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下乐
“你以为我想?当我发现朝政无论如何都无法处理完的时候,我能怎么样?我又不是机器不用休息的。”李世民瞪了他一眼。
李恪:“……”
“好吧……那我还能怎么做呢?不过我今年入冬之后是要去一趟青海。”李恪无奈的开口道。
“行程你自己安排,去就去,那边你也不用担心安全,不过你今年大婚你确定大婚第一年就离开长安?”李世民看着他问道。
“回去看看吧,去年答应了。”李恪有些无奈。
“行,这些反正你自己决定,现在大唐的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今天这里也没有其他人,也就是常内侍在这里,爹跟你说句实话,如果不是你一直帮忙的话,你的很多改革我都想要叫停了。”李世民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啊?为什么?”李恪愣了一下,赶忙问道。叫停?那怎么行?那不是我退休的年龄要奔着三十去了?
“为什么?你自己说说,这些改革政策是不是拉长到十到二十年一步步进行最好?”李世民看着他问道。
“额……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有些改革还是要一步到位的。”李恪噎了一下。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你不就是琢磨直接给这些官员加担子,让他们快速熟悉政务,然后将流程走熟悉了,整个三省都彻底走上正轨,到时候你就不用处理政务,所有政务你爹我自己就能处理完,你到时候可以游山玩水,没错吧?”李世民看着他,淡淡的开口道。
“额,爹看你说的,怎么是游山玩水,我确实是准备出去的,不过我其实是为了考察大唐各地,看看能不能给当地百姓找一条完整的出路。以及如何发展地方经济等等,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李恪野了一下,飞快的开口道,“就拿云贵这些当地来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很难找到出路的。”
“行了,先别管你是游山玩水,还是考察各地。这个姑且不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么多的改革同时进行,要不是你能够帮我决策很多事情,我就直接叫停了,因为我自己很多事情是处理不来的,这才是关键,而且这些大臣的压力也很大了。”
“一旦官员体系崩了的话,你知道大唐会成什么样子吗?”李世民看着他问道。
“额,这个倒是不至于,就算是崩了,也不至于乱。”李恪犹豫了一下道。
李世民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我知道你的意思,秦琼的公共安全部是吧?”
“爹,慧眼如炬。”李恪赶忙拍了个马屁,没想到老李连这个也看的出来。
“我要是这点都看不出来,我还当什么皇帝,早点当太上皇算了。”李世民冷笑了一声,“你当初那个公共安全部一弄出来,然后治安军又按照不同地方分区,并且底层的治安军成员又开始深入基层,我就知道了你大概留了一手。”
“如果某个地方出现叛乱,或者是官员体系崩溃,又或者是其他的问题,这些底层的治安军成员就能迅速直接填补地方底层官员空缺,暂时将整个管理体系给支撑起来,让大唐不至于胡乱。可对?”
“嗯,是这个意思。”李恪嘿嘿笑着点点头道。
“估计你还存在着通过另外一套体系培养官员或者是吏员的意思,全国几十万的治安军成员,总能出现一些擅长管理和处理政事的天才,不管他们是不是读过书,现在识字读书不难。”
“只要他们有这方面的天赋,由治安军转为地方基层官员就顺理成章了,这也是你让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百姓运作,和处理基层问题的关键。这倒是好办法,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很多治安军,未来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填补全新纳入大唐版图的一些地域,迅速变成基层官员。”
“他们处理的事情多了,没吃过牛肉总是见过牛跑的,看的多了,经手的事情多了,大概也就知道一些事情该如何处理了。你让所有治安军处理的时候,都要对这件事的经过写一个个人感想,然后统计成册,不就是为的这个吗?你扫盲不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自己写字?”李世民淡淡的开口道。
李恪忍不住给李世民树了个大拇指,太宗皇帝,强啊!这句话差点脱口而出。这要是说出来,那可就是真的要挨打了。
毕竟太宗这玩意……可不是现在的称呼,这是庙号,死了才用的。
