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278章

作者:御炎

贾诩拱手道:“如果您愿意信任诩,诩愿意为您分忧,铲除天下虫豸。”

“那当然,你不这么说,我都会这么做。”

刘备握住了贾诩的手:“拿了我的俸禄,不为我办事,我可不接受,我这里不养闲人,文和,你就做好被我用到八十岁的准备吧,八十岁之前,我决不允许你告老还乡!”

贾诩笑了,笑的很是开心。

“您有要求,那诩一定努力活到九十岁!八十岁之后,还要回到家乡养老十年。”

刘备觉得贾诩的愿望应该是可以达成的,虽然有点难,但是贾诩一看就很长寿的样子。

刘协登基的第二天,便传下了诏令。

皇子刘辩没有对君主忠诚,没有对父亲孝顺,在何氏阴谋叛逆的行动中犯下重大过错,谋夺父亲的皇位,本该处死。

但是新任天子念及兄弟之情,念及父亲尸骨未寒的缘由,所以不予处死,改为废掉皇子身份,变成庶人,并且终生监禁。

诏令传出,朝臣们议论纷纷,但是念及此事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一把,他们谁也不敢为失势的皇子说点什么。

还是一样,愿意说些什么并且做些什么的,已经在政变中被杀的一干二净了,剩下来的人才不会为此而冒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由董重提出的议案,在做决策的时候,被旁听的小天子刘协反对了。

“父亲临终前告诉我,要和兄长好好相处,要保护兄长不受伤害,让兄长好好的活着,现在父亲刚刚去世没多久,我又怎么能违背对父亲的承诺,下这样的诏令呢?我不下!”

第五百零二章 大封天下

小刘协的反对是众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抱着刘协的董太后于是凶了刘协一顿,斥责他,说刘辩可不会为他考虑之类的话,要刘协不要做那么天真的事情。

可刘协还是不松口,一定要保全自己的兄长。

董太后生气了,开始抽打他的屁股,把他打哭了,但他就是不愿意下这样的诏令,说什么都不愿意。

董太后无奈,只能让董重等人自己决定,然后代替天子下诏令,小刘协交给她管教就行了。

所以这份诏令是在小天子本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颁布下去的。

当然,外人不曾得知内情。

可是知道内情的董重等人却对此事怀有一些看法。

“天子虽然年幼,但是性情如此刚烈,这要是等他长大亲政了,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地步,这对咱们这些人来说,可不算是好事。”

董重眯着眼睛看了看刘备、蹇硕和张让,低声道:“总而言之,这是咱们四人做出的决定,以后天子认不认,也不一定。”

蹇硕和张让互相看了看,然后又一起看向了刘备。

刘备咂咂嘴,笑了。

“看我做什么?我没什么看法,天子虽然刚烈,但是毕竟年幼,才八岁,又能如何?诸位少安毋躁,还是多考虑考虑之后的事情,雒阳才刚刚稳定下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千万别为了小事而分散精力。”

刘备说的很有道理,其余三人也都认同。

刘协到底只有八岁。

这边小天子刚刚登基,他们的新职位刚刚确定,但是还有很多空缺职位需要安顿,他们需要尽快把自己中意的人选安插到相应的职位上,完全对政治资源的占领。

然后才能进一步面向全天下,进行更多的操作。

董重、张让和蹇硕纷纷开始了各自的行动,刘备也兑现自己之前的诺言,给立下功劳的人们安排全新的职位。

这一次就不是预告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册封,在大朝会上,以正式的召令,以小天子刘协的名义发布的正式的任命诏令。

