的兵力不过两三万而已,别说靠这些人打进洛阳城,就算强攻宛城也非常困难,而大魏十万精兵出现在长安城下,您说长安的百姓慌不慌?刘备说不定会招荆州兵入关勤王。”

“子扬的意思是以攻为守?汉魏两边同时换都城,比拼两家实力谁更强大?”曹丕皱眉捋须。

“然也,陛下有没有发现,自从先帝汉中之战开始,我们魏国的战斗节奏,都一直被刘备一方牵着走?汉中之战如此,荆北大战也如此,雍凉战场依旧如此,什么时候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方?”

刘晔犹如连珠炮的发问,让殿内群臣拨云见日,似乎找到了这些年失败的原因,原来在曹操末期就丢了主动权?

曹丕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就在原地左右踱步,心说刘子扬果然智略超群,就是为人做事考虑得太多,你当初要是早早提醒先帝,朕也不至于现在这么被动。

“众卿以为如何?”

面对曹丕的询问,殿内文武无人搭话,最后还是曹休站了出来,“眼下形势如同迷雾,太中大夫的计谋或可一试,只不过潼关朱、郝二将擅守不擅攻,陛下可遣一猛将相助。”

“张郃将军熟悉雍凉,原本是最佳人选,但撤军并州途中染了风寒,如今留在梁子虞那里休养,不知哪位将军愿替朕分忧?”曹丕环视众人。

徐晃知道曹休、夏侯尚皆是宗族大将,朱铄、吴质又是曹丕心腹,剩下自己和王忠已经得选。

“末将愿往。”徐晃出列抱拳请缨。

“朕差点忘了,公明曾随先帝收复关中,如今让将军故地重游,希望再接再厉。”曹丕欣慰地点头。

“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徐晃眼神坚定。

曹丕大喜,指着点将王忠吩咐:“轻车将军,卿可与公明同往,你们把战争主动权,从刘备手里夺回来。”

“唯。”王忠、徐晃齐声回答。

曹丕选好出征人选,让曹休给徐晃拨一万精锐,次日便开赴潼关攻打华阴,散朝后哼着小曲回到后宫。

这段时间因为压力太大,曹丕夜里完全没兴致临幸妃嫔,刚才刘晔在朝会之上,似乎找到了魏国的症结,他心中熄灭的火焰再度燃起。

高瞄善于察言观色,曹丕差点把欲望就写在脸上,所以他带着司马昭去挑选美人,并嘱咐对方记住皇帝的喜好,什么时候选什么样的人都大有讲究。

司马昭的年龄虽小,但聪明伶俐学得很快,高瞄教给他的东西,基本上学一遍就能记住,但现在皇帝要做的事,却勾起他幼小心灵的痛。

有些快乐,司马昭永远也体会不到。

高瞄见到司马昭的表情,就猜出了对方心中想法,跟着像个父亲一样安慰:“你要学会想开一些,虽然失去了一些快乐,但同时省去了更多的烦恼,你知道普天之下的英雄,有多少人死在女人手里?红颜祸水啊。”

“您说得对,我记下了。”司马昭抹了一把眼泪,真诚地点头回应。

“好孩子,你且跟我来。”高瞄拍了拍司马昭的肩膀,继续安慰开解:“宦官虽然身体残缺,但可以跟陛下同样饱足眼福,像我们这样的天子近侍,便是妃嫔也要敬畏三分,这辈子要看的美色不计其数,这一点除了陛下本人,那些诸侯王都比不了……”

“呃……好吧……”司马昭听完有些无语,心说高瞄毕竟出身低微,眼界只有这么点距离,身为皇帝近臣,岂是饱饱眼福就足够的?即便做不到赵高那样,也要尽力成为下一个曹腾。

三月中旬,徐晃奉诏持节进入潼关,次日便率领万馀精兵往华阴而去。

临行前,徐晃向朱灵询问:“华阴原是赵云镇守,如今此人去了安定,刘备又派了何人?”

“是其义子刘封。”朱灵回答得简略。

“又是此人?”徐晃皱起眉头。

王忠挠头好奇地问:“将军跟他交过手?”

徐晃点头肯定,“去年南乡争夺战,这厮经常引军袭我粮道,像老鼠般极为讨厌……”

“此人武艺如何?”王忠又问朱灵。

朱灵摆手说道:“没有交过手,想来不怎么样。”

“未曾听说他有什么战绩……”徐晃跟着否定。

王忠听得心花怒放,寻思昔日在小沛为刘备所败,现在父债子偿找刘封可以收回来,于是抱拳向徐晃请缨曰:“徐将军,杀鸡焉用牛刀,末将愿为先锋,替您去探个虚实。”

徐晃与朱灵对视一眼,心说先隐藏自己也很好,如果刘备连王忠都对付不了,跟着请来洛阳的援兵,这长安城恐怕就要易主。

“也好,千万当心。”徐晃郑重地嘱咐。

“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命。”王忠随后抱拳离开,带着所部三千人直奔华阴。

刘备麾下各部兵马,在蓝田侦察营的影响下,都各自组建了专属情报营部,所以徐晃的兵马刚出潼关,刘封一面组织部署防御,一面派人向长安方向求援,而张飞回到长安不足十天。

第九百一十五章 因果循环葬鱼腹

西出潼关,一马平川。

华阴横亘中间无险可守,只能作为长安的前哨站而存在,用以延缓中原方向的进攻,赵云镇守期间将百姓迁走,让华阴彻底成为一座兵站。

刘备去年对安定、陇右双线用兵,抽走了关中大部分兵马,留给刘封在华阴只有三千人,所以潼关一有大动作,华阴便火速向长安预警。

华阴离潼关仅五十里不到,而距离长安却有两三百里,即便是战马昼夜不停奔跑,刘封也等不到长安的援兵抵达,所以他需要选择守城或撤退。

华阴县小城破,死守风险巨大,刘封又没赵云的震慑力,所以派出斥候告急后,他就集结兵力准备见机后撤。

魏将王忠率先锋先到,刘封在华阴城下摆开阵势。

“刘备假子何在?速速出来受死。”王忠手提大刀在阵前叫嚣。

刘封在城上观望时,见魏军数量与守军相当,本来寻思要挫敌锐气,没想到甫一见面,对方竟指名道姓要战自己,心说莫非有什么阴谋?

