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同时,他们认同桓典所说的,刘备很自信,且从政以来从未遭遇过刺杀,所以对这方面一定没什么事前准备。
只要筹划得当,刘备被杀死的可能性极大。
至于杀死刘备之后会怎么样……
先杀了再说。
第五百九十五章 应迁告密
确定了主要行动目标之后,一群人就开始商量具体的办事方法了。
细细研究一下,他们发现这个事情很有操作性。
“目前,刘备的军队都在城外,雒阳城内主要是董重在掌控,宫廷卫士和原先属于执金吾系统的军队都在董重的控制之下,城门校尉虽然被蹇硕掌控,但是蹇硕和刘备并没有很好的关系。
城内可以保护刘备的人,都不是刘备的自己人,再加上我听说刘备外出都是一辆马车几个卫士,根本没有其他的护卫力量,只要抓住时机,找准机会,一击必杀,就一定可以成功!”
论及国家大事,这帮家伙是没有什么缜密思维的,他们也根本不想为国家大事出什么力。
但是论及阴谋诡计,这帮家伙各个都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什么问题都能想到、提出来,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然后他们迅速讨论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立刻决定两线作战。
一边派人去探查研究刘备的出行规律,将这件事情搞清楚,寻找最合适的刺杀时间、地点。
另一边,他们决定从各家族中态度最坚决的弟子群体当中挑选刺杀刘备的杀手。
理由是各大家族的弟子群体是受到利益损害最大的群体。
他们是门生当中的精英,是今文学派阀阅体系下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次今文学派彻底覆灭之后的最大受害者。
利益上的受害堪比父母被杀,他们一定满怀着对刘备和古文学派的深深恨意。
所以绝对可靠。
伏完和另外三个家族的代表人始终不愿意参与这件事情,认为这件事情的影响太大,成功率太低,所以拒绝参与,要求离开。
然而桓典等人又担心伏完等人告密,于是强迫他们参与,不参与就立刻派人诬告他们有谋反之心,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伏完大为愤怒。
“桓典!我与你无怨无仇!为何要害我?!”
桓典冷笑。
“之前是没有什么仇怨的,但是现在就不一定了,伏公,吾等将要为学派的前途做最后一搏,这样的事情您不参与也就算了,怎么能容忍您对这件事情造成损害呢?”
于是伏完等人被扣了下来,不准回家,只能派人回去报个平安,强制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使之无法逃脱。
伏完等四人对此又是焦虑又是惊恐,充满了浓重的担忧,但是却又无能为力。
桓典等人紧锣密鼓的行动了起来,一边研究刘备的行动轨迹,一边组织绝对可靠的杀手队伍,准备对刘备实行物理灭杀行动。
对此,刘备一开始是不知道的,他忙于和古文学派还有皇室商量嘉德殿会议的事情,准备彻底埋葬今文学派。
这是他难得的有些没考虑周全的时候。
不过张让没有懈怠。
他秉持着自己的一颗虫豸之心,以己度人,认为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如此惨痛的损失的时候,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冀州那帮人把他的利益损害的很严重,于是这一次大战结束之后,他就得到了相对应的补偿,否则他才不会善罢甘休。
同理,今文学派那些人也多是虫豸,利益被严重损害,甚至家族前途都没了,还有不少人上吊自杀,就这种情况这群混蛋如果不来个小爆发,张让都觉得他们配不上虫豸的称呼。
所以他一直都在派人秘密监视桓典、张喜等人,监视了好几天,他们打探到了一些消息。
张让得知桓典等人这段时间深居简出,一直都待在各自的府邸不出门,但是互相之间来来往往的门人却很多,还有一些从他们府上离开的人往往会在一些街道上走来走去,像是在观察着什么。
张让觉得好奇,便让人继续盯着这些人,继续汇总消息,然后得出了一个有点意思的结论。
这帮人总是活动的街道,是刘备日常前往皇宫和回家以及出门办事常走的几条街道。
这个结论是张让带着一群人综合大量情报,看着雒阳城的沙盘给分析出来的,根据一些密探的判断,这帮人估摸着是想要对刘备不利。
张让皱紧了眉头。
“难道说,这群人想要刺杀刘玄德?他们怎么有这个胆子刺杀当朝大将军?”
