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下乐
去了新的地方,不要忘记他们曾经学过的那些东西,要时刻谨记着殿下的思想。
同样在蒙古草原上,刚收到消息的所有牧民,也同样陷入了沉默,这样的政策对他们来说,同样连梦里都不敢想,但现在大唐朝廷却将他们这些刚刚归附的百姓都纳入了其中。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珍惜,所以这些牧民更加确定,以往的那些可汗只不过是换了个剥削他们的人,而大唐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
以往他们向往中原,以往他们劫掠中原,他们的可汗告诉他们的是,中原人都是两脚羊,他们天生就得到了如此丰饶的土地,而他们却只能在这草原上面受苦。
所以他们要抢劫那些中原人,抢劫他们的财富,占领他们的土地。
但现在,他们才突然明白,这些话都是假话,其实都只不过是为了那些可汗抢夺财富而已。
谁说草原上不能过上好日子?而现在大唐用事实证明,身为牧民,生活在草原上,同样可以过上好日子。
只是要看那些所谓的可汗让不让他们过而已。
而现在大唐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也从心里开始明白,日后,所有想要恢复到以前那种可汗制度的,都只是想要重新统治他们,重新压迫剥削他们而已。
他们并不是真的为了他们这些普通牧民好。
在那些贵族的眼里,他们这些牧民也不过就是那些贵族的财产而已。
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却懂得好赖。
虽然这些牧民都没有明说,也没有像是青海牧民那样的凝聚力,但是那些闲暇时间默默去拉石头的人却多了许多,运送的时间也长了许多。
农税补贴是今年大唐最重要的改革国策,不管是公共安全部,还是其他的部门都是在共同关注这件事,不能允许这件事出现任何方面的问题。
实际上,大唐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同样都无法理解,他们不知道如果不征收农税,而且还反过来给百姓送钱了,大唐朝廷靠什么运转?国库去什么地方找收入?
难道仅仅依靠商税吗?恐怕不行吧,就算是商税比所有人都想的要强,但是也不足以支持如此之多的税收吧?
但他们不懂的政策多了去了,所以他们也只能是默默的执行,现在的大唐,他们说了不算。
这些官员都是出自于门阀世家之人,他们都很清楚,大唐的天早就变了。现在不是他们世家门阀的时代了。
无法逆流而上,那就要顺应潮流。
既然无法与河流搏击,那就要蛰伏于浪花之下。
因为他们都看的很清楚,现在的天下,最重要的力量,大唐的军队,以及治安军这两样都是他们影响不了的,而大唐的无数百姓也根本不听他们的。
既然如此,他们能够影响的人有什么?连以往可以看作是各个家族死忠的那些佣人,现在都改成了契约制,在契约制下面,你知道哪个佣人是别有心思的?
他们都不知道陛下哪里来的信心,也不知道殿下到底有什么魔法能够变出来钱,让朝廷运转下去。
但也只能是拭目以待。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一个个遍布大唐的全新国有连锁商行,正在悄然建立。
这个商行名字为:大唐某某供销社。
在这个商行里面,来自于大唐几个地方钢铁厂和机械制造厂生产的曲辕犁、耧车、菜刀、铁锅等等铁器正在这里销售。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官方纺织厂的各种种类的普通布匹,食盐,粮食等也在这里销售。
将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的物品逐步的销售。
这些官员只能看到许多的百姓将一车车的粮食拉着进入了唐储粮的仓库里面。更让他们觉得震撼的是,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违背了市场规律。
他们无视了直接将自己的全新粮食卖给私人的商行一石要多个十来文的事实,几乎大部分人都统统卖给了唐储粮,卖给了国有商行。
这……这还是他们认知当中的,唯利是图,没有太长远眼光的穷哈哈,这还是那些给点钱就能买他们一条命的百姓吗?
要知道今年粮食丰收,他们的粮食如果卖给私人的粮行,可是能多出好几百文呢!
