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569章

作者:画凌烟

就算翻过来查,就能查到秦桧?

弄不死秦桧,得罪了副宰相,后果是什么?

哪个当官的敢跟副宰相硬碰硬?

张旸说道:“秦桧这次摊上麻烦了,他如此聪明,却在这种小事上犯错。”

“不,这件事跟秦桧没有关系。”李光说道。

“不是秦桧指使他们去做的?”

“秦桧是当场执政,奉皇帝陛下的命令来这里改稻为桑,怎么会图这点蝇头小利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这件事莫非是王鹤擅作主张?”

李光说道:“至少是王鹤这个级别的官员下达的命令,不然苟容县的知县没有这个胆子。”

“他们真的不怕朝廷查?”张旸深吸了一口气,“赵官家都杀了那么多人了。”

“你没听王鹤说,还一部分回去吗?”李光说道。

张旸深吸了一口气:“这还一部分回去,百姓自然就不会再闹了,另一部分则被那些人给瓜分,这种事秦相公会如何处理?”

李光说道:“以我对秦桧的了解,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下面的人既拿到了肥水,百姓也不会再闹,明年一些百姓估计会想办法把田卖了。”

“我明白了,他们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为了改稻为桑,是逼迫百姓卖田,有人自然会接手,接手之后拿朝廷的补助,这是骗朝廷的钱!”

“到时候秦桧的任务完成了,地方上的官员也拿到了想拿的,那些有钱人通过买田,也拿到了朝廷的补助,至于最后桑苗种得如何,没有人关心,那是几年之后的事了。”李光说道,“几年之后,秦桧已经不在江东,归在江东的收拾烂摊子,但谁又能肯定造成那个局面的是秦桧呢,能查证吗?”

张旸说道:“既然如此,赵官家为何派秦桧来,难道官家不知道秦桧私心重?”

李光反问道:“那你说派谁来能阻止这个局面?”

张旸一时间无话可说,他仔细一想,这件事既然不是秦桧指使的,其实派谁来,都会发生。

因为朝廷的政策是给补贴,这个补贴是由官员发下去的。

羊肉过一遍手,就会留下一层油。

即便赵鼎亲自来,下面的人看到巨大的利益诱惑,也会想办法。

“李布政,您的意思是,这是个死局?”

李光笑道:“在你看来是死局,但是在官家看来,只要江东能完成改稻为桑,就不是死局,你不要只把眼界放在这一点事上,如果他们能顺利让百姓接受改稻为桑,哪一些钱,皇帝陛下是不会刻意去追究的,只要不被人查出来,但现在嘛……”

“李布政是要倒秦了吗?”

“我只给官家密奏,也只给梅尚书回了一封体面的信,秦桧之事,不是我现在把事情闹大,就能扳倒他的,那样对我只有害没有利,对局面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官家会动秦桧吗?”

李光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他笑起来:“如果只有秦桧在江东推行改稻为桑,也许官家还真的没办法动他,因为谁都说不准新政到底该怎么做,秦桧会有一百种办法搪塞,但是,现在可不止秦桧一个人在改稻为桑。”

王鹤跑到秦桧那里,说了一遍刚才李光说的。

秦桧说道:“这件事你自己去处理,不要把事情闹大,我只想要新政落下去,谁要是敢把事情闹大,闹到京师去,让我不痛快,我就让消失,懂吗?”

王鹤吓得全身冒冷汗:“是!秦相公放心,这件事下官会处理好的。”

李光的信快马加鞭往京师送去。

第829章 争吵不断(第一更)

此时的东京城,可以说千头万绪搅在一起。

老百姓们过着太平日子,说着家长里短,吃着五谷杂粮,或出门秋游,或泛舟湖上。

可是那些亭台楼阁的深处,大宋京师衙门重地,各个核心衙门的高级官员们天天都在吵架。

世界上大部分吵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钱。

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剩下的问题,需要更多的钱。

然而,吵架的双方,总是喜欢将“这不是钱的问题”这句话挂在嘴边,提着板凳,拿着茶杯,顺便找找周围的陶瓷。

撸起袖子来,一副老子今天是来跟你讲道理的。

以理服人!

可是吵着吵着,吵到最后,双方都脸色难看地回到了怎么分钱这个问题上。

国库的钱就只有这么多,目前花钱的速度,比赚钱的速度快了一大截。

主要花钱的几个地方:

一、北方各个边镇。

二、西南战役。

三、改稻为桑。

四、官员的俸禄。

五、其他行政费用。

至于张九成在河东修官道,都是银行贷款给私人商社贷款,走的是银行印钱的路子,与国库无关。

这里面官员的俸禄是肯定不能随意缩减的。

北方各个边镇嘛,岳飞接手了河北两路的军政,现在正在真定府、中山府和河间府都在重建。

军政院把西北、河东、河北、辽东的军费拉满,拉到恨不得不给官员们发俸禄了,这让东府那边的某些人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尤其是吏部和户部。

部分官员干脆跑到张叔夜的府邸门口去围堵张叔夜。

后来张叔夜干脆也告病在家,于是这群人又跑到张府门口叫骂。

骂完后,自然是还没有结束的,他们又跑到梅执礼府上。

梅执礼也是告病在家,谁都不见。

于是这群人又在梅执礼的府邸门口哭天喊地。

一个个就像是被恶婆婆欺负后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媳妇儿一样。

至于赵官家听到这些事后,不仅不生气,还狠狠地表扬了一番这些人。

这才是做事的态度嘛!

