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00章

作者:御炎

郑玄笑着说道:“这一点上,我倒觉得你的老师应该反过来向你学习,你这刘氏家业还没到手,却已经开始起步,他那卢氏家业还是一如既往,都没见变过,实在是太不在意了。”

刘备一时间搞不明白郑玄是在嘲讽自己还是在夸奖自己。

不过对于这位直接促成自己登顶士人之巅的恩人,就算是嘲讽,刘备也要笑脸相迎。

“备惭愧,做了些不太好的事情,或许不是一个圣人门徒该做的事情,但是他们都跟随备上了战场出生入死,用性命保护备,备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酬谢他们。”

“这是对的,旁人随你出生入死,总不能什么都不赏吧?赏罚分明,路才能走得长远,对吧?”

郑玄对着刘备眨眨眼,活脱脱一个顽皮可爱的小老头。

刘备心头的沉重感顿时一扫而空,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小老头了。

“郑公,此番前来,备有些事情想要和郑公商议一下。”

“我便知道,你刘玄德特意来拜访我,肯定不会只是来看看我那么简单。”

郑玄哈哈一笑,说道:“你且说吧。”

刘备点点头。

“郑公,老师离开雒阳的事情,让很多学派中人都感到前途未卜,之前,很多人都为此感到不安,认为当前局势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担忧今文学派会对我们下狠手,而我们无法对抗,对于这种情况,我感到不满。”

第一百七十六章 他们只是学习古文经的人

听到刘备说对目前的现状感到不满,郑玄有些奇怪。

“这难道不是事实?对方十三家家法对吾辈一家家法,这不是绝对的优势吗?”

“对方有优势,吾辈就没有优势吗?”

刘备笑道:“郑公,当日太学之辩,雒阳数万学子人潮汹涌,一眼望不到尽头,那些人里的绝大部分都是吾辈古文学派的士子,当日太学之辩获胜,欢呼声响彻天地,即便是居于深宫的天子也能听到,于是第二天,左氏春秋便胜了。”

郑玄似乎没听懂刘备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

“郑公,您以为吾辈为何能得胜?”

“原因有很多吧。”

“最大的原因呢?”

郑玄瞧了瞧刘备。

“玄德莫不是想要自夸?”

刘备挠了挠自己的脸。

“备并不是自谦,也不是想要抹掉自己的作用,但是郑公,备以为,吾辈能够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心所向,是因为天下士子绝大部分都是学习古文经的,而吾辈正好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将他们聚集到了一起,于是,人心所向,彻底压垮了今文学派。”

郑玄略有些惊异。

“玄德,若是没有你和你的老师奋勇争先,我以为左氏春秋绝对拿不下这场胜利,就算获胜,也不是现在。”

刘备点头。

“这一点,备并不否认,但是如果没有人心所向,没有古文学派广大士子的声援,备以为,只靠备和老师还有诸位大贤,也不能获胜,数万人的声援,声威震天,就算是天子,也不能无视。”

郑玄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抬起头看着刘备。

“玄德,你想说的是,那一次吾辈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雒阳的古文学派士子对吾辈的声援,达到了人心所向的地步?”

“正是如此。”

刘备朗声道:“若没有全雒阳数万研习古文经典的士子那般热情的声援,郑公觉得只靠十几个家族,就能从今文学派手里夺取一个博士之位吗?那一日的声势,已经是众志成城,乃至于众怒难犯的地步了,事情到了那个地步,是无法阻挡的。

再之后,杨赐污蔑老师的时候,吾辈因为权势不足,难以对抗,当时,也是很多古文学派的士子得知此事,义愤填膺,主动站出来为吾等辩论,为老师申冤鸣不平,声势浩大,杨赐之辈为此不得不退让。”

郑玄抚着自己的胡须思考了一阵,渐渐有了些眉目,缓缓点头。

“这样说,倒是有点道理……”

“当初吾辈连一家家法都不曾掌握,却取胜了,而现在吾辈已经掌握了一本家法,声势更大,理当更有胜算,为什么却被认为不能取胜呢?”

刘备的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了点子上,郑玄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少倾,郑玄意识到了刘备的意思。

“玄德,你的意思是,这一次,没有雒阳士子为吾等声援助威?”