比如并州刺史董卓,就得到了刘备向他许诺的前将军、并州牧的职位,成为了大汉册封的第五位正式州牧,主政一方,还成为著名忠臣。

并州主簿吕布以诛杀何进的功劳一跃升天,被册封为后将军,赐雒阳宅邸,赐爵温侯,使其荣耀。

李肃、张辽、张杨纷纷升任中郎将,各自统领原先的部队,纷纷赐爵关内侯。

决战之前站队的陈留郡太守张邈、山阳郡太守刘洪等一十三名郡太守得以赐爵都亭侯。

青州牧刘虞赐爵都乡侯。

徐州牧刘焉赐爵都乡侯。

豫州牧黄琬成功完成使命,终止豫州牧职位,调回雒阳,使出任太常之位——刘备手底下没有合适的人选能够出任太常,黄琬正好合适。

他不知道黄琬会不会接受,但是想了想,觉得黄琬如果是个聪明人,就不会反对。

与此同时,他也执行了自己之前的想法,让凉州的部下们大规模东进,离开凉州,进入雒阳,为他的雄心壮志奠定根基。

因为取得了对整个关西地区的支配权,刘备决定率先对关西地区的官职进行一波调整。

益州他就暂且不动弹了。

梁鹄做他的益州刺史,牵招在巴郡做太守,与他关系很好的高眹继续在蜀郡做太守,基本上稳定益州局势,其他地方主官暂且不动,各自送去一些赏赐,不要让益州产生什么动乱。

等他应付掉关东地区可能袭来的一波逆袭之后,再去折腾益州。

然后凉州,刘备决定暂且保留凉州牧的职位,继续任命阎忠代替他执行行政命令,关羽继续以凉州兵曹从事的职位执掌凉州兵权,对凉州进行军事保护,对羌人、鲜卑人进行军事威慑。

此外,对于三辅地区,刘备下令将原先的三名主官全部征调入雒阳担任议郎的职位,空缺出来的左冯诩、右扶风和京兆尹则分别安排韩浩、国渊、孙乾担任。

而对于弘农郡郡守的职位,刘备也决定把原先的弘农郡守征入朝中担任议郎,转而调遣亲信部下尹达出任弘农郡守。

从凉州到雒阳的一片坦途,被他安排四名亲信部下担当行政主官,进行管控,确保从雒阳到凉州一路畅通无阻,成为他实打实的基本盘。

凉州州府、各郡郡府和州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官员们开始大批量征调。

刘备决定用之前成绩得到认可的二线实习官员接替主官们的职位,按照规矩继续办事,有成绩和能力的主官们做好准备前往三辅之地和弘农郡的地方职位上任职。

原先在州府内任职的官员们也基本上展开调遣,悉数进入雒阳,成为他的储备人才团队,以备随时担当他争取来的中央或地方的重要职位。

中央方面,他也按照之前的承诺,给部下们正式安排职位。

然后经由天子刘协和朝廷相关部门认可的任命文书一封接一封的下发。

甄俨担任少府之职,阎温担任光禄勋之职,盖勋担任北军中候的职位,曹操出任河南尹。

张飞出任虎贲中郎将,夏侯渊出任羽林中郎将,徐晃接任越骑校尉,贾诩、荀攸则领衔尚书台三十二人大名单,进驻中央实权部门,成为张让的“左膀右臂”,为国效力。

这些人进入朝堂,将对刘备在朝堂上的势力进行极大的扩充和补强。

除此之外,雒阳八关校尉的位置上也全是刘备的人,他们带兵警戒雒阳周边的地区,将确定刘备对雒阳的军事保护和占领。

这一系列的调令全部都是走正规程序的,由大将军推荐、天子承认、尚书台相关部门许可等等一系列的正规程序,最后颁布命令,予以承认。

手续合法,图章齐全,再怎么反对刘备的人拿着放大镜仔细找都找不到这些安排里的漏洞。

所以刘备就感觉,这站在高位上,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都可以走正规程序、让反对者说不出话,甚至连知道的内容都非常有限。

为什么人总是要求追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呢?

或许答案就在这里了。

真的很愉快,非常愉快,使用权力操控权力的感觉,非常畅快,哪怕他的权力还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一人,还没到那个至高无上的地步,仅仅是这样一个综合性团体掌门人的感觉,就已经让他感到如此愉悦了。

那么,更高一层,继续往上的感觉,那种整个历史长河里都没有几个人掌握过的真正的天下权柄,又该是如何的让人为之着迷、疯狂呢?

刘备仔细想了想,一笑了之,不再关注。

除了在朝堂上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之外,刘备还快速展开了对军队的整编和重组,军队工作总是重中之重。

此时此刻,刘备在雒阳拥有的军队数量很大。

除了他自己带来的七个营本部两万余人之外,基本完整投效他的北军还有一万余人。

这一万多人的战斗力和训练水平比较高,超过其他各支部队不止一截,只有刘备麾下的三河老兵能说稳压他们一头。

所以对于这支技战术不错的军队,刘备很重视。

除此之外,还有临时接受他指挥的并州兵五千余人,以及被俘获的原先属于何进指挥的各部俘虏三万余人。

因为时间紧迫,刘备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就决定以战俘为主要组成部分,再抽调本部凉州兵精锐充当军官,将之改组为全新的虎贲军和羽林军。

剩下的部分则挑选精壮男子编成营兵,完成改组工作,由自己亲自指挥。

如此,刘备能控制的军队就是凉州本部,北军,并州兵、虎贲军和羽林军,总人数将近七万人,再怎么精简,也能维持在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上。

