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次日一早,雍军骑兵带着数百女真百姓南下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国策
清晨,一支数十艘千石船只组成船队抵达了京兆城东城外的广运潭,广运潭还在继续开凿施工,这里要打造成天下最大的航运中转码头,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在这里交汇。
数十艘千石货船就是从长江水系的襄阳过来,正是刘大江和他的一千名手下,他们最远抵达了天竺和细兰,又返回南洋,在雍南岛做了短暂休整后,又万里迢迢回到雍朝。
刘大江不是官方身份,尽管他有爵位,但他没有官方职务,他是天子陈庆的皇商,专门替天子陈庆进行海外贸易。
这次他带回来了整整十艘万石大船的货物,价值数十万贯,主要是的猫儿眼、宝石、青红宝珠以及白荳蔲、木兰皮、麝细香、龙涎香等等货物,又在南洋采购了大量香料。
这些货物当然不会全部运回京兆,大概一半都会运到平江府,也就是苏州,那里是整个江南的经济中心,而江南又是天下最富庶之地,粮食产量天下第一。
那里对香料、宝石等奢侈品的需求量惊人,陈庆的皇商并不是仅仅是行商,还有坐商,在平江府有一个西京商行,由皇后吕绣的从叔吕帆坐镇,他也是皇商,负责经销批发刘大江从海外运来的货物。
就算平江府分走了一半的货物,但目前数十艘千石货船上运载的货物也只是另一半的一小部分,大批货物囤积在襄阳。
货船抵达码头,立刻运进了仓库内,士兵们则各自放假回家了,要到明年一月底再返回京城集结。
刘大江则乘坐一辆牛车前往皇宫,不多时,牛车来到了太极宫,刘大江跳下牛车,他手中还拎着一个大箱子。
走到城门前,他取出通行金牌向士兵出示,士兵没有阻拦,直接让他进去了……
此时天子陈庆正在举行朝会,朝会也分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又分为礼仪性大朝会和议事大朝会。礼仪大朝会比如每年正月初一以及天子寿辰,所有在京文武官员都要参加。
议事大朝会则每月一次,七品以上文职官以及部分武职官参加。
小朝会每月逢五和十召开,其实就是五天一次,五品以上官员参加。
另外还有不定时的专题朝会,基本上就是各部寺次官以上官员参加,就是侍郎、少卿以上官员。
今天召开的朝会是专题议事,陈庆接到了燕山路转过来的牛皋紧急鹰信。
“大家也看到了最新的情报,确实出人意料,居然在可敦城还有一支女真军和数万女真百姓,完颜兀术也躲藏在那里,但现在情况比较特殊,西辽大军联合乃蛮部开始入侵漠北草原,敌人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吗?未必,西辽也同样是我们的敌人,那么我们能和女真人和解吗?更不可能,所以现在的局面很复杂,我召集大家议事,主要是想定下一个原则,然后我们所有的后续部署都要围绕着这个原则进行,既然是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吧!”
蒋彦先咳嗽一声道:“陛下认为女真人和契丹人是否有和解的可能,比如两家联合对付草原各部以及雍朝,西辽占领草原,女真夺回辽东,有这种可能吗?”
陈庆缓缓道:“我们都知道女真人和契丹人有灭国之仇,在现阶段是绝不可能和解,但有一种可能会和解,那就是老一辈的契丹人和女真人都死光,新生代上来,新生代没有老一辈那样的仇恨,他们有可能会为共同利益和解,但现在不会,完颜兀术和耶律大石的仇恨不可戴天。”
蒋彦先又继续问道:“殿下认为完颜兀术会不会再次率军撤离?”
陈庆摇摇头,“事实上,完颜兀术和他的女真军已经没有退路,他如果逃跑,首先草原各部就不会容忍他,其次他也无处可去,拖着几万女真百姓,回辽东不可能,南下更不可能,要么他们向北走,这倒是有可能,但向北走有一个前提,他们被西辽大军击败,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完颜兀术和他的女真军重新成为草原领袖,率领草原各部军队抗击西辽大军,一旦他们大获全胜,女真人就会重新强大,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周宽道:“殿下分析得很透彻,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希望西辽击败女真,还是希望女真击败西辽?我们是容忍西辽重新占据草原,还是容忍女真重新崛起?”
张浚摇摇头,“肯定都不能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相残杀,双方损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出兵,让他们两败俱伤。”
张浚想法是不错,但并不现实,主要是很难把握住这里面的机会。
陈庆微微咳嗽一声,众人注意力又集中在陈庆身上。
陈庆不慌不忙道:“其实这个问题朕已经考虑了一年,只是之前朕没有意识到还有女真军存在,现在朕可以坦率告诉大家我的想法,朕希望西辽军获胜,最好西辽军能替朕把草原各部落狠狠重创,消灭干净是不可能,至少让他们几十年恢复不了元气。”
“但西辽怎么办?”
