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张春明说道:“晋王答应在朝堂上为你们争取,陛下对贵国提出来的条件肯定也会很感兴趣。”
孙傅说道:“多谢。”
说完,他便离去,后面还传来张春明的声音:“想要宋夏联盟,大宋必须证明自己能守住下一次金军的攻击。”
张春明说的对,国家和国家之间只有利益。
西夏与大宋本就是世仇,西夏自然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会贸然相信金国的允诺。
但更不会轻而易举就答应跟宋朝联盟,毕竟现在的局势是,金国对大宋处于绝对的碾压状态。
若是贸然联盟,大宋被灭了,所谓的青白盐贸易主动权,岂不是就掌握在金国手里了?
如此,得罪了金国,岂有好果子吃?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
一定得到大宋朝守住了下一次金军的进攻,让西夏看到宋朝不会被立刻灭掉,他们才会答应合作。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在列国纷争中,唯有自强不息,在谈判桌上才有底气。
就在孙傅去西夏的时候,赵宁的割韭菜事业已经开始取得成效了。
第105章 不就是搞钱吗,朕还有一万种方法没有用出来
八月已经有了秋意,从西线的陕西到东线的沧州,阵阵秋风,染黄了白杨。
无论是陕西,还是河北,都依然笼罩在战争的萧杀中。
金军十一月南下的传闻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从东京城发出的动员令,在黄河以北快马加鞭传递。
东西数千里的各个州府都接到了通知,所有州府进入战时状态。
虽然这个年代的动员体系很弱,但各地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再加上东中西线的最高统帅已经就位,大宋朝沉睡已久的战争机器开始在争论和争吵中,缓慢运转起来。
村头的小伙子穿上老母亲缝缝补补的衣服,背上干粮,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村子。
他们即将进入军队中。
听说磁州、大名府一带所有入伍的人,都发放了俸禄。
并且战死者,有三十贯的抚恤金。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三十贯对于河北、河东之地的老百姓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有的人为了家里的孩子或者父母,愿意卖掉这条命。
无数人从乡里,汇聚到正在营建的军镇,加入到这场空前规模的防线中。
时间就是生命。
尤其是河北、河东的防线,面临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是京师的前线,数月之后,必然是金军重点攻击的地方。
当欧阳澈到后,《河北战时日报》在大名府快速组建起来。
随他一同前往的太学生就有300人。
这些太学生在靖康元年,全部上书请求处死童贯等人,后来李纲被罢免,他们又上书请求重用李纲。
甚至宋钦宗赵桓派官员出城议和,他们还参与了围殴议和投降的官员。
这在北宋末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金军第一次南下的时候,朝廷就派了官员北上,那些议和的官员走到哪儿就被骂到哪儿,甚至还有人在半路被活活打死。
程朱理学在南宋都不待见,一直被排斥打压,直到明朝被扶上正统,读书人只能读四书五经,对国事毫不关心。
但宋朝不同,宋朝的儒学还是非常健康的,在靖康耻发生之前,宋朝的意识形态算是很健康的。
积极的科技建设,商业贸易,以及底层民众那种血性,其实都还在。
唯一坑国的只有赵家的皇帝们。
太学生们一到大名府,就开始用报纸宣传战争思想。
按照皇帝陛下的意思,连村头破败的墙上都写上“抗击金贼,守卫家园”的字样。
还写了“皇帝陛下书”。
村里识字的人在村头大声喊着:抗击金贼,守卫家园。
在底层的民众,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京师皇宫里的声音。
虽然这种声音还很微弱,只是通过几个字出现在某些破败的墙上,但它预示着赵宁正在用一种最直接、朴实的方式,击穿层层阻碍,重新构建大宋的动员体系。
东京城的《东京日报》是一次尝试,大名府的《河北战时日报》是一次突破。
当然,想要快速动员更多的人,加快防线的建立,不仅仅需要“报纸”这种思想宣传的工具,更实际一点是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八月十日,从京兆府(长安)发到京师的奏疏,张浚汇报了目前陕西各路军镇人马的总体情况。
陕西诸镇已经动员出来二十五万军民,对外号称五十万。
但缺钱,缺甲。
之前发过去的八万副铠甲,完全不够新兵入伍所用。
八月十二日,从大名府发来的奏疏,隆德府已经驻军五万,磁州驻军三万,大名府驻军七万。
这些都是招募入伍的正规军,加上后勤的军民,总人数超过三十万。
也幸亏是宗泽作战中线,目前只有他能在中线以如此快的速度号召出如此多的人手,并且各地安排妥当。
但也有问题,500万贯刚进河北,就开始如同滔滔河水一般往外流。
张叔夜在奏疏中说,为了快速修建城寨,河北、河东各地都在用现钱摆出来激励士气。
这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留给大宋准备的时间太短。
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尽失,防御线被打穿,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修建一条防御线出来,只能用最粗暴简单的方法。
至于李纲抵达沧州以后,原本群龙无首的河北东路、京东东路也开始奔走相告。
民众们总算看到朝廷的态度。
但这个时代的信息传输毕竟十分有限,消息在州府之间传递,却无法立刻下沉到民间。
好在李纲带过去的100万贯,立刻帮他在那一带凝聚了一批人过来。
最关键的时刻,最粗暴有用的还是钱!
