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因为赵宁的那篇《论宋金之战初期》里面写的清清楚楚,金军会扶持一个伪朝来对抗大宋。
金军在撤退的时候,完颜宗翰发誓绝对不会按照赵宁写的来。
结果到了隆德府,实在没办法了。
扶持一个伪朝,牵制宋军,只需要牵制半年就可以了,半年后金军立刻南下。
这是最好的策略。
现在搞得完颜宗翰心里极其郁闷,赵宁那篇《论宋金之战初期》的文章,简直如同一道梦魇,在金军高层的心中挥之不去。
六月初,完颜宗翰一路北上。
这里面其实发生了一个意外。
完颜宗望在正史上,五月返回的途中意外死亡。
据说是中暑死的。
但这一次,这个意外却没有发生,也许是穿越者的蝴蝶效应导致的。
完颜宗望是主和派。
大宋朝的朝堂正在重组,而金国的朝堂,在表面的胜利欢呼下,也在暗流涌动。
第84章 有人在作死?
完颜宗望还活着,对于赵宁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
金国朝堂对立得越严重,他的时间越多,压力相对越小。
不过赵宁并不知道完颜宗望还活着,甚至张邦昌在隆德府称帝建元的消息也尚未传到东京城。
六月初二,东京城,一场夜雨后的清晨,汴河之上弥散着淡淡的水雾。
天光慢慢展露,夏风拂过青莲。
船只切开水面,满载货物。
此时的渡口已经车水马龙,忙得不亦乐乎。
空气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香,路边的小铺陆陆续续开业,一辆辆车在渡口载满货物后,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地方。
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唐代的坊,商品增多后,官府在城内会建造许多专门为商人囤积货品的地方。
这种地方的官方名称叫“塌房”,在大宋朝各个城镇都普遍存在。
不仅仅商人可以囤积货物,私人也可以囤积个人用品,不过是要交钱的。
这种制度,在大明朝建国初期,被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行。
从目前塌房的储存数来看,东京城内的大宗商品在逐渐增多。
例如粮食、果物、油、盐、布匹、丝绸、药品等等。
中原王朝便是如此,只要没有战争,只要给民间以喘气的空间,他们很快会自己休养生息,慢慢恢复。
“号外!号外!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号外!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被任命同知枢密事!号外!”
一大早上的,卖报郎就在繁华的地段吆喝起来。
东京城的人们对报纸也开始慢慢习惯。
而且喜欢读报纸,某些读书人,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密切关注朝廷重要的风向变化,那些不识字的,就喜欢听人说。
“给我来一份,给我也来一份。”
“真的吗,李相公回来了!”
“官家圣明,终于将李相公召回来了!”
“……”
刚出了宫,准备出城去走一趟的赵宁,听到路人的议论,不由得好笑。
看来东京城的老百姓,对李相公的归来,还是很激动的。
李纲十天前就低调入京,六月初二,任命诏书流程走完了,同知枢密事,也就是之前孙傅的位置,副枢密使。
且兼任河东东路、京东东路总制置使。
两路军政大权一手抓,任务是重组东路防线,迫在眉睫。
并且赵宁还给了他生杀大权。
十天才走完任命书,足以见京师有多少官员对李纲表示不满。
这些家伙阻止不了李纲上位,但却故意拖延。
赵宁不由得感慨,看来北宋末年的东京,许多官员不喜欢李纲是真,但老百姓对他却是另一个态度也是真。
赵宁随口问一边的荆超:“荆超,你觉得李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荆超说道:“臣对李相公也不甚了解,不过去年年初,他主持全局守城,城中百姓确实爱戴他。”
荆超也搞不懂赵官家是怎么想的,他也不敢随便回答。
靖康元年,第一次金军南下,就是李纲带领全城军民,一起击退金军的。
自此,李纲成了一面抗金大旗。
尤其是第二次金军南下,横扫河北、河东,人们都开始怀念他。
正统历史上,东京城被破,宋钦宗最后悔的就是罢免了李纲,且后悔没有听李纲的。
等赵构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召回李纲,拜为宰相,全面竖起抗金大旗。
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被官僚喜欢,被北方各个军镇排挤,在历史上,一生不得志。
赵宁也没有再细问,等过两天与李纲再讨论完一些战术策略,李纲就要奔赴东线了。
赵宁骑着马,带着人,一路出了城。
眼下粮食正在持续补给进来,民间现在到底如何,赵宁也只是听下面的人做了一些汇报。
这人,不亲眼看看,心里总感觉不踏实。
毕竟下面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报喜不报忧。
这种特点在官僚中,层层传递,以至于一线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传到皇帝耳朵,就算传递到了,也已经变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今天趁着李纲和宗泽找自己汇报接下来的战术策略之前,就一身的便衣,偷偷溜出来了。
先在汴河畔的渡口看了一会儿,看到那大船小船,满载而来,赵宁感觉心里踏实。
真的踏实。
北方军事防线固然重要,民生也重要啊,以后京师就是中线的后勤补给点了。
民生一定要稳。
“良臣。”
一边一直很紧张的韩世忠听到皇帝忽然叫自己的名字,连忙说道:“臣在。”
“之前来过汴京吗?”
