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这两人年龄都比刘备大十多岁,但是都耳闻刘备作为卢植弟子、辩经达人和大汉诗圣的名号,对这个异军突起的年轻人很感兴趣。
当然,他们也多少了解一点袁绍招揽刘备的意思,尤其是趁着他们约定好秘密入京谈论大事的时候,把刘备拉进来,很明显就是要拉着刘备一起入伙办事了。
而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看起来也是愿意的,否则也不会怡然自得,与曹操、许攸谈笑风生。
心照不宣之事,不必多说,于是在正常的宴会之后,大家心照不宣的开始谈起了正事。
被宦官追杀的党人何颙首先长叹。
“近来张让、赵忠之徒又为他们的子弟谋取了七个郡守之位,十八个县令之位,朝廷郎官也有一小半是宦官子弟,为此被排斥的士人不知凡几,长此以往,这宫中和地方,都是宦官子弟做官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张邈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伯求,慎言,慎言,莫谈国事,还是喝酒吧。”
何颙拍了一下桌子,把酒杯倒置在桌上。
“喝酒?孟卓,我喝的还不够多吗?只喝酒有什么用?我所忧愁的事情难道能够减少吗?”
“伯求,何必呢?世道如此,你又能如何?”
张邈举起酒杯,长叹一声道:“只能说吾等生不逢时,有报效国家之心,却没有报效国家之门,这门啊,居然被一群宦官把的死死的。”
刘备看了看袁绍,又看了看曹操,见两人面色如常,便知道这大概是一出戏了。
怕用不了多久,这话题就会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于是刘备什么也不说,默默喝酒,等着他们把话题转移过来。
张邈与何颙说了一通怨言,袁绍接过了话茬。
“二位何须如此悲叹呢?世道虽然浑浊不堪,但是吾等还在,吾等还能喝酒,作乐,宴请好友,互诉衷肠,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玄德,你说呢?”
袁绍这话题转进的有点硬,但是意思已经到了,张邈跟何颙铺垫了好一会儿,刘备可算是等到了这句话。
在场数人的眼神都聚集在了刘备身上。
刘备端坐在案几前,笑了笑,举起酒杯敬了袁绍一杯。
“别的,备不敢妄言,但是喝酒确实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备往日有苦闷的时候,也尝试喝酒解决,可是解决得了一时,酒醒之后,心中愁绪不减反增。
这愁绪啊,就如同河中流淌的水,绵绵不绝,不可阻挡,所以备明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不是个好东西,解得了一时的无奈,带来的却是更加长久的痛苦。”
说罢,刘备放下了酒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两句说的在场数人虽然很想不去在意,却没办法不去在意,以至于他们暂时忘掉了这是为了试探刘备的政治倾向而设的局。
他们纷纷默念这两句话好几遍,越是念叨,越觉得滋味十足,越觉得妙不可言。
妙啊。
不过,这终究不是一场文会。
曹操看了看袁绍,见袁绍似乎有点忘记了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沉浸在这两句美妙的诗句中难以自拔,心下多少有些无奈。
于是曹操开口了。
“酒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举杯消愁愁更愁,玄德一语道尽了吾辈酒客的无奈啊。”
袁绍骤然听到曹操出言,这才意识到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
“咳咳,玄德大才,此言令吾等酒徒无言以对,无言以对,不喝了不喝了。”
说罢,袁绍放下酒杯,又说道:“只是不喝酒,这愁绪就更加无可奈何了,吾心中之愁绪,又该如何消解呢?”
第四十四章 刘备可算是拜码头了!
袁绍没有表明自己问的是谁,但是气氛烘托到这里了,刘备还能闭口不言吗?
看着自己的确是到了要说话的时候,刘备也不打算表演什么叫情商为零,于是哈哈一笑。
“袁公所虑者,乃是宦官,宦官之祸,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二十年来仁人志士都没能解决掉的事情,备又如何能够解决呢?况且备要是说自己能够解决,岂不是贻笑大方?”
