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随同众将有人叹息,有人感慨,看了看吕布,又看了看刘备。
说实话,跟着刘备的大部分人在最开始都是不太理解刘备为什么把人命看得那么重要的。
他们大部分出身都还是不错的,至少不是纯粹的草民,所以自然而然的站在了庶民的脑袋上面看待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命是一种漠然的态度。
而且就这个时代来说,人命又实在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存在。
这个时代,没人高喊一声人命关天,还没有人提出过这个概念。
这个时代,大家的眼光都盯着上天,畏惧着脑袋上的天,天是至高无上的,没人敢说自己的命和天一样重要,没几个人对人命的概念有过于深刻的认知。
这个年代的人们普遍不在乎别人的性命,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人死了就死了,每天看不到几个死人,还觉得是件挺奇怪的事情。
可是在这个没人在乎人命的时代里,却出了一个无比在意人命的刘备。
不管是部下中担任职位的,还是没有担任职位的,打一开始加入他的集团,他就不厌其烦地把人命关天的概念一遍又一遍的复述着,告诉他们要重视人命,要在意人命。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说不行,还要看行动。
刘备也是正儿八经的行动。
全天下的军队里只有刘备设下了规模很大的军医团队。
有熟练的军医,还有熟练的战场急救员,会支出固定的军费比例用在药材和医用器械上,甚至还有专门种植药材的药材基地,产出药材专供军队使用。
募兵的时候,那些身体素质不怎么样但是勤劳踏实肯干的,就被纳入军中,充当战场急救员。
这支规模很大的战场救护团队的存在使得刘备军中的伤病死亡率被压制到了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也使得军中老兵的数量很大。
这一方面使得军队的战斗力极强,一方面,一种迥异于这个时代的尊重生命、在乎人命的思想观念也在这支军队里扎根、成长并且散播开来。
从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无所谓、没必要,到最后每个人都认可,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是如此认定的。
而更重要的是,在刘备的部下们看来,他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值得信任的大领导。
因为他连一个小兵的性命都无比的在意,那么在乎一个和他身份差距巨大的小人的性命,那么自然而然的,也会珍惜他们的性命,不会把他们当作争权夺利的“耗材”。
所以,刘备集团的上下互信也随之建立起来。
他的部下并不认为刘备是一个会为了利益而把他们当作耗材去使用的无情的领导,他们信任刘备,所以对刘备的命令并不怀有多余的疑虑。
命令就是简单的命令,除非特别交代,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命令,照着做就行,不用担心什么,真的出了问题,刘备会保他们。
这种难得的上下互信使得刘备集团内部的损耗远远低于其他集团,也会让外部加入进来的人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氛围。
比如吕布就没有想到和他怎么着都不对付的张飞居然会带兵驰援救了他一命,也挽回了并州兵团的全军覆没结局。
于是,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刘备的厉声质问,天不怕地不怕的吕布居然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错了,应该受到惩戒。
他低着头,抿了抿嘴唇。
“末将问心有愧,大将军教训的是,还请大将军责罚!”
刘备看着吕布,沉默了一会儿。
“奉先,你和你的部下不是我的本部,我不曾训练、教导过你们,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我不想做暴虐的人,也不想做暴虐的事。
这件事情,你自己去解决,你去面对你的部下、士兵,妥善安置他们,恢复士气,在此之前,你就不要跟着出战了。
还有,这一次我告知了你,教导了你,我不惩罚你,但是如果还有下一次,你跟随我作战,还犯了同样的错误,那么军规森严,我饶不了你。”
“末将遵命,末将不敢忘……”
吕布情绪低落地接下了刘备的命令,后退两步,转身离开了刘备的军帐。
随后,刘备便不再纠结这件事情,而是继续开会商讨进一步的战略部署。
第五百七十一章 出来混要讲背景
就目前的战场情况来看,乌桓人的实力不怎么样,但是兵马还是挺多的。
所以在军事会议上,刘备认为之后大军不便于分路行进,应该集中于一起,寻找机会与乌桓人决战,一战解决掉他们,然后,进一步发起北伐。
对此,大部分军将都没有意见,认同了刘备的想法。
而在寒冬腊月之中,董卓向刘备提了一个建议。
“大将军,如今是正月,气候严寒,人困马乏,继续作战,恐怕会让士兵、战马损伤加大,您看看是不是应该在幽州驻军两个月,等开春之后再行出征?”
刘备考虑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严冬之际,进军难度增大,这不假,但是若等到开春再出兵,需要当地提供帮助,势必影响来年春耕,对幽州的危害更大。
幽州经此大难,已经损失严重,如果明年春耕不能全力进行,幽州一定会出现大饥荒,到时候对于吾等而言,就是天大的罪孽了。”
刘备的意见得到了部下们的一致认可,董卓也没再说什么。
等大家散会、返回军帐各自休息、处理军务之后,董卓才松了一口气,摘下了军盔,细细回想着方才刘备的表现,内心中是忍不住的惊叹。
吕布是个什么性子,他和吕布相处过一阵子,也算是稍微了解一些的。
简单来说,就是功名心很重,把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点,他们这些边地出身的人都差不多,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严苛,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方式,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内地州郡出身的士人有本质的不同。
而且吕布自恃能力强大,对自己格外自信,原先董卓觉得自己还能驾驭他,但是这一回他一跃而上当了后将军,董卓立刻就感觉到吕布不像之前那么听话了。
帮义父办一件事情,还要那么大的好处,还未必能办成。
以前,他可没有那么大的胃口。
而且就在刚才,董卓就有一种极强的既视感,感觉吕布好像被刘备折服了,好像已经接受了刘备的领导,愿意听从刘备的命令了。
这是错觉吗?
