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第119章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第二遍耍细沙,这是为了避免炮身和铁模黏连。

第三遍,匠人刷了碳粉,目的是为了渗碳。

浇筑钢水后,这些碳会一部分融入钢水,让钢水的外层含碳量升高。

众所周知,钢其实就是含碳量在一定范围区间的铁。

其含碳量越高就越硬。

如此就实现了火炮的外硬内软。

内软的目的是让火炮更好的承受火药的爆炸。

因为太硬容易炸膛。

外硬则是为了让火炮不变形,否则火炮就和气球一样,会在爆炸的时候尾部膨大。

在当代的明朝有一种铜芯铁体火炮,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不过这种火炮造起来更麻烦,远不如铁模铸炮适合量产。

待匠人涂刷结束,王应去细细检查了一遍,让匠人处理了一些瑕疵。

在生产这件事上他格外得严厉。

之后,王应让匠人把铁模合在一起,用铁箍箍上,成一个圆筒。

又令匠人点火把铁模烘热,这是防止浇铸钢水的时候外层冷却太快,影响渗碳。

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完,王应令匠人把泥芯取来,塞入铁模中。

泥芯的粗细就是炮口宽度。

待浇铸完成,只需把泥芯捣碎即可。

“浇铸钢水。”一切就绪,赵煦对王应点头。

王应立刻高喊一声,声音甚至有点走音。

他这是激动的,造出这般利器,将来青史留名不是不可能。

匠人们得到命令,分左右两边抬着坩埚等登上土台,左边将钢水缓慢倒入便撤下,右边开始浇。

左边又有匠人登上去,右边浇完,他便浇,如此保持连续性。

滚滚钢水流下,空气这一刻似乎都炽热起来。

抬钢水的匠人更是大汗淋漓。

待钢水与炮口平齐的时,王应叫停了浇铸的匠人。

接下来就是等火炮自然冷却了。

渗碳有个过程,人工加速冷却会让渗碳不充分,影响火炮质量。

直到晚上,火炮才完全冷了下来,赵煦立刻让人拆模。

砸掉铁箍,匠人拿掉铁模,又将泥芯凿掉,清理炮膛,一个正真的火炮诞生了。

这个火炮可不是北狄和大颂在使用的火铳,威力绝对会让他的敌人很爽的。

接下来就该检验一下火炮的威力了。

第154章 吓坏的将领

“殿下,这火炮真能将铁弹打出三四里?”

炮模拆除后,火炮被四十五度倾斜放置。

王应站在炮口前,眼睛往炮膛里望。

在他看来,这个东西就是比火铳重一点,长一点。

赵煦看向一边眼睛发光的王崇。

火炮的发射是个综合系统。

炮体,火药,弹丸缺一不可。

现在炮体已成,剩下的就是火药和弹丸了。

而这他交代了王崇去做。

于是他道:“这就得看王崇做的火药和弹丸合不合格了。”

工艺这件事上,王应从不马虎,他看向王崇,脸色严肃,“殿下交代的事情若是办砸了,我非得打断你的腿。”

王崇吓了一个哆嗦。

他看得出父亲是认真的,对燕王交代的差事,他一向要求极严。

而他又是在自己父亲的推荐下入得兵仗司。

如果这次丢脸,便等于是在丢他的脸。

今后,他就别想在兵仗司待下去了。

咽了口唾沫,王崇道:“不用你说,我自断双腿。”

众人闻言,俱都笑起来。

这时,王崇一路小跑去了高炉旁。

返回时双手托着一枚网球大小的黑色铁弹。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将铁弹放在炮口比量了下,铁弹和炮口正好无缝结合。

“炮弹正好。”王崇轻轻舒了口气。

转向赵煦,他道:“殿下,火药小的也准备妥当了,现在能试炮吗?”

王应正想问这个问题。

辛辛苦苦把火炮造出来了,他们很想见识下这东西的真正的威力,否则心里总归是有些缺憾的。

“试炮能试,不过不能在这个地方。”赵煦环视一圈。

这炮下去,炮弹能直接穿墙而过,飞到大街上去。

而且,他还想让常威等来参观。

库图的事让他们很憋屈。

他虽放下话说只要够强草原不过是囚笼。

但总得让他们到希望。

于是他道:“本王挑个地方,明日试炮。”

“是,殿下。”王应和王崇神色一喜。

赵煦拍了拍厚重的火炮,嘱咐王应想好运输的法子,在徐烈的护卫下去了北大营。

“空旷无人,保密性好?”常威皱了皱眉头。

燕王一到大营,便给他抛了个难题。

“有个这么一个地方,不过有些远,在东门二十里,那个地方叫马蹄山。”

常威还没想出来,吕昌说了一句。

他是燕郡人,对这里比常威熟悉。

陈虎一拍脑袋,“对,是有这么一个地方,这座矮山形似马蹄,山间有一片很大的阔地,三面是山。”

赵煦眼睛亮了起来,这正是他需要的地方。

他亲自找这个位置,可不仅仅是为了试炮,更是准备今后将这个地方作为炮兵的训练地。

“殿下找这种地方做什么?”常威面露不解。

“你把将领们都召集起来,明日到这个地方集合,到时你们便知。”

说罢,他也不解释,径自离去。

“殿下一向这么神神秘秘吗?”墨羽望向赵煦的背影。

常威,吕昌等人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习惯就好。”

隔日。

一辆由三匹马拉的板车缓缓离开兵仗司向东而去。

车上覆盖着巨大的麻布,让人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东西。

马车沿着东门的大道径直向东而去。

五里后偏离主道,沿着小道向东南去了。

最终在一座环形的矮山面前停下。

王应和王崇一路跟随马车,和他们同来的还有参与火炮制造的匠人。

火炮由他们亲手铸造,他们同王应闹着要来一观。

王应于是答应了他们。

“来了不少人啊。”王应望了望,山前的阔地上有不马匹。

将领们正聚在一起说什么。

见他们到来,目光都投向了这边。

王崇激动起来,这些可都是王府亲军的高级将领。

在燕郡,他们可都是青壮崇拜的人物。

“把炮推过去。”王应冷静许多,他常和常威等人打交道。

常威对他一向殷勤,不过就是有点喜欢催他要盔甲武器。

将马车牵到赵煦面前,王应停下,道:“殿下,火炮到了,还有需要的工具也都带来了。”

赵煦点了点头,将车上的布掀去,露出火炮。

常威等人一直琢磨着燕王带他们来干什么。

这时,目光顿时聚集在火炮上面。

“这是火铳?”

“长得倒是差不多,不过看起来更精良。”

“应该能把石弹打出三百米,这个。”

“……”

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

常威想起燕王曾说马上有新的武器造出来。

想必就是这个了。

不过现在看了,他有些失望,不就是加长加粗的火铳吗?

将领们的表情被赵煦看在眼中,他没有解释,而是对王应说道:“把马牵走,火炮对准前面的山体。”

王应应了是,立刻指挥匠人转动板车,将炮口对准正前方。

因火炮被绑在厚重的板车上,板车自身便相当于是炮架了。

做完这些,赵煦点了三个匠人。

让其中一个匠人拿前面绑着猪毛的长棍。

一个匠人守着炮弹和火药。

炮弹就是王崇拿的那个铁弹,而火药则用纸裹起来,像个大鞭炮。

在当代十六七世纪,火炮的火药是散装在箱子里。

打仗时直接用铲子往炮口里铲。

有些士兵紧张,会导致火药不是多就是少。

多了会容易导致炸膛,而少了则威力不足。

吸收了当代的经验,他自然顺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