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118章

作者:寒庐煮酒

难道?”张元笑了两声,看向邵元节的眼神中饱含深意。

“哼”

邵元节古怪地看了一眼张元,后者已经换了一身新的灰布道袍,左手拿着一串阴阳太极流珠,右手抱着一个黄皮葫芦。

“哦,张道长腌的咸菜,是真的滋味无穷啊!”

张元苦笑一声,试探性地将黄皮葫芦放在地上,不出意外又一颗柿子砸落了下来。

他一个闪身躲过,顺势又将葫芦抱在手里。

“道兄,可有什么办法去去晦气?我总不能睡也抱个葫芦吧!”

邵元节抚须,指了指旁边腌着咸菜的大玉海,沉声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气运之道,玄妙非常,老道我穷极一生也只是刚入了门。”

“这……”

张元眉头紧锁,一脸苦恼的看着大玉海。

邵元节的心中却有了想法,朱厚熜先前吩咐他炼制的丹药,就是专门给宦官准备的。

或者说,是让后来的人能有完备之身。

这丹药叫定阳丹,顾名思义定住元阳。

邵元节钻研丹道多年,如果仅仅是锁住元阳还难不倒他,即使要锁住五六十年他也能办到。

一记猛药下去,保管六根清净欲念不生。

难的是,锁住之后还能解开。

他围着大玉海走了几圈,口中喃喃道:“转化?或许可以……”

看着小心翼翼探步走来的张元,邵元节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

紫禁城司礼监内,朱厚熜看着琳琅满目的官服样品,满意地点了点头。

明朝的官服,按颜色和衣服补子来区分不同官级。

一品至四品,绯袍。

五品至七品,青袍。

八品九品,绿袍。

但官服却不是由朝廷统一制作分发,反而是让官员自己去定制。

并且,高官可以穿下品服。

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老朱定的官奉太低。

一些寒门学子连一套官服都买不起,甚至个别偏远的地方,那官服上最值钱的就是朝廷发下来的补子。

当初的广东按察使汪鋐,新的官服穿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到最后干脆颜色都掉完了。

洪武皇帝建立明朝之后,废除了前朝的官服制度。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

服饰更加精美,配套也越发和谐。

朱厚熜停下脚步看了看左前方的一套朝服,整套衣服以红色为主体,旁边整齐地摆放着梁冠和云头履,他伸手摸了摸朝服,一股舒畅细腻的质感油然而生。

“张爱卿,你看这官服如何?”

“陛下,此物甚好”张璁神色恭敬,拱手道。

他来京不足三月,却已经登上尚书之位。

可实在囊中羞涩,现在张璁身上穿的还是他一狠心为侍郎定制的官服。

用的料子也很一般,只是比寻常百姓稍好一些。

如果排除衣服的颜色和前面的补子,那比一些富商的绫罗绸缎还差远了。

朱厚熜微微颔首,眼神不经意地瞟过张璁官服前绣着的锦鸡。

他又回想起这几日朝堂之上,放眼望去武将一边尽是“公侯伯爵”,连一件五品以下的官服都看不到。

某种程度上,这是僭上!

“麦大伴,如今朝廷官员定制官服一般都去哪?”

麦福略一思索,便答道:“各家各户去的地方不一,但一般都是去江浙商人经营的铺子,料子上乘价钱也相对便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一些大臣,则是直接将匠人请到家,进行私人定制。”

朱厚熜坐在司礼监的主位上,习惯性地用手轻轻敲击了一下黄花梨雕花大木桌。

服饰,从来与文化就是一体的。

在某种程度上,服饰是礼制的具象。

朝廷纲纪废弛,文武百官在衣服上也逐渐不讲究。

他在心中思索,服饰必须要规范,礼制不容许挑战。

当然,除了特定的几种样式,百姓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不需要顾及衣服的材质,只要有钱都可以穿。

“满朝朱紫贵,何日百姓裳!”他自语道。

张璁文言却是眉毛一挑,在心中将这句话默念了几遍,一时间竟感慨无限。

为官者绫罗锦缎着身,想的不应该是富贵,而是怎样让这天下人都穿得上!