如果满朝都是整天躲在角落里就等着别人出头的老油条,大家和和气气,还玩个锤子?

等这群人哭完天喊完地后,又一起在政事堂吃吃茶,聊聊天,顺便砸几个椅子助助兴。

例如礼部侍郎罗汝辑是这样说的:“西南是一个无底洞,现在必须减少开支!”

太府寺卿王宗濋则毫不客气说道:“江东改稻为桑拨了一百万贯,明年要拨的钱现在也在筹备了,本官就想问问,改了多少了!依我看,先暂停江东的拨款!”

“西南呢?梓州路、夔州路、成都府路,三路今年一半的税收扔到了范宗尹那里,请问他拿到了什么结果!”

王宗濋耍赖道:“这个问题你得去问张叔夜张相公!”

“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马上年底,若是第四季的官员俸禄发不下来,地方上的官吏闹脾气,影响了新政推行,这个责任你们谁承担!”刑部侍郎王次翁大声喊道,“谁!谁来承担!”

“咳咳……”赵鼎咳嗽了两声。

王次翁连忙说道:“大相公,不好意思,下官刚才激动了一些,下官也是深感担忧啊!”

“这个问题,明日再说。”赵鼎站起来,“今日天色已经不早,诸位便回去好好休息吧。”

赵鼎现在就一个字:拖!

有人要借着财政紧张的事搞事情,那就先拖着。

众人今日又悻悻然散去。

关于大理的捷报,先是从吴璘那里发到了范宗尹手中,范宗尹连夜发回京师。

从西南抵达京师,有三千多里的距离。

按照大宋朝急脚递的速度,十天可以走完。

但西南偏远的一些地方急脚递体系并不完善,好在因为西南与大理国商贸,建立了大量的驿站。

不停换马,快马从西南边境到开封,送了十五天。

大概是进入到京西南路的时候,因驿站变得更加密集,速度陡然提升。

到了八月十四日早上,赵宁正在临朝听政的时候,吴璘的捷报到了东京城,直接送到了垂拱殿。

原本热闹的朝堂,立刻安静下来。

安静了好一会儿,王宗濋立刻跳出来,他大声说道:“恭贺陛下,天威远播,蛮夷惊惧,此乃前唐未有之功!”

“陛下,既然王师已经击败了大理,问罪高氏后,便可以撤兵了,以免劳民伤财!”罗汝辑说道。

“陛下,大理军被我军击败,正好可以乘胜追击!”

“陛下,若是继续对大理动武,引起大理国内全民抵抗,我朝只能投入更多兵力,那将使我朝陷入战争的泥潭,想想前唐吧!”

“陛下,北边军事繁重,若是国库用度扔在了西南,金人趁机大军南下,我朝危矣!”

“陛下……”

赵宁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神情激动。

你不能说继续打大理是错,也不能说收兵就不对。

客观来说,想要灭大理,现在的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否则大唐早就干掉南诏了。

做皇帝,不能被那些连刀都没有拿过的书生一吹牛逼,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

某些书生,认为大理弹丸小国,一巴掌过去,数千里的山岳顷刻间灰飞烟灭。

可现实就是,大理国内部一旦全力反抗,大宋必须增兵,一旦持续增兵,风险就会无限扩大。

赵宁仔仔细细看完了吴璘的捷报,以及范宗尹目前对局势的分析。

他说道:“讨伐一个大理,需要诸位如此兴师动众地讨论这么久么?”

众人不说话了。

“他大理高氏无视天朝礼制,难道不该被讨伐?”

面对赵官家平静的问话,大家立刻变成了哑巴。

“你们一个个啊,就是沉不住气,这偌大的朝堂,朕的治国良才们,难道连半年的时间都等不起?”

“朝廷现在花钱是有点多了,你们心里急,朕也理解,但总得等等再说吧?”

这时,众人才说道:“陛下息怒,臣等有罪。”

“朕也没说要继续增兵大理,你们一个个就笃定了朕要继续了?”

“当然咯,你们劝朕节制,不要穷兵黩武,也是好心,朕这心里都清楚。”

一边的高俅心里想着:呵呵呵,真是什么好听的话都被赵官家说了。

第830章 赵官家的算盘(第二更)

嘴上是那么说,但心里未必真是那么想。

至少吴璘的精锐还要在大理国待一段时间,直到达到赵宁想要的政治目的为止。

战争就是为了政治目的。

没有政治目的的战争,跟小孩子过家家没有区别。

赵宁这一阶段的政治目的是要对大理国的茶叶进行全方面的压榨,顾名思义就是交钞流入大理,朝廷印钱低成本去拿茶叶,转手正常价卖到中原,或者北方,或者出口。

总之,就是要大赚一笔!

在西南形成一个良性的茶叶产业,增加国库收入。

至于多少钱,赵宁都想好了。

大理每年压榨出三千万斤茶叶。

一半在钦州出海。

模式赵宁都想好了,朝廷直接卖给海商,平均每斤200文。

这个拿货价,海商卖到南海去,绝对可以赚翻。

而朝廷每斤的利润至少也有150文,一千五万斤,可以赚225万贯。

茶叶海商们一斤可以卖到350文,每斤的利润也可以达到15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