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另外通过宦官的力量与何皇后的关系,刘宏可以遥控指挥大将军何进,用以控制雒阳中央的汉军。
如此,司法权,行政权,财政权,军权,他一个人就能全部掌控到位,再进一步获得圣天子的学术荣耀!
然后他就能高枕无忧了。
他可以一边享受圣天子的权势和荣耀,一边享受奢华到了极致的人间生活,左手美人,右手权势,怎一个舒爽了得?
这美好的未来已经在他的规划之中不可动摇,他的意志空前坚决。
张让实在是拗不过刘宏,于是只能退让,接受刘备在某种意义上进入尚书台管理层的事实。
他并不认为刘备现阶段就有能力做好尚书台的工作,更没有能力应对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两位大佬的掐架,处在其中,他会非常难受,所以张让一开始还怀着看刘备笑话的想法。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刘备虽然经验不多,资历也不深厚,但是在具体能力上,是真的强,不愧是卢植一手教育出来的高徒。
他对尚书台内的行政运作模式非常清楚,属于他管辖的事情他无不管理的井井有条。
而且当前这个状态,刘备并没有实际的重大事务决策权,能交给他处理的都是些大佬们看不上的事情。
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是杨赐和袁隗在那边互掐,宦官再遥控自己的代理人参与进去搅混水,三方面都在施加影响力,轮不到刘备张牙舞爪。
但是能让他处理的,他都处理得很到位,没什么问题发生。
张让和很多人一样,都没有正确的意识到刘备在古文学派年轻士人群体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他们至今为止都没有意识到刘备的高人气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
简单来说,宦官影响力最大、今古文两派不相上下的尚书台内有很多刘备的“粉丝”。
他们或者佩服刘备的辩经能力,或者佩服刘备的文采,或者佩服刘备的战功,亦或者单纯的对刘备将会得到左氏春秋传承的事情感到羡慕,从而更加谨慎的对待他,渴望得到他的赏识。
对于他们来说,卢植那样的大佬他们根本不敢指望能够得到赏识,但是面对和他们一般年轻甚至比他们还要年轻的刘备,他们则觉得自己或许还有那么一丢丢可能。
加上之前刘备在朝廷内上窜下跳为自己的亲信部下们谋取差事的事情渐渐传开,人人都知道刘备对向自己靠拢的人那是真的够意思,这千金买马骨的广告效果算是杠杠的。
所以那些老资格尚书暂且不说,尚书台内古文学派的年轻官员这部分是被刘备吃得死死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阳奉阴违的事情发生。
老资格的尚书往往也看在卢植的面子上愿意帮刘备一把,扶他一波,不会给他找麻烦,该做的事情也都做好。
如此一来这部分的政务当然能处理好。
至于今文学派的士人,对刘备当然没有好脸色,几个和杨氏关系匪浅的官员甚至用敌视的眼神看着他,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尚书台不是今古文双方能够随意展开党争的地方,因为宦官势力作为第三个重要变量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使得双方都不敢大打出手。
哪怕在整个党争情况最激烈的时候,尚书台也是风调雨顺的。
当然了,他们不搞事,不代表刘备不会搞事。
进入尚书台工作以来,他深深的意识到尚书台对于东汉帝国中枢的重要性,可以说尚书台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东汉就会高位截瘫。
而不管是正常时期的权臣还是那种接近军阀性质的乱世权臣,想要顺利执掌天下权柄,只要整体结构没有破损,那么尚书台都是必须要掌控的机构。
所以不管是为了遥远的愿景还是当下的发展,刘备都很有必要在尚书台深耕,通过结交友人、安插自己人的方式增强自己在尚书台的话语权,未雨绸缪。
庶务部某种意义上是刘备的人才库,而他的社交牛逼症又能很好的在尚书台中发挥作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尚书台内部所有古文学派年轻官吏他都混了脸熟。
他不仅把这些同僚的名字都记住了,一些关键职位上的人他连兴趣爱好都记住了。
其中要是还有人是他的粉丝,那就再好不过了,他会用对付阮瑀的方法来对付这些人,给他们题字签名,或者亲笔写一首诗赠送给他们。
短时间内,刘备就使用偶像对待粉丝的方式把原本就对他心怀好感的官员们给笼络了不少,等于在尚书台内建立了自己的粉丝团。
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把尚书台给玩转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知足的人,会有灾厄降临的