不过,尽管是这个数量,刘备依然觉得不够。

第五百零三章 雒阳军改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刘备发现自己正面临全新的局势。

所以在最初的分封结束、局势初步稳定下来之后,刘备便筹划决定在雒阳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改组。

他要从根本上扭转东汉中央军的小规模化、治安战模式化。

东汉中央军的小规模化、治安战模式化的集中体现,就在北军身上。

北军有五支军队组成,这五支军队原本的人数都比较小,平均一下,每支部队也就两千多人,比较符合东汉中后期以来越来越趋向于小规模治安战状态的汉政府心态。

东汉政府在中后期以来就越来越不喜欢也不擅长大兵团联合作战,甚至于失去了能够指挥大兵团联合作战的能力和将帅培育系统,这是很不妙的一件事情。

有大仗需要打,但是汉政府却打不动,不敢打,总是希望用小规模治安战形式解决问题。

好不容易刘宏决定放开手大打一场,组织三万多骑兵狂野北上,想要收拾掉狂妄的檀石槐,结果却是【赢得仓皇北顾】。

那一战已经暴露了汉军长久沉迷于小规模治安战而不打正统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弊端,面对新的形势,东汉朝廷执着的小打小闹已经不适用了。

所以刘备的建军思路就是冲着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思路来的,摒弃小打小闹的治安战思维,要打,就打出狗脑子。

所以军队规模必须要扩大,军队建制必须要扩大,军事力量的增强必须伴随着军官地位的增强和权力的增大。

这是行政系统和财政系统不喜欢的事情,是官僚们不喜欢的事情,会妨碍到他们的利益,但却是这个国家浴火重生的必经之路。

所以在雒阳军改的思路之中,刘备决定大改特改,将东汉政府限于经济和政治原因的小家子气一口气全部改掉。

他要发扬光大自己作为大将军的权力和威势,扩充军队,增强军威。

在凉州时期,刘备只规定了军队的营级建制,大规模作战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是他自己亲自统领营级建制征战,没有更往上的正规建制。

主要当时他的部下们都没有很高的功勋和很好的军事素养,需要一段时间的征战、成长来积累经验,增强个人能力,毕竟不是人人都是霍去病。

而就目前来看,他麾下的将领们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并且逐渐具备了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在战场上的发挥也相当不错。

而且在文化素养上,通过刘备规定的强制性的升级考试,军队将领的基础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胎教肄业的家伙们经过他的强力要求,基本上实现了文化上的自我超越,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将军是不会出现了。

所以从将领自身的文化、军事素养角度,以及他们实际积累的军事经验、功勋的角度上来看,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将领可以脱离刘备的直接指挥,真正的独当一面了。

于是在雒阳军改的计划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确立军级建制,在营以上设立正式的军级建制。

正儿八经的战斗之中,刘备会尝试使用军级建制来观察、锻炼军事将领的能力。

他总不能一有什么事情就自己亲自出征,他现在是大将军,除了袁绍、袁术这种政治意义重大的敌人,或者北伐草原之类的大事,也不能什么小毛贼都让他亲自出动。

于是针对军队和将领的改动,从眼下就要发起。

政变结束后的第十天,刘备就召集部下们商讨设定了雒阳军改方案,并且决定尽快付诸实施。

这一次军事改组,不仅仅是增设军级编制,原先的营级建制刘备也打算做一些小变动。

一个营三千人,以校尉统领。

营下辖三个部,每部一千人,以军司马统领。

部下辖五个曲,每曲二百人,以军侯统领。

部下面原有的屯级建制刘备决定取消掉,直接进入到队的建制。

每曲设四个队,每队五十人,设队长统领。

队下面只设五个什长,每什十个人,再往下直接取消伍的编制。

营往上正式设军级编制,设专职中郎将统领。

每个军下辖三个营,除了三个营之外,还会设有一千人编制的中郎将直属骑兵部,等于一个军的满编就是一万人。

刘备虽然重视骑兵,但是军队主力还是步兵,只有骑兵的军队是不完整的。

所以除了专门设置的骑兵军之外,其他各个军都是多兵种混编军,刀盾手、长矛手、弓弩手一应俱全,能够承担大部分的作战任务,而不仅仅是突击任务。

对于目前整体被刘备掌握的七万多军队,刘备准备将他们进行一波挑选之后,进行混合改组。

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完成中央军的职业化、扩编,以及凉州军的融入。

他是大将军了,他麾下的军队就不该是地方性质的军队,而应该是全国性质的军队,也该成为正儿八经的中央汉军。

中央汉军目前掌握在他手里的正规编制就是北军、虎贲军和羽林军,就这三个官方建制。

而这显然是不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