董卓还有心思想东想西,刘备却没有这种心思。
他调兵遣将安排队列,然后广泛的散出哨骑索敌,探查敌情,最后确定在辽东属国有一大波乌桓人,于正月二十日下令全军出击,进发辽东属国。
在辽东属国肆虐的乌桓所部为苏仆延所部,但是这群人比较狡猾,或者说胆子贼小,大概是从逃跑的难楼那边得到了警戒,没等刘备带兵打过来,他们就直接跑了。
带着他们劫掠来的东西,还有很多劫掠的汉民,一起跑路,向辽东郡丘力居所部靠拢。
不过正因为他们携带了太多抢掠而来的财物,而且舍不得这些来之不易的财物,一定要带着走,没有轻装简从,于是速度很慢。
而刘备又命令张飞带骑兵猛追,自己也带着大部队在后面紧赶慢赶,终于在辽东属国东南部追上了苏仆延所部的殿后部队。
张飞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是一顿猛揍,给他们死死的缠住了,再等刘备大部队赶过来,一招合围,苏仆延所部被刘备包了饺子,全军覆没在这儿。
苏仆延本人被杀,部众不是被杀就是投降,他们所掠夺的全部财物、牲畜、粮食都被汉军缴获,另有五六万汉民被解救。
天寒地冻的,刘备招待他们一起吃了一顿牛羊肉,又发给他们衣物,派遣部下带兵护送他们和抓住的乌桓人俘虏一起返回渔阳郡一带暂时安置。
随后,刘备又带着大部队一鼓作气往辽东郡冲锋。
此时节,辽东郡的情况算不上好,但是也算不上不好,因为辽东郡是整个幽州唯一一个还在郡守的率领下维持抵抗的郡,甚至连边上的玄菟郡还没有失陷都是因为辽东太守公孙度拖住了丘力居主力的原因。
公孙度原本不是郡守,甚至因为曾经得罪了某些要员的原因,已经在家赋闲快二十年没能出仕做官了,若不是刘备担任大将军之后推荐他为辽东郡太守,他都差点忘记做官是什么感觉了。
得知是刘备任命他为辽东太守的消息之后,公孙度一度以为是那个之前被任命为幽州刺史的族人公孙瓒推荐的他,所以还给公孙瓒写了感谢信,送了礼物,结果公孙瓒回信说自己并没有做过此事,让他亲自感谢刘备。
这就让公孙度有些奇怪了,他和刘备素昧平生,刘备虽然也是幽州人,但是生活在涿郡,和生活在玄菟郡长大的他,实在是隔得有点远,根本不可能互相认识。
那么,是谁推荐的呢?
公孙度派人携带礼物去雒阳,想要搞清楚这个事情,结果他还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答复的时候,乌桓人的叛乱就爆发了,还通过突袭杀死了护乌桓中郎将,辽西郡以东顿时大乱。
当时,公孙度出任辽东郡太守不过三个月,照理来说应该是根基不稳的状态,但是公孙度并非常人,这三个月内,他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杀人。
用各种理由将这么多年来得罪他的、轻视他的、没有礼遇他的人都抓起来问罪、杀掉,被他用这些理由杀死的人有五十多个,牵连家族六十多个。
郡中人感到惊恐,为此公孙度通过杀人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威望。
而辽东郡的人之所以被公孙度杀成这个样子也不敢反抗,原因在于公孙度拉大旗做虎皮,宣称自己和幽州刺史公孙瓒关系匪浅,进而和雒阳的大将军刘备有关系,属于上头有人的状态。
出来混要讲背景,而我的背景,你们的比得过吗?