这……所有的这些门阀世家的人都是目瞪口呆,有些让他们难以想象的事情正在发生。
第962章 太子殿下病了
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很难在人们常规的内心当中出现,因为它是不符合常规,不符合很多人的价值观,所以它才称之为奇迹。
发生在大唐各地的卖粮事件,李恪在长安自然是收到了,光是长安周围类似的事情就一直都在发生的。
唐储粮在各地建设的粮仓几乎都是一直处于排队的状态。
这最后的结果就导致这些私人商行居然没有地方买粮了,这些经营粮食的商行也是有些无语,不过还好,唐储粮本身就有负责调控粮价的责任,市场上没有粮食售卖自然也是不对的。
所以唐储粮自然是要开始放粮,作为放粮出售的粮食那自然价格是要增加一些的。
虽然增加的不多,可能一石粮食也就是多个几文,甚至十几文的价格。
但明明自己直接收就是这个价格,那些百姓就是不卖,最后还得从唐储粮收,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唐储粮毕竟是国有商行,这是跟朝廷做生意,一些小手段自然就没办法用了。
不说别的,如果唐储粮只收购一定的粮食就不再收购的话,他们就可以借机压低粮价了。
结果唐储粮来者不拒,最后他们都没办法压粮价了。
而唐储粮出售的粮价也都是一石粮加十文钱出售,他们现在不想买都不行。如果这些百姓不是蠢到亏本也要卖给唐储粮的话,他们比唐储粮一石粮加五文钱自然就能收到了。
现在,反倒是让唐储粮赚了一笔。
不过这话,他们当然不敢说出去了,说出去了,唐储粮不卖给他们粮食怎么办?现在天下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在唐储粮的手里面了呀。
而除了这些消息之外,李恪也是在距离除夕夜还有几天的时候,收到了乔师望送来的万民书。
看着青海州所请愿要缴纳税收的万民书,李恪一时间除了感动之外,就是感慨不已。
普通人的真诚永远都是最动人的。
这万民书让李恪想到了自己爷爷曾经跟他说过的,他上辈子五六十年代,曾经的那些纳粮积极分子,很多人家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都要给国家纳粮,要当先进个人,当积极分子。
放到李恪后世那个年龄曾经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更何况比李恪还小一些的那些年轻人?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都是傻子。
但现在,李恪却能理解了,因为他们那一批人,也是被从水深火热当中拯救出来的呀,相较于自己家粮都不够吃而言,他们之前连生死都无法保证的日子显然更加艰难。
整个民族是从刀山火海之中踩踏出来,所以他们格外的珍惜,所以他们宁可自己吃不饱饭,也要给国家纳粮,让国家强大起来。
这就是他们心中最简单的想法,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不懂太多的知识,是后世很多人嘴里面的文盲。
但他们就是用最质朴的行动干着最质朴的事情。
这种价值观也许跟他们的一两代的晚辈完全不同了,但你不能说他们傻。
仗义每多屠狗辈,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现在大唐这一波百姓,也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当他们的儿子,哦,也许到他们的孙子辈,那个时候大唐更加富强了,他们的孙子辈也恐怕无法理解他们的这些行为了,认为他们傻。
但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风景,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买单,没什么不好的!
因为是信仰给了他们新的生活,给了他们新的人生。
不过这虽然是他们的请愿,但这种事情身为大唐朝廷来说,当然要一视同仁。
李恪想了想,他直接去找了李世民,不过他老爹直接一句话就给堵回来了。
“这件事你自己解决,青海是你一手管理出来的,而青海的这些牧民也更想听到你的话,所以这件事你自己来处理。”
李恪想了想,好像事实确实是这样,他也只能无奈的自己解决,想了想,李恪最后还是亲自写了一封信。
有些东西这些百姓们不懂,但李恪可以告诉他们,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这篇心意李恪收到了,也知道了,然后在趁机向这些百姓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更加充满动力。
各个州的百姓也是可以卷起来的。
至于那些门阀世家的粮商李恪倒是没在意,唐储粮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唐储粮不会拿着所有的粮食彻底垄断市场,粮食生意大唐不需要唐储粮垄断,所以唐储粮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些粮行跟唐储粮直接购买和跟百姓购买的区别不大,无非就是部分百姓能够赚取的钱让他们都让给了唐储粮而已。
不过对百姓来说,纳税缴纳的粮食直接给了补贴,这本身就已经让他们非但没有任何损失,还有了收入,这已经足够了。
但这一次的行为却可以算是给这些门阀世家敲个警钟,告诉他们,现在的大唐,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其实,这一次真正被震撼到,害怕的,恐怕是这些门阀世家吧。
就像是李恪所猜测的那样,其实震撼的、害怕的不仅仅是门阀世家,还有朝廷当中的各位大臣们,他们第一次算是切实的感受到了什么才叫天下百姓的力量。
什么才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百姓能够如此团结,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李恪在给青海州百姓写信的时候,石彧敲响了李恪书房的门。
“进来,怎么了?”让对方进来之后,李恪有些疑惑的问到。
“殿下,太子殿下生病了。刚刚东宫的人过来求见殿下,想要让孙思邈真人去给太子殿下看看病。”石彧开口道。
“啊?严重吗?叫人进来。”李恪将手里面的工作暂且放下,赶忙开口道。
“是。”石彧立刻转身出去,很快就带了一个人走了进来,这位是李承乾的近侍。
“刘内侍,我大哥怎么样?”李恪问到。
“回殿下话,太子殿下可能就是劳累过度导致的,有些像是感染了风寒,药藏局的医生已经为殿下看了,说是问题不大,只是需要调养。太子殿下本不想打扰秦王殿下,但这已经过了三日,臣观太子殿下的状态也不是很好,所以斗胆擅自过来求见秦王殿下,能否请孙真人出手。”刘内侍低着头道。
“你做的对,这样,我现在去找孙真人,然后一起过去。”
第963章 我就说不想参合
李恪是有些急的,自己大哥身体可千万不能出现问题啊,出了问题谁继承父皇的皇位呢?