刘备自打跟随卢植学习以来就一直在练字。
当时雒阳城内比较流行的字体是蔡邕首创的飞白体,除了飞白体之外,刘备还有意识的加练楷体,多下苦工,小有所成。
所以在赠字的时候,他往往会以飞白写主体,题记的时候则用自己的楷书,随着名声的增大,久而久之,刘备的书法也在雒阳城内小有名气。
这些尚书台的追星族得到了偶像的题字,高兴的手舞足蹈,纷纷拿回家去珍藏,准备留着传家用,对刘备的仰慕就更深了。
而在此期间,刘备也稍稍多“作”了几首诗,继续拓宽属于自己的赛道,继续增强自己的名声,以获取更多对自己带有滤镜的粉丝群体。
当然了,对于今文学派的人,出于政治原因,刘备不会去主动接触,但是对于第三方宦官集团的所属势力,刘备倒觉得没什么不能接触的。
属于宦官集团的一方势力在尚书台内部不算大,人数也不算多,基本上都是出自鸿都门学,以吏部曹尚书梁鹄为代表,是搞文艺出身的,不是搞主流经学也搞不了主流经学。
他们有些小能耐,但是办事能力普遍不算太强,梁鹄是矮子里面挑将军,还干过凉州刺史,算是有点能耐的。
面对他们,刘备并不排斥。
比如梁鹄因为仰慕自己的名声前来拜见自己套近乎的时候,刘备也接待了他,用对待粉丝的态度对待他,也给他赠送了题字,使得梁鹄大喜过望而去。
有了梁鹄的好例子,又是一批鸿都门学出生的尚书台官员来拜访刘备,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倾慕之情,巴结之意溢于言表。
刘备和颜悦色,用偶像营业状态面对他们,十分得体,一丝不漏。
对于刘备此举,尚书台内古文学派的粉丝们略有不满,有人询问刘备对这帮人为什么还要和颜悦色?
刘备则叹了口气,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多个朋友多条路,咱们主要的敌人是今文学派,现在没有必要把宦官一方也给明晃晃的推到今文学派那边。
而且对方仰慕我而来,我总不能冷面相对吧?
这不符合我的偶像职业素养啊。
得,你是偶像,你说了算。
对刘备带着粉丝滤镜的官员们虽然不满梁鹄,但是对自家偶像,总是不愿意从恶意的角度去揣测,毕竟刘备那么久以来在雒阳营造的名声和形象都非常的正面。
于是短短一个月间,除了今文学派那边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公事公办,其他人,刘备都把关系处的不错,粉丝团的人数也增加了。
关系处好了,事儿就好办,不管是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名声好面子大的人总能过得舒坦,这一点刘备从来都不怀疑。
日子就那么按部就班的过着,光和七年的八月也到来了。
似乎是因为八月的酷暑难熬,阳光太过于刺眼灼人,以至于雒阳城内的妖魔鬼怪们都没有精神出来作乱了,原本紧锣密鼓开斗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都默契的选择了休战,一起苦熬酷暑。
雒阳城内外的街道上,一到中午,就和鬼城一样,连个人影子都看不到,只有早晚时分才能看到谋生的人或者是纯粹的街溜子出来晃荡那么一会会,解解烦闷。
但是这个苦热的时节对刘备来说却是值得庆祝的,因为他的两个孩子都出生了。
原先,他担心太平道的战事会使得他或许会错过自己孩子的出生,不过机会很显然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优秀的策划使得刘备终究没有错过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八月初二,韩宁诞下一子,八月初四,韩小蝶诞下一子,母子都是平平安安的,两个儿子的前后出生,给刘备高兴的不要不要的。
两天之内得到两个儿子。
老丈人和老丈母娘当然是很高兴,刘备又提前一个月把母亲从涿郡接来雒阳享福,正好也赶上了孩子的出生,母亲也高兴的当场就要在家里给刘氏列祖列宗汇报这个好消息。
这个好消息也引爆了刘备庞大的朋友圈,一时间这个令人难熬的苦夏似乎也没有那么让人感到厌烦了。
曹操第一个冲到刘备府上恭喜刘备喜得贵子,关羽和张飞扯着大嗓门儿紧随其后,甄俨紧赶慢赶赶在第三批,董璜倒是出乎意料的第四批进了刘备的府门。
接着庶务部的领导层集体赶来恭贺,和刘备交流颇深的士族子弟们也接二连三赶来恭贺,袁绍带着许攸也很快赶来恭贺。
到后面,蔡邕成为了第一个来恭贺的老字辈,荀爽笑呵呵的出其不意的也出现在了刘备的府邸,亲自向刘备表示恭贺。
郑玄自己没有亲自前来,但是派高足国渊和弟子孙乾前来向刘备表示恭贺。
刘备一边为了获得两个儿子高兴的手舞足蹈,一边又笑盈盈的迎接前来恭贺的客人们,忙的飞起,不亦乐乎,整个刘府大院儿也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望着刘备忙碌的身影,荀爽又看了看身边明显有些羡慕的袁绍,笑了。
“本初已有三子,难道还会羡慕玄德新得二子吗?”