“很难说,否则他们为什么要在大将军日常经过的街道上来来回回的观察呢?”
张让手底下最得力的助手左丰低声道:“常侍,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们要不要通知给大将军知道?”
“知会一声,给他提个醒。”
张让点头道:“不过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你继续带人盯着,不要懈怠,还有,打入那些府邸的人有没有消息传回来?”
左丰摇了摇头。
“没有,这一次这帮人似乎特别的警惕,咱们打进去的人好几日都没见着他们本人了。”
“更有问题了啊……”
张让低声道:“难道,他们真的敢在雒阳城内搞刺杀?他们就不担心这件事情被戳穿之后,被夷灭三族?”
张让想不通的事情,左丰自然也想不通,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这个事情通知给刘备知道。
不过张让和左丰也都没想到,这个事情刘备其实已经有所了解了,而且,这还不是刘惠的功劳。
刘惠眼下正在中原之地出差,不在雒阳,刘备能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一个让他很意外的人物的出现。
这个人,叫做应迁。
六七年前,曾是他所建立起来的庶务部的一员,后来因为没顶住杨赐的糖衣炮弹,加入了杨赐集团,成为杨氏门生的一员。
但是当刘备于今时今日再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居然莫名其妙的摇身一变,成为了汝南细阳张氏掌门人张喜的门生,还是蹇硕所掌控的城门校尉系统当中的一名城门校尉。
可以说,雒阳城不大,但是人口却不少,城内城外加起来,也得有个三四十万人。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刘备没有再次碰到应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他没想到应迁还会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而且还带来了一个相当令他惊讶的消息——今文学派正在筹划一场对他的刺杀,参与者全都是死忠弟子,对刘备怀有切齿的痛恨。
不过比起刺杀的情报,刘备明显对应迁这些年的经历更感兴趣。
于是应迁将他这些年的经历缓缓道来。
第五百九十六章 我是真的喜欢你
说来也是倒霉。
当年应迁贪图官位,答应了杨赐的要求之后,虽然今文学派很快落入颓势,被古文学派夺走了春秋经的席位,但是杨赐还是遵守了诺言,给应迁谋取了东郡范令的职位。
但是之后的政治斗争中,杨赐战败,紧接着没多久便乐死,杨氏家族为了守孝而暂时退出一线政治舞台。
随后,应迁失去了朝廷里的靠山,很快就在兖州内部的雒阳与地方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官职。
当时杨氏没有给他任何补偿,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应迁很失望,更加愤怒,本想一走了之,返回汝南老家再寻找机会,但是那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
他想起了当年雒阳城内流传的刘备在卢植府门口苦等四个月的传说,大家都说,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为卢植的弟子,就是因为那四个月的苦等。
他虽然背离了刘备,但是之所以背离他,所为的其实和刘备当年的追求差不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进一步献出更多呢?
于是应迁下定决心,长途跋涉到了弘农郡奔丧,为杨赐披麻戴孝七七四十九天,得到了杨彪的接见。
杨彪问他为什么如此作为,他回答说自己深受杨氏的大恩大德,为恩人、举主披麻戴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算是为他守孝,他也心甘情愿。
杨彪为此感叹,称赞应迁是个有良心的人,但是杨氏当时处境确实很差,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于是杨彪就写了一封介绍信,把应迁推荐给了同为汝南郡阀阅家族的张氏。
应迁就这样得到了汝南张氏的敲门砖,成为了张氏家族的门生。
又因为他是杨彪推荐来的,张氏家族对他高看一眼,考验了他的能力之后,就又给他谋取了一个县令的职位。
他在这个位置上又干了三年,正赶上河东危机,雒阳城内风起云涌。
今文学派在雒阳城内的势力因为河东危机损失惨重,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于是今文学派耗费了一些资源,调来了一批地方上比较有能力的精干官员补充损失。
应迁就被选中,就此返回了雒阳。
借着和宦官集团彻底撕破脸之前的一点时间,今文学派从宦官手上买了一些职位,其中就有应迁的城门校尉之职。
当时统领城门校尉系统的人还不是董重,结果就在应迁履职之后的第三天,城门校尉系统就被董重给统领了。
