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鱼的命运
对于华夏的学子而言,出洋留学最好的选择就是大明,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的学费低廉,可以申请奖学金,更重要大明与华夏两国的文化同源,留学生可以直接适应。要是去欧美留学的话,首先要做的便是熟悉语言文字,但“西文难学”。大明就不一样了,除去化学、物理等专业语汇是新造之外,文字、语言都是相通的,即便是少数专用词汇,就是通过字面去猜,也能猜出了一个大概,即便是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较快掌握。
而面对大明的迅速崛起,许多华夏的读书人认为大明已经将欧美文化当中的精华都学来了,所以赴大明留学会简便一些。
而对于大明官方来说,一直以来都认为“留学生教育是建立长远且巩固的明华关系之必须”,所以官方致力于支持华夏各方派遣更多的留明学生。
“正当防卫……”
在图书馆里翻看着厚厚的书目,戴着黑框眼镜的康有为的眉头锁成了一团。
读了三年预科才考入南河大学法学院的他,现在正埋头和各种各样的法学书籍奋战着。
为什么要学法学?
倒不是因为他想要做一个为民申张的律师,也不是因为律师薪水高,而是因为……容易当官!
虽然是广东人,但是康有为早就通过在徐州的友人了解到,李总督私下里派出的留学生中,学铁路、机械、船舶、采矿以及军事都去了官办工厂或者铁路上,只有学法律的留在了总督衙门。
什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这了!
想当官自然要留在衙门里头才能当官,所以学法律就是成了近途,于是乎和许多自费来大明留学的人不同,三年前,乡试未中的他,直接在返乡途中改道海州,然后在海州买了一张船票来了大明。
到了大明后,为了解决生计,康有为一边做工一边求学,用了三年才考入并不怎么出名的南河大学,不过即便是如此,康有为仍然信心十足,只等着两年后毕业,返回大清……不对,大清已经亡了,现在是中华帝国了。
学成归国后,有友人的推崇,再加上学习法律的加成,又怎么可能不受到重要呢?
不过,法律难学啊!
正研究着正当自卫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有人走过来,悄声说道。
“广厦,助学金名单颁布了,你快些去看看吧。”
一听说助学金名单颁布了,康有为连忙把笔记本一盒,冲着友人说道。
“多谢,多谢。”
说罢他就匆匆忙忙的赶到教务楼前,在教务楼前已经挤满了人,就像国内放榜一样,只不过这放的是助学金。
大明的奖学金也分三六九等,级别最高的皇家奖学金,不仅足以支付学费、生活费甚至还有所剩余,至于级别最低的助学金……只是与学费相等,甚至还差上两块钱的学期注册费。
不过,这也是大明涵盖范围内最广的助学金了,在大明大多数学生都是靠着助学金完成学业。而对于像康有为这样的留学生来说,能否获得助学金,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继续在大明继续就读。
尽管知道以自己的成绩,虽然不够申请奖学金,但是助学金还是没有问题的康有为,在寻找自己的名字时,仍然有点紧张,万一要是没有呢?
万一……不会有任何万一,只要成绩达标,肯定能够获得助学金。
找了好一会,在找到“法学院十一级康有为”的瞬间,他总算是长松一口气。
“好了,这下总算是放心了!”
长松口气之后,康有为才故作镇定的从人群中挤出来,然后装作慢条斯理整了整衣服,抱着怀中厚厚的一叠书的他,面上全是一副淡定模样……
第980章 笼络人心
助学金名单发布之的,校园里尽是一片恭喜之声,大都是同学们彼此之间的恭喜。
喜从何来?
助学金虽少,可却也是证明其努力学习的证明啊!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其实,大明的助学金,与其说是助学,倒不如说是某种督促,是为了用助学金督促高等学校的学生专心学业,毕竟,每年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得到助学金。
国家提供资金供他们上学,不是让他们浪费时间,浪费国民财富的,所以助学金就是某种鞭策。
“同喜,同喜!”
刚走出没有有几步,面对恭喜的同学康有为笑着回应。
李存富和康有为都是广东同乡,他搭着康有为的肩膀说道:
“周末晚上有南苑留学生聚会,到时候你也一起参加吧!”
他又搭着田锋的肩膀说道,
“老田,听说总领事也会过来参加,我等正好结交一二!”
总领事也派人参加,突然康有为就来了兴趣,说道:
“总领事?可是刚刚上任的篑斋先生?”
康有为口中的“篑斋先生”,就是张佩纶,是刚刚履新的总领事。
“不是他还是能是谁?”
