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瑾儿,你怎么在此处?”赵宁转身看着周围的内侍。
“孩儿是刚刚到的。”
“哦,你吃晚饭了吗?”
“还没有。”
“走吧,跟爹爹一起去用晚膳。”
赵瑾跟着赵宁一路向福宁宫走去,夕阳将父子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瑾儿,你最近好像长高了?”
“他们也都说孩儿长高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长得像爹爹一样高。”
“很快的。”赵宁慈爱地看着赵瑾,语气也充满了柔和,“时间过得很快的,我记得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仿佛好像还在昨天。”
“爹爹小时候喜欢做什么呢?”
赵宁正准备说喜欢偷红薯、放野火,但话到嘴边就打住了。
大宋没有红薯,大宋的皇子肯定也不能放野火。
“爹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喜欢读书。”
“爹爹都读什么书?”
“很多很多,各类书籍都读,百家之所长。”
“那爹爹都背下来了吗?”
“哪里能都背下来,许多都已经忘记了。”
“那岂不是白读了?”赵瑾很严肃地说着。
赵瑾今年也就才九岁,但总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不过他说话之间,又还保留着孩童的率真。
“不会白读,读书读书,最开始读的是别人所写,读多了,就有了自己的认知,忘记别人所写,但自己的认知却慢慢形成了,书本里记载的都是先贤的所思所想,让先贤帮我们理顺我们的疑惑,启发我们的想法,即便忘记了曾经读过的书,又如何呢,我们的所思所想,被睿智的先贤所启发,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所思所想,就已经和不读书的人不一样了。”
“爹爹,孩儿最近有一件事不太明白。”
“什么事呢?”
“孩儿听说最近许多人都在讨论东征日本国的事情,有人说不要东征,说是劳民伤财,还破坏了宋日贸易,有人又说要东征,番邦不好好教训,日后必成大患。”
赵宁看了一眼赵瑾,赵瑾问的很认真。
赵瑾继续说道:“有人跟孩儿说,要多听多方的说法,所谓兼听则明,但孩儿在听到这件事上,却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对这件事无法阐述自己任何想法。”
赵宁摸了摸这小家伙的脑袋,笑道:“你没有自己任何想法,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为何你在九岁的时候,就非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了呢?”
“可是我去问过那些老师,他们说父亲九岁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
“他们骗你的。”
“骗我的?”
“你父亲我是大宋的官家,他们提到官家,自然要说官家小时候就是人中龙凤了,不然他们若说官家小时候不读书,整天只知道玩,这传到我的耳朵里,他们担心自己丢饭碗。”
“那他们都很怕父亲。”
“你不怕吗?”
“我不怕啊,我为什么要怕我的父亲呢?”
赵宁叹了口气,说道:“你还小,读的书,走的路,都还不够,你所学到的,还过于碎片化,这世间许多事,不是靠一两个临时拼凑的认知,就能看透的。”
“什么是碎片化?”
“就是接受的知识大多是短小的,零散的,也就是书读得不够。”赵宁很耐心地跟他说着,“书读得越少的人,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狭隘偏激,而且固执。”
说着说着,父子二人已经到了福宁宫。
下面的人准备了饭菜。
赵瑾很有礼节地对赵宁行礼,吃饭的时候非常规矩,一定要等赵宁先动筷子,他才动。
赵宁颇为惊讶:“瑾儿,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母亲教孩儿的。”
赵宁哑然失笑:“平时吃饭,倒不至于如此。”
“爹爹,那我们到底是否应该征讨日本国呢?”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赵宁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
赵瑾便开始用膳,整个过程他没有再说一句话,哪怕一个字。
等吃完后,他又行了礼。
赵瑾是一个非常懂礼数的人,一板一眼,每一个动作仿佛都有考究。
“父亲,孩儿来找您,其实还有一些不情之请。”
“什么事,直接说。”
“二姐她尚未婚配,父亲是不是应该给她婚配了?”
赵宁差点一口饭噎在喉咙里,他忍不住笑起来:“你二姐都不急,你急个甚?”
哪有弟弟为姐姐的婚嫁操心的?
而且弟弟才九岁。
但赵瑾却很严肃地说道:“二姐一直想出海,孩儿听说南海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李宝,爹爹可以将二姐许配给李宝将军。”
“这件事你爹我只有主张,还有别的事吗?”
“四哥儿一直想跟随岳帅学兵法,孩儿觉得边事若安宁后,趁着岳帅回京之际,可以让岳帅教教四哥儿。”
赵宁顿时好奇了起来:“这话都是谁教你的?”
“都是孩儿自己想的。”
“哦,还有其他的事吗?”