公孙瓒就不说了,都是公孙氏的一份子,有关系是理所当然的。
刘备就比较让人惊讶了。
威加海内的大将军刘备居然和公孙度有关系,这让素来听闻刘备威名的人感到惊恐,遂不敢反抗公孙度,生怕被朝廷拉清单。
于是公孙度就通过这些关系来了一出狐假虎威,成功唬住了郡中豪强,诛灭家族六十余,建立了自己的威望。
第二件事情,募兵。
公孙度深知拉大旗做虎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最终能让自己站稳脚跟成为辽东太守的,还是兵马。
根据规制,边郡可以拥有三千郡兵用来防御外患,而公孙度不仅将前任太守的班底接下来,利用自己家族的私兵补足三千郡兵,还利用天高皇帝远的优势,以招收杂役的名义又招募了两千壮丁参军,编练了一支五千人的辽东军。
当然,军资来源就是那六十多家倒霉蛋。
由此,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公孙度就确立了自己在辽东郡的威势,然后就准备主动出击讨伐乌桓来建功立业了。
对,就在乌桓人准备发动叛乱的前夜,公孙度也准备对乌桓发起进攻,讨伐乌桓部落,以此宣扬自己的军功,争取进一步得到刘备的欣赏。
他觉得刘备任命自己做官,那么总要做点什么出来回报刘备的任命。
然后乌桓人发动叛乱了,就在公孙度出兵准备偷袭的当天,乌桓人也同步发起了突袭,公孙度准备突袭的那个部落,也正在打算突袭公孙度,双方互相算计了对方。
然后算计到了一起。
这仗打起来,打得大家都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公孙度还是赢了,杀了一千多人,抓住了一万多人,灭掉了那个规模不大的乌桓部落,取得了胜利。
但是这一战的胜利也给公孙度带来了警觉,因为从俘虏口中,公孙度得知了乌桓人大规模发起叛乱的事情,他将信将疑的派人去打听,哨探带回来的消息让公孙度大惊失色。
意识到情况不对的公孙度赶快派人去涿郡请求公孙瓒的帮助,然后搞坚壁清野,把襄平周边的人口全部迁入襄平,然后拓宽护城河,加高城墙,囤积粮食,紧急发动城内所有男丁加入军队。
值得欣喜的是,公孙度赶在乌桓人叛军主力抵达之前完成了襄平的防御。
乌桓人眼见突袭襄平不成,就包围了襄平,然后去攻打其他郡县,结果怎么样公孙度不知道,反正十二月的时候,大批乌桓人带着一些攻城器械来到了襄平城下。
这一情况的出现让公孙度意识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可能要孤军奋战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该收的钱可以收,不该收的钱就不要收
公孙度自知自己很难得到援兵,唯有自救,所以接下来便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襄平攻防战。
公孙度利用早就准备好的防御坚决抵抗了乌桓人的进攻,而乌桓人并不擅长攻城,却又把襄平当作必须要攻克的目标。
最后,丘力居亲自带人来到了襄平城下,先是劝说公孙度投降,试图用大量的财富诱惑公孙度投降。
结果劝说的汉人使者被公孙度当着丘力居的面给油炸了,炸的那叫一个外焦里嫩,把丘力居气的浑身发抖,下令城破之日三日不封刀,他要让襄平城内看不到活人。
乌桓部众被狠狠的刺激到了,加大了攻城的力度,公孙度也为此经受着巨大的压力。
但是襄平城始终没有被他攻破。
利用坚固的城防和城内“不守城就要死”的共识,公孙度多次击退乌桓人的猛攻,还多次率兵出城主动反击,将乌桓人的营寨破坏了不少。
不过受限于兵力不足,公孙度始终无法打破乌桓人的包围。
和公孙度预料的不一样,公孙度以他一贯而来的对汉帝国的了解,预测自己起码要半年以上才能见到援军,或者出于其他的什么理由而导致乌桓人退兵,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他被包围作战不到两个月之后,援兵就来了。
刘备带兵疾驰猛进,接近了襄平城,在这里和有了防备的丘力居对峙——难楼先一步赶来,将消息告诉了丘力居,丘力居大怒,惩戒了难楼,然后整顿兵马,准备迎击刘备。
说老实话,真的得知刘备亲自带兵赶来的时候,丘力居的内心有点发怵,因为事到临头他才意识到什么叫人的名树的影。
能抵达这里,就证明刘备不仅收拾掉了袁绍,还收拾掉了鲜卑人的南下势力,所以才能打通通道,直接到辽东郡来找他。
袁绍和鲜卑人都被刘备干掉了,这个事情充分证明了刘备以及他的军队的强悍,这让早前难楼的劝说有了意义。
刘备不好惹,是个扎手的点子,稍有不慎,大家都要完蛋!
丘力居一度想要打退堂鼓,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算要打退堂鼓,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打退堂鼓,而要在和刘备打一仗、露肌肉之后,才能打退堂鼓,到时候就算是谈判也能谈一个好价钱出来,不是吗?
于是丘力居不顾难楼的再三劝告,执意出击,要和刘备决一死战,难楼被他留下来继续带兵包围襄平城,避免公孙度跑出来闹事。
建安元年二月初一,刘备大军和丘力居的大军在襄平西南部遭遇,两军对峙良久,最后,由沉不住气的丘力居率先发动进攻。
刘备则随后带领全骑兵阵容发起了反冲锋。
这是一场在军队人数上相差无几的战斗,汉军和乌桓骑兵的出战数量差不多,所以两军看上去势均力敌,但是打起来之后丘力居才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
乌桓骑兵擅长的骑射战术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优势,在和汉军对射的环节中,他们的落马阵亡数量明显更大一些,汉军在骑术上居然不比他们弱,而在射击方面,使用制式手弩的汉军毫无疑问更占优势。
一阵交锋之后,乌桓人意识到他们不能在这些技术上取得优势,只能选择拔刀战斗,和汉军骑兵正面对抗,然后他们便领教了一下汉人突骑的风采。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