李存富笑着说道。
“听说咱们和大明的外交级别很快就会升为大使,张大人到时候就是第一任驻大明大使……”
什么大使不大使的,康有为压根不在乎,他当年途径徐州的时候,曾经听同乡提到过,李总督,不对,应该皇上对张佩纶那可是信任的很,现在以他为驻明大使,那肯定也是重用的前奏啊!
毕竟,大明……那可不是一般的列强!
“张大人此行大明,是为了争取大明支持,以便与列强谈判收回国权的,一但成功,张大人就会回国复命,你我要是能得张大人青睐,又何愁他日不能为朝廷重用?”
“啊!李兄所言甚是,我等出洋留学就是为国所用,此等良机自然不能错过!”
对于华夏的传统士人来说,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本身就是他们中许多人毕生的追求,谈及这些话题时自然不觉得有任何不适,毕竟……升官发财,人之本份嘛。
“哼哼,田子奎,我记得去年今上通电举事时,你还曾说过今上是逆臣来着,怎么现如今又报效朝廷了!你的朝廷到底是那个朝啊!”
旧事被拆穿的田锋顿时尴尬不已:
“哎,当日一时猪油蒙了心,蒙了心,田某虽然世受大清之恩,可总归还是汉人,又岂会数典忘宗。”
田锋的变化为什么会这么快?
去年岁末他爹——在丁忧侯补了十三年后,终于在新朝复出为官了。当儿子的自然也就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忠臣。
“哈哈哈哈!”
诸人无不是大笑不止。
……
周末的晚上,在南河大学的餐厅内,乐声飘扬,乐队在一旁演奏的同时,南苑各校的百余位华夏留学生,或是端着酒杯,或是端着餐盘,在那里交谈着,他们偶尔会把目光投向入口处。
那位张大人还没有到。
虽然没有到,可是对于这些留学生们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聚会。他们彼此交谈着,互相结织的同时,又留下了彼此的联络地址。
而其中,几位穿着军装的青年,他们的站姿挺拔很是引人注意,不用看,都知道他们肯定是炮兵学校的留学生。
在过去的十年间,徐州与大明的合作从秘密到公开,直到各方面的合作,都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去年徐州会通电,说白了,就是那些大明留学归国的青年军官的逼宫。
眼下这些青年军官同样也是聚会中的明星,众人无不是纷纷与其结交一番,那怕只是一面之缘,也算是结个善缘。毕竟,国内的变革正是青年军官们推动的。这些人回国后受到重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在人们如众星捧月一般,与这几名炮兵学校的留学生聊着天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
“张大人来了!”
人们纷纷把目光朝门口投去,只见穿着一身便装的男子和校长并肩走来,有说有笑,也不知道在聊些什么,他们身后跟着一名中校军官。等来到留学生队伍前,校长说道:
“幼樵,既然来了这,就先给大家讲几句吧。”
看着那一个个衣着整洁、却又朝气蓬勃的学生,张佩伦感慨道:
“想来大家都知道了国内的剧变,过去我华夏为满清钳制,百业不兴,工不强,商不兴,国家更是遭受列强百般欺凌,今日我中国正统得复,欲谋富国强兵之道,就非得求知识于世界不可,今日与此地见到诸位,本官没什么好说的,诸位青年才俊都是中国的未来,希望你们在大明,能够刻苦学习,学好专业知识报效华夏;求学期间能维护国家名誉……”
看着眼前的这些学生,知道他们之中有小一半都是自费留学生的张佩伦,先是劝勉一番,然后又补充道。
“眼下国家初建,正值困难之时,朝廷虽然有意加派留学生,可财力极其困难,不过虽是如此,在皇上曾当面向本官叮嘱,虽然朝廷困难重重,但留学生有所需,朝廷又岂会对尔等赤子视若无睹?因此,往后留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每月可领取4元生活津贴,还望大家体谅朝廷的困难,能够给予的资助不多,总之大家辛苦了。”
张佩伦的话音刚落,周围尽是一片欢喜之声,每月4元钱,看似不多,但他们在学校一个月的伙食费,差不多也就是2块钱,四元钱基本上可以满足他们一个月的生活开支,这意味着他们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不辛苦!”
“朝廷能念着我等,我等已经感激不尽了……”
留学生们纷纷回应,他们说的是真心话,他们是真心感激,在大明高等学校都是提供助学金的,他们平常靠周末和假期勤工俭学就可以能够维持学业,而现在朝廷提供生活补贴,他们自然不用再勤工俭学,往后只需要专心学业即可,又怎么可能不感激呢?
第981章 华夏一体化
刚一上任,张佩伦就做好一件大事!
