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335章

作者:画凌烟

“慢着!”

翰林学士郑知常出列。

他环顾四周,最后目光落到金富轼身上,说道:“金枢密难道认为天使说得有错吗?”

“他敢侮辱我国陛下,就该……”

“就该如何!”郑知常突然大声呵斥,“难道金枢密想要将战火燃烧到我高丽来?”

金富轼冷哼道:“宋国敢打我高丽不成!”

郑知常问道:“金枢密家中可有宋国丝绸、茶叶、瓷器?”

金富轼冷着脸不回答。

郑知常又问道:“金枢密可是学的汉字,读的儒家先贤,以礼而治?”

金富轼说道:“自然是。”

郑知常继续问道:“那华夏正统又是谁?”

金富轼怒道:“现在是宋国要与我们断交!”

“圣人云,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金国行夷礼,自然是蛮夷,大宋因我们侍奉金国蛮夷,才要与我们断交,自古华夏以礼治天下,我高丽奉行圣人礼学,乃中国之国,文明之邦,岂有侍奉蛮夷乎?”

学富五车的金富轼哑口无言。

大义不容更改,便如同不可违背天下人心一样。

孔子当年开了一个好头,诸侯用蛮夷的礼法就是蛮夷,蛮夷如果用中国的礼法那就是正统中国。

可见孔子不是个血统论者,而是文化论的倡导者。

所以当年辽国将孔子这句话挂在嘴边,以中国自居,称宋朝为南朝。

郑知常又说道:“陛下,天使远道而来,舟车劳顿,臣以为先应当让天使好生歇息,再做相谈。”

王楷连忙说道:“对对对,天使远道而来,小王未能率臣民远迎,又劳烦天使上朝,实有不该,郑翰林,你速速安排天使好生歇息。”

解潜被安排下去,他知道今日的双簧唱得很成功。

高丽有自己的诉求,他们既想臣服于金,又想借大宋的文化来自居正统,还想着在海上与大宋搞商贸。

又因为高丽远离中原,征讨极其费时费力,所以高丽人认为中原王朝绝不会打自己。

事实上,大宋朝历来对高丽的外交政策都比较矛盾。

宋初的时候,希望联合高丽北伐辽国,后来宋辽议和,宋朝又开始防范高丽。

苏轼在杭州做知州的时候,就身体力行,下令明州、杭州不能发船高丽,尤其是不能卖给高丽书籍文献。

他担心这些书籍流到高丽后,辗转到辽国,辽人读了宋人的书,知晓宋朝的地理山川。

这属于泄露国情。

但是,大宋本身又不禁海,还极其崇商,所以和高丽之间的海商往来在朝廷三令五申的禁止后,又打开,贸易一样做。

解潜说要断绝一切商贸,这意味着高丽将无法再买到大宋的商品,那些东西,就相当于21世纪西方的奢侈品一样。

如果一下子把所有奢侈品都断掉,上层的那些富豪,肯定就不答应了。

这也是王楷忌惮和害怕的地方。

等安置好解潜后,高丽国主王楷立刻召集了他的心腹大臣们。

金富轼说道:“陛下,宋朝分明是来威逼我们!”

郑知常说道:“陛下,大宋若是真的断了所有海商商贸,后果我们能承担吗?”

“如何不能承担!”金富轼怒道,“不就是不喝茶,不用宋朝的丝绸了吗?”

“呵呵,金枢密,您用的笔墨、文书、纸张、香料、陶瓷恐怕都是宋朝的吧?这些若是损坏了,你去哪里买?你愿意用我国自己制作的纸张?”

金富轼说道:“如果金国发现我们与宋朝联合,必然大军南下,你挡得住?”

郑知常却大声说道:“陛下!金国乃蛮夷也!臣以为,当立刻组建大军,联宋伐金!西京妙清大师也早有此意,此合乎天理!”

金富轼道:“陛下,万万不可,我朝国力微弱,怎能与金国敌对!”

“若是大宋也愿意呢?”

“宋朝自己都打不过金国,如何保护我们的安危?”

“两国联合,必能成大事!”

金富轼怒道:“你胡说八道!陛下,他这是在害国!”

“好了好了,别说了,容朕单独见见天使。”

两天后,解潜单独见到了王楷。

王楷其实知道金富轼是在保护高丽,而郑知常所谓的伐金,并非真的伐金。

历史上的妙清和郑知常都是对金的主战派,但他们主战不是真的要攻打金国,只是想掌权而已。

这两派在高丽内部斗得头破血流。

王楷是不想伐金的,但是宋朝把贸易切断也让他极其难受,并且国内相当一部分贵族、官僚都不会答应与宋彻底断交。

“天使,说出你的条件,小王如何做,才能和大宋保持关系,又不会立刻得罪金国。”

解潜觉得高丽国主已经领悟到三国目前的格局了,结合他国内朝堂的情况,解潜说道:“天子对贵国行为非常生气,不过本官私下以为,局面还是能够挽回的。”

“如何挽回?”