哦不对,李恪着急当然不是因为这个了,是因为他大哥是他的好大哥,从小到大都非常的照顾他,现在突然听说大哥生病了,他这个当弟弟的自然是要关心一下了。
将自己本来准备写给青海百姓的书信都往后推了一下,这个不着急,当然是亲爱的大哥最重要了。
找到了孙思邈之后,李恪将原因一说,孙思邈自然是义不容辞,现在的孙思邈跟当初的想法可是不一样了。
当初他想要为大唐,为天下百姓编写一本有诸多药方的医书,想要能够拯救更多的人,所以他终其一生都在做这件事。
但来到了长安之后,孙思邈在李恪这里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当李恪将《赤脚医生手册》拿出来的时候,孙思邈才知道,天下间还有这样的办法。
而且整个《赤脚医生手册》里面的很多内容对孙思邈也有巨大的启发作用,尤其是他已经开创的妇科和儿科方面,在这里更是有系统的方法,还有关于婴儿方面的各个问题。
可以说《赤脚医生》手册的建立以及发行,对孙思邈来说,他一生的目标都算是完成了,《千金要方》就算是无法写出来,他这辈子也不会后悔了。
更何况现在李恪直接随同太医署建立了整个大唐第一个医科大学。
长安医科大学,目前长安医科大学的学生并不多,但也有二百多人。
这些几乎都是孤儿,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求知欲却让孙思邈觉得后继有人了,重点是,这只是第一批而已,后续随着大唐的小学,中学的普及,等中学的考试之后就有选择医科大学的途径。
而那些经过考试合格的才会进入医科大学学习。
所以孙思邈现在不仅仅多出了二百多个徒弟,他还是整个医科大学的创始人,未来还会有无数的徒子徒孙,孙思邈当然满意了。
他现在真的是一辈子的追求都圆满了,心态自然是更好了。
李恪找过来的时候,孙思邈自然是收拾了一番就跟着李恪走了。
到了东宫,孙思邈也没有多想,直到他跟着李恪见到了李承乾。
看了一眼李承乾的脸色,孙思邈就有些愣神,因为怎么看,李承乾都不像是一个生病的人啊。
虽然说他的脸色确实看起来比较憔悴,整个人好像也瘦了一些,但是他的眼神却非常的有神,而且从眼神里面看到情绪就感受到他的精神并不是很萎靡。
不过孙思邈倒是也没多想。
“三郎,你来了。”看到李恪的李承乾笑着开口了,他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
“见过太子殿下。”孙思邈冲李承乾拱了拱手。
“孙真人免礼,承乾实在是身体不适,不能还礼,还请孙真人见谅。”李承乾内心多少有些忐忑,这位在大唐,那可是真正的老神仙一样的人物。
至少李承乾没听过谁能活到快一百岁的,眼前这位就是。
“没关系,大哥你这也太不小心了,我不是跟你说了嘛?一定要劳逸结合,上次接近两个月前见你的时候,你就熬出了黑眼圈,现在还给自己熬的病重了。”
“你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啊,你的身体可是大唐的未来。”李恪一脸关心的开口道。
李承乾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上次见李恪本来说是准备半个月之后就生病的,后来半个月之后,正好那段时间李恪挺忙的,因为马上过年,大唐朝廷的事情都挺多的。
然后他父皇就说,这个时候生病不太好,让他专心干活,等他忙的差不多了再生病。
李承乾想想也是这么回事,然后他就琢磨,要不趁着等一等,然后看看自己会不会有风寒之类的时候,如果感染了风寒,正好一箭双雕。
然后这一等就差不多马上春节了,也没见他生个病啥的,身体都很健康,所以李承乾也就只能找了个机会“病了”。
“三郎,我没什么太大的事情,药藏局的医生已经说过了,多休息就行了。”李承乾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孙真人,麻烦你帮看看了。”李恪赶忙转向了孙思邈。
“没关系,我来看看。”孙思邈什么都没说,只是笑着开口道。
坐到李承乾的身边,孙思邈开始给李承乾把脉,仅仅几秒钟,孙思邈的眉毛就不自然的跳动了一下,然后又看了一眼李承乾的表情。
有点意思。
孙思邈看着李承乾,他敢肯定这位太子殿下肯定是没生病的,虽然他的身体看起来憔悴一些,但这都是表象,但实际上他的身体非常的健康,甚至比他当初第一次来长安的时候给李承乾看病的时候更加健康和强壮。
身形是瘦了一些,但实际上却更加精壮。
上一篇:大明洪武:皇族发明家
下一篇:红楼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