蒋彦先担忧地问道:“西辽不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它是帝国,一旦它实力强大,比松散的部落更难对付!”
陈庆淡淡道:“话是这样说,但西辽是异地作战,我们完全可以用围魏救赵的办法逼它从草原撤军,比如我们在安西大败西辽军,西辽必然会仓促从草原撤军。”
张晓笑道:“可这样一来,乃蛮部就在草原坐大了,它们很可能会统一草原,成为草原强者,陛下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陈庆沉思片刻道:“张相国提醒得好,朕确实没有考虑到乃蛮部,各种变数太多,我们无法参与,所以总结起来,积极准备,不变应万变才是明智之举。”
陈庆的积极准备、以不变应万变策略赢得众人的一致支持,众人达成了统一意见,出兵三十万,积极应对草原和西辽之变。
……
陈庆返回了御书房,杨泰躬身道:“启禀陛下,有个叫刘大江的人求见,他有陛下金牌,微臣就让他在外面等候。”
陈庆呵呵笑道:“他是姚昭媛的舅父,也是朕的海外皇商,以后你就知道了,宣他来见朕!”
“微臣明白了!”
杨泰连忙去了,不多时,刘大江走进御书房,后面还有名侍卫替他拎着箱子。
“微臣参见陛下!”
“咱们快一年没见了,辛苦了!”
刘大江取出一本册子递给陈庆,“这是微臣今年的采购目录!”
陈庆接过册子放到一旁,这一般不是他看,而是交给妻子吕绣,她们几个去商议。
“箱子里是什么?”
陈庆对那口大箱子很感兴趣。
“是一种很类似土豆的农作物,但比土豆甜,可惜坏了一半,只剩下七只了。”
“是什么?”陈庆饶有兴致问道。
侍卫把箱子打开,陈庆走上前细看,一下子愣住了。
箱子里竟然是七只被泥土包裹着的红薯。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轮桨
侍卫将洗干净的七只红薯送回来,陈庆仔细地看了看,七只红薯都很完整,芽眼清晰,他按耐不住内心的欣喜问道:“哪里发现的?”
“雍南岛的杂货铺里,店主说是路过一艘船只送给他的,具体来历微臣也不清楚。”
陈庆点点头,“那些烂掉的呢?”
“微臣也没有扔掉,在泉州把烂的部分切掉,然后让人种在土里,看能不能像土豆一样发芽生长。”
“这个想法很好!”
“请问陛下,这是什么农作物?”
“这是薯,和山药、土豆是一类,它很甜,可以叫它甘薯或者红薯,它的产量很大,甚至比土豆还要高,而且它糖分很足,口感好,一定会比土豆受欢迎。”
“那就太好了,微臣现在看见没有见过的农作物都会本能地留下来。”
“这个习惯很好!”
陈庆又问道:“南洋的情况如何?”
“情况恐怕不太妙?”
陈庆一怔,“为什么?”
“陛下知道朱罗国吗?”
陈庆沉吟一下,“《大唐西域记》中有一个珠利耶国,应该就是它吧?”
“应该就是它,它是天竺南部的一个古国,有一千多年了,唐朝时候它肯定存在,这个国度十分好战,经常出兵入侵掠夺别的小国,在北宋中期,它曾入侵三佛齐国,掠夺了大量人口和财富,微臣这次去天竺就是和朱罗国贸易,在细兰有个官员告诉微臣,朱罗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缓解危机,它很可能又会再次入侵东方,也就是三佛齐国。”
“三佛齐国知道吗?”
“应该知道了,当时细兰港还有另一艘三佛齐国的船只,它们也得到消息了,微臣估计很快就会有三佛齐国使者来向我们求援。”
“朱罗国会在什么时候会入侵三佛齐?”
“微臣估计就是明年春夏之交,上一次入侵就是这个时候。”
“朱罗国的战斗力如何?”
“他们船很大,人很多,弓箭比较厉害,但据说士兵战斗力很拉垮,不过他们也会用火油,据说是跟遥远的西方学会的,这是他们战无不胜的利器,当年三佛齐的水军船队就是被火油击败。”
陈庆点点头,估计后世的阿三军和先祖朱罗军是一脉相承。
陈庆想了想又问道:“现在可以前往南洋吗?”
“当然可以,我们是轮桨车船,基本上不受风向影响。”
陈庆点点头,“轮桨车船很容易被海上巨浪撕碎吗?”