袁绍看了看荀爽,苦笑一阵。
“非是羡慕玄德新得二子,乃是羡慕玄德得子,荀公却亲自来恭贺啊。”
荀爽哈哈大笑。
“刘玄德此人,身上多少是有些气运的,常人是不能与他相比的,尽管如此,你家四世三公,你的身份也不会比他低就是了,而且你没有必要与他相比,你自有传承,你只需要遵照家族的意愿走下去就可以了。”
袁绍闻言,神色一黯。
“家族吗……家族的确给了我很多,但是荀公,家族总也不会什么都给我吧?”
荀爽呵呵笑着,摇了摇头。
“就算是我,也不会去想这个事情,本初,有志向是好事,但是人的志向也不能太过于超脱实际,否则,就叫妄想了。”
“绍不敢妄想。”
袁绍摇头道:“但是绍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后能得到些什么。”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荀爽抬头望着展览的天空,笑道:“人生下来,这辈子会如何就已经决定了,出身门第,本初,你已经超越这世上绝大部分人了,做人,贵在知足,不知足的人,会有灾厄降临的。”
袁绍品了品荀爽话里的意思,没敢再说别的。
“荀公所言极是。”
荀爽点了点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玄德身上的气运,当真是叫人羡慕,想要获得这样的气运,要看上天的意思,但是跟随这样的气运,寻个鸡犬升天的机会,倒并非不可以,你瞧瞧这院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袁绍笑了笑。
“这样的人,在袁氏府上,在荀氏府上,一样都有,不会少。”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假使我有女儿未出嫁,而刘玄德也没有结婚,这气运我是想要碰一碰的,哈哈哈哈哈。”
荀爽呵呵笑道:“开支散叶,发展壮大,何乐而不为也?”
袁绍陪着笑了笑,话却没有再说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所以这一次,也不会再有封禅永理了
因为前来恭贺的人很多,时间也比较晚了,于是刘备招待来家里恭贺的客人吃了顿饭。
另外考虑到天气很热,于是刘备搭起了临时的凉亭给大家避暑,然后上了一些冰凉开胃的饮食,也算是对得起这些前来给刘备恭贺的人们。
饭后,刘备又挨个亲自把宾客们送走,感谢他们的恭贺,说着等孩子三个月之后再请他们来吃饭,到时候大家再好好儿的喝一场。
宾客们都离开之后,刘备把孩子交给三个老人,让他们继续欢乐,自己则先后去到了韩宁和韩小蝶的卧房看望她们,陪她们说话,给她们喂药,安抚她们,把她们哄睡着了。
等她们都睡着了,刘备才来到三个老人这边看望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
这一来,就听到三个老人正在商量该如何给孩子起名。
起名?
封禅永理吗?
刘备笑了笑,摇了摇头,心里头起了一丝涟漪。
原先的历史上,刘皇叔的家室是一团乱麻。
最早的妻子是谁,最早的儿子是谁,最早的女儿是谁,什么时候诞生的,后来发生了什么,都已经不可考。
只知道刘皇叔从讨伐黄巾开始,再到入主徐州之前,已经数次失去了正妻。
正妻都是谁,没人知道。
人数是几人,有什么经历,什么时候嫁给刘皇叔,什么时候去世,为什么去世,有无生育,也没人知道。
徐州期间,刘皇叔还至少有过一个儿子,但是他败退之后,他的下落,没人知道,其他的孩子命运如何,也没人知道。
荆州期间,还有两个女儿沦为战俘,从此不知所踪,大概率成为某些曹营将领的玩物,这都算是运气好的,至少不会挨饿受冻。
糜夫人因为是糜竺的妹妹得以记载,甘夫人因为是刘禅的母亲得以记载,孙夫人因为是孙权的妹妹得以记载,吴皇后因为是皇后得以记载。
除了这四个女人有明确的出身姓氏记录之外,甚至连刘永和刘理的生母都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的记载。
就算刘皇叔后来贵为皇帝,除了皇后吴氏之外,其他后妃也没有任何记载。
这对于一个政权的领袖来说,是极不寻常的,就算季汉没有史官,关乎刘皇叔这个皇帝的个人生活应该也是有记载的才是。
刘备思考了很久,大概觉得自己能稍微理解刘皇叔了。
这些伤心事对于年老、功成名就的刘皇叔来说应该一直都是内心深处无法抚平的伤痛,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提起这些伤心事,更不能向别人提起,也不愿意让这些事情记录在史书上。
如果记载下来了,感觉就像是给他个人的永久的鞭笞似的。
这是一道又一道的伤疤,在他的心底深处埋藏着,不能提,一提就要流血。
虽然他最后成为皇帝,但是前半辈子沙场征战流离失所让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他每次失败、每次流离失所都会失去自己的家人,回归到一个人孤零零的状态,他心里不会连一点触动都没有。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