不得不说,老李真的是将李恪的很多安排都看出来了,治安军并不仅仅是代替警察的作用,李恪确实是有李世民所说的这样的准备,这些基层类似于警察的治安军,处理地方事情多了,经手的事情多了,他们大概就懂得该如何处理这一套。
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迅速顶上。
这个时代跟后世不同,通讯不发达,很多事情都是先处理后汇报的。
而且如果新的区域纳入大唐管理,这些治安军里面表现出众的就可以迅速抽调出来,组成新的官员体系班子。
“是这样的,所以我说乱不了。”李恪嘿嘿的笑着道。
“乱不了是乱不了,但是事情到了长安的会越来越多,同样也是越来越多,所以我刚刚所说的,你要想后面早点让大唐制度走上正轨,你现在得多干活了。”
“而且跟之前的办法不同,你现在得直接跟三省下令了。”李世民看着李恪道,“这样,你爹我和你之间就可以避免重复工作批阅,第一时间执行,节约时间。”
李恪脸瞬间垮的一批,虽然他知道自己老爹说的是对的,但……加班谁也不想加啊。
问题是,李世民选择给了他了,要么加班早点干完,要么就拖拖拉拉更忙十几年忙完,那更惨。
“爹你说怎么办吧?”李恪苦着脸道。
“我给你三省下旨,给你和你大哥都安排一个监国皇子的名义,允许你俩的政令直接进入三省,见你如见我,将我自己刻的几枚印章给你两枚,或者传国玉玺你拿着玩,你不是喜欢那玩意吗?这样,效率更高。你想到什么直接让下面部门执行就行。”
“另外你如何执行的,让人抄录一份送给东宫你大哥,让他也跟着一起学习,这样的话等他能够处理了,三个人也更加容易。不过你大哥那边你最好不要抱希望,这些东西不是短期内可以学习明白的。”李世民摇摇头道。
李恪想了想,最后苦着脸答应了,不然还能怎么办?非要让老李过一道手,没什么意义,确实是浪费大唐目前并不多的人力。
“要不我以我大哥名义给三省送命令?”李恪犹豫了一下问到。
“你大哥同意就行,我没意见。”李世民回答的很干脆,不过答完之后,他又开口道:“不过,我不建议你这样,原因很简单,你不管是去青海,还是去其他地方,有些东西可以直接执行,如果你借你大哥名义,怎么?送回东宫啊?那不是更慢?”
李恪:“……”
“算了,就这样吧,赶紧的,明天就下旨。烦死了,爹我先回去了。”李恪有些郁闷,丢下一句话直接跑了。
第995章 哪个殿下不是殿下
李恪跑了,两仪殿里面剩下了李世民和常林,李世民风淡云轻的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才淡淡的开口道:“常林,去将三省和其他部门的主要官员都叫到两仪殿来,就说有事要宣布。”
“是……”常林默默的答应了一声。
“对了,从内侍监挑选一批合适的内侍团队,虽然未来大唐的内侍监成员主要以自愿为主,但暂时想必挑一批出来还是没问题的。”李世民淡淡的开口道。
“挑选出来之后就给李恪安排上,他要有疑问的话,你就告诉他,这些人是为了替他和三省之间传递消息的,除非他愿意常住一个地方,另外让御林军单独抽调一营作为传递命令的士兵。给他们准备好允许在长安骑马的令牌,便宜行事。”
“是!”常林再次弯腰行礼,常住一个地方?跟陛下这样,一年都不离开太极宫一次?秦王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所以……这一队内侍,秦王殿下肯定是要定了。
“行了,暂时就这样,去吧。”李世民摆了摆手。
离开两仪殿的常林先是安排小太监去通知相关的官员,自己则是思考了起来,给秦王殿下挑选内侍,或者说整个团队,那年龄肯定不可能太大。
因为年龄太大的话,虽然是稳重了一些,处理事情也周全,但是腿脚身体方面恐怕未必能跟上殿下这龙行虎步。
秦王殿下习惯四处乱逛了,这些内侍也必须要会骑马,最好……都习过武。
稳重什么的不太需要,他们跟着殿下基本不需要有自己思考的机会,殿下虽然性格是鲁莽了一些,但是交代一些事情都往往只需要别人执行就行,殿下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殿下只需要一个传达者,和执行者。
至于野心、性格之类的方面,常林根本没考虑。以为他们跟随殿下时间长了,必然就是殿下的样子了,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殿下自然会处理的。
常林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更何况,人的野心,和心理都会随着环境和时间转变的,现在挑选没有任何意义。
一边思考,一边开始跟脑海里面内侍监的各个年轻的太监们进行一一对照。
常林思考的时候,得到通知的各个官员都赶到了两仪殿,这些官员里面基本是三省和尚书省各个部门的各位尚书,有一些有重要事情的倒是没有叫过来。
大约十二三位。
“诸位,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件事要宣布,我准备设立太子李承乾和秦王李恪为大唐监国皇子,诸位意下如何?”李世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给所有人赐座后,这才看着下面的这些官员问道。