“启禀陛下,最早的轮桨车船比较容易,那种就和内河的车船一样,轮桨直接暴露在外面,现在不一样了,造船的时候就同步建造了外壳,和船身一体,外壳非常厚实,只要船身不碎,外壳就不会碎裂,轮桨也就安然无恙,不过微臣在码头上听到一个说法,说准备用铜片做轮桨,不知道是真是假?”
“哪里的码头?”陈庆眉头一皱。
“就是京兆的广运潭码头,微臣听码头官员说,前几天有太学的人在广运潭试验铜制轮桨。”
陈庆顿时有了兴趣,他对刘大江笑道:“先回家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朕会派人宣召!”
“微臣告退!”
刘大江躬身行一礼告退了。
陈庆随即对侍卫道:“准备车驾,朕要去太学!”
……
虽然陈庆已经登基,但他远远没有皇帝的排场,他出巡也是从安全考虑,而不是从礼制和排场上考虑。
他去太学巡视也是先走夹墙通道到南城门,再从南城门前往太学,这样基本上就不会扰民,但太学内却戒备森严了。
从太学大门通往农院的街道上,全部是士兵站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出门。
陈庆远远便看见了玻璃房,玻璃暖房还在,盛夏的时候会搭建一个大棚子遮挡,防止太阳暴晒碎裂,现在已经过了盛夏,大棚子已经拆除。
太学一共由五个学院组成,兵器院、农院、工院、商院和算院,其中算院比较杂,有数学、地理测量、河道治理、天文历法等等专业。
整个太学已经有学生三千人了,比五年前增加了十倍,大家都意识到了太学的好处,进了太学,这辈子基本上就不用为衣食发愁了,各种待遇都相当丰厚,有本事还能当官,就像农院博士杨度,他培植土豆成功,现在不仅是农院主事,同时还出任司农寺丞。
陈庆抵达农学院,农学博士杨度迎了上来,“微臣参见陛下!”
陈庆笑眯眯道:“今天又有南洋送来的新物种要辛苦杨博士了!”
杨度一阵惊喜道:“微臣求之不得!”
众人来到玻璃房前,陈庆让侍卫把箱子拿上来打开,侍卫打开箱子,杨度蹲下来细看了片刻。
“陛下,这也是和土豆差不多的。”
陈庆微微笑道:“这也叫红薯,但和苏东坡诗中的红薯不是一回事。”
杨度点点头,“卑职明白,苏轼诗中的‘红薯与紫芽’,指的是山药和紫芋。”
“现在季节不对,可以种植吗?”
“外面不行,但玻璃房中可以,只要保证温度和水湿,它就能发芽。”
“这种红薯产量比土豆还大,很容易种植,而且口感甘甜,老少皆宜,有了它,百姓吃不饱饭就会成为历史。”
“卑职今天就开始种植!”
……
陈庆随即又来到了工院,工院的主事博士便是严阔,重力钟就是他造出来,现在雍朝大一点的城内都有一座重力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陈庆来到工院研制所,问道:“蒸气机完善得如何了?”
蒸气机去年秋天就研制成功了,但太过于庞大,有几层楼那么高,而且密封性不太好,陈庆要求他们继续完善。
严阔点点头,“差不多了,比原来的缩小一半,密封性也大大改善,最晚两个月,快则一个月,第一台完善后的蒸汽机就能造出来。”
“你们第一台蒸汽机是准备用在船上吗?”
严阔愕然,“陛下怎么知道?”
“有人说你们在广运潭试验铜制的轮桨,这玩意儿人力可蹬不动,我想只有蒸汽机来带动了。”
严阔点点头,“蒸汽机是通过前后的活塞拉扯,产生前后推拉力量,然后通过连杆可以使横轴转动,我们首先就想到了车船,用蒸汽机替代人力踩踏完全可行,而且使用铜制轮桨就能解决了木制轮桨容易被磨损的弊端。”
“带我去看看轮桨的实物!”
蒸气机还在建造中,他暂时不看,但铜制轮桨已经完成,他更感兴趣。
“回禀陛下,目前船只就停泊广运潭内!”
“那就去广运潭!”
……
广运潭位于灞上,是灞水的一部分,唐朝天宝年间开凿,水面广阔,颇有一种波光浩渺的感觉。
从前年开始,工部侍郎吕纬便着手扩大广运潭,说是扩大,其实清理唐朝以来的淤塞,恢复中唐的水域罢了。
但今年又开始扩大,这却是为了打造天下最大的水运码头。
陈庆在码头最南面看到了这艘安装了铜制轮桨的三千石试验货船,很巧,再过两天这艘试验货船就要出发去汴梁了。
当年,杨幺在洞庭湖使用的车船,只能是初代车船,一种外挂式车船,简单粗糙,效率比较低。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