袁绍闻言,露出微笑。
“话虽如此,吾辈目前都无力对抗宦官,但是宦官为祸天下,实在是太过分了,这绝不是我能够接受的,无论如何,我也要想方设法对抗宦官,这不单单是为了我,也是为了袁氏,为了天下人。”
袁绍这话说的漂亮,手上的动作也不小,事情做得也挺漂亮。
党锢之祸的大环境之下,袁绍隐居雒阳,利用家族给他的资源结交党人,帮助党人逃离宦官的威胁,协助党人躲避宦官的毒手,救下了不少被宦官追杀的党人。
这件事情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身为嫡子的袁基和袁术没有参与进来,只有袁绍发起了行动。
时间一长,袁绍的名声就起来了,士人圈子里都在流传着袁本初愿意帮助党人,救援党人,是个很有勇气的人,感叹袁氏家族终究没有彻底堕落为宦官走狗,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袁绍自己的势力初步有了规模。
袁绍感觉自己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于是便决定继续下去这样的行为,冒着一定的风险,挖家族和宦官的墙角,薅家族和宦官的羊毛。
不得不说,能够成就未来的基业,成为一段时间内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袁绍是有本事的。
刘备明白袁绍的用意。
他需要自己的明确表态。
他需要自己的明确加入,成为他们这个团伙的一份子。
这又有何不可呢?
于是刘备走出了座位,站在堂间,向袁绍躬身一礼。
“袁公侠肝义胆,相助无数被宦官迫害之士人逃离宦官魔爪,此等事迹就算备尚且年轻,也多有耳闻,深深为此感到敬佩,袁公为人,备深深仰慕,备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将来若有此等不平事,也愿为袁公大业效劳。”
刘备可算是拜码头了!
袁绍大喜,立刻站起来到堂下扶住了刘备的双手,将他扶起。
“有玄德助我,如虎添翼!我又怎么会畏惧宦官而不敢作为呢?”
曹操更是大笑。
“玄德说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实在是太谦虚了,当年玄德策马于万军之中救出卢公之事,难道是妄言?”
张邈好奇的询问曹操。
“还有此等事?”
曹操点头。
“当然,当初玄德不过十六岁,跟随卢公前往九江郡平叛之时,曾经策马冲入乱军之中护着身陷重围的卢公一路杀出,身中三箭死战不止,实乃少年英雄,又怎么会是手无缚鸡之力呢?”
张邈两眼放光,何颙面露异色,许攸连连叹息。
刘备也不知道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但是他很清楚,自己自此算是进入了袁绍的朋友圈了,并且还是相当核心的位置。
当前的袁绍并没有什么官职,朋友圈里官职最高的张邈还不能公开在雒阳露面,所以明面上官职最高的居然就是曹操的议郎,刘备这个尚书台的令史居然也能排上号。
不过大家都清楚,官职高低和在政治舞台上的能量并非完全一致,袁绍就算没有官职,政治能量也远远超过普通的郡守和刺史。
所以尽管袁绍屡屡和宦官作对,帮助党人逃难,也并非完全没有被宦官发觉,但是宦官始终没有对袁绍真正下手。
袁氏家族的势力到底还是庞大的。
而刘备得以进入袁绍的朋友圈之后,也借助袁绍所拥有的平台,认识了更多人。
曹操许攸张邈和何颙就不说了,还有一些雒阳本地的豪侠,三河地区的豪侠,这些人和涿郡街头的街溜子们可完全不是一回事,无一不是有家族基业做基础才能做得了豪侠的。
而更多的是一些和袁氏家族关系匪浅的士人,他们大多都有党人背景,因为袁绍愿意帮助他们,所以和袁绍交往过密,也就顺带着认识了刘备。
由此,刘备的名声不仅在雒阳,在三河地区也渐渐传扬开来。
袁绍似乎还很刻意的帮助刘备扬名,在他家里举办了好几次文会,邀请今文学派的士子来参加,然后他请刘备邀请一些古文学派的士子来参加,把自己的府邸变成双方辩经的场所。
双方进入袁绍的府邸就展开激烈的争论,刘备一马当先,代表古文学派大杀四方,金句频出。
最激烈的一场辩经大赛之中,在己方选手纷纷落败不敌的情况下,刘备挺身而出,单枪匹马挑翻对方十二名选手,获得满堂喝彩,赢得【舌战群儒】的鼎鼎大名。
刘备的名声节节攀升的同时,袁绍的府邸逐渐成为雒阳著名的士子聚会场所,袁绍的名声也随之节节攀升。
这就很美妙。
因为这是刘备为了推高袁绍的名望的一次谋划。
袁绍接纳刘备进入他的朋友圈,给予刘备平台和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刘备拥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那么刘备自然需要投桃报李。
袁绍的需求,刘备是清楚的。
袁绍之所以拉拢刘备,无非是看中了刘备在古文学派士子群体当中的声望。
所以刘备得到了好处之后,也就开始发挥自己的长处,建议袁绍邀请今文学派的士子们到他府中参加宴会,而他自己则发动身边朋友圈也来袁绍府邸聚会。
双方齐聚一堂,自然而然会展开学术方面的争论。
“研习古文经的士子和研习今文经的士子在一起参加宴饮,难免会有一些争论,袁公高居首位,可笑看士子争论,以四世三公袁氏子弟之名望评判高下,之后广而告之,则胜者身价倍增,扬名雒阳,岂不美哉?”