大部分人都面面相觑,秦王殿下之前干的事情跟监国有什么区别?哦,名义上的区别。
“臣等无异议。”所有人都同时行礼道。
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三人都没有提出意见,因为这只不过是给了个名义,而且还有太子在内,能有什么意义。
“嗯,之所以这么做的意思呢,我是觉得现在不管是秦王处理的一些政务,还是太子处理的一些事情,经过我这里告诉你们太过于繁琐了,也浪费人力物力。耽误你们大家的时间。”
“所以设立之后呢,他们的一些政令在进入三省之后,你们直接讨论,可执行的直接执行就行了。”李世民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所有人:“?”太子?太子最近两年什么时候处理过政务?抛开太子殿下不谈,至于秦王……好吧,这样确实是节省了人力物力,毕竟之前秦王殿下所要做的事情,陛下一件都没反对过。
几乎都是转达执行,这……确实是没必要在过一手陛下这里。
“有问题吗?”李世民见大家不说话问了一句。
“臣等无异议。”房玄龄他们相互看了看然后开口道,“不过,陛下臣倒是有个疑惑,就是殿下送到臣这里的这些政令,如果执行有疑问的话,该如何?”
房玄龄没有点明,只是称呼了殿下,毕竟……太子殿下也是殿下,秦王殿下也是殿下,这里当然不能明说了,毕竟今天来的这些大臣们是有些多的,大部分人肯定是不知道情况的。
“什么有疑问该如何?难不成你们觉得我是神仙?我什么都知道,在没有执行之前谁也不知道这是好坏,他们的政令和我下发的政令没有任何区别,否则的话要你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你们当然是要对这些政令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然后再执行。”李世民看着房玄龄直接开口道。
“是,臣无异议了。”房玄龄弯腰道。
对其他的大臣来说其实问题不大,因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其实改变不是很多,就算是李世民自己的很多政令也都是跟朝臣探讨,然后再执行的。
当然,以前的大唐更多的是按部就班,除非出现突发事件,不然改变不大。
但现在的大唐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就像是陛下所说,在没有执行之前谁知道事情是好还是坏?至少目前来说,这些政令都是有好处的,对大唐的改变显而易见。
任何一个改革在没有执行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好坏。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的话,那就直接执行吧,到时候,传国玉玺给李恪,我的六枚玉玺当中的两枚交给太子那里用,到时候你们见到这些用印的政策直接执行就行。到时候李恪这边我会安排一个内侍团队给他,到时候常林会跟三省进行报备。”李世民看着所有人开口道。
“是。”众人都纷纷弯腰道,虽然不少大臣都觉得这个有些诡异……主要是秦王殿下身边现在经常跟着史官,现在连内侍团队也配上了,传国玉玺在秦王殿下手里……这……
虽然传国玉玺秦王殿下拿着已经玩了很久了,大家其实早就习惯了,毕竟之前秦王殿下提出的很多意见也都是直接用印的,只不过是用印后在给陛下,陛下再来一个印章,接着送给三省。
现在省掉了这一步,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
“嗯,既然这个没有意见的话,大家都来了,顺便讨论一下其他的事情,虞世南可在?”李世民问道。
第996章 这就是GDP
“臣在。”白发苍苍的虞世南站了起来。
“虞爱卿坐,秦王今年及冠,同时婚礼紧接着在及冠之后,六礼可曾准备好?”李世民问道。
人群当中的李嫣听到这个,俏脸忍不住微微一红,不过现在她是大唐中央钱庄的尚书,只能是尽量让自己正经一些。
“都已经准备完毕,就等按照时间执行。”虞世南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嗯,不错,其他的事情都能出错,秦王及冠和大婚都不能出错,聘礼他自己准备?”李世民问道。
“是的。”
“行吧,他有钱,听说秦王的钱都是用国库做单位的。”李世民摆摆手道。
众臣;“……”
“皇甫林在吗?”李世民扫了一眼问道。
“陛下,大唐二十二年的岁入以及相关国库收入正在统计之中,皇甫尚书去了城外储备仓库,不在城中。”房玄龄开口道。
“哦,找错人了,应该是找豆卢尚书(豆卢是复姓)对吧,他们是审计部。”李世民想了想道,“大唐二十二年的相关财政收入还没算出来吗?”