应迁担心自己被“优化”掉,于是将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些银钱买了礼物去贿赂董重,当时董重的胃口还不大,一看应迁如此上道,对他就很看好,于是允许他继续任职。
而与之相对的是当时没有给董重送礼的非自己人,都在之后被董重用各种理由“优化”掉了。
于是,在刘备和袁隗、何进针锋相对的时候,在四月十一日雒阳兵变的时候,应迁莫名其妙的以今文学派一员的身份跟随董重躺赢了。
雒阳兵变之后,刘备成为大将军,古文学派声威大震,应迁作为少数还在雒阳城内掌握实权乃至于一点兵权的今文学派官员,得到了学派的重视。
并且因为他曾经背叛过刘备的“先进行为”,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可靠的,他一定希望刘备死。
在这个学派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迁被要求给学派提供一些属于他麾下的护甲和优质兵器,还有弓弩之内的远程射击兵器,协助他们杀死刘备,重新确立今文学派的优势。
对于学派的这一要求,兜兜转转又回到雒阳的应迁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找寻机会偷摸着来见刘备,向刘备告密。
刘备听说了应迁这些年的奇妙经历,不胜感慨。
“我曾听人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过去我觉得这句话被夸大其词了,但是现在看来,还真不是这样,应迁,你是个有运气的人。”
应迁恭敬的行礼。
“没有君侯的宽容和教导,就没有今日的迁,所以迁就算有运气,也是侥幸分到了一点点君侯的运气,尽管就那么一点点,也足以让迁受用不尽了。”
刘备笑了笑,摇了摇头。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来告密呢?你现在可是今文学派的一份子,你曾背叛古文学派,现在又背叛今文学派,这样的人,古文学派可不会再次接纳啊,这一点,你没想过吗?”
“这不是背叛,这是承诺。”
应迁恭敬道:“当初君侯教导迁,迁感念君侯的宽容大度,所以发誓,终生不会做对君侯不利的事情,现在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刘备轻笑一声。
“巧言令色,你还真是对得起我当年对你的嘱托,一心为了自己,而不为了其他人,这世上多的是伪君子,但是如你这般不加掩饰的真小人,我倒是见得不多。”
“君侯过奖了。”
应迁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低声道:“君侯对迁的恩德,迁终生难忘,如今,迁便将自己的性命交托于君侯手中,君侯若要严惩,迁绝不反抗,绝不逃离。”
刘备站了起来,围绕着应迁走了几圈,低着头看着他的脖子。
正如他刚才所说的,这年头多的是拉大旗做虎皮的伪君子,干什么都要给自己套上大义名分,用孔子的名义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是如应迁这样明明白白的实用主义者,实在是不多。
对于统治者来说,有很多事情,真君子和伪君子都是不愿意去做的,而这些事情又不能不做,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真小人的存在了。
唯有真小人愿意去做旁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以此换取个人利益,若能妥善驾驭好一个真小人,对于王图霸业,是有很大好处的。
于是刘备做出了决定。
他把视线从应迁的脖子上抽离,弯下腰,扶起了应迁。
“应迁啊应迁,你虽然是个真小人,又善于反复横跳,但是我是真的喜欢你。”
应迁挑了挑眉毛。
“反复横跳……君侯还是在责怪迁吗?”
“这不怪你,反复横跳是人类的本质,责怪你的人未必做得比你好。”
刘备拍了拍应迁的肩膀,笑道:“我麾下有很多人,有真君子,有伪君子,还有糊涂蛋,也有跟屁虫,更有随波逐流之人,但是如你这般的人,我麾下还真是没几个,应迁,我需要你。”
“能为君侯所看重,是迁的福分。”
应迁面露喜色,低声道:“君侯有什么需要迁做的?比如现在就把那群人一网打尽?他们现在各个都缩在府上,等着刺杀君侯呢。”
“不急不急,这个事情不用你做,你只需要把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都给他们就行了。”
“这……”
“都给他们,放心,我不会有事,只是到时候需要你站出来指认他们,做个人证,就当你重回我麾下的见证,如何?”
“君侯有命令,迁不敢不从!”
刘备点了点头,让应迁下去办事了。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刘备感叹一声,觉得自己这心是越来越坏了,身边不仅要有好人,也要有小人,有坏人,还要一样的用,这不黑不白的行事,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刘备忽然想起了那句话。
人长大了,就慢慢的不再过问对错了,凡事只看利弊了。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