“声援助威是一种方法,雒阳的士子们能做到的事情远远不仅仅如此。”

刘备摇头道:“郑公,备以为,古文学派如今的势力还是远不如今文学派的,但是之前两次危机,吾等之所以可以顺利渡过甚至反败为胜,主要原因,就是人心所向。

雒阳士子们就算没有做官,没有权势,一个人势单力薄,但是十个人呢?一百个人呢?一千个人呢?一万个人呢?郑公,吾辈之所以克敌制胜的,并不是备和老师,而是人心。”

郑玄看着刘备看了一会儿,才深深地叹了口气。

“玄德,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子干愿意收你做弟子了。”

“郑公谬赞。”

“这不是谬赞,这是你应得的。”

郑玄摇了摇头,缓缓道:“你未曾提起之时,我也未曾想到,但是你提起,我再想,串联前后,便知道你是对的,只靠吾辈自己,就算有袁氏、荀氏相助,想要和今文学派对抗,未免太过自大。

之所以能够取胜,的确是有雒阳士子鼎力相助的原因在其中,他们虽然籍籍无名,但是一旦聚集在一起,就是人心了,人心所向,无往而不利,这个道理吾辈本该每人都懂,可为什么却没有人提起呢?”

刘备装模作样的叹息了一阵。

“只能说,或许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只是学习古文经的人,而并非吾辈古文学派的一份子,这种看法在备看来,是很危险的。”

这并不是刘备在危言耸听。

在刘备眼里,古文学派本该是一个上下团结的大集体,既有上层的阀阅家族,也有下面的普通士子。

但是在其他人眼中似乎并非如此。

古文学派只是诸多阀阅家族和未来的阀阅家族以及他们的门生故吏组成的集团,与学习古文经典的普通士子没什么关系。

出身地主豪强的普通士子并不被现在古文学派的上层所普遍认为是古文学派的一份子。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间的争端的确出现了党争的实质性事件,但是双方与其说是政党,倒不如说是两个草台班子。

之前,在刘备的建议下,出于对抗今文学派的需要,古文学派上层一致同意定期在郑玄的府上召开碰头会议,商讨最近的局势,要是有什么突发事件,也可以立刻进行紧急会议。

反正会议场合都在郑玄府上,因为郑玄是大家的领袖。

郑玄本人自无不可,把他的家作为大家的聚会地点也是他所高兴的事情。

参加会议的人则都是各大传承家族的掌门人以及各自家中优秀子弟、得意门生等等。

郑玄、卢植等人主要负责商议,而以刘备为代表的优秀子弟、得意门生则属于旁听序列,没有长辈的允许和发问,他们是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的。

当时刘备就知道,作为一个原始的刚刚凝聚起来的草台班子,古文学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上下协调机制,并没有属于“古文学派”这个新生聚合体的力量机制。

上层大佬们聚在一起商议之后,如果没什么特别的,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如果有很紧急的事情需要落实,则回去各自发动各自的门生势力去办事。

谁的势力能够办到这些紧急事件,那就谁去办理,办好了大家欢欣鼓舞,办砸了大家愁眉苦脸。

和今文学派一样,虽然古文学派已经逐渐凝聚成一个实体,有了上层的互相协商机制和明确的利益导向与敌我分辨,但是在落实办事的方面,并没有一个上下协调和统一的执行机制。

这就意味着古文学派还是一盘散沙。

本质上,古文学派是阀阅家族和潜在阀阅家族的家族式联合体,类似于国家组织中的“邦联”,而非一个实权政治组织。

如此一个和今文学派在本质上没有不同的联合体又如何能斗得过在家族势力上更加强势的今文学派呢?

没有皇权和宦官集团的偏帮,古文学派只能靠时间流逝硬生生磨死今文学派。

这是比烂,不是竞争。

第一百七十七章 他需要一个“喇叭”

在同一条赛道上,作为新手的古文学派是竞争不过今文学派的。

人家在这条赛道上深耕那么多年,从规则到裁判都是他们自己人,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所以必须要开辟新赛道,使用差异化竞争把今文学派给引入他们不熟悉的赛道上,然后再进行竞争,就能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了。

简而言之,不能用他们擅长的和他们竞争。

然而古文学派的上层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空有庞大的古文学派少壮派士子群体,古文学派的上层却从未想过要把这些人的力量运用起来,甚至从来不认为他们也是古文学派的一份子。