众臣:“……”
所有人都彻底无语了,我的陛下啊,你连你这些部门具体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吗?
“陛下,审计部的主要作用是对朝廷各个部门对朝廷财政使用的审计监督,是否有违规使用公款的存在,并不负责统计财政。而年底年初是审计部最忙的时候,豆卢尚书也不在。”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行吧,那大唐二十二年的财政收入还没出来是吧?你们预计能超过去年吗?”李世民看着他们问道,他也不尴尬。
“启禀陛下,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完成,不过中央钱庄通过各个部门的数据对账,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光是朝廷税收是无法超过去年的。”李嫣开口了。
“说说。”李世民立刻感兴趣的问道。
“是,大唐二十一年的财政收入为1700万贯左右,而今年大唐的国库税收约为1172万贯,减少大约六百万贯,主要是所有的农税进行了补贴,这相当于取消了两倍农税,中央钱庄支出的农税补贴目前就有325万贯。这个数字还会上升。”
“但大唐二十二年的国有商行大概可以预计上交利润约为1077万贯,也就是说,大唐国库的总收入将会超过二千一百万贯以上。”李嫣直接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好!”李世民忍不住叫了一声好,连其他的大臣们都纷纷有些侧目,去年的农税补贴在他们看来是非常离谱的,朝廷能够完全免税都已经算是千古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了。
更不要说非但免税,反而还倒给钱!他们当时很多人其实都想反对这件事,但秦王当时的说法是,朝廷缺多少,他自己给补上,反正要给补贴。
结果……居然还真他妈没少?哦,也不对,税收肯定是少了,毕竟农税不仅仅是取消,还要倒支出,这相当于双倍以前的农税减少,依然还有超过一千万贯的税收,可想而知商税的收入有多少。
重点是国有商行上交的利润,国有商行的利润这么大吗?!
他们都有些转不过来。
“这么说来,我们的农税补贴成功了?”李世民问到。
“回陛下的话,经过对国有商行的相关行业支出监控,我们大概可以预测到我们通过农税补贴等方式发放出去的资金,至少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国有商行重新回流。”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百姓卖粮的很多收入也都通过国有商行回流了,主要是采用了全新技术的国有商行成本非常低。另外就是,去年有大量的门阀世家通过几个国有机械制造厂购买了大量的织布机,纺纱机等机器。”
“这些机器本身也有着大量的利润。而这种趋势,今年还会增加,按照去年的情况来计算,今年全国国有商行上交的利润恐怕要数倍于税收。”李嫣面色平静的问到。
所有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去年税收大约为一千万,而今年税收就算是不增加,国有商行上缴利润数倍于税收?那岂不是说大唐国库在今年,也就是大唐二十三年的税收将会超过数千万贯?!
这么多钱到底是哪来的?
“李尚书。”旁边的高士廉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申国公。”李嫣微微向高士廉欠了欠身子。
“李尚书我有个问题,就是大唐国库收入增加的如此快速,是否因为印刷了太多的金钱而造成的虚假的繁荣?会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这些钱到底是怎么来的?”高士廉开口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这个问题他知道,不过现在嘛,他摆了摆手道:“李尚书,正好朕也想知道,你就解释解释吧。”
“是,陛下。申国公,诸位国公,大唐中央钱庄并未增发货币,纸币的增发是有严格的计算公式的,跟整个大唐流通的商品价值总值是相当的。”
“而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他们种植了高产粮食,这些粮食生产出来之后,所附加的价值自然就增加了。大唐去年所增收的粮食,比往年多出多少,中央钱庄就大概要多发行多少货币。”
“另外,国有商行大唐铁业集团在整个大唐各个道州都开始开采铁矿,这些多出来的矿石,以及百姓的月钱,等等都是商品价值。”
“然后现在的钢铁厂大量在全国各地冶炼钢铁,这些钢铁在出售给百姓之后,就有了大量的收入。”
“当然钢铁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跌。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经济的繁荣,商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的快速扩充,天下各地的门阀世家有钱人都将自己存储起来的金银和铜钱都挖出来,然后用这些铜钱开始存入中央钱庄,这部分钱也开始进入大唐社会开始流通。”
上一篇:大明洪武:皇族发明家
下一篇:红楼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