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834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李世民不咸不淡的道:“我的建议就是建立都护府,如果你不愿意建都护府的话,那我没什么建议。”

  听得出来,李世民对建立都护府的事情很执着。

  这倒不是说他固直的认为在草原上建立都护府就是统治草原最好的方式,而是在两汉和三国的时候,有这方面的先例。

  东西两汉,以及曹魏时期,在西域建立的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统治的挺好的。

  也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想照猫画虎。

  其他的方式能不能有效的统治草原,历史上没有例子可以借鉴,对李世民这个纯粹的唐人而言,是有风险的。

  而为了避免未知的风险,所以他才会显得有些保守。

  事实上不止李世民,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掌权者在施政这方面,都是这样的,都喜欢保守一点,尤其是在没有其他先例的领域,都喜欢按照先例来施政。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开拓精神,也不是说他们不喜欢创新,而是他们不喜欢冒风险。

  对很多掌权者而言,一动都不如一静。

  创新都不如守旧。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都比较守旧,都比较固化的原因所在。

  即便是有所创新,也都是在沿用了前代的各项政令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的去创新。

  所以李世民的想法李元吉能理解,但不代表就要听李世民的。

  他有着远超于李世民的见闻和知识,他的想法和策略自然也比李世民高远。

  只要李世民对他的想法和策略没有太大的看法,那就说明他的想法和策略是可行的,是符合这个时代的,那么他就可以去做。

  “既然二哥没有其他的看法和建议,那就这么定了。我即刻给各军传令,让他们找适宜的地方安置那些刚刚救出来的百姓,同时让他们尽快将所有招降的,以及俘虏的突厥人,分出三六九等来,依照我的想法尽快分散开来。”

  李元吉缓缓的道。

  李世民没有吭声,只是板着脸坐在那里。

  李元吉叫来了赵成雍,将自己的命令吩咐下去以后,盯着李世民继续道:“我们再说说如何处置所有牛羊马匹的事宜吧。

  在各聚集地分走数百万以后,仍有数百万需要我们处置。

  牛羊的话,我的意思是拿出一部分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再拿出来一部分分往奴隶比较多的各地。

  剩下的交给那些愿意效忠我大唐,并且愿意归附的突厥贵族们的族人放养。

  具体在何处放养,等到阿史那思摩等一众突厥部族的首领到了再议。

  至于马匹的话,挑出中间不适合充作战马的马匹,拿出一部分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另一部分发往各地,低价贩卖给需要劳力的百姓。”

  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牲畜就是最主要的劳动力之一。

  而目前为大唐百姓提供劳动力的牲畜主要有牛、骡子、驴。

  马匹虽然也有,但数量不多。

  因为绝大多数的马匹被充作了战马,剩下的大多也充任着交通工具的角色,所以马匹的价值很高,一般的百姓根本买不起,更别说买一匹马回去充当劳动力了。

  所以将此次缴获到的一大批马匹投入市场,让他们成为百姓们的劳动力的话,能有效的缓解大唐劳动力不足的欠缺,同时也能提高大唐粮食的产量。

  虽说一口气将一大批马匹投入到市场里,朝廷会吃很大的亏,会少买很多钱。

  但相比起对大唐国力的提升,以及对大唐劳动力的提升,这点亏,这点钱财,根本不算什么。

  大唐如今不缺钱,缺的是劳动力,以及综合国力。

  所以在这两个方面,投入多少钱,损失多少钱,都不算亏。

  只要大唐的劳动力和综合国力上来了,大唐能得到的就更多。

  而现如今大唐的国力还支持不了大唐的将士发挥出全部的实力,也支持不了大唐的掌权者的野心。

  所以在增强劳动力和增强国力这两方面,必须加大投入。

  李世民明显是清楚这一点的,所以对这方面的处置没有半点微词,只是问了一句,“那剩下的马怎么办?我们也好,突厥人也罢,可用不了那么多马。”

  在突厥的老弱妇孺被排出战斗序列,在突厥贵族被清除或者迁移到大唐内部以后,空出来的马很多。

  刨去要分给百姓的劣马,仍有不少良马,甚至上等马。

  而这些马,大唐的将士骑不完,突厥人组成的十几个兵团也骑不完。

  放着不用,或者留着下崽,那纯纯是浪费,所以必须利用起来。

  李元吉回答道:“剩下的马我准备分拨一部分给各个聚集地,让马继续生马,另一部分发卖给所有的勋贵。”

  “发卖?”

  李世民愣了一下,讥笑道:“勋贵们如今都等着捡便宜呢,谁会耗费大价钱来买这些马?”

  勋贵们哪个不是人精?

  在大唐缴获颇丰的情况下,他们有极大的可能会用最小的代价从中分一杯羹,甚至任何代价都不需要付出,就能获得极大的赏赐。

  他们有便宜不占,为何要花钱?

  所以,直接让勋贵们花钱买马,可能性不大。

  李元吉笑道:“我知道勋贵们都等着在捡便宜呢,所以让他们花钱来买马,他们肯定不干。所以我准备在此地建立一座独属于我皇家的马场,并且在战后举行一场赛马。

  优胜者可以得到一片不输给皇家马场的草原,还能得到三千匹上等马。”

  李世民斜着眼,一副‘就这’的样子。

  李元吉继续笑道:“叔父们、堂兄弟们,阿姊们、妹妹们、堂姊妹们,不都想赚钱吗?只要他们花钱买马,我就给他们划拨草场。

  买多少马,划拨多大的草场。

  谁要是一口气能买上万的马匹,我给他们划拨一片不输给我大唐一州(小州)之地的草场。”

  李世民一下子就瞪起了眼,噌的一下站起了身。

  这跟在突厥给所有的皇亲国戚们划拨封地有什么区别。

  虽说突厥远不如大唐富庶,可是对皇亲国戚们而言,封地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除了极个别能够得上皇位的看不上偏远的地方的封地,也不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去,剩下的,你就是给他划拨一块石头,他也会紧紧的抱着。

  在这种情况下,买马就给草场,那些皇亲国戚们还不得疯了?