八月十三日,赵宁也收到了李纲的奏疏。
三个防线目前的奏疏都透露了同样的一点:缺钱!
张浚在陕西甚至先斩后奏,把税赋的钱挪到军费里了,以至于许多官员拿着“券历”去领取月俸的时候,被告知暂停发放。
这种伤害官僚利益的做法,立刻就引起了某些人的反弹。
例如秦州知州李伯言就奏疏一封到京师告状,弹劾张浚私挪赋税,有谋反意图。
这消息一传到东京,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一群早就蹲在旁边,等着张浚犯错的官僚,立刻开始熬夜奋笔疾书。
分别从国防安全,到官员操守,再到张浚个人的品德,开始写文章。
例如有人写张浚小时候上课不听讲,还爱欺负其他同窗,随地吐痰,偷看隔壁女子洗澡,其品德之败坏,已经到人神共愤的地步。
当然,肯定会有人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来说事,这是大宋朝文官们恐吓赵官家的惯用手段。
当赵宁接到李伯言的奏疏后,批了一句话:此人在备战时期挑拨君臣关系,建议查查是不是金人的奸细。
李伯言只是众多官僚中的一个缩影。
目前摆在赵宁面前的,就只有一个问题:钱!
对于赵宁来说,现在搞什么改革都是不务正业,因为这个时机,最重要的就只有赚钱。
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做好下一次的防御,合适的人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只有钱了。
只要今年守住金军的攻势,宋夏联盟一定可成!
八月十五日,东京城中秋佳节的气氛浓郁,百姓们难得再次感受到太平日子,一大早,大街上就人头攒动。
不仅仅米市恢复了,茶楼也开始有客人。
至于东华门外的青楼,生意也慢慢好起来。
几个皇城司班直走进春风楼,老鸨立刻迎了上来,满脸堆着笑容:“几位官人,里面请。”
为首的何彬说道:“张妈妈,王太尉在吗?”
“王太尉……王……不在……”
“怎么,胆子这么大了,皇城司找人,都敢瞒着?”何彬慢条斯理地说着,“你们这里该不会有金人的奸细吧?”
“王太尉,王太尉在二楼的天字号。”
很快,天字号门被一脚踹开,殿前司指挥使王宗濋正在满头大汗地安抚着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突然被打断,吓了一个哆嗦。
“谁啊!这么大胆子!”王宗濋怒骂道。
当他看见是皇城司的人的时候,更是火冒三丈:“还不滚出去!”
“王太尉!”
“滚!别以为靠着高俅我就拿你们没办法,都滚!”
何斌用那种当时看王寻和李焕的眼神看着王宗濋,温和地说道:“王太尉,陛下有请。”
第106章 你还真是朕的好舅舅啊,钱都交出来吧
王宗濋被迫结束。
他盯着皇城司班直看,阴恻恻说道:“出去啊,难道你们要本官在你们面前穿衣服?”
何彬笑道:“在见到陛下之前,您不能离开我们的视野。”
“本官是殿前司指挥使,高俅来了还要让着本官三分!”
“这话,您跟陛下说去。”
“你们……”
“可别让陛下久等了。”
王宗濋被迫结束后,又被迫在一群人的围观下,把衣服穿好。
他旁边的妹子吓得用被子捂住,瑟瑟发抖。
半个时辰后,王宗濋出现在文德殿前。
他进去的时候,刚好高俅出来。
“王太尉。”高俅眯着眼睛笑了笑,笑容格外亲切。
“哟,高太尉在呢。”
“王太尉好久不见,看气色,这是刚准备播种被人强行打断,萎靡了下去?”
王宗濋脸色立刻阴沉下来:“高俅,你少耍花样,老子是官家的舅舅,你搞清楚身份!”
“王太尉,快进去吧,官家等着你呢!”高俅给了王宗濋一个神秘地微笑,然后就离开了。
王宗濋走进文德殿,立刻换了一副嘴脸,马上毕恭毕敬地说道:“臣参见官家。”
赵宁正在吃面条,吃得“唆唆”作响。
按理说,皇帝用膳之时不见人,也不说话。
但赵宁没有那套规矩,吃面条也充满了一种草莽的架势,恨不得三两口把一碗面倒进去。
“你来了。”
王宗濋心里打鼓,他试探地问道:“不知官家宣臣有何事?”
“哦,没什么,就是关心关心朕的舅舅。”
一听皇帝这话,立刻放下心来,然后脸又变了,马上装出一副很可怜的样子:“官家终于想起臣了。”
“咳咳……”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