他的神色间多了几许郑重,原本得到新官服的欣喜也褪去了几分。

“张爱卿,朕记得先前命你主管提俸事宜,六部共同协商提出章程,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陛下,臣等商议打算先从京师和山东率先实行,待一年之后再推广至全国,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继续完善。”

“一年?还是有些长了!”朱厚熜神色淡淡,语气中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半年!”朱厚熜轻轻挥手。

“谨遵上喻”张璁拱手一揖。

由于先前王阳明的计策,朝堂上的最后一批老顽固也已经闭了嘴,剩下的就是一些客观的阻力。

国库空虚,钱币运输,俸禄核算……

张璁心中估计了一下,如果一切顺利,最迟三个月大明边境最遥远的地方,官员都能领到俸禄。

朱厚熜又缓声道:“除了固定的官俸,朕提意还可以按照政绩和分管之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增添一笔奖励银,这数额可以大一些”

要想马儿跑,还不给吃草,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朱厚熜不介意多给出一些银子,但他希望给出的东西要有对应的回报。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意,如果官俸提升之后,还有再敢伸手的,那就是自取灭亡怪不得他。

还没有等张璁反应过来,朱厚熜就起身指着两侧刚做好的官服言道“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服,从今以后,都由尚衣局统一制作,和官俸一起发放。”

他顿了顿,扫了一眼张璁,继而缓声道:“这第一批衣服,朕希望在年节之前,每一个人都能收到。”

朱厚熜正要离开司礼监,却忽然想到了什么,转身一笑道:

“张爱卿,三日后的廷问,朕期待你穿着新官服登台”

“陛下!”张璁下意识地喊出声,语气微微发颤。

等他反应过来,银黄色的身影已经逐渐远去。

张璁神色一正,双手向后舒展又合于身前,执礼相送。

第101章 礼乐

离开司礼监之后,朱厚熜又去了西苑一趟,视察了天工院,又听了听修礼的进度,最后临近日暮来到了太庙。

“麦大伴,一切材料都准备好了?”

朱厚熜一边目光朝四周扫视,一边问道。

“五色土、金丝楠木、黄金、白银,黄铜都已经按照主上的吩咐运达了侧殿。”

朱厚熜微微点头,继而问道:“那些古物呢?”

“秦朝的铜权、铜升,也都摆放到了侧殿。”

谈话间,二人就来到了太庙旁边浮翠流丹的侧殿,朱厚熜走上前去,径直将门推开。

他一甩龙袍就走了进去,麦褔则站在门口神情肃穆仿若雕像。

刚走进侧殿,朱厚熜的目光就被桌案铜权所书的文字牢牢吸引。

他神色一正,轻声念诵道: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法度量”

“法度量”

“法度量!”

他的声音自然地提高了几分,语气中不经意流露出自豪之感。

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或许是类似的伟业太多,对于度量衡的统一,国人并没有深切的感受。

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忘记,统一度量衡并不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

准确地来说,这样的东西出现在民主共和时期更为合理。

在几千年前的秦朝,纵横千里的广大土地上已经拥有了统一的计量方式。

而在欧洲,几百年后大革命攻占法国巴士底监狱的欧洲,度量衡依旧一片混乱!

路易十六也曾经有远见地想要下令统一度量衡,却还没有看到成果,就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砍了头!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君主的命令,都能成为世俗的规范。

朱厚熜的目光看向一旁堆叠着的材料,眼中浮现湛湛精光,他沉声道:“天下归于一统,度量亦然。”

随着他的目光移动,一声轻叱之后,五色土、黄金、白银…

各种珍稀的材料,都悬在半空,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朱厚熜龙袍一挥,“融!”

金口玉言,万法相随,天地相应!

各种材料开始缓缓变成流动的状态,此刻侧殿内光影变换,在明暗的交替之间材料的蜕变已经悄然完成。

“咚!”

一声厚重悠长的声音,逐渐向远处传去。

麦福身子紧绷,但下一秒意识到,这声音是从自己的后方传来,戒备的心也就放下了。

没错,朱厚熜在铸钟。

铸度量之钟!

华夏统一度量衡的进程,放在全世界来看,都充满着一种纯粹和高雅!

中国人最早统一的度量—音律!

以音律,来规定体积,长度,质量和历法,这是何等的浪漫,是何等的智慧。

要统一度量衡,首先要确定一个基准单位。

在如今,我们所选用的是长度单位米。

再通过长度来推算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单位。

1857年,也是在法国。

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共同规定,米是南极到北极穿过巴黎经线的2000万分之一。

不同于统治者相关的计量,这是属于自然地计量,客观稳定地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