“五哥儿喜欢去格物院,孩儿打算托人去民间找许多能人来。”
赵宁很耐心地听着赵瑾所言。
赵瑾继续说道:“大娘娘一直很想念大哥儿,孩儿给兄长写了信,希望他能早日回京。”
“瑾儿,来,过来坐在爹爹旁边来。”
赵瑾坐过去,脸上带着一些微笑。
“瑾儿,爹爹跟你说,你现在才九岁,爹爹希望你像其他孩童一样,可以无忧无虑地去玩耍,尽情地去享受童年的乐趣,许多事,是该爹爹去操心的。”
“但是孩儿想替爹爹分忧。”
“等你稍微长大一些后,会有机会的。”
“孩儿已经迫不及待。”
“你先回去休息吧,爹爹也乏了。”
“嗯,孩儿告退。”
赵瑾走之后,赵宁宣王怀吉进来。
“你去给慎德妃娘娘传话,让她以后多让赵瑾玩耍,小孩儿不应该管得如此严厉。”
“是,臣这就去。”
赵宁陷入沉思当中,回想起刚才和赵瑾的对话,其实有不少细节。
甚至他都开始怀疑是秦桧故意唆使赵瑾来打探口风。
第1224章 动秦桧?(第二更)
秦桧最近在私下跳得越来越过分。
而且让赵宁更加恼怒的是,秦桧居然学李林甫,开始在皇宫内遍布眼线,第一时间掌握他这个皇帝的行动和想法。
秦桧以为自己要做李隆基了?
夜幕降临后,汴京城华灯初上,汴河之中的游船也支起了灯光,年轻的男女们在夜游东京。
一切看起来都很舒适,人们正在享受着盛世的安宁。
一个青年人从樊楼前走出来,准备上马车,突然看到一个人,连忙行礼问候:“见过林郎中。”
林一飞转过身,看到了蔡恒,也作了作揖,却没有说话,进了樊楼。
蔡恒上马车后,便急匆匆回去。
“祖翁,我回来了。”
蔡懋正在写字,烛光映照在他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条条轮廓明显的皱纹。
“辽东传来消息,李纲正在查卢清流。”
“卢清流怎么说?”
“他希望我们能介入,保全他。”
蔡懋不说话。
蔡恒继续说道:“他说如果我们不保他,他就在李纲那里把我们招出来。”
“我们?”蔡懋笑起来,他笑得如此和蔼,像一个邻家的老爷爷,“我们能有什么把柄在他手中呢,他难道跟李纲说,我们要陷害秦桧?”
“孙儿还是有些担心。”
“你不必担心,这件事与我们无关,要查也只能查到秦桧头上。”蔡懋眯着眼睛笑着,“官家让李纲去辽东,自然是有官家的目的的。”
“您是说?”蔡恒愣了愣。
“最近京师里都有哪些风声呢?”
蔡恒说道:“朝堂上下议论得最多的就是东征日本和阴山战线这两件事,还是老生常谈的一些问题,主和和主战。”
蔡懋突然问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点?”
“共同点?”
“这两件事,都牵涉到边疆可能的谋反,朝野是不是有这种声音?”
蔡恒这才反应过来,他说道:“祖翁说的是,孙儿倒是没有注意这个细节,那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秦桧已经完全沉不住气了,说明了秦桧已经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
“祖翁的意思是,这背后是秦桧安排的?”
“除了他,没有别人对辽王有如此大的敌意。”
“那岳飞呢?”蔡恒疑惑道,“岳飞与秦桧无冤无仇,秦桧为何要唆使人造谣岳飞谋反呢?”
“秦桧与金人的一些事你不是清楚吗?”蔡懋继续写着字,淡淡地说着。
“难道秦桧诬告岳飞是因为……”
蔡懋沉默不言,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秦桧居然与金人达成这样的协定,他不怕官家知道后,他……”
“我还告诉你一件事!”蔡懋依然淡淡说道,“秦桧现在在宫里安插了不少自己的眼线,并且与慎德妃走得越来越近。”
“秦桧越来越放肆,他在宫中安插眼线莫不是要监视官家的一举一动不成!”
“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祖翁,我们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万一秦桧真的诬告了辽王,我们岂不是……”
“沉住气!”蔡懋突然放下手中的笔,他抬起头来,目光中闪烁着精光,“官家先派秦桧去辽东,转身又派李纲去辽东,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我们不要贸然跳出来,要看清楚形势,一旦官家做出一些举动,我们再出来不迟。”
说完后,蔡懋又补充了一句:“行官之道,在于沉稳。”
此时,秦桧也接到了一封信。
“官人,怎么了?”王氏见秦桧皱着眉头,不由得问道。
“卢清流的信。”秦桧递给王氏。
王氏看完后,冷声道:“卢清流他这是何意,他敢威胁我们!”
“李纲现在在辽东查他,他想我们保住他!”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