明明两次大的危机都是在他们的声援下才获得胜利的,结果获胜之后翻脸不认人,把他们当空气,别说接纳,一句谢谢都没有,人渣都没这么渣。

无良贵族作风啊,纯纯的无良贵族作风,完全没有一丁点的新气象。

刘备对此深感不满。

此番古文学派推动卢植上位失败,遭到今文学派和皇权的狙击,整个学派立刻弥漫着一种失败、悲观主义的氛围,更有甚者如丧考妣,觉得古文学派要完蛋了,满满的二极管作风。

所以古文学派的上层中几乎都是虫豸,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

刘备原先还想着依托古文学派搞点事情,但是他现在意识到,他最终必须要脱离这个虫豸大联合,避免被他们拉低智商,以至于最终走向失败。

于是刘备心头燃起了一些全新的想法。

古文学派之所以能得到支持,是因为大家相信他们能赢,所以大家愿意帮助他们,于是古文学派赢了。

可如果大家不相信古文学派能赢,就会和一开始那样,会观望。

雒阳城内的数万士子,的确并不是像刘备所说的全都可以归属到古文学派当中,他们当中也有很多骑墙派,选择古文学派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但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一定会一窝蜂的涌上去,瞬间抛弃古文学派。

没办法,十四家法,就算古文学派抢了一家,还有十三家呢。

等于十四条社会上升通道,十三条在今文学派手里,他们现在是不开放,可有朝一日万一某些人想通了,开始决定有限度的开放这些上升渠道换来一些支持,那么现在这些二极管们会不会一拥而上?

肯定的,完全不需要质疑的。

所以刘备觉得之前大势的确在古文学派这边,但是一旦今文学派有什么动弹,搞不好也能回光返照一波,会把古文学派连带着自己都搞得很难受。

在刘备具备足够和古文学派上层摊牌的实力之前,他还是要披着古文学派的外衣行走天下的。

这种状态下,他就有必要保证古文学派的基本盘不出事,并且通过掌控这个基本盘,实现他借壳上市的野望。

作为这些不被主流上层所承认的少壮派古文学派士子们最敬仰最向往的人,刘备决定忽悠郑玄,用郑玄从来不曾接触过也不了解的东西来忽悠他,借着古文学派这个大而化之的壳子,开始搞事情。

他打算把那些极为仰慕他的普通古文学派士子作为一个整体象征性的引入古文学派当中,并且建立一个上下动员的机制,并且实际上把这个机制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本就是古文学派的宣传部长,本就是对学习古文经的年轻士子们影响最大的古文学派上层人物,且具有极高的声望,他一句话,能让那些年轻士子们兴奋的嗷嗷直叫。

这就叫人气。

古文学派其余的上层不重视这个庞大的群体,甚至于自己的这份人气也不是很在意,这是他们最大的最愚蠢的错误。

通过这份人气,刘备已经在事实上成为这群学习古文经的年轻人们的精神领袖,在他们的团体中,具备着不亚于郑玄的影响力。

之前刘备不具备足够的政治影响力,但是现在,他已经通过战功初步拥有了政治影响力,所以刘备决定,要成为这些年轻人们实质上的而非仅仅是精神上的领袖。

但是那么大的组织想要堂而皇之的建立起来,还是目标太大了,刘备的政治地位撑不起这个巨大的组织,所以,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喇叭。

一个能让他的声音变得很大的喇叭。

一个能够在事实上组织并且动员这份大佬们从不重视或者选择性忽视的庞大力量的“喇叭”。

一旦有了这个“喇叭”,那么这数万士子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乌合之众了。

更重要的是,当他真正具备足够的政治地位的时候,这个喇叭就能迅速扩编壮大,将整个受到他影响的群体囊括其中,化身为属于刘备的基础执政力量。

郑玄对于此事本没有太深的感触,因为归根结底,他也不是一个能超越时代的人,他不能准确理解刘备所说的这一切背后的意义。

只是刘备此时说起,他似乎略有感触。

“玄德此言,不无道理……”

刘备趁热打铁。

“郑公,吾辈优势在人心,而不在家法,弃人心而求家法的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是敌人最高兴看到的事情,我私底下为您和诸位长辈感到担忧啊!”

郑玄面露动摇之色,思来想去,却想不出一个头绪。

“既如此,玄德,你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刘备点头。

“郑公,研习古文经的士子只在雒阳就有近三万,而在诸位长辈看来,这三万人当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才是吾辈古文学派当中的一份子,其他人什么都不是,外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