第476章 大宋的私企?(第二更)

“天朝在辽东最南端有一个商贸点,只需要国主增派两万士兵前往即可。”

王楷愣了一下,说道:“在复州(大连瓦房店一带)以南?”

“没错。”

王楷倒吸了一口凉气,那可是在金军的眼皮子地下啊!

“若是我派兵去那里,岂不是要与金国交恶?”

“莫非国主与我大宋交恶,便可以独活?”

王楷陷入沉思。

如果大宋彻底与高丽断绝往来,可以说是完全孤立了高丽。

站在王楷的角度,这是非常恐怖的,因为金国可以随时毫无压力地派兵前来灭掉高丽。

早在金国兴起之初,女真人就派人讨伐过高丽,并且一路势如破竹。

高丽这些年一直活在金国的阴影下。

见王楷犹豫,解潜继续说道:“若是国主愿意,本官倒是可以回去为国主张罗一些其他的事。”

“何事?”

“在辽东之南,需要大量的粮食,本来粮食供给已经交给登州,本官可以游说天子,将粮食供给交给你们。”

“那样的话……”

“那样的话,国主可以在辽东之南,做粮食贸易赚钱,我们以铜钱结算。”

这可是巨大的诱惑了。

高丽国内自然也有自己的货币,但是铸造技术太差,而且只在本国流通。

要拿高丽自己的货币去大宋买丝绸、墨宝一类的,宋人根本不愿意收。

如果在这一场贸易中能赚得大量大宋铜钱,那以后的生活真的就美滋滋了。

解潜非常清楚,想要高丽国主答应,只是跟他讲大义是没用的,得让他私人拿到好处。

“使者不怕小王转身去告知金人吗?”

解潜笑道:“不必国主去告之,金国应该很快就会知道我们在辽东以南筑城了。”

这种事,只要你登上辽东半岛,就不可能隐瞒得住。

国家与国家之间,摆在前线的不少事情,都属于阳谋。

例如赵宁在复州以南筑城,就是希望金国知晓,让金军来攻城,这样才能起到拉长两国战线的作用,分摊金军的兵力。

否则,仅仅靠在辽东猥琐发育就能北伐灭金国?

那倒也行,做梦可以。

王楷倒是很惊讶,但也没有多说,只是说道:“容小王考虑两日。”

又过了两天,王楷答应了解潜的要求。

此时已经是正月下旬,一场春雪,黄河两岸银装素裹。

赵官家带着康王赵构,在东京城外狩猎。

“还是官家英武,臣实在不及。”赵构谦虚道。

“九哥儿过谦了。”赵官家将弓箭扔给荆超,向行营走去。

赵构跟过来。

赵宁突然问道:“开封府的交钞下乡推行得如何了?”

“推行得非常顺利,最近东京城内的铁匠铺买卖比过去要好得多。”

“此话怎讲?”

赵构回答道:“都去买农具去了。”

“愿意本份种田的老百姓还是很多的。”赵宁忽然说道,“如果现在推行开,怎么样?”

“推行开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开封府不少商人想要找银行借钱,像新农政里那些均田承租的农民一样。”

商人?

果然,商人已经嗅到了这其中的利润机遇。

一旦银行真的对外开始做借贷业务,便意味着资金的流动。

一旦出现资金流动,必然会产生利润,一旦有了利润,商人们必然如同鲨鱼嗅到血腥味一样,开始聚集过来。

这是事务的规律。

赵宁问赵构道:“你觉得呢?”

“臣觉得可行,但要做好风险控制。”

“什么样的风险?”

“还钱的风险,不能什么人都可以借贷。”赵构的逻辑显然还是很清晰的,“现在农贷的范围也很明确,贷给均田承租的农民,他们还有农政司授予的租田契约,还有资格申请银行借贷,这就让风险可控,毕竟富豪们将钱存到银行,银行还要定期给那些富豪利息的,若是出现借钱不还,这银行怕是要关门,岂不是大乱?”

赵构的思维让赵宁震惊。

看来古人是真的一点都不笨啊,只是见识的问题而已。

当一种新的事务出来后不久,他们快速熟悉后,就能察觉到里面的逻辑。

而赵构这个人,虽然操蛋,但他可是赵佶众多儿子里最聪明的那个。

赵宁继续问道:“那如何规避风险?”

赵构说道:“自然是有房产契证的抵押。”

赵宁越发来兴趣,他也不多说,只是问赵构:“借给商人钱有什么好处?总不能国朝做无利之事吧,朕可没有那么多闲心帮他们发财。”

赵构回答道:“若是商人有了充足的资金,可以帮朝廷补全北线的后勤运输。”

赵宁看了一眼赵构,赵构被赵官家忽然锋利的眼神吓了一跳,连忙说道:“臣哪里有说错,还请官家恕罪。”

赵宁大笑起来,拍了拍赵构的肩膀,说道:“不不,你说得很对,但你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请官家指教。”

“商人们往往零散,并不能高效使用这笔钱。”

“那……”

“朕倒是有一个办法。”赵宁望着黄河对岸的雪景说道,“不如在东京推出一种全新的商社,除了要在官府登记,还必须要完善其内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