刘备的意思袁绍立刻就明白了。
在一旁听着的曹操和许攸也明白了。
刘备是要袁绍利用四世三公子弟的名望在他自己的府中搞一场低配版本的月旦评。
第四十五章 跨界新星袁本初
月旦评起自袁氏老家汝南,是当地大族许氏的两兄弟许邵、许靖主持的。
每个月评点一次天下名士,被点评的士子无不身价倍增,扬名天下,所以天下士子趋之若鹜。
早年曹操就靠着许邵的评语得到了名声,袁绍也曾经因为害怕许邵恶评而不敢在家乡招摇过市。
站在点评高台之上的许邵兄弟两个到底有何等名望和能量,袁绍是见识过的。
刘备的想法,无非是让袁绍学习许氏兄弟,在自己的府邸里也搞一个类似于月旦评的活动。
对此,袁绍颇有些忧虑。
“许氏兄弟何等名望,我又怎么能与之相比呢?若是贸然点评,岂不贻笑大方?”
刘备大笑。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声望之高,岂是许氏能够相比?再者说了,谁说咱们要搞月旦评,咱们不过是在袁公府邸邀请三五好友举行宴会,朋友之间的宴会而已。
宴会之中,偶然因为一些学术争端而产生争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分出个胜负,袁公欣赏胜者,嘉奖胜者,然后一不小心,这个消息传到了外界,为外人所知。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士子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向袁公身边的友人打探消息,袁公身边的友人架不住大家的热情,只能代为引见。
于是第二次宴会人就多了起来,第三次更多,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如此逐渐成为常例,逐渐成为雒阳士子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每一次举办类似宴会都能引起士子们的高度关注,仅此而已。”
刘备双手一摊,一脸无辜:“谁说咱们是月旦评?咱们只是关起门来自己研讨学术而已,外人知道了,想要参与,与我何干?”
众人愣住。
少倾,袁绍带头大笑出声,曹操和许攸也跟着大笑出声,最后所有人都笑了。
刘备也笑了,笑的特别开心。
说到底,月旦评本质上也就是个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游戏,有人愿意吹捧,有人愿意被吹捧,有人愿意捧臭脚,不外如是。
他许氏兄弟可以玩,袁某人就玩不得?
咋的?他们有专利?还是东汉帝国有专利保护法?
说干就干,袁绍迫切的想要增强自己的名望,增加自己在士人们心中的威信,于是很快以自己本身的号召力请来今文学派中熟悉的士子来他府中参加宴会。
而刘备也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来自己熟悉的一些古文学派的士子。
最开始刘备没有邀请大族子弟,比如马永和韩厥等人,因为他们多少有些家族包袱。
同样的,袁绍最开始也没有邀请什么太高门第的朋友,只是请了一些和他走得近的士族当中的小门小户子弟。
双方就在袁绍的府邸喝酒吃饭,推杯换盏,刘备则负责在合适的时机抛出话题与论调,引起双方对于今、古文经学的争论。
一点点酒下肚,脾气自然控制不住,一听到自己不喜欢的言论,立刻就要发表自己心中的看法。
一个人发表了看法,两个人发表了看法,三个人发表了看法。
然后酒宴就变成辩经大会了。
刘备作为辩经达人,自然成为古文经学士子们推崇的一号辩手,他陷阵冲锋,舌战群儒,把对方驳斥的哑口无言。
袁绍全程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作为主人,坐在上首听闻双方辩论,等有个结果了,则下场夸赞胜者刘备的风范。
不夸张的说,不知不觉之间,袁绍最后下场夸人的姿态颇有一锤定音、主宰一切的风范。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