在他离开徐州之前,就特意申请了一笔资助款,用于资助自费留学生,他所资助的留学生,并不局限于朝廷治下的自费留学生,就连同天国那边的自费留学生,只要拿学籍注册表申请也可以申请生活津贴。
“今日大明有华夏自费留学生千余人,朝廷每月只需要区区数千元,就能够笼络人心为皇上所用!”
张佩伦的一番话,说服了当时还尚未登基的李徐州,于是乎驻大明总领馆得到了一笔款子,专门用于资助自费留学生。
不得不说,不过三十四岁的张佩伦的眼光确实毒辣且老道,一眼就看出来资助留学生的好处。
说白了,就是争取这些人能够为已所用。
但也就是如此了,来到大明的这几个月里,在亲眼目睹了大明的繁华与强盛之后,张佩伦的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军官会行兵谏。
满清不倒,华夏就不可能推行维新变法,不变法维新,不行新政,华夏就不可能富强。所以,打倒满清就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在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张佩伦把目光投向坐在副驾驶位上的詹天佑——他也是兴汉会成员。
去年兵谏的干将之一,在“兴汉会”起事军官纷纷受到重用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被发配到大明?
原因很简单,他用枪逼着今上通电反清,没错本是大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大人之所以走上了反清之路,虽然和其不被朝廷信任,甚至屡遭打击有很大的关系,但去年反清却完全是一个意外,纯属无奈。没错,这是被逼出来的“老大”,赵匡胤黄袍加身那是做戏,李大人被逼上位却是真的。
八年前,第一批留学大明的军官生返回徐州后,接受新式军事教育的他们很快就成为淮军的基层中坚,他们和徐州武备学堂毕业的青年军官一起组成“兴汉会”,开始在军中串联秘谋反清。
最终在去年他们利用春操的时机发动了兵谏。那些校尉军官们倒也没有什么野心,群龙无首的他们并没想过要争权夺利,而是逼迫李大人带头反清。
面对兵谏军官的枪口,本身就对朝廷不满的李大人心知,此事难以善了的他也只能将错就错了,当上了反清的带头大哥。
现如今“带头大哥”登了基,而当年发动兵谏的青年军官就成了开国功臣,在得到晋升的同时,这位当年直接在帐前兵谏的詹天佑处境就有点儿尴尬了,于是乎就官升一级,到了大明任武官。
“眷城,咱们接下来去什么地方?”
听着大使的询问,詹天佑连忙答道。
“大人,按行程上来说,咱们要到机车公司去看看。”
“机车公司?那是得看看,在离开徐州时,听说朝廷要修关内外铁路,要把铁路修到黑龙江、修到恰克图,以移民实边,防止俄国人染指,这修铁路自然是要进口机车的,嗯……”
略微点了点头,张佩伦又问道。
“不过,这修铁路最关键的还是资金,等到了南华之后,那些银行家们还是要见一见的,无论如何,都要先从大明这边争取一些资金不可。”
听着大使的话,詹天佑便建议道。
“大人,想要争取银行界的支持,其实倒也不困难,如果大人没有熟人的话,不妨先从钢铁公司、机车公司这两边下手,毕竟,将来路轨也好,机车也罢,总是需要从他们这边采购的,不过,下官以为,大人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和大明谈判修订新约,非如此不能自强啊!而大明为我华夏友邦,自然乐意助我成事的!”
詹天佑的话,让张佩伦深以为然的说道。
“修订新约关系甚大,不能操之过急,况且,有些事情,不付出一些代价,想要达成的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提及此事时,张佩伦感慨道。
“大明虽是友邦,可大明……毕竟,也是列强啊!”
大明虽是友邦,可毕竟也是列强!
这一点上,张佩伦的判断倒也没有错,便凡是列强国家,他们肯定是要首先考虑利益,而且国与国之间,本身就是利益至上。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对于华夏,朱皇帝早就有了相应的打算。
“听说张佩伦正在各地参观?”
“是的,陛下,算行程的话,应该快到南华了。”
刘昆鹏回答道。
“嗯,等他回来后,朕再与他见上一面。”
“陛下是有其它的安排?”
闻言刘昆鹏就意识到陛下肯定是打算有所行动了。
“是的,这个人朕还是要再见见的,其实,如果有必要的话,朕更希去一趟东瀛,到那里和李徐州见上一面,讨论一下帮助华夏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帮助华夏实现工业化!”
陛下的决定让刘昆鹏吓了一跳。
“陛下决定要全面援助徐州吗?”
“也谈不上全面援助,嗯,与其说是援助,不如说是指导。”
朱大皇帝顿了一下,又说道:
上一篇:开局复活始皇帝,打造万世大秦!
下一篇:混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