  他们本就在长安城周遭有马场,也喜欢养马、赛马,甚至比马,马球更是长安城内的热门娱乐。

  如今只不过是将他们的马场扩大了许多倍,将他们的玩物变成了一桩不仅可以让他们玩,还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生意,他们怎么可能不愿意。

  这些马场又不是要他们亲自打理,他们只需要派一个府上的心腹,带着一群仆人,再采买一些奴隶就能打理好了。

  而如今大唐从突厥俘虏的奴隶数以数十万计,他们想要采买奴隶实在是太容易了。

  可以说朝廷已经帮他们铺好了所有的路,他们只需要付出一点钱财,付出一点人手,就能得到一大片草场,以及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意。

  只要他们不蠢,都会一头扎进来。

第九百六十四章 封土一千里

  一些有钱,也有爵位,但却没多少封地的,甚至会将这当成另类的获取封地的方式,在这里面疯狂的投钱。

  别人动不动心李世民不知道,但他却知道,他动心了。

  他差一点,差一点就脱口而出说,想买个三五万匹马匹,分别分给两个嫡子,让李元吉将阴山和定襄两地分给他的两个嫡子。

  因为阴山和定襄的两处草场,是颉利势力范围内最好的两处草场。

  “怎么,二哥觉得不妥?”

  李元吉见李世民噌的一下站起身,站在那儿直愣愣的盯着自己不说话,笑着问。

  李世民微不可查的吞了口唾沫,艰难的道:“你这等于是在给他们封地……”

  而封地这个东西不能乱给。

  什么爵位给什么封地,上限是多少,是有定数的。

  如果爵位低的比爵位高的封地还多,那爵位高的就该有意见了。

  李元吉乐呵呵笑道:“只是草原上的草场而已,谈不上什么封地。如果他们非要将这当成封地看的话,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我是不会承认的。”

  在这种事情上,多多少少得给那些不肯出钱,又或者没钱可出的高级勋贵一些面子。

  不然的话,人家闹起来了也不好收场。

  所以朝廷说什么都不能承认草原上的草场就是什么封地。

  为了区别开来,让高级勋贵们能够挽尊,还得树立起一个例子来。

  “真正的封地我会设在漠北,封土一千里,封户不上限,牛羊各三万,马匹一万。”

  李元吉笑着继续道。

  封土一千里,听起来相当夸张。

  可如果这个封土在突厥,尤其还是在突厥的漠北的话,那就没那么夸张了。

  毕竟漠北一半是草原,一半是荒漠,一千里地以内,都不一定凑得出十万户人来,距离大唐腹地有数千里之遥。

  发展是有机会发展的,往北的话甚至能开拓出一个不输给大唐的帝国,可是往南,在大唐强盛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也成不了什么威胁。

  等到能形成威胁的那一日,那就是大唐凋零的时候。

  那个时候,漠北也好,大唐腹地也好,领头的都姓李,大家还都是一个祖宗,谁能压倒谁,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如果漠北的李氏后裔能像是刘秀一样,再造乾坤,说不定还能延续大唐上百年的寿命。

  所以封土一千里,听上去很吓人,可真的不算什么。

  李世民听到这话,下意识的蠕动了一下嘴唇。

  他清楚的记得,李元吉曾经说过要将他的嫡长子李承乾封到突厥。

  李元吉如今说要在漠北设封土一千里,具体会封谁,已经显而易见了。

  李元吉能一口气拿出来一千里封土给他的嫡长子,作为叔父,李元吉算是够可以了。

  可是他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总有些不甘。

  原因无他,一旦他的嫡长子被封在了漠北,那他这一系就彻底的跟皇位无缘了。

  按现在的局势来说,他早该死心了才对。

  毕竟,李元吉虽然没坐上那个大位,可李元吉在大唐的根基已经稳如泰山了,其权势远比他和他大哥巅峰时期加起来还要强。

  他和他大哥如今又没什么权势,他们的旧部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帮他们东山再起的心思,他们已经没什么翻盘的可能了。

  可真到了要脱离权力中心的时候,他心里还是不甘心,不痛快。

  “不如换成定襄如何?”

  李世民嘴唇蠕动了半天,最终还是说出了这句不该说的话。

  李元吉听到这话,似笑非笑的道:“那不如直接换成长安城好了!”

  李世民瞬间没声了。

  他既不能应,也不敢应,因为他但凡说错一个字,他儿子,乃至他全家人的性命可就没了。

  他知道李元吉重情重义,轻易的不会对他和他儿子们下手。

  可这不代表李元吉的情义是无底线的,可以任由他挥霍。

  所以该低头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敢含糊。

  见李世民不出声了,李元吉这才道:“看来二哥已经猜到了我会将谁封在漠北……”

  李世民撇了撇嘴。

  这还用猜?

  你不都提前说了吗?

  李元吉笑着道:“不错,我会将承乾封在漠北,你现在就可以为承乾准备起来了。等到我们彻底的征服了突厥,承乾就该赶往漠北管理自己的封国了。

  而战后的突厥百废待兴,承乾想要在漠北过的舒适一些,就必须做足准备。”

  具体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准备到什么地步,根本不需要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