“回禀陛下,臣第一次来。”
赵宁笑道:“在外面不必称呼陛下,我们是私访。”
皇帝温和的态度,多多少少缓解了韩世忠紧张的情绪:“是,公子。”
按照后世的身高,韩世忠至少一米八五,妥妥的西北大汉,而且非常强壮。
常年军旅生涯,皮肤成古铜色,看起来更有力感。
这家伙个人的武力值也是非常强悍的。
赵宁说道:“你们在西北打仗是很辛苦的,我能够理解。”
说完,赵宁骑着马,在殿前司诸班直的簇拥下,又一路朝南城门而去。
汴京的秩序慢慢恢复,城楼的守卫也严肃起来。
出城后,赵宁便一路南下。
他没有走远,只是在二十几里之外的朱仙镇附近停下。
流经朱仙镇的运粮河上,来往有不少船只。
大宋朝果真是非常重视水利的,以开封东京为中心,开发了许多分支河流,这也是大宋朝商业发达最要的原因。
去年金兵围城,受到重创的可不仅仅是汴京城,锁城战术,周围的县城、乡里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眼下,各地都在缓慢恢复中。
黄河北岸在未来是前线,京师附近的粮食生产是必须要有保障的。
赵宁看到前面一个扛着锄头正在飞奔的老汉,觉得很奇怪。
他忍不住问道:“这位老丈,因何事如此着急?”
那老汉头也不回喊道:“官府来抢粮了,再不回去就等着饿死!”
听到那话,赵宁大吃了一惊。
他疑惑地看着高俅,意思是,什么情况?
高俅脑袋摆得跟拨浪鼓似的,表示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赵宁脸沉下来,看着高俅,说道:“如果我刚才没有听错,他说官府来抢粮食?”
高俅有些发憷地点头:“好像是这样说的。”
“岳飞,那个人刚才是这样说的吗?”
随行而来的岳飞说道:“确实如此。”
官府在京师附近的乡里抢粮食?
“走!去看看!”赵宁跟着刚才那老汉,一路赶过去。
第85章 朕是一个核善的人
赵宁带着人跟着那个老汉一路向前面的乡里走过去。
到了前面不远的地方,果见围了不少人。
一个青年人,手里拿着铁棍,一只脚踩在一个小伙子的头上。
“都跟你说了,现在是朝廷缺粮,我是奉官府的命令,前来买粮食,买粮食,懂不懂,给你们钱!”
他用脚碾压那个小伙子的头。
小伙子脸上沾满了泥巴,却不敢反抗。
“诸位父老乡亲,我们是来买粮食的!保正,过来!”
“来了,来了,李公子。”一个中年男子满脸堆着笑容地小跑过来。
宋朝初年,还是传统的乡里制度,王安石改革后,大宋朝已经全面推行保甲制度。
直到北宋灭亡,保甲制度都没有消失,南宋也一直延续。
甚至明朝的里甲制度也与保甲制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李公子,来了。”
这李公子一只脚踩着那个小伙子,左手提着一根铁棍,语气和善地说道:“王保正,你要跟乡亲们解释啊,我现在是奉朝廷的命令,来买粮食,让大家不要误会。”
“我跟他们都解释了。”
“解释了他们还跑?”
王保证有些着急地说道:“李公子,您稍等,我现在派人去挨家挨户搜。”
“搜什么搜!”李柱不耐烦说道,“都说了是来买粮食的,是你情我愿的买,知道吗?”
“知道!知道!”王保正连忙点头。
李柱在王保正耳旁压低声音,咬牙说道:“王保正,你盯紧点,你要搞清楚,这里的粮食,每卖到城内一石,你可以拿一贯钱!一贯!你什么时候可以赚到这么多钱了!”
“是是!我现在就去!”
王保正带着人转身就开始挨家挨户敲门。
李柱用力碾压脚下那个小伙子:“反抗!你继续反抗啊!你刚才不是很勇的吗!你连本公子也敢打!知不知道本公子是朝廷派来的!来人,把他拖下去,打断他的腿!”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