定军山一战,夏侯渊中法正之计被阵斩,刘封看对方虬髯黑面、长相狰狞,感觉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便指挥守军发动进攻,想试探这支魏军的实力。

王忠冲马下吐了一团口水,口里还嘟囔着骂了句怂包,随后指挥先锋部队被动迎战汉军。

华阴的定位是哨站,留守的士兵以新兵为主,而王忠统帅的先锋所部,是徐晃从洛阳带来的精锐,两军刚一交战就能看出优劣。

刘封见势不对,马上选择撤兵,心说幸亏没死守,否则魏将围困华阴,城中守军一个也走不掉。

见汉军刚交战就撤,王忠开始鄙夷朱灵、郝昭,心说就这么弱的战斗力,你们两人还困在潼关中?活该不受陛下重用。

刘封率军且战且走,王忠哪里肯放弃捏软柿子的机会?带着三千先锋在后面如疯狗般追击,渐渐与主将徐晃失去了联系。

两军在渭水之畔追逐两天,刘封发现魏将王忠是个莽夫,寻思长安的援军也应该出发,如果顺利明天便可以碰到,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次日,刘封小队人马继续往长安逃,将两千将士埋伏到官道南边两里外,旱田中的野草堆里隐蔽起来。

春天万物复苏,半人高的野草隐蔽性很强,王忠此时眼里只有刘封,发现逃兵人数变少也没起疑,追至午后突然发现‘刘封’的人调转方向,正朝着自己的方向反冲过来。

刘封脑子跑掉了?王忠见‘猎物’上门心花怒放,他一马当兴奋得不能自己。

马蹄声阵阵,两军将领只剩一箭之地,王忠举刀便想取来人首级,但他的脸突然被惊得煞白,粗糙的大手猛地拽住马缰,控制战马往河滩边绕了个弯,不要命地往东边逃去。

明明是‘小白脸’刘封,怎么变成了豹头环眼的张飞?此人不是去收服陇右了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张郃的情报有误?

王忠武艺稀松平常,好在视力非常出色,来将的模样虽没完全看清,但对方铜铃般的眼睛、乌骓马、丈八蛇矛,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不是张飞还能是谁?

王忠反应快,跑得也一样快,下撤退命令的时候,已经与最前方部队离了很远,那些魏兵一股脑向前冲,直接撞到了张飞的面前。

张飞所部皆沙场老兵,兼有主将的强悍威慑力,直接把群龙无首的魏兵碾压,随后摧枯拉朽如潮水般向东,魏兵被动的向后开始奔跑回撤。

张飞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没见过这样赶着送死的,处理完眼前那些败兵后,他十分诧异地问旁边人:“他们刚才逃跑那主将,俺怎么觉得有些眼熟呢?”

“离得有些远,末将没有看清。”武二轻轻摇头。

“此人好像名为王忠,少将军这两天与他交战数次,曾听他在追击时叫嚣过。”刘封的亲兵回答。

张飞挠了挠头,好一会才想起:“原来是当年被曹贼派到小沛那厮,俺记得此贼尤好食人肉,居然活到现在都没死,一会丢渭水里喂鱼去。”

王忠仓惶奔逃,才跑出去五里路,发现东方一彪人马在接近,王忠心中欢喜不已,对着身边人说:“徐将军来了,或许能挡住那黑厮。”

刚刚在张飞那里损兵折将,王忠担忧自己的鲁莽被徐晃斥责,想把张郃情报有误拿出来说事,从而转移徐晃的视线,于是打马到最前方去迎主将,然后现实再一次打了他的脸。

‘小白脸’刘封怎么出现在后方的?王忠锤了锤自己脑袋,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难道汉军都能够飞天遁地?

在这两日追击途中,王忠与刘封数次交手,天真的认为刘封武艺弱,其实刘封是担忧兵弱,两军对冲会有大损伤,所以才选择且战且走,不和魏兵死缠烂打。

时机发生转变,刘封的心态也跟着变。

王忠狼狈往回逃,说明他遭遇到了张飞,这时候选择缠住对方,说不定就能吃掉这支魏军,于是刘封主动挺枪出击。

刘封疯了?他见到我不是该逃吗?王忠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这一幕,随后提刀便自信的迎了上去。

打不过张飞不丢人,杀刘备假子一样立功,王忠抡起大刀向刘封头顶劈斩,刘封舞动长枪轻松化解,隐忍的风格登时变得主动。

双方交战三回合,王忠越来越心惊,心说这厮进步神速,竟然感到有些吃力……

刘封越战越勇,王忠越打越慌,交战时看到西边烟尘滚滚,他知道张飞后军已至。

王忠出神的瞬间,被刘封一枪刺在胸口,随后落马当场毙命,这支魏军被遭遇前后夹击,无一生还。

歼灭战结束,王忠尸身被投进渭水,成了河中鱼儿的食物,王忠年轻时曾在关中因饥食人,最终结局却是葬身鱼腹。

张飞本有一万精兵,与刘封的两千余人汇合,便与徐晃的兵力旗鼓相当,